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多时相GF-6 WFV和Sentinel-2的森林类型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叶青龙 欧阳勋志 +2 位作者 黄诚 李坚锋 潘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400,共12页
【目的】我国南方地区多云雨,地型较破碎,森林类型精细识别较为困难,探讨联合多源、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对森林类型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西省信丰县为研究区,基于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将森林划分为松林、杉木林、阔叶林... 【目的】我国南方地区多云雨,地型较破碎,森林类型精细识别较为困难,探讨联合多源、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对森林类型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西省信丰县为研究区,基于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将森林划分为松林、杉木林、阔叶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和其他林地等8种类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比较GF-6 WFV和Sentinel-2最佳时相相同波段(紫/深蓝、蓝、绿、红、近红外、红边)和不同波段(黄边、短波红外)的森林类型识别能力,构建联合光谱特征集。联合多时相GF-6 WFV和Sentinel-2,构建多时相植被指数特征集,结合联合光谱特征集、纹理特征和地形特征,通过随机森林和递归消除法构建特征变量优选数据集进行森林类型识别,利用混淆矩阵和森林类型的实际分布对识别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1)GF-6 WFV蓝、绿和红波段组合的总体精度为58.31%,分别加入紫、近红外、红边、黄边和Sentinel-2短波红外波段后,其总体精度分别提高1.99%、8.90%、10.71%、1.50%和14.10%;Sentinel-2蓝、绿和红波段组合的总体精度为54.68%,分别加入深蓝、近红外、红边、短波红外和GF-6 WFV黄边波段后,其总体精度分别提高3.30%、10.82%、12.92%、17.31%和3.97%。(2)特征变量优选数据集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为80.80%和75.56%,贡献程度大小依次为GF-6 WFV多时相植被指数、Sentinel-2多时相植被指数、GF-6 WFV光谱特征、Sentinel-2光谱特征、地形特征和纹理特征,贡献率分别为40.44%、23.23%、18.12%、10.21%、4.61%和3.39%。(3)松林、杉木林、阔叶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和其他林地的制图精度分别为86.97%、85.60%、88.61%、9.43%、19.01%、53.60%、86.90%和82.56%,用户精度分别为81.42%、79.79%、77.57%、71.43%、81.82%、67.00%、87.74%和82.88%,识别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森林类型分布较吻合。【结论】联合多时相GF-6 WFV和Sentinel-2可以综合多时相、多源影像的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森林类型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6 WFV Sentinel-2 森林类型识别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的健康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殷立新 李冬 +1 位作者 张艳芳 刘兴平 《生物灾害科学》 2020年第1期66-71,共6页
古树名木作为珍稀的植物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以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28种272株古树名木为研究对象,从树木生长势、生物灾害、健康指数等方面对该区域的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在生长势方... 古树名木作为珍稀的植物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以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28种272株古树名木为研究对象,从树木生长势、生物灾害、健康指数等方面对该区域的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在生长势方面,64%以上的古树名木生长良好,树体直立,枯断枝和空心少,根系裸露少;2)在生物灾害方面,有22种害虫,9种病害和11种寄居植物对古树名木造成危害;3)通过健康评价模型测算得到古树名木的健康指数大于3,说明该区域的古树名木均生长正常。这些结果表明尽管少量树体由于生物灾害导致树势衰弱,但该区域内的古树名木整体生长良好,从而为指导古树名木的后期管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生长势 有害生物 健康评价 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的马尾松天然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3
作者 毛述震 欧阳勋志 +2 位作者 潘萍 朱天顺 郑怡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0-991,共12页
