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碳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鹏 刘晓君 +5 位作者 刘苑秋 陶凌剑 付小斌 毛梦蕾 李文琴 汪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目的】探讨江西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碳储量特征,为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汇的影响机制和江西红壤侵蚀区生态修复及碳库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经过27 a植被恢复与重建后的6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马尾松... 【目的】探讨江西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碳储量特征,为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汇的影响机制和江西红壤侵蚀区生态修复及碳库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经过27 a植被恢复与重建后的6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湿地松P.elliottii纯林、木荷Schima superba纯林、湿地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补植木荷林、湿地松补植木荷林)为研究对象,以未加人工干扰的自然恢复地为对照,比较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储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①相较于对照,在0-20 cm土层中,6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增加(P<0.05);在20-30 cm土层中,除了马尾松纯林和湿地松纯林外,其余4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30-40 cm土层中,仅有木荷纯林和湿地松-木荷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②研究区7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效应,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层间差异不同,其中木荷纯林最大,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30-40 cm土层相差33.26 g·kg^(-1),对照最小,仅相差4.90 g·kg^(-1)。③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规律与质量分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是植被因子与土壤理化性状共同作用的结果。植被因子中凋落物氮质量分数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相关系数最大(r=0.322,P<0.01),土壤理化性状中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相关系数最大(r=0.932,P<0.01)。④土壤有机碳储量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木荷纯林、湿地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补植木荷林、湿地松补植木荷林、湿地松纯林、马尾松纯林,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50.12、42.73、38.20、33.03、26.93和20.85 Mg·hm^(-2),最大提升了2.46倍,最小提升了1.02倍。【结论】人工植被恢复与重建在红壤侵蚀区效果显著,在研究区今后的建设中可继续推广,以促进植物群落恢复,提高和维持土壤碳库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侵蚀区 植被恢复 碳密度 分布特征 土壤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山红心杉土壤养分、酶活性的根际效应及肥力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顺 刘喜帅 +3 位作者 朱新传 盛可银 郭晓敏 张文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2-501,共10页
【目的】陈山红心杉是国家级林木良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土壤肥力状况影响林木的生长,根际是植物与土壤物质直接交换的场所,研究不同林龄陈山红心杉根际和非根际土养分含量、酶活性及综合肥力状况,可进一步了解土壤养分状况随林龄的... 【目的】陈山红心杉是国家级林木良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土壤肥力状况影响林木的生长,根际是植物与土壤物质直接交换的场所,研究不同林龄陈山红心杉根际和非根际土养分含量、酶活性及综合肥力状况,可进一步了解土壤养分状况随林龄的演变规律,为陈山红心杉的养分管理和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安福县陈山林场不同林龄陈山红心杉为试验对象,测定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和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分析了根际效应随林龄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林龄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仅碱解氮、全氮和全磷在根际和非根际间无显著差异。养分和酶活性在根际和非根际土中随林龄变化趋势一致,反映了根际受植物根系和林地土壤的共同影响。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机质、氮素养分(碱解氮和全氮)、钾素养分(速效钾和全钾)、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总体以10年最低;有效磷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全磷呈下降的趋势;蔗糖酶活性呈"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与蔗糖酶相反。有机质、碱解氮和酶活性的根际效应为正效应(RE>0),其余均为负效应(RE<0,除20年全氮和40年有效磷外),有机质和有效磷的根际效应在林龄间差异显著(P<0.05)。陈山红心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介于–1.408~2.238,不同林龄土壤(根际和非根际)IFI变化趋势为5年(2.238、2.413)>40年(–0.313、0.065)>20 a(–0.773、–1.019)>10 a(–1.203、–1.408)。5年和40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表现为根际<非根际,主要由第二(蔗糖酶)、第三(速效磷和全磷)主成分得分导致;而10年和20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表现为根际>非根际,主要是由第一主成分(有机质、碱解氮、全氮、脲酶和蛋白酶等)得分导致。【结论】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肥力下降,尤其是10年前后最低,后虽有所恢复,但不能恢复到第5年水平。因此,在林木生长过程中,应在树龄10年左右适当补充林地土壤氮、磷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山红心杉 林龄 根际 肥力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头黄竹秆形结构及毛竹专用肥对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元 刘顺 +5 位作者 涂胜勇 江斌 吴珍花 胡冬南 涂淑萍 郭晓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9-14,23,共7页
