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带送式定点抛秧的水稻抛秧立苗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活龙 廖仲维 +5 位作者 余佳佳 肖丽萍 伍金峰 许鹏 刘木华 陈雄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3,共9页
【目的】针对现有抛秧机具抛秧立苗差的问题,为探明不同因素对水稻钵体苗抛秧立苗的影响。【方法】选用黄华占为供试品种,以D448P复用型钵体苗盘培育的水稻钵体苗为试验对象,以抛秧高度(0.60~1.40m)和抛秧速度(0.10~1.30m/s)为试验因素... 【目的】针对现有抛秧机具抛秧立苗差的问题,为探明不同因素对水稻钵体苗抛秧立苗的影响。【方法】选用黄华占为供试品种,以D448P复用型钵体苗盘培育的水稻钵体苗为试验对象,以抛秧高度(0.60~1.40m)和抛秧速度(0.10~1.30m/s)为试验因素,以立苗角度、入土深度和立苗率为评价指标,基于带送式定点抛秧装置,开展抛秧立苗试验。建立立苗角度、入土深度和立苗率的回归模型,探究各因素在不同水平下与抛秧立苗之间的关系。【结果】就黄华占而言,立苗角度范围为50.13°~57.12°,入土深度范围为23.76~29.59mm,立苗率范围为84%~93.33%。建立了立苗角度、入土深度和立苗率的回归方程,R2均高于0.9。抛秧高度对立苗角度、入土深度及立苗率均有显著影响,抛秧速度对立苗角度和入土深度影响较小,对立苗率影响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立苗角度、入土深度和立苗率,达到最佳抛秧立苗效果的参数组合为抛秧高度1.22 m,抛秧速度0.31 m/s,该条件下立苗角度均值为54.69°,入土深度均值为27.93mm,立苗率均值为92.34%。研究结果可为带送式定点抛秧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钵体苗 带送式定点抛秧 抛秧立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荧光光谱的鸡肉中抗生素残留量快速检测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健 刘木华 +3 位作者 袁海超 黄双根 赵进辉 徐宁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94-401,共8页
研究应用同步荧光技术对鸡肉中盐酸沙拉沙星(SARH)和盐酸强力霉素(DCH)残留快速检测的可行性。首先,分析了SARH标准溶液、DCH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SARH及DCH的鸡肉提取液的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检测的波... 研究应用同步荧光技术对鸡肉中盐酸沙拉沙星(SARH)和盐酸强力霉素(DCH)残留快速检测的可行性。首先,分析了SARH标准溶液、DCH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SARH及DCH的鸡肉提取液的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检测的波长差Δλ都为110 nm,荧光激发峰分别为320 nm和381 nm。其次,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硫酸镁溶液浓度和SDS溶液浓度及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的最佳检测条件为:硫酸镁溶液浓度0.375 mol/L、SDS溶液浓度0.300 mol/L和采集时间12 min。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支持向量回归(SVR)算法分别建立了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的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与基于MLR和SVR的预测模型相比,基于PLSR的预测模型综合评价更好。基于PLSR的SARH残留预测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2)_(P)为0.8465,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为0.3441 mg/kg,相对预测误差(RPD)为2.5882。基于PLSR的DCH残留预测模型的R^(2)_(P)为0.9141,RMSEP为5.8909 mg/kg,RPD为3.2435。由此可见,应用同步荧光技术检测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是可行的,该方法简便、快速,为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盐酸沙拉沙星 盐酸强力霉素 同步荧光光谱法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土厚度对直播早稻全苗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余佳佳 刘俊安 +4 位作者 朱保雨 陈雄飞 刘木华 石庆华 陈其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9-428,共10页