【目的】林分断面积是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中的重要因子,构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可为森林资源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数据库为基础数据,构建自然稀疏模型及林分... 【目的】林分断面积是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中的重要因子,构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可为森林资源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数据库为基础数据,构建自然稀疏模型及林分平均高-林龄模型分别用于计算林分密度指数和地位级指数,采用Mitscherlich、Korf、Logistic、Gompertz、Schumacher和Richards等6种理论生长模型,构建基于林龄、林分密度指数和地位级指数的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并筛选出其最优基础模型,进而添加区域(市、区、县)随机效应参数构建混合效应模型,选用指数函数和幂函数2种加权残差方差模型消除模型异方差,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马尾松天然林自然稀疏率为-1.3961,采用Schumacher模型构建的林分平均高与林龄关系模型的精度最高,其R_(adj)^(2)、RMSE和MAE分别为0.8725、0.5588 m和0.4043 m。(2)Korf模型为林分断面积生长最优基础模型,其R_(adj)^(2)、RMSE和MAE分别为0.9488、1.5562 m^(2)/hm^(2)和1.1003 m^(2)/hm^(2)。(3)添加区域(市、区、县)随机效应参数的混合效应模型的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基础模型差异极显著(P<0.001),其R_(adj)^(2)、RMSE和MAE分别为0.9513、1.5138 m^(2)/hm^(2)和1.0631 m^(2)/hm^(2),较林分断面积生长基础模型R_(adj)^(2)提高0.26%,而RMSE和MAE分别降低了2.72%和3.38%;幂函数加权残差方差模型对混合效应模型的异方差消除效果最好。【结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中添加区域(市、区、县)随机效应参数能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混合效应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赣南马尾松天然林林分断面积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天然林 最大密度线 林分断面积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不同人工林林窗内植物多样性及其谱系结构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毛梦蕾 祖奎玲 +5 位作者 刘雨冰 陶凌剑 肖如萍 张雨婷 曾裕 刘苑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3-693,共11页
【目的】林窗是森林中树木死亡倒伏后形成的空隙,可以改变森林的空间结构与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组成,林窗的形成对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目的】林窗是森林中树木死亡倒伏后形成的空隙,可以改变森林的空间结构与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组成,林窗的形成对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与日本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种人工林林窗内植物多样性的采样调查,分别探讨2种人工林林窗内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并比较不同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谱系结构的差异。【结果】(1)日本扁柏人工林林窗内共有48种植物,隶属于26科40属;日本柳杉人工林林窗内共有114种植物,隶属于47科77属,不同面积日本柳杉林林窗的植物种类及多度均高于日本扁柏林林窗;(2)不同面积林窗下2种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均为中林窗内植物多样性最高;(3)日本柳杉林林窗下的植物多样性谱系结构在中小林窗面积下趋于聚集;日本扁柏林林窗下的植物多样性谱系结构在中等与大面积林窗下呈现集聚趋势。【结论】庐山地区不同人工林林窗内植物多样性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中等面积林窗有利于提高日本柳杉与日本扁柏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系统发育多样性 林窗面积 日本柳杉 日本扁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流域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温林生 邹芹 +1 位作者 万媛媛 白天军 《绿色科技》 2021年第6期153-156,161,共5页
指出了森林水文循环是森林联系气候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时空变化影响的重要因子。森林水文过程的研究以流域尺度为大多学者研究所接受,但如何正确地描述或者评价森林生态水文过程对于准确理解流域生态系统水循环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 指出了森林水文循环是森林联系气候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时空变化影响的重要因子。森林水文过程的研究以流域尺度为大多学者研究所接受,但如何正确地描述或者评价森林生态水文过程对于准确理解流域生态系统水循环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制是其基础性关键。基于此,总结归纳了前人成果,以流域尺度森林水文过程的几个关键过程(林冠截留、蒸散、土壤蓄渗及径流)为基点,梳理了4个过程的衡量理论及方法,并提出了建立模型、水文过程的参数修正、结合GIS等技术进行流域尺度的模拟以及结合氢氧同位素技术对森林水文过程的溯源刻画将是正确理解森林流域水文过程机制的发展趋势,但现今仍存在如何将流域尺度外推于区域尺度乃至全球尺度这一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过程 流域水文 森林水文循环 模型理论方法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班调查数据的赣南天然槠栲林多功能等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鹏 孙科辉 +4 位作者 黄锦程 刘洪生 宁金魁 欧阳勋志 臧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6-1183,共8页
