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防菌剂链霉菌JD211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碳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彭海龙 徐天宇 +3 位作者 钟秉峰 李涛 孟丽媛 魏赛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394,共11页
【目的】水稻土作为重要的耕地土壤,但由于近些年来化肥和杀菌剂的过度使用已严重破坏水稻土壤的生态平衡。随着生物防治的推广应用,该难题得以控制,其中具抑菌潜力的植物内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病害防治中。链霉菌JD211是一株自珙桐... 【目的】水稻土作为重要的耕地土壤,但由于近些年来化肥和杀菌剂的过度使用已严重破坏水稻土壤的生态平衡。随着生物防治的推广应用,该难题得以控制,其中具抑菌潜力的植物内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病害防治中。链霉菌JD211是一株自珙桐植株分离的潜在生防菌,通过探究其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群落及碳代谢的影响为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思路。【方法】本研究以链霉菌JD211作为外源施加微生物,不加菌剂的水稻土为对照,分别添加占土壤总重的2%(B2)和4%(B4)菌剂为处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CO_(2)的排放速率,低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并通过Biolog-ECO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组,不同含量生防菌剂的添加都显著增加了水稻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和有机碳含量,B2、B4处理组土壤有机碳含量相较于CK组分别提高了19.25%、23.10%;三组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总体趋势都是逐渐增加,变化规律符合“S”型曲线,但对比CK组生防菌剂的添加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WCD值;在生态板上培养48 h时,B_(2)、B_(4)组的Shannon指数、Mclntosh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CK组(P<0.05);CK组与B_(2)、B_(4)组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方式存在差异,在主成分分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氨基酸类、胺类和酸类碳源。【结论】研究表明,添加链霉菌JD211有助于提高水稻土壤有机碳固存,优化稻田微生物群落碳代谢,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更加均衡。对于微生物源农药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明确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JD211 Biolog-ECO 微生物群落结构 碳源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腐熟剂对水稻秧苗素质及育秧基质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津 魏赛金 魏丽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13-2422,共10页
为探究接种腐熟剂堆沤秸秆作为育秧基质培育水稻秧苗的可行性及其在生态学方面的机制,本研究结合理化测定并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探究了浅盘试验条件下的水稻秧苗素质、基质矿质成分及基质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 为探究接种腐熟剂堆沤秸秆作为育秧基质培育水稻秧苗的可行性及其在生态学方面的机制,本研究结合理化测定并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探究了浅盘试验条件下的水稻秧苗素质、基质矿质成分及基质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接种腐熟剂堆沤秸秆作为育秧基质使得水稻鲜重、水稻株高、水稻假茎宽、水稻根等形态学指标有所提高;基质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增加显著;基质中细菌和霉菌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61、70.67倍;细菌中参与C循环、S循环、N循环、抗致病微生物、有益微生物、未知功能微生物、营养代谢相关细菌的生物量分别提高了0.80、1.33、4.86、2.62、6.27、3.24、2.69倍;基质中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硅酸盐细菌、硝化细菌、好气性自身固氮菌、硅酸盐细菌等功能微生物的数量分别提高了136.50、17.61、8.26、5.65、3.99、2.63倍。研究表明,秸秆腐熟剂改变了原始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有益于水稻生长。本研究为合理利用堆沤秸秆基质育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腐熟剂 秧苗素质 群落结构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菌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氮代谢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魏佳颖 蓝进 +1 位作者 何雨青 魏赛金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2期280-285,共6页
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植物体内的重要微生物资源,它在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增强水稻抗逆性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综述了放线菌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氮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探讨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植物体内的重要微生物资源,它在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增强水稻抗逆性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综述了放线菌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氮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探讨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旨在进一步总结放线菌在水稻生长及氮素循环方面的重要影响,为后续放线菌在水稻及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全面、坚实的理论依据,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水稻 生长发育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菌提高宿主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邓心婕 魏赛金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1期128-133,共6页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的微生物,近年来被发现其中的部分种类能显著提高植物的抗旱性能。