以赣南地区的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采取施用毛竹专用肥的营养管理手段,研究施肥和对照处理硬头黄竹秆形结构特性,探讨毛竹专用肥对硬头黄竹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硬头黄竹节间长随节位数变化规律呈现"短-长-短"的变异模式... 以赣南地区的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采取施用毛竹专用肥的营养管理手段,研究施肥和对照处理硬头黄竹秆形结构特性,探讨毛竹专用肥对硬头黄竹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硬头黄竹节间长随节位数变化规律呈现"短-长-短"的变异模式。施肥提高了竹最长节出现的节位数和最长节的长度。施肥对壁厚和壁厚随高度的变化无影响,但会降低竹尖削度,且施肥处理秆重随高度分布较均匀,因此施肥处理硬头黄竹秆形较好,利于加工利用。同时对各指标间进行了方程拟合。结果表明,秆重与胸径和壁厚显著相关,与秆高极显著相关;秆高与胸径和壁厚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头黄竹 施肥 秆形特征 拟合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毛竹扩张及模拟氮沉降对土壤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超 刘苑秋 +7 位作者 王翰琨 陈琦 邓邦良 刘晓君 董星宇 张令 郑翔 曹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毛竹是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一种典型的森林资源,其扩张已引发了多方面的生态问题,但是目前关于氮沉降背景下毛竹扩张引起的土壤N_2O和CO_2气体排放变化的研究甚少,且无原位观测数据。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江西庐山毛竹纯林、毛竹... 毛竹是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一种典型的森林资源,其扩张已引发了多方面的生态问题,但是目前关于氮沉降背景下毛竹扩张引起的土壤N_2O和CO_2气体排放变化的研究甚少,且无原位观测数据。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江西庐山毛竹纯林、毛竹扩张形成的毛竹-日本柳杉混交林及日本柳杉纯林3种林分土壤的N_2O和CO_2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及其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1)混交林土壤的NH_4^+-N含量、NO_3^--N含量及pH分别为14.39mg·kg^(-1)、8.65mg·kg^(-1)、4.88,显著高于日本柳杉纯林的9.75 mg·kg^(-1)、5.58 mg·kg^(-1)、4.05,但是混交林土壤DOC含量(236.5 mg·kg^(-1))却显著低于日本柳杉纯林(382.0mg·kg^(-1))。(2)混交林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393.6mg·m^(-2))显著高于毛竹纯林(202.5mg·m^(-2))和日本柳杉纯林(192.8mg·m^(-2)),混交林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4 655 g·m^(-2))显著高于日本柳杉纯林(2 815 g·m^(-2))。(3)模拟氮沉降未对3种林分类型土壤的CO_2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产生显著影响,但明显增加了混交林和日本柳杉纯林的N_2O累积排放量。本研究表明:毛竹扩张不同阶段土壤的理化性质、N_2O及CO_2排放表现出不同特征。毛竹扩张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土壤N_2O和CO_2的排放量,但是完全扩张后N_2O排放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而CO_2的排放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氮沉降促进了毛竹未扩张和扩张初期土壤的N_2O排放,而对CO_2排放未产生显著影响。表明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管理亚热带毛竹扩张时,必须明确考虑这些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毛竹扩张 模拟氮沉降 土壤N2O和CO2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连翘属植物在第四纪红壤上的生长适应性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荃 陈秀龙 +4 位作者 郭利平 黄宏胜 沈发兴 葛佩琳 赵佳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7-363,369,共8页
为了丰富南方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库和改善其脆弱生态环境,以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秦连翘(Forsythia giraldiana)、卵叶连翘(Forsythia ovata)、东北连翘(Forsythia mandshurica)、金钟花(Forsythia viridissima)和垂枝连... 为了丰富南方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库和改善其脆弱生态环境,以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秦连翘(Forsythia giraldiana)、卵叶连翘(Forsythia ovata)、东北连翘(Forsythia mandshurica)、金钟花(Forsythia viridissima)和垂枝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Vahl.var.sieboldii Zabel)6种连翘为试材,在南方第四纪红壤上开展了扦插种植试验;通过调查100 d后的幼苗成活率及植株生长状况,评估了它们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1)垂枝连翘平均存活率最高,达86.9%,其次为金钟花与连翘,分别为60.3%,56.5%;石灰表施、塑料覆膜、地膜+石灰表施3种种植措施可显著影响连翘属植物的成活率。(2)连翘品种对地下/地上生长指标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而种植措施仅对地上部叶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二者交互作用对除根系总长以外的3个生长指标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金钟花的根系干重、根系总长、叶片干重和叶面积等指标值均最大,其次是连翘,而卵叶连翘所有指标均最小。(3)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评价连翘属适应性结果表明:金钟花属于高度适应,连翘与垂枝连翘属于中度适应,秦连翘、东北连翘和卵叶连翘属于弱适应。因此,金钟花、连翘和垂枝连翘在第四纪红壤上引种栽种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存活率 地带性红壤 种植措施 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功山不同退化阶段土壤氮素和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6
作者 赵自稳 郭晓敏 +5 位作者 潜伟平 牛德奎 刘宇新 李志 胡耀文 张文元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71-75,共5页
以江西省武功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退化阶段对其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武功山草甸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均随着退化的加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在轻度退化阶段含量最高,而在重度退化阶段含量最低,... 以江西省武功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退化阶段对其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武功山草甸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均随着退化的加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在轻度退化阶段含量最高,而在重度退化阶段含量最低,并且退化对氮素上层土的影响小于下层土,对有机质的影响是上层大于下层;(2)随着退化的加剧,土壤容重的逐渐增加但是土壤质量含水量逐渐减少;(3)重度退化导致各研究指标间失去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甸 氮素 有机质 容重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