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西省耕地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
11
1
作者
张婷
骆希
蔡海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0,共6页
利用江西省1990—2009年耕地变化数据以及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揭示了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在时序上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
利用江西省1990—2009年耕地变化数据以及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揭示了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在时序上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空间上区域差异性较大,不同时期各市耕地利用动态度波动较大;江西省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农业科技提高3个主要类别,总体上,耕地数量变化与人口、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大产业、耕地产出率以及农机机械总动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在第1主成分中经济和人口两大因子是主要的驱动因素,第2主成分中农业科技进步是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耕地变化
驱动因子
土地利用动态度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与脱钩弹性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婷
张学玲
蔡海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8-212,222,共6页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以及农业灌溉五个方面导致的碳排放,利用1995—2011年江西省农业投入统计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在Tapio脱钩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以及农业灌溉五个方面导致的碳排放,利用1995—2011年江西省农业投入统计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在Tapio脱钩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弹性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1年,江西省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农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各类农业活动中,化肥和农业机械化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从区域差异来看,2010年江西省各设区市碳排放量排在第1位是赣州市,其碳排放量比最后1位的景德镇市多出近8.13倍;碳排放强度最高的为新余市,高达7.4657 t/hm2,最低的地区为景德镇市,仅为1.9240 t/hm2,只有新余市的1/3,碳排放量排在前7位的粮食主产区是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从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来看,1996-2011年间,其脱钩关系主要以弱脱钩、扩张连接、扩张负脱钩为主,说明近年来江西省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在兼顾环境效应上表现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特征
脱钩弹性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化评价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晓明
张婷
+1 位作者
金志农
蔡海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0-14,共5页
根据江西省各市的相关生态化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的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Yaaph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了鄱阳湖区生态化评价模型.应用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
根据江西省各市的相关生态化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的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Yaaph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了鄱阳湖区生态化评价模型.应用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宜春市和鹰潭市进行了生态化指数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化水平趋于平稳;2006 ~ 2010年,南昌市生态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总体发展较好;2006 ~2008年间景德镇市、鹰潭市、宜春市生态化水平较好,而2008~ 2010年间呈现下降的趋势;上饶市的生态化总体水平在2006 ~2010年间先上升后下降.针对各市环境、经济、社会等生态化评价因子的现状和差异,讨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化整体水平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评价
指标体系
经济生态化
社会生态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鄱阳湖区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流向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吴寒冰
张学玲
+1 位作者
蔡海生
钟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19-224,共6页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关键时期,如何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有效提升农地流转效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进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构成、流向及...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关键时期,如何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有效提升农地流转效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进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构成、流向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区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情况和具体案例,对农户生产与规模化生产以及规模化生产中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土地流转中限制流转效益发生的因素,结合创新农地流转机制促进农地流转、保障流转主体权益提高农民积极性、完善农村发展配套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等,提出了优化、提高农地流转效益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农地流转效益
效益流向
对策和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生态化理论的发展及基本框架
被引量:
6
5
作者
金志农
陈美球
蔡海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3-99,共7页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生态化概念的基本内涵,结合生态化理论的思想渊源、生态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生态化理论进行探讨,对生态化...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生态化概念的基本内涵,结合生态化理论的思想渊源、生态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生态化理论进行探讨,对生态化理论的内涵、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以生态化基本理论为基础,从生态化理论的构建、生态化指数(EPI)评价、生态化理论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化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理论
发展演变
基本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化的目标、要素及其本质特征
被引量:
3
6
作者
蔡海生
张学玲
金志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分析了生态化的目标,从思维方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制度体系、财富统计等6个方面分析生态化的要素及其内涵,结合"人的生态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生产力的生态化,依靠生态理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qu...