【目的】针对南方稻区水稻直播稻种裸露在泥面影响直播全苗和群体生长的问题。【方法】以常规稻中嘉早17和杂交稻陵两优722为试验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土厚度(0,5,10,15,20 mm)对直播早稻出苗率、出苗响应速率和秧苗素质的影... 【目的】针对南方稻区水稻直播稻种裸露在泥面影响直播全苗和群体生长的问题。【方法】以常规稻中嘉早17和杂交稻陵两优722为试验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土厚度(0,5,10,15,20 mm)对直播早稻出苗率、出苗响应速率和秧苗素质的影响规律。【结果】相较于不覆土处理,覆土厚度5 mm和10 mm处理直播早稻的平均出苗率分别提高18.82%和5.64%,覆土厚度15 mm和20 mm处理下出苗率则降低1.30%和10.19%;水稻直播同步覆土处理影响出苗响应速率,且随着覆土厚度增加出苗响应速率峰值产生滞后,覆土厚度5~15 mm滞后0~4 d,但覆土处理抵抗低温的能力更强;较于不覆土处理,覆土厚度5 mm对直播水稻秧苗株高、叶龄、茎叶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显著,但秧苗株高和茎叶根干物质积累均高于不覆土处理,适宜的覆土厚度具有促进直播水稻秧苗素质提升的趋势。【结论】综合考虑出苗率、出苗响应速率和秧苗素质,水稻直播同步最佳覆土厚度以5 mm为宜,不超过10 mm。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稻区水稻机械直播同步覆土技术与装置研究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早稻 覆土厚度 播期 出苗率 出苗响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荧光光谱的鸡肉中甲磺酸达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健 黄俊仕 +6 位作者 刘木华 袁海超 黄双根 赵进辉 徐宁 王婷 胡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67-1372,共6页
采用同步荧光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了鸡肉中甲磺酸达氟沙星(DFM)和氧氟沙星(OFL)残留的快速检测。首先,分析了DFM标准溶液、OFL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DFM和OFL的鸡肉提取液的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中DFM和OFL残留的检测... 采用同步荧光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了鸡肉中甲磺酸达氟沙星(DFM)和氧氟沙星(OFL)残留的快速检测。首先,分析了DFM标准溶液、OFL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DFM和OFL的鸡肉提取液的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中DFM和OFL残留的检测波长差(Δλ)分别为130和200nm,荧光激发峰分别为288和325nm。其次,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和表面活性剂种类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鸡肉中DFM和OFL残留的最佳检测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0.1mol·L^(-1)和SDS溶液浓度0.1mol·L^(-1)。最后,利用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及多元线性回归(MLR)算法分别建立了鸡肉中DFM和OFL残留的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与基于线性回归和MLR的DFM残留预测模型相比,基于PLSR的DFM残留预测模型的综合评价更好,其预测集决定系数(R2P)为0.9783,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为1.9342mg·kg^(-1),相对预测误差(RPD)为5.8765。与基于线性回归和PLSR的OFL残留预测模型相比,基于MLR的OFL残留预测模型的综合评价更好,其R2P为0.8950,RMSEP为3.8598mg·kg^(-1),RPD为2.5091。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可用于鸡肉中DFM和OFL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光谱法 鸡肉 甲磺酸达氟沙星 氧氟沙星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吸式蜂王浆取浆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范青 杨红飞 +2 位作者 王亮 曾志将 林金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2-962,共11页
