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余敦 陈文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111,116,共6页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评价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对其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2001-2007年的相关数据,借助于物元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评价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对其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2001-2007年的相关数据,借助于物元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由2001年较安全状态下降到2005不安全状态。(2)2005-2007年土地生态安全由不安全状态到临界安全状态,状态有所好转。研究也证明了利用物元模型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可行的,这种方法可作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物元模型 生态安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与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余敦 陈文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47,69,共6页
研究目的:对江西省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特尔菲法。研究结果:(1)2006年江西省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结果为赣中高于赣南和赣北,赣西高于赣东。(2)江西省近5年来的土地利... 研究目的:对江西省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特尔菲法。研究结果:(1)2006年江西省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结果为赣中高于赣南和赣北,赣西高于赣东。(2)江西省近5年来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的总体趋势是先抑后扬。研究结论:江西省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程度整体上良好,但不同城市及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存在着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评价 土地利用 时空特征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格局特征与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林世滔 谢弟炳 +1 位作者 刘郁林 陈文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1-1688,共8页
景观格局决定景观的功能和生态过程,影响着景观内的物种流、信息流、能源流,从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显著作用。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运用SPSS 17.0和Fragstats 3.3等统计分析软件,从38个县区的景观特征中选取具有生态意义的景观... 景观格局决定景观的功能和生态过程,影响着景观内的物种流、信息流、能源流,从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显著作用。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运用SPSS 17.0和Fragstats 3.3等统计分析软件,从38个县区的景观特征中选取具有生态意义的景观指数与生物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探讨景观格局特征与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景观类型水平上景观指数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表现不一,耕地部分指标如PLAND、NP、COHESION(0.476^(**),P<0.01)与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耕地的景观特征与各物种大部分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呈不显著的负相关,表现出耕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具有复杂关系。区域内林地PLAND(0.439^(**),P<0.01)、NP、COHESION(0.609^(**),P<0.01)与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林地PD、LPI、AWMSI与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呈弱程度的负相关。林地景观除了跟植物的PLAND(0.655^(**),P<0.01)、COHESION(0.729^(**),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多数指标呈负相关。湿地景观大部分指标与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2)景观水平上景观指数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的景观特征除MPS与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外,其他景观指标都与区域生物多样性呈正相关,其中TA、NP、LSI、SHDI与区域生物多样性关系较为显著,说明景观的面积大小、数量、形状、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物过程都有较大影响。区域景观特征与生物多样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关系较为复杂。区域内的湿地景观、林地景观是区域生物种的主要栖息场所,同时,作为产粮主产区,耕地景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保护区域内的湿地、林地、耕地景观对于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物多样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林世滔 陈文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8-946,共9页
人类活动是影响生物多样性重要因素,研究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增长、农业活动、林业活动、经济活动、工程建设、保护活动等方面根据地区实际构建了评价指标体... 人类活动是影响生物多样性重要因素,研究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增长、农业活动、林业活动、经济活动、工程建设、保护活动等方面根据地区实际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区内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各县市区之间的差异也较大,生物多样性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由湖体向四周逐步降低的格局;2)人口增长因子中的人口密度、城市化率,经济活动中的人均GDP、农村人均纯收入,工程建设活动当中的建设用地比重,生态建设活动因子中的保护区面积这些指标与区域生物多样性呈显著相关性;3)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率、建设用地比重、人均GDP和保护区面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城市化率、建设用地比重、保护区面积、人均GDP。说明人类活动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是显著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很突出,区内林业活动和生态建设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生物多样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聂承静 陈文波 +3 位作者 李海峰 赵丽红 龙惠芳 贺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9-263,共5页