植物内生菌具有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调节气孔导度、增强渗透调节能力、优化离子平衡以及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宿主在...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的微生物,近年来被发现其中的部分种类能显著提高植物的抗旱性能。植物内生菌具有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调节气孔导度、增强渗透调节能力、优化离子平衡以及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宿主在干旱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此外,这些内生菌还能通过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与信号传导进一步促进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尽管植物内生菌在提高植物抗旱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仍面临技术瓶颈、成本高昂以及公众认知不足等挑战。未来,研究者可以继续深化对植物内生菌抗旱机制的理解,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并加强科普宣传,以期充分发挥植物内生菌在提高植物抗旱性中的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抗旱性 植物-微生物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其液体发酵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梦瑶 徐静宇 +4 位作者 肖四生 杨代康 徐靖宇 姚明印 黄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6-62,共7页
为提升植物乳杆菌C01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010)所产新型细菌素Plantarum C010的含量,试验以L.plantarum C010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亚硝酸、吖啶橙和激光进行诱变处理,运用双层平板拮抗抑菌圈法初筛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复筛选育... 为提升植物乳杆菌C01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010)所产新型细菌素Plantarum C010的含量,试验以L.plantarum C010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亚硝酸、吖啶橙和激光进行诱变处理,运用双层平板拮抗抑菌圈法初筛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复筛选育细菌素Plantarum C010高产突变株。结果表明,4种诱变处理均能提升细菌素Plantarum C010产量,其中激光诱变后所得突变株JG-2产细菌素Plantarum C010高达17.79 mg/mL,较原始菌株C010(9.60 mg/mL)提高了85.31%。进一步对原始菌株C010和突变株JG-2进行液体发酵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两菌株菌体生长、总糖消耗和细菌素合成的拟合模型较好,其所产细菌素Plantarum C010与菌体均呈部分生长偶联型,且突变株JG-2细菌素Plantarum C010合成相关参数优于原始菌株C010。该结果为细菌素Plantarum C010的产量提升提供数据基础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C010 细菌素 诱变选育 高产突变株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多糖促进胁迫条件下农作物生长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9
6
作者 魏宏宇 李怡 +4 位作者 彭帅英 黄林 张宝 李昆太 程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3-1134,共12页
胞外多糖是微生物分泌的一大类天然大分子活性物质,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胞外多糖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源肥料,外源施加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生长性能,激活农作物自身潜在的防御机制,以此促进不... 胞外多糖是微生物分泌的一大类天然大分子活性物质,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胞外多糖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源肥料,外源施加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生长性能,激活农作物自身潜在的防御机制,以此促进不同胁迫条件下农作物的生长。本文综述了胞外多糖提高盐、干旱、重金属等胁迫条件下农作物生长及生理代谢的研究进展,进而对胞外多糖促进胁迫条件下农作物生长的机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本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旨在推进胞外多糖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产胞外多糖微生物 农作物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ptomyces sp.N2所产农抗N2对桔青霉的拮抗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群 王丽华 +3 位作者 陈东海 彭伟建 徐家兴 李昆太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7-493,共7页