【目的】分析天然槠栲林的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为天然槠栲林多功能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赣南天然槠栲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小班因子与林分功能的关系,采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量化了天然槠栲林的木材生产、水土保持、形成土壤、风... 【目的】分析天然槠栲林的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为天然槠栲林多功能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赣南天然槠栲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小班因子与林分功能的关系,采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量化了天然槠栲林的木材生产、水土保持、形成土壤、风景质量功能,并对各小班的森林多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就单一功能而言,木材生产功能中,等级中等以上的小班比重为31.17%,水土保持、形成土壤、风景质量功能中,等级中等以上的小班比重为51.95%~72.73%,说明研究区天然槠栲林的水土保持、形成土壤、风景质量功能很高,木材生产功能较高;综合多种功能而言,多功能等级中等以上的小班比重为61.04%,说明研究区天然槠栲林多功能水平很高,适合于主导功能为水土保持、形成土壤、风景质量的多功能森林经营。【结论】天然槠栲林的小班因子和功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合理的经营措施可以实现森林多种功能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槠栲林 多功能评价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植被恢复模式对江西退化红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肖廷琦 刘苑秋 +2 位作者 刘晓君 高盼 温林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2-1304,共13页
【目的】探究植被恢复模式对退化红壤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中国南方的退化红壤区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及土壤结构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西省泰和县6种植被恢复模式(马尾松纯林、木荷纯林、湿地松纯林、湿地松补植... 【目的】探究植被恢复模式对退化红壤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中国南方的退化红壤区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及土壤结构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西省泰和县6种植被恢复模式(马尾松纯林、木荷纯林、湿地松纯林、湿地松补植木荷林、马尾松补植木荷林及湿地松木荷混交林)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各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团聚体粒级分布及稳定性特征。【结果】(1)湿地松纯林在土壤表层的pH值显著小于其它恢复模式(P<0.05),湿地松补植木荷林在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各恢复模式的土壤表层TN含量显著大于其它土层(P<0.05)。(2)0~10 cm表层土中>2 mm粒级的马尾松补植木荷林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木荷纯林(P<0.05),马尾松补植木荷林和湿地松木荷混交林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大于马尾松纯林、湿地松纯林以及木荷纯林(P<0.05),马尾松纯林的破坏率(PAD)大于其它恢复模式。(3)土壤中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WR_(0.25))与破坏率(PAD)、分形维数(D)呈负相关,与团聚体平均直径(MWD、GMD)呈正相关。【结论】通过对6种植被恢复模式的研究比较,结果表明在江西退化红壤区种植混交林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的改善效果比纯林更好,混交林恢复模式比纯林模式更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退化红壤区 土壤团聚体 土壤理化性质 稳定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岭杜衡性状变异性及其对珍稀中华虎凤蝶保护的启示
8
作者 陈亮 王渌 +4 位作者 杨文静 吴问国 刘小洪 张毅 曾菊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2-1134,共13页