选取经济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大连为研究区,通过1996-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矩阵,揭示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并从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4个方面对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选取经济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大连为研究区,通过1996-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矩阵,揭示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并从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4个方面对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即外在驱动机制(时空效应驱动)和内在驱动机制(自然-人文驱动)及其相互关系。从研究中得到重要启示:对土地利用驱动力和驱动机制的研究,需要运用系统论思想,使宏观、中观分析与局部地区环境下的微观分析相结合,并做到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驱动机制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沙井子典型固沙植被区土壤水分动态与降水再分配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先英 刘士余 +2 位作者 柴成武 郭树江 金红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9-234,239,共7页
利用智能中子水分仪定时测定土壤水分的方法,在2006-2007年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固沙灌木林地0-200cm深土壤共10个层次的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和降水入渗再分配,结果表明:(1)民勤沙井子不同固沙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表现为消耗期(6-7月);积... 利用智能中子水分仪定时测定土壤水分的方法,在2006-2007年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固沙灌木林地0-200cm深土壤共10个层次的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和降水入渗再分配,结果表明:(1)民勤沙井子不同固沙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表现为消耗期(6-7月);积累期(8-9月和4-5月);消退期(10月);稳定期(11月-翌年3月)。(2)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为20cm土层含水量最低,60cm土层最高;120-200cm土层含水量随林地的不同而呈现减少、增加或保持稳定。(3)生长季节,土壤有效储水量0-40cm土层变化最频繁;5种灌木林地0-200cm土层有效储水量,固定白刺沙包最高,97.9mm,固定柽柳沙包最低,66.8mm。(4)降水在土壤中入渗深度和入渗历时不但取决于降水量,而且取决于降水强度。1.7mm/h雨强平均湿润锋深度是0.7mm/h的1.8倍,说明降水量相近,强度较大的降雨有利于水分向深层渗透。(5)降雨后水分在林地表层土壤中入渗增加,同时较深层的水分却表现为消耗,土壤水分的储存与消耗随着降水量和林地的不同而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动态 降水再分配 固沙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文波 赵丽红 钱奇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6-90,共5页
论文在综述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的内涵,提出安全格局构建原则与步骤。并以鄱阳湖区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2015年用地需求为目标,综合考虑生态、经济与粮食安全因素,将指标控制与格局调整... 论文在综述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的内涵,提出安全格局构建原则与步骤。并以鄱阳湖区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2015年用地需求为目标,综合考虑生态、经济与粮食安全因素,将指标控制与格局调整相结合,构建了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土地利用格局不但面积上能够满足未来各类用地需求,分布上也符合区域生态经济的基本规律。本研究不但能丰富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的理论与方法,而且可为鄱阳湖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依据,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安全格局 优化 鄱阳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种方法结果差异的市域土地整治功能分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文波 陇灵宇 刘宇琼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6-182,共7页
市域土地整治功能分区是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市域土地整治功能分区的理论与方法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以上饶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分区指标体系和权重,采用了系统聚类和星座图两种数学... 市域土地整治功能分区是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市域土地整治功能分区的理论与方法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以上饶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分区指标体系和权重,采用了系统聚类和星座图两种数学方法进行初步分区,根据分区结果差异,进行逐步细化,结合专业知识,将上饶市土地整治功能分区最终分为信江河谷平原综合整治区,东南部山地城乡统筹主导区,中东部丘陵农用地整理主导区,东北部山区城乡统筹主导区,西南部滨湖土地生态保育主导区,西北部低山综合整治区等6个土地整治主导区,分析了功能区特点,确定了土地整治重点与方向。该分区结果符合上饶市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实际,为土地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同时提出的分区思路与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分区过程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对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功能分区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功能分区 上饶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种方法结果差异的市域耕地综合整理潜力分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文波 刘欣 郭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4-570,共7页
采用模糊综合判断法、综合评价法两种数学方法,从扩展可利用空间潜力、提高生产能力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潜力和整理的实现潜力等4个方面构建了14个评价指标的上饶市耕地整理综合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权重。以县为单元进行初步分区,... 采用模糊综合判断法、综合评价法两种数学方法,从扩展可利用空间潜力、提高生产能力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潜力和整理的实现潜力等4个方面构建了14个评价指标的上饶市耕地整理综合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权重。以县为单元进行初步分区,找出两种方法的分区差异,其次对于差异县以乡为单元根据主导因素进行细分,通过综合分析,确定耕地整理综合潜力的最终分区,将上饶市分为3个潜力级别。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两种方法对比的耕地整理综合潜力分区方法更具科学性,能有效反映分区单元的共性与差异,完善耕地整理综合潜力分区的理论与方法,为上饶市耕地资源保护与耕地整理项目的合理布局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整理 综合潜力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饶市建设用地供给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敦 高群 王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7-81,共5页