【目的】Streptomyces sp.N2是本课题组分离筛选到的一株可产新型抗真菌活性物质(3-甲基-3,5-氨基-4-烯-吡喃-2-酮,分子式为C6H7O2N,农抗N2)的新种,此活性物质对桔青霉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从生长特征、细胞形态学等角度,为揭示农抗N2... 【目的】Streptomyces sp.N2是本课题组分离筛选到的一株可产新型抗真菌活性物质(3-甲基-3,5-氨基-4-烯-吡喃-2-酮,分子式为C6H7O2N,农抗N2)的新种,此活性物质对桔青霉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从生长特征、细胞形态学等角度,为揭示农抗N2在桔青霉生长发育中的抑菌作用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采用常量培养基稀释法测定了农抗N2对桔青霉的最低抑菌浓度、杯碟法测定了不同浓度农抗N2对桔青霉的抑菌活性菌丝和生长量法测定了不同浓度农抗N2对桔青霉生长曲线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探究了农抗N2对桔青霉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Streptomyces sp.N2所产农抗N2对桔青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其机理初步判定为破坏桔青霉菌丝的菌丝结构,推迟了桔青霉对数期的到来而抑制菌体的生长。菌体最低抑菌浓度(3 d)为5.77μg/mL,其对应的抑菌圈大小为(13.04±1.06)mm。药液处理后,桔青霉生长对数期推迟了2 d。由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结果可推测,农抗N2可干扰桔青霉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膜结构,致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结论】农抗N2对桔青霉的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效应,其对桔青霉的形态和结构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可以推测农抗N2能够影响桔青霉细胞壁相关蛋白的合成,使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强,影响其细胞膜及内部细胞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sp.N2 桔青霉 拮抗机理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异养培养条件提高链带藻Z8油脂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敏 白耘榧 +3 位作者 黎秋玲 李志 周智友 李汉广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0-918,共9页
【目的】微藻油脂含量过低是阻碍微藻生物柴油工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研究拟通过单因子优化以及响应面法优化链带藻Z8(Desmodesmusintermedius Z8)异养培养条件,从而提高其油脂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浓度条件下的葡萄糖... 【目的】微藻油脂含量过低是阻碍微藻生物柴油工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研究拟通过单因子优化以及响应面法优化链带藻Z8(Desmodesmusintermedius Z8)异养培养条件,从而提高其油脂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浓度条件下的葡萄糖、硫酸镁、柠檬酸、磷酸氢二钾、硝酸钠及氯化钙等对藻种Z8生物量和总脂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P-B试验从6个考察因素中筛选出显著影响因素,最后通过CCD试验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通过P-B试验筛选出4个显著影响因素,分别为:葡萄糖、硫酸镁、柠檬酸、磷酸氢二钾;通过CCD试验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具体如下:硫酸镁质量浓度200 mg/L、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0.07 g/L、葡萄糖质量浓度18 g/L、柠檬酸质量浓度9 mg/L、硝酸钠质量浓度1.5 g/L及氯化钙质量浓度0.04 g/L。在此条件下藻株Z8的生物量可达到7.7 g/L,与未优化前的生物量5.47 g/L相比提高了40.77%,总脂量可达3.17 g/L,与优化前的总脂量2.47 g/L相比提高了128%。【结论】经响应面法优化后的链带藻Z8生物量和总脂量均有较大提高,研究所采用的递进式优化方法可为提高微藻的油脂产量及其它发酵工艺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总脂量 生物质能源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子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俞嘉卿 邱涵 +3 位作者 程新 李汉广 黄林 魏赛金 《生物灾害科学》 2022年第3期255-265,共11页
次生代谢过程是植物在面临环境胁迫、病原微生物侵染以及草食性动物采食等过程时激活的一种防御反应,通常伴随着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大量积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次生代谢产物可划分为苯丙素类、黄酮类、单宁类、醌类、类萜... 次生代谢过程是植物在面临环境胁迫、病原微生物侵染以及草食性动物采食等过程时激活的一种防御反应,通常伴随着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大量积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次生代谢产物可划分为苯丙素类、黄酮类、单宁类、醌类、类萜、甾体及其甙、生物碱七大类,主要作为原料被广泛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其他领域,然而天然次生代谢产物产量较低,因此利用诱导子提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产量开启了一项新的研究领域,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系统介绍诱导子的分类及其诱导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作用机制,并对生物诱导子(多糖、酵母提取物、细菌诱导子、真菌诱导子)与非生物诱导子(光照、高低温、干旱、重金属、激素等)的研究与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次生代谢产物的利用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子 次生代谢产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sA抑菌蛋白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丽榕 王亚明 +5 位作者 王倩 宋惠 黄子豪 黄林 钟敏 彭帅英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4期425-431,共7页