【目的】同一种植物因在不同环境下发生而出现性状变异,研究这种变异能提高对植物响应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的理解。桃红岭中华虎凤蝶幼虫专性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衡叶片为食。该植物在当地呈零散分布,包括高海拔与低海拔两个种群,而该... 【目的】同一种植物因在不同环境下发生而出现性状变异,研究这种变异能提高对植物响应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的理解。桃红岭中华虎凤蝶幼虫专性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衡叶片为食。该植物在当地呈零散分布,包括高海拔与低海拔两个种群,而该蝴蝶目前仅占据高海拔的少数寄主斑块。研究通过比较当地杜衡种群间的形态性状,揭示植物性状变异性与关联性,阐明性状变异(如来自叶部)对中华虎凤蝶的可能影响,并以此从寄主资源人工干预等角度提出与蝴蝶保护相关的启示。【方法】采用样线法,沿线记录杜衡植株位置、叶片数等信息,现场或带回室内测量每株地上(叶部)、地下(根、根状茎)营养器官与繁殖器官(花、种子)形态指标,用网格法测量叶面积。并通过计算各性状的变异系数(CV)与性状间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r),分析性状变异性与关联性。【结果】桃红岭杜衡地上、地下营养器官性状变异均接近高水平(CV≥0.5),而繁殖器官性状则均为弱变异(CV<0.2)。相应地,繁殖器官性状间关联性均很强(r≥0.8),而营养器官性状间关联性则不确定。如蝴蝶非占据区少数性状间显著关联,而占据区则无性状关联(r<0.3),这表明杜衡繁殖器官性状稳定、保守,而营养器官性状则趋向变异,反映出该植物对桃红岭环境变化采取了宽幅适应或生态位策略。发现植物地上部分或繁殖器官性状均与地下部分性状(根状茎长与直径、侧根数等)显著关联,表明地下部分生长会影响到其他部位,相互间存在协变关系。但与非占据区不同,蝴蝶占据区地上部分株高与地下部分性状关联不显著,说明这种协变关系可能因环境压力而变化,反映了该植物生存策略调整与适应能力。在桃红岭,杜衡的低海拔种群较高海拔种群叶面积大,但种群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且其他叶部性状也存在同样情况,表明寄主资源斑块是否被中华虎凤蝶选择、占据,与叶部功能性状变异性无关。【结论】当前蝴蝶未占用的寄主资源斑块具备支撑蝴蝶发生的潜力,建议以人工干预(如蝴蝶个体引入)方式,尝试在未占据斑块建立小种群,这将扩大这种稀有蝴蝶的种群规模,从而缩短恢复时间,减缓未来气候变暖、干旱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寄主植物 植物性状 变异性 关联性 保护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虫体型大小对花绒寄甲生殖及后代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郭舟 王欽召 +5 位作者 彭观地 钟辉辉 张江涛 罗致迪 陈元生 刘兴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为了明确成虫体型大小对花绒寄甲生殖适合度和后代发育的影响,本文将室内培育的花绒寄甲松墨天牛生物型雌、雄成虫依体质量差异划分为大、中、小3个水平,并在室内恒温条件下进行两两配对,分析比较了9个不同体质量处理中花绒寄甲亲代生... 为了明确成虫体型大小对花绒寄甲生殖适合度和后代发育的影响,本文将室内培育的花绒寄甲松墨天牛生物型雌、雄成虫依体质量差异划分为大、中、小3个水平,并在室内恒温条件下进行两两配对,分析比较了9个不同体质量处理中花绒寄甲亲代生殖指标和子代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成虫生殖适合度方面,相同体型大小的雌、雄个体配对后,其产卵成功率(>60%)高于体型不相称的配对处理(<50%),且小个体的雌、雄虫分别与大、中、小个体的配偶配对时其产卵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雌虫的产卵前期在9个不同处理间均无差异,而产卵量随自身体质量的减轻下降了41.20%,随配偶体质量的减轻上升了69.92%,但不受两性的综合影响。2)在子代发育方面,来自亲代不同体质量配对处理下的卵孵化前期在10.80~11.36 d,平均孵化期均在2.57~3.08 d,平均孵化率在64.36%~75.45%,统计分析表明这些测定的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然而,子代幼虫对替代寄主的寄生率随亲代雌虫体质量的下降从96.77%显著降低至86.5%。子代幼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随亲代雌、雄成虫体质量的递减而显著降低,其中化蛹率从76.47%下降至56.55%,羽化率从75.33%下降至56.55%,但不受两性的综合影响。幼虫-蛹历期随亲代雌、雄虫体质量的下降从45.69 d延长至47 d且受两性综合作用的影响。雌性子代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宽等形态参数均不受亲代成虫体质量的影响,但雄性子代的体质量受亲代雌虫的影响,体长受亲代雄虫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花绒寄甲成虫存在明显的选型交配现象,且亲代体型大小明显影响该虫的生殖适合度和子代发育。因此在大规模室内饲养时,我们应当考虑种源的体型差异带来的负作用,并尽量使用较大的个体用于后代繁衍以提高后代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体型大小 生殖适合度 生长发育 形态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根际高效解磷细菌NC285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言柳 郭春兰 +3 位作者 吴斐 张林平 王舒 林宇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1-528,共8页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土壤中绝大多数的磷都以植物难以吸收的形态存在,导致了植物无法正常生长,而解磷细菌具有溶解难溶性磷的特性,因此,开发高效解磷细菌对提高磷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土壤中绝大多数的磷都以植物难以吸收的形态存在,导致了植物无法正常生长,而解磷细菌具有溶解难溶性磷的特性,因此,开发高效解磷细菌对提高磷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根际解磷细菌的最适生长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温度、pH、接种量以及溶氧量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溶磷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NH4)2SO4,最佳培养条件分别为温度28℃,初始pH值7.5,接种量1%,溶氧量100 mL。解磷菌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的溶磷能力明显提高,培养基有效磷含量高达586.73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4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解磷细菌 培养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乌废弃稀土矿区人工湿地4种植物净化水体氮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冰石 袁小兰 +5 位作者 张绿水 刘俏 吴高洋 刘仁 刘苑秋 陈伏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9-468,共10页