分析了生态化的目标,从思维方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制度体系、财富统计等6个方面分析生态化的要素及其内涵,结合"人的生态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生产力的生态化,依靠生态理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生态化,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关系"等3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化的本质特征。为准确把握生态化的内涵、要素及其本质特征进行了有益探索,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
内涵
要素
本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机理及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
16
7
作者
张婷
蔡海生
王晓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100,共8页
就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生态机制(CO2施肥效应、氮沉降增加、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系统造成的碳储量变化.主要从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
就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生态机制(CO2施肥效应、氮沉降增加、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系统造成的碳储量变化.主要从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两方面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进行论述:森林砍伐后变为农田和草地,使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碳贮量大大降低;农田和草地弃耕恢复为森林,以及农田保护性管理措施的利用,能够使大气中的碳在植被和土壤中得到汇集;森林恢复过程中植被可以大量汇集大气中的碳,而由于农田耕种历史不同以及土壤空间异质性,导致土壤碳汇集速率差异极大;保护性农田管理措施(诸如免耕、合理的种植制度、化肥的施用等)可以影响土壤理化特性、作物根系生长以及残茬数量和质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维持和提高土壤碳含量水平.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主要从陆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碳和土壤碳入手,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排放
机理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昌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其低碳优化对策
被引量:
6
8
作者
张婷
蔡海生
钟根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70-177,共8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全球碳排放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生态系统类型法确定土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碳排放,2005年南昌市碳排放总量为4.826 2 Tg,2010年为5.535 9 Tg。期间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全球碳排放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生态系统类型法确定土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碳排放,2005年南昌市碳排放总量为4.826 2 Tg,2010年为5.535 9 Tg。期间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量呈现增长的趋势,2010年比2005年增长0.709 7 Tg,年均增长0.141 9 Tg。其中耕地和牧草地的碳排放量在2005—2010年间减少,园地、建设用地表现为增加,水域和其他未利用地的碳吸收功能减弱。根据土地利用规划预测计算得出,2020年为6.697 7 Tg,比2005年增长1.871 5 Tg,年均增长0.141 9 Tg。由于用地结构的差异性,南昌市的碳排放量也有所不同。2005—2010年,全市各县区的碳排放依次以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和青山湖区最多,碳排放总量排名基本保持不变。结合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发展规划,南昌市应该采取适度退耕还林、还水、限制建设用地过度扩张、优化城市用地布局、灵活调节土地供应政策、构建碳交易法律体系等碳减排措施,达到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蓄积
碳排放
低碳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省耕地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
11
1
作者
张婷
骆希
蔡海生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省
鄱阳湖
流域
农业
与生态工程
技术
研究
中心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市
鄱阳湖
生态
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管理机制研究"(2011BAA10010)
江西省软科学项目"江西省生态化评价及其发展战略研究"(20112BBA10027)
+3 种基金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YC2011-S061)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GL1030)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11YJ12
11YJ13)
文摘
利用江西省1990—2009年耕地变化数据以及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揭示了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在时序上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空间上区域差异性较大,不同时期各市耕地利用动态度波动较大;江西省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农业科技提高3个主要类别,总体上,耕地数量变化与人口、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大产业、耕地产出率以及农机机械总动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在第1主成分中经济和人口两大因子是主要的驱动因素,第2主成分中农业科技进步是主要因子。
关键词
江西省
耕地变化
驱动因子
土地利用动态度
主成分分析
Keywords
Jiangxi Province
cultivated land change
driving factors
land use dynamic index(LUDI)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F32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与脱钩弹性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婷
张学玲
蔡海生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省
鄱阳湖
流域
农业
与生态工程
技术
研究
中心
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市
鄱阳湖
生态
重点实验室
江西农业大学
职业
技术
学院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8-212,222,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11B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61029)
+4 种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11YJ12
11Y13)
江西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2218)
江西省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项目(20111BBG70003-2)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GL1030)
文摘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以及农业灌溉五个方面导致的碳排放,利用1995—2011年江西省农业投入统计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在Tapio脱钩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弹性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1年,江西省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农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各类农业活动中,化肥和农业机械化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从区域差异来看,2010年江西省各设区市碳排放量排在第1位是赣州市,其碳排放量比最后1位的景德镇市多出近8.13倍;碳排放强度最高的为新余市,高达7.4657 t/hm2,最低的地区为景德镇市,仅为1.9240 t/hm2,只有新余市的1/3,碳排放量排在前7位的粮食主产区是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从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来看,1996-2011年间,其脱钩关系主要以弱脱钩、扩张连接、扩张负脱钩为主,说明近年来江西省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在兼顾环境效应上表现不佳。
关键词
农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特征
脱钩弹性
江西省
Keywords
farm land use
carbon emissions
spatial-temporal char acteristics
decoupling elasticity
Jiangxi province
分类号
X19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F32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化评价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晓明
张婷
金志农
蔡海生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与生态工程技术中心
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市
鄱阳湖
生态
重点实验室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0-1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61029)
江西省软科学项目(20111BAA10010)
+2 种基金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YC2011-S061)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GL1030)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11YJ13)
文摘
根据江西省各市的相关生态化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的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Yaaph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了鄱阳湖区生态化评价模型.应用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宜春市和鹰潭市进行了生态化指数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化水平趋于平稳;2006 ~ 2010年,南昌市生态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总体发展较好;2006 ~2008年间景德镇市、鹰潭市、宜春市生态化水平较好,而2008~ 2010年间呈现下降的趋势;上饶市的生态化总体水平在2006 ~2010年间先上升后下降.针对各市环境、经济、社会等生态化评价因子的现状和差异,讨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化整体水平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生态化评价
指标体系
经济生态化
社会生态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Keywords
ecologic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conomic ecological evaluation
social ecological evaluation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鄱阳湖区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流向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吴寒冰
张学玲