【目的】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疫霉菌侵染形成的一种严重危害烟草根茎的土传性疾病,给全球烟草种植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通过构建TasA蛋白原核表达重组菌,研究TasA对烟草黑胫病的抑制效果;并通过改变TasA蛋白的异源表达水平,以期提高... 【目的】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疫霉菌侵染形成的一种严重危害烟草根茎的土传性疾病,给全球烟草种植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通过构建TasA蛋白原核表达重组菌,研究TasA对烟草黑胫病的抑制效果;并通过改变TasA蛋白的异源表达水平,以期提高该蛋白对烟草黑胫病的抑制效果。【方法】通过PCR扩增技术获得枯草芽孢杆菌抑菌蛋白TasA基因,构建大肠杆菌重组菌;并以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nicotianae)为指示菌,研究TasA蛋白对烟草黑胫病的抑制效果。此外,通过改变克隆载体的拷贝数,研究TasA蛋白的表达量对其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三株大肠杆菌重组菌(pACYC-TasA、pCDF-TasA及pT7473-TasA菌株),且TasA蛋白在三株重组菌中都成功进行了异源表达,分子量为35 ku左右。pACYC-TasA菌株、pCDF-TasA菌株及pT7473-TasA菌株对烟草疫霉菌菌丝体均有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14.85%、25.55%及13.45%。【结论】抑菌蛋白TasA对烟草黑胫病具有显著抑制效果,且过表达pCDF-TasA重组质粒的工程菌对烟草黑胫病抑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烟草疫霉菌 TasA蛋白 PCR扩增 异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唑醇配合物抑菌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方利敏 聂旭亮 +4 位作者 上官新晨 戴金岳 戴建成 吴泓序 黄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4-929,共6页
为研究烯唑醇配合物对微生物抑菌的稳定性,试验模拟室内不同时间的紫外照射、100℃不同时间水浴以及不同pH等处理方式对烯唑醇Co(Ⅱ)配合物抑菌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松球壳孢菌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烯唑醇Co(Ⅱ)配合... 为研究烯唑醇配合物对微生物抑菌的稳定性,试验模拟室内不同时间的紫外照射、100℃不同时间水浴以及不同pH等处理方式对烯唑醇Co(Ⅱ)配合物抑菌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松球壳孢菌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烯唑醇Co(Ⅱ)配合物经紫外照射以及100℃加热处理后,对松球壳孢菌的抑制活性不减,可见烯唑醇Co(Ⅱ)配合物在热、紫外照射条件下均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而pH在6~7,抑菌能力有所下降,除此之外随着pH的改变,烯唑醇Co(Ⅱ)均呈现极强的抑菌活性,呈现较好的稳定性。该结果为烯唑醇Co(Ⅱ)配合物的生产、贮藏及在实践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唑醇配合物 稳定性测定 菌丝生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糠多糖-纳米硒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水稻促生效果的研究
12
作者 闫佼 任新宇 +2 位作者 魏宏宇 彭帅英 程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75-2285,共11页
为探究菌糠多糖-纳米硒复合物对水稻的促生效果,以茶树菇菌糠多糖为原料,采用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菌糠多糖-纳米硒复合物,并初步探索其对水稻种子萌发及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茶树菇菌糠多糖占比为10%、Vc与亚硒酸钠的配比为... 为探究菌糠多糖-纳米硒复合物对水稻的促生效果,以茶树菇菌糠多糖为原料,采用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菌糠多糖-纳米硒复合物,并初步探索其对水稻种子萌发及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茶树菇菌糠多糖占比为10%、Vc与亚硒酸钠的配比为4∶1、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50℃时,可以获得粒径最小且稳定的菌糠多糖-纳米硒复合物。该条件制备的茶树菇菌糠多糖-纳米硒复合物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对水稻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其促生效果高于单一的菌糠多糖,其中对水稻根部发育的影响尤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当水稻幼苗叶面喷施菌糠多糖-纳米硒复合物浓度为20 mg·L^(-1)时,根和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72.62%和27.80%,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180.87%,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了67%、58%、21%。叶面喷施对水稻的促生效果显著高于根部添加处理。本研究为菌糠多糖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同时也为利用外源性物质提高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硒 菌糠多糖 叶面喷施 水稻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不同部位成分及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建 李文雅 +2 位作者 肖萌 郭颐璇 魏赛金 《生物灾害科学》 2019年第4期259-262,共4页
辣木是热带落叶木本植物和油料植物。据当前的研究调查显示,可食用的辣木种类有3种,分别为非洲辣木、印度传统辣木和印度改良辣木。检测发现,辣木的根、茎、叶、果荚、树皮等各不同的部位都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开发价值巨... 辣木是热带落叶木本植物和油料植物。据当前的研究调查显示,可食用的辣木种类有3种,分别为非洲辣木、印度传统辣木和印度改良辣木。检测发现,辣木的根、茎、叶、果荚、树皮等各不同的部位都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开发价值巨大,开发前景广阔。而国内关于辣木的研究于近年才逐渐兴起,对辣木各方面的研究都尚处于起步阶段。就国内外辣木成分及功效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辣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不同部位 成分 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
14