【目的】不同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一般有所不同,对于湿地水体的净化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筛选适用于赣南废弃稀土矿区净化高氮而磷养分不足的人工湿地植物,可以为赣南稀土矿原位浸矿区人工辅助处理污水的湿地工程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 【目的】不同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一般有所不同,对于湿地水体的净化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筛选适用于赣南废弃稀土矿区净化高氮而磷养分不足的人工湿地植物,可以为赣南稀土矿原位浸矿区人工辅助处理污水的湿地工程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改善赣南稀土矿区河流水质及环境质量。【方法】以位于赣南寻乌县废弃稀土矿区阶级式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选用4种常用人工湿地植物水葱(Scirpus valid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芦苇(Phragmitescommunis)、美人蕉(Canna indica),测定了植物的地下和地上器官生物量、总氮、总磷、氮贮量,不同阶级净化池水体的氮磷浓度,对比评价了4种湿地植物净化水体氮的效果。【结果】4种湿地植物生长及氮磷贮量在不同阶级净化池中表现各异,单位面积生物量为芦苇最高,水葱次之,再力花和美人蕉最低;而氮贮量为芦苇最高,美人蕉次之,水葱和再力花最低;两者在地上和地下的分配比各异,但均为地上器官显著高于地下器官。第一、二、三级净化池中氨氮削减率依次为5.40%、13.51%、21.62%,第一级净化池氨氮含量显著高于第三级净化池;总氮削减率依次为19.30%、20.16%、23.48%,3个净化池的总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削减率均随净化池阶级增加而提高。不同湿地植物磷含量和氮/磷比的异同取决于净化池,磷含量表现为地上器官低于地下器官,而氮磷比表现为地上器官高于地下器官。【结论】芦苇和美人蕉为研究区人工湿地构建的优先推荐植物,具有较高的净化能力,两者均更宜配置于第一级净化池,而再力花和水葱可分别配置于第二和第三级净化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区 植物筛选 净化效果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分析的花绒寄甲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欽召 石昊妮 +2 位作者 周嘉颖 潘友粮 刘兴平 《生物灾害科学》 2020年第2期105-113,共9页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我国当前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之一,在林业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对当前国内外花绒寄甲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该虫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我国当前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之一,在林业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对当前国内外花绒寄甲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该虫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1979-2018年CNKI数据库和WOS数据库中花绒寄甲的核心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从发文时间、发文数量、发文期刊、核心作者、发文机构、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等多维度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对122篇中外文核心文献分析表明,中外文期刊发表有关花绒寄甲的论文分别始于1996年和1999年,发文数量均呈逐年上升后又回落起伏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中文期刊有《中国森林病虫》和《林业科学》,外文期刊有《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和《Biological Control》;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均出自中国;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生物防治和生理学等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图谱发现该虫的研究热点正朝分子生物学方向发展。花绒寄甲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构建完整的研究体系,建议进一步从基础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并对该虫的室内繁育技术和林间释放技术等开展应用研究,以充分发挥该天敌种类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从而为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研究进展 文献计量学分析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