蔡海生
钟滨
机构
武汉理工
大学
经济学院
中共
江西省
委宣传部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省
鄱阳湖
流域
农业
与生态工程
技术
研究
中心
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市
鄱阳湖
生态
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
基础地理信息
中心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19-224,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11B02)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11YJ12)
+2 种基金
南昌市"十二五"社科规划课题重点项目(Zd201302)
江西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2218)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GL1030)
文摘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关键时期,如何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有效提升农地流转效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进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构成、流向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区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情况和具体案例,对农户生产与规模化生产以及规模化生产中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土地流转中限制流转效益发生的因素,结合创新农地流转机制促进农地流转、保障流转主体权益提高农民积极性、完善农村发展配套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等,提出了优化、提高农地流转效益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农地流转效益
效益流向
对策和建议
Keywords
rural land circulation
farmland conversion benefit
benefit flow direction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生态化理论的发展及基本框架
被引量:
6
5
作者
金志农
陈美球
蔡海生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与生态工程技术中心
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市
鄱阳湖
生态
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3-9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61029)
江西省软科学项目(20111BAA10010)
+3 种基金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YC2011-S061)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GL1030)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11YJ13)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2218)
文摘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生态化概念的基本内涵,结合生态化理论的思想渊源、生态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生态化理论进行探讨,对生态化理论的内涵、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以生态化基本理论为基础,从生态化理论的构建、生态化指数(EPI)评价、生态化理论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化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生态化理论
发展演变
基本框架
Keywords
ecologicalization theory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basic framework
分类号
F3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化的目标、要素及其本质特征
被引量:
3
6
作者
蔡海生
张学玲
金志农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与生态工程技术中心
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市
鄱阳湖
生态
重点实验室
江西农业大学
职业
技术
学院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61029)
江西省软科学项目(20111BAA10010)
+3 种基金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YC2011-S061)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GL1030)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11YJ13)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2218)
文摘
分析了生态化的目标,从思维方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制度体系、财富统计等6个方面分析生态化的要素及其内涵,结合"人的生态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生产力的生态化,依靠生态理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生态化,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关系"等3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化的本质特征。为准确把握生态化的内涵、要素及其本质特征进行了有益探索,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态化
内涵
要素
本质特征
Keywords
ecologicalization
meaning
elements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F3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机理及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
16
7
作者
张婷
蔡海生
王晓明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省
鄱阳湖
流域
农业
与生态工程
技术
研究
中心
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市
鄱阳湖
生态
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10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61029)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11YJ12
+3 种基金
11Y13)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课题(GJJ12218)
江西省软科学课题(20111BAA10010)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GL1030)资助项目
文摘
就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生态机制(CO2施肥效应、氮沉降增加、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系统造成的碳储量变化.主要从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两方面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进行论述:森林砍伐后变为农田和草地,使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碳贮量大大降低;农田和草地弃耕恢复为森林,以及农田保护性管理措施的利用,能够使大气中的碳在植被和土壤中得到汇集;森林恢复过程中植被可以大量汇集大气中的碳,而由于农田耕种历史不同以及土壤空间异质性,导致土壤碳汇集速率差异极大;保护性农田管理措施(诸如免耕、合理的种植制度、化肥的施用等)可以影响土壤理化特性、作物根系生长以及残茬数量和质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维持和提高土壤碳含量水平.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主要从陆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碳和土壤碳入手,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排放
机理
效应
Keywords
land use change
carbon emission
mechanization
effect
分类号
F30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昌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其低碳优化对策
被引量:
6
8
作者
张婷
蔡海生
钟根佐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省
鄱阳湖
流域
农业
与生态工程
技术
研究
中心
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市
鄱阳湖
生态
重点实验室
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商学院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70-17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61029)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11YJ12、11Y13)
+2 种基金
江西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2218)
江西省软科学项目(20111BAA10010)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GL1030)
文摘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全球碳排放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生态系统类型法确定土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碳排放,2005年南昌市碳排放总量为4.826 2 Tg,2010年为5.535 9 Tg。期间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量呈现增长的趋势,2010年比2005年增长0.709 7 Tg,年均增长0.141 9 Tg。其中耕地和牧草地的碳排放量在2005—2010年间减少,园地、建设用地表现为增加,水域和其他未利用地的碳吸收功能减弱。根据土地利用规划预测计算得出,2020年为6.697 7 Tg,比2005年增长1.871 5 Tg,年均增长0.141 9 Tg。由于用地结构的差异性,南昌市的碳排放量也有所不同。2005—2010年,全市各县区的碳排放依次以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和青山湖区最多,碳排放总量排名基本保持不变。结合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发展规划,南昌市应该采取适度退耕还林、还水、限制建设用地过度扩张、优化城市用地布局、灵活调节土地供应政策、构建碳交易法律体系等碳减排措施,达到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目标。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蓄积
碳排放
低碳优化对策
Keywords
land use
carbon accumulation
carbon emission
low-carbon optimizing measures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124.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西省耕地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
张婷
骆希
蔡海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与脱钩弹性研究
张婷
张学玲
蔡海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化评价及其对策研究
王晓明
张婷
金志农
蔡海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鄱阳湖区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流向分析
吴寒冰
张学玲
蔡海生
钟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生态化理论的发展及基本框架
金志农
陈美球
蔡海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生态化的目标、要素及其本质特征
蔡海生
张学玲
金志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机理及效应研究综述
张婷
蔡海生
王晓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南昌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其低碳优化对策
张婷
蔡海生
钟根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