作者 俞嘉卿 邱涵 +3 位作者 余文捡 钱宇星 黄林 魏赛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目的】紫杉醇具有广谱抗癌作用,但其在红豆杉中含量极低,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目前,红豆杉悬浮细胞培养技术被认为是解决紫杉醇稀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细胞经过连续不断传代后容易发生遗传性变异,导致细胞生长状态不佳,合... 【目的】紫杉醇具有广谱抗癌作用,但其在红豆杉中含量极低,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目前,红豆杉悬浮细胞培养技术被认为是解决紫杉醇稀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细胞经过连续不断传代后容易发生遗传性变异,导致细胞生长状态不佳,合成紫杉醇的能力下降。研究提出一个优化的超低温保存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的方法以解决这一难题。【方法】以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预培养温度、预培养时间、预处理剂、脱水时间、冷冻保护剂及解冻温度对细胞存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细胞存活率为优化目标对超低温保存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根据单因素试验筛选出3个显著影响因素,分别为蔗糖浓度、脱水时间、解冻温度;通过响应面优化获得细胞最佳保存条件为: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首先在B5培养基中预培养12 d,预培养温度为5℃,然后室温下用6.6%蔗糖预处理30 min,去除预处理剂,加入20%乙二醇+35%甘油+10%DMSO+10%山梨醇作为冷冻保护剂,在0℃条件下脱水处理31 min,0℃冰浴30 min,-20℃放置2 h,最后放入-80℃冰箱中保存14 d。冷冻后的悬浮细胞在41℃水浴60 s迅速解冻,接着用含1.2 mol/L蔗糖的B5培养基洗涤去除保护剂,最后在B5培养基上对悬浮细胞进行恢复性培养。经过上述冻存处理的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存活率可达68.19%。【结论】建立了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的超低温保存体系,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取得了一定的冻存效果,这为南方红豆杉及其他药用植物细胞的长期维持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悬浮细胞 超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的南方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特征指纹图谱构建
15
作者 邱涵 孟丽媛 +4 位作者 俞嘉卿 袁志远 杨婉婷 凌树玉 魏赛金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5期31-34,共4页
为建立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给南方红豆杉积累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规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HPLC法测定12批次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含量,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7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的HPLC测定线... 为建立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给南方红豆杉积累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规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HPLC法测定12批次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含量,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7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的HPLC测定线性关系(R2>0.999)较好,稳定性、重现性和精密度(RSD<4.00%)较高,加样回收率高(97.51%~102.30%);建立的指纹图谱成功标出了悬浮培养细胞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巴卡亭III、10-脱乙酰基巴卡丁III、10-去乙酰基紫杉醇、7-木糖-10脱乙酰基紫杉醇和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等7个特征峰,相似度结果显示,不同批次的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都大于96%,各批次的相似度较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可用于南方红豆杉细胞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测定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悬浮细胞 紫杉烷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条件下金黄色蝶形担孢酵母发酵合成多糖的动力学及结构差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英杰 程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4-395,共12页
为探究碳源对金黄色蝶形担孢酵母(Papiliotrema aurea)DF-12合成胞外多糖(EPS)的动力学及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本试验利用Logistic、Luedeking-Piret、Herbert-pirt模型拟合不同碳源条件下金黄色蝶形担孢酵母DF-12的动力学变化,并通过高效... 为探究碳源对金黄色蝶形担孢酵母(Papiliotrema aurea)DF-12合成胞外多糖(EPS)的动力学及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本试验利用Logistic、Luedeking-Piret、Herbert-pirt模型拟合不同碳源条件下金黄色蝶形担孢酵母DF-12的动力学变化,并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气相色谱初步分析了不同碳源所得EPS的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15 h^(-1),高于其他碳源,而以蔗糖为碳源时多糖比生产速率较高,达11.95 h^(-1)。同时不同EPS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以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所得不同EPS组分表面形貌存在差异,但其分子量、官能团和化学键无较大差异。此外,不同碳源(葡萄和蔗糖)所得EPS均由岩藻糖、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等单糖组成,但其摩尔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为酵母菌EPS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蝶形担孢酵母 动力学 胞外多糖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屎肠球菌胞外多糖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罗晟 赵泽文 +6 位作者 任新宇 魏宏宇 马雅静 潘起涛 李荣同 龚国胜 程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88-1899,共12页