研究建设用地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合理制订建设用地供给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以上饶市为例,研究建设用地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建设用地供给弹性系数最高,其次为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而劳动力投... 研究建设用地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合理制订建设用地供给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以上饶市为例,研究建设用地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建设用地供给弹性系数最高,其次为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而劳动力投入弹性系数最小;建设用地成为资本之后的第二大生产要素,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不可忽视;上饶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供给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区域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供给 经济增长 贡献率 上饶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低碳经济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凡 刘士余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0年第3期28-30,共3页
本文在论述低碳经济的涵义、背景及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建立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和市场环境、加强低碳技术研究与... 本文在论述低碳经济的涵义、背景及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建立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和市场环境、加强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技术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土地利用生态效应动态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天 陈文波 +1 位作者 李芳颢 罗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6-1302,共7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而如何科学评价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是制定生态环境规划和研究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前提和基础。以南昌市为研究区,首先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文物古迹及森林公园、地质灾害、水环境、土壤综合质量...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而如何科学评价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是制定生态环境规划和研究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前提和基础。以南昌市为研究区,首先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文物古迹及森林公园、地质灾害、水环境、土壤综合质量4个因子,评价了南昌市土地综合生态敏感性;然后运用CLUE-S模型,模拟了南昌市2010—2020年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最后通过GIS叠加分析工具分别提取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不同土地生态敏感区内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结果表明:土地生态敏感性的等级差异性比较明显:轻度敏感区占40.83%,中、重度敏感区分别占21.68%和18.39%,微度敏感区占5.14%,极度敏感区占3.96%;到2020年耕地和其它用地处于减少趋势,园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处于增加趋势,南昌县、进贤县和新建县的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各敏感区内地类变化速率不一,并针对性提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对策。该研究将为南昌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也为区域土地环境影响的动态模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E-S模型 生态效应 生态敏感性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少康 汪浩 +1 位作者 熊琼兵 郑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8-1198,共11页
【目的】伴随着经济社会升级与转型,中国步入高速的城镇化与工业化阶段,不仅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发生了变化,而且土地城镇化速度也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两者之间失衡和不协调发展等问题日益突出。以位于鄱阳湖滨湖区与... 【目的】伴随着经济社会升级与转型,中国步入高速的城镇化与工业化阶段,不仅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发生了变化,而且土地城镇化速度也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两者之间失衡和不协调发展等问题日益突出。以位于鄱阳湖滨湖区与长江岸带的湖口县为研究区,探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和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迁移规律。【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耦合协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研究分析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特征以及迁移规律。【结果】(1)湖口县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总体呈现东北-西南方向递减趋势,而土地城镇化总体呈现西-东方向递减趋势;(2)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度总体上呈现东北部良好均衡型-中部初级均衡型-西南部严重失衡型或中度失衡型的演变规律;(3)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为西北中度协调-东北勉强协调-西南轻度失调的趋势;(4)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发展主轴保持在西南-东北方向,2009—2012年耦合协调度质心向东北偏移了353.22 m,而2012—2016年向西北偏移了45.42 m。【结论】当前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和土地城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发展,但二者在空间上存在耦合协调关系,为进一步有序协调两者关系,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实现二者和谐发展。尤其湖口县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口沿线,协调国土空间开发与土地城镇化对于响应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 土地城镇化 空间特征 耦合协调关系 湖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