【目的】实现蜂王浆机械化取浆生产是解决人工取浆效率低下、提升蜂农产出效益的必由之路。【方法】本研究介绍基于槽轮-齿轮-凸轮机构的浆产浆条送进和取浆装置的传动原理,并在机构的运动和仿真分析基础上设计产浆条拨轮和吸浆头等关... 【目的】实现蜂王浆机械化取浆生产是解决人工取浆效率低下、提升蜂农产出效益的必由之路。【方法】本研究介绍基于槽轮-齿轮-凸轮机构的浆产浆条送进和取浆装置的传动原理,并在机构的运动和仿真分析基础上设计产浆条拨轮和吸浆头等关键机构,针对人工移除幼虫和保留幼虫的两组产浆条进行取浆试验。【结果】取浆机能以每根产浆条8 s的速度及91.84%的取浆率实现快速、高效取浆。人工移除幼虫与否不影响取浆率,但保留幼虫取浆中幼虫完好分离率仅为54.4%。【结论】基于槽轮-齿轮-凸轮机构的产浆条自动送进和吸浆头升降运动顺畅、平稳,最终实现气吸式取浆机快速、高效取浆。为了保障蜂王浆取浆品质,仍需进一步降低幼虫破碎率或人工移除幼虫后取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王浆 机械化取浆 气吸式 产浆条 吸浆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油茶果机械采摘平台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立勇 饶洪辉 +2 位作者 黄登昇 陈斌 刘木华 《南方农机》 2017年第21期22-24,37,共4页
针对目前我国油茶果采摘主要以人工为主、采摘效率低、采摘中易对油茶花苞造成损伤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CD视觉机械臂定点采摘的方法,设计了油茶果机械采摘平台,通过Matlab工具箱对机械臂进行运动学模拟分析,并控制机械臂实际采... 针对目前我国油茶果采摘主要以人工为主、采摘效率低、采摘中易对油茶花苞造成损伤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CD视觉机械臂定点采摘的方法,设计了油茶果机械采摘平台,通过Matlab工具箱对机械臂进行运动学模拟分析,并控制机械臂实际采果动作。试验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效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采摘平台对油茶果定点采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机械臂 MATLAB 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流动层孔隙率检测装置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童金杰 李长友 +3 位作者 刘木华 肖志锋 唐鑫 李涛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31,共6页
孔隙率直接关系到稻谷干燥介质迂曲度、能质传递、通风阻力的变化,是解析稻谷干燥过程和能耗的重要参数之一。为准确获取流动状态下稻谷层的孔隙率,设计稻谷流动层孔隙率检测装置;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和参数的物理意义,分析检测装置的测量... 孔隙率直接关系到稻谷干燥介质迂曲度、能质传递、通风阻力的变化,是解析稻谷干燥过程和能耗的重要参数之一。为准确获取流动状态下稻谷层的孔隙率,设计稻谷流动层孔隙率检测装置;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和参数的物理意义,分析检测装置的测量性能,并研究不同工况下稻谷流动层孔隙率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流动层孔隙率检测装置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且多组试验结果的方差范围为0.010 1-0.022 9;在含水率为12.73%-32.01%区间,流动层孔隙率随稻谷含水率增大而逐渐减小;流动层孔隙率在稻谷流动层厚度为400-850 mm范围内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变化,且其最小值为63.1%;在开度为0-80 mm区间内,流动层孔隙率随开度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干燥 流动层 孔隙率 检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同步荧光法同时检测水中硫酸新霉素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含量
8
作者 陈健 刘木华 +5 位作者 袁海超 黄双根 赵进辉 徐宁 王婷 胡围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2-451,共10页
为探究同时检测水中的硫酸新霉素(NEO)和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的新方法,根据NEO和SM2在2-巯基乙醇的存在下可与邻苯二甲醛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衍生物,建立时间分辨同步荧光法同时检测水中NEO和SM2的含量。通过研究不同组分的时间分辨同步... 为探究同时检测水中的硫酸新霉素(NEO)和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的新方法,根据NEO和SM2在2-巯基乙醇的存在下可与邻苯二甲醛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衍生物,建立时间分辨同步荧光法同时检测水中NEO和SM2的含量。通过研究不同组分的时间分辨同步荧光光谱,确定NEO与邻苯二甲醛衍生物、SM2与邻苯二甲醛衍生物的同步激发特征峰分别为335和291 nm波长处,最佳采集时间分别为1和80 min,最佳同步波长差分别为120和150 nm;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邻苯二甲醛溶液、2-巯基乙醇溶液和BR缓冲液的加入量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优的加入量:邻苯二甲醛溶液1.0 mL、2-巯基乙醇溶液0.25 mL、BR缓冲液0.025 mL;据此建立NEO浓度与荧光强度的线性关系,在0.5~14.0 mg·L-1范围内,得到其线性方程为Y=14.73X+6.14;建立SM2浓度与荧光强度的线性关系,在0.25~9.0 mg·L-1范围内,得到其线性方程为Y=13.86X+21.49。NEO和SM2的检出限分别为0.5和0.25 mg·L-1,训练集决定系数(R■)分别为0.9975和0.9669,水中NEO和SM2含量的真实值与预测值之间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分别为0.9982和0.9889,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3803和0.2575 mg·L-1,回收率分别处于101.8%~114.0%和92.3%~115.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0%~8.4%和3.6%~6.6%。本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可实现水中NEO和SM2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新霉素 磺胺二甲基嘧啶 时间分辨同步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旋翼无人机的定量供种离心式水稻播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9
作者 彭永福 刘兆朋 +5 位作者 陈雄飞 刘木华 周博聪 余佳佳 刘俊安 余国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3-1291,共9页
【目的】针对南方丘陵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农机下田作业难、水网平湖交织区泥脚深易陷车等问题,基于3WWDZ-16A六旋翼无人机不受地形限制、高效、便捷等优点,配套研制了一种定量供种离心式水稻播种装置。【方法】以长粒型杂交籼稻万象优华... 【目的】针对南方丘陵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农机下田作业难、水网平湖交织区泥脚深易陷车等问题,基于3WWDZ-16A六旋翼无人机不受地形限制、高效、便捷等优点,配套研制了一种定量供种离心式水稻播种装置。【方法】以长粒型杂交籼稻万象优华占、中粒型常规籼稻黄华占和短粒型杂交粳稻甬优12为试验对象,测试了其机械物理特性,并计算确定了种箱容积和结构;理论分析确定了定量供种螺旋直径和临界转速,开展了螺旋转速20~100 r/min播种量稳定性的台架试验,明确了定量供种螺旋转速与播种量的线性关系。以无人机前进速度(1.5~2.5 m/s)、作业高度(1.5~2.5 m)和螺旋转速(30~50 r/min)为自变量,开展了该装置的全因素飞播试验,并通过分布均匀度、实际落种量误差和有效播宽评价其播种性能。【结果】该装置能实现定量播种万象优华占、黄华占和甬优12,且落种量呈现中间集中两侧减少现象,其前进速度和定量供种螺旋的转速直接影响落种量,且实际落种量误差随着前进速度增大而逐渐趋于稳定,并构建了无人机播种的有效幅宽与前进速度、作业高度和螺旋转速的数学模型,分布均匀度主要集中在10%~35%,实际落种量误差处于0~25%范围。基于无人机飞播的最佳运行参数,开展了田间试验。当无人机前进速度为2.0 m/s、作业高度为2.00 m和螺旋转速为20 r/min时,该装置飞播野香优2号有效播宽6 m,播种量变异系数为18.70%,实际落种量误差为13.64%。【结论】研制的水稻播种装置满足水稻播种农艺要求和无人机飞播行业标准,为无人机水稻播种技术和装备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水稻 播种装置 定量供种 离心式 分布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钵苗移栽直立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翰 蔡金平 +6 位作者 刘木华 肖丽萍 蒲闯 黄粮粮 邓方迁 梅宇 梁永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4-1129,共6页
【目的】基于现有水稻钵苗移栽机工作机理,投秧后钵苗在泥土中的直立度非常关键,为获取水稻钵苗移栽机移栽钵苗后最佳直立度工作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搭建水稻钵苗直立度测试试验台,对钵苗移栽后直立度情况进行了试验及研究;选取... 【目的】基于现有水稻钵苗移栽机工作机理,投秧后钵苗在泥土中的直立度非常关键,为获取水稻钵苗移栽机移栽钵苗后最佳直立度工作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搭建水稻钵苗直立度测试试验台,对钵苗移栽后直立度情况进行了试验及研究;选取秧龄、前进速度和落秧高度3个因素作为试验变量,探究各因素在不同水平下与钵苗直立度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结果】秧龄对钵苗直立度影响较大;前进速度为0.35 m/s时,钵苗直立度较大;钵苗直立度随着落秧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各因素对钵苗直立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秧龄、前进速度和落秧高度。【结论】在秧龄为24 d(3叶1芯、秧苗高度211.1 mm),前进速度0.35 m/s,落秧高度为680 mm时,钵苗直立度较佳。在整个投秧过程中,99.54%的钵苗直立度均不低于30°,满足国家最低机械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钵苗 直立度 移栽 试验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