为研究屎肠球菌胞外多糖对Cd胁迫条件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水培试验法,在含有Cd(20、40 mg·L-1)的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胞外多糖(500、1 000 mg·L-1),考察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试验结... 为研究屎肠球菌胞外多糖对Cd胁迫条件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水培试验法,在含有Cd(20、40 mg·L-1)的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胞外多糖(500、1 000 mg·L-1),考察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Cd胁迫明显抑制了水稻种子的萌发效率与幼苗各器官的发育情况,而添加不同浓度的屎肠球菌胞外多糖可以显著促进Cd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根部发育,但水稻萌发后的芽长受到显著抑制,而这种抑制作用在水稻幼苗生长阶段并未观察到。在Cd胁迫条件下,胞外多糖处理后的水稻幼苗内类黄酮与花色素苷的含量提高了18.6%~208.7%,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显著上升,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胞外多糖提高了Cd胁迫下水稻叶片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和羧酸盐的含量,并可能通过加强渗透作用来降低Cd对水稻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屎肠球菌胞外多糖可以显著缓解Cd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CD胁迫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C010产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及理化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漫敏 曾祥益 +4 位作者 方利敏 徐静宇 程新 姚明印 黄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7,共7页
为从植物乳杆菌C010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010)发酵液中分离提纯出细菌素,实验采用硫酸铵沉淀、有机试剂萃取、pH吸附解析3种方法对L.plantarum C010发酵液进行粗步提取,通过Sephadex G-25、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结合半制备液... 为从植物乳杆菌C010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010)发酵液中分离提纯出细菌素,实验采用硫酸铵沉淀、有机试剂萃取、pH吸附解析3种方法对L.plantarum C010发酵液进行粗步提取,通过Sephadex G-25、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结合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出单一抑菌活性组分物质,并对其结构及理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plantarum C010发酵液的3种粗提方法中,有机试剂萃取显著优于硫酸铵盐析和吸附解析(P<0.05);再经凝胶层析和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得到单一组分抑菌活性物质,经EI质谱(electron ionization, EI)和核磁共振图谱分析,该活性物质分子质量为260.116 1 Da的环(L-苯丙氨酰-反式-4-羟基-L-脯氨酸)二肽,为首次从乳酸菌中分离提取到的细菌素(命名为Plantarum C010)。进一步理化稳定性分析,该细菌素对多类蛋白酶耐受性强,耐热性强、耐强酸,但pH>5.0时,对韩国假单胞菌PS1和梭状芽胞杆菌J4抑菌活性显著下降(P<0.05)甚至失活。该结果为L.plantarum C010所产细菌素的提纯及应用开发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C010 分离纯化 细菌素 环二肽 理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抗211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丽梅 邹小文 +2 位作者 徐婷璐 袁文涛 魏赛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4-1090,共7页
为探究链霉菌JD211所产活性物质农抗211抑制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作用机制,采用不同浓度(0.46、0.63、1.26、2.53、4.00、5.06μg·mL^(-1))农抗211作用纹枯病菌,检测纹枯病菌菌丝细胞膜透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 为探究链霉菌JD211所产活性物质农抗211抑制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作用机制,采用不同浓度(0.46、0.63、1.26、2.53、4.00、5.06μg·mL^(-1))农抗211作用纹枯病菌,检测纹枯病菌菌丝细胞膜透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组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I)染色呈现明显荧光,胞外电导率增加,菌丝总脂质含量降低,表明活性物质处理增加了纹枯病菌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膜结构遭受破坏。低浓度(0.63μg·mL^(-1))农抗211处理,病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显示为了减少氧化损伤,病原菌抗氧化系统开始作用。随着农抗211浓度增加,菌体SOD、CAT、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受到抑制,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说明菌丝体内抗氧化系统被破坏,膜脂质过氧化损伤严重,菌体生长受到影响。本研究可为链霉菌JD211的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JD211 水稻纹枯病菌 细胞膜 抗氧化功能 膜脂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环境对镉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新宇 罗晟 +1 位作者 魏宏宇 程新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7,共9页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酸性环境(pH值分别为5.0、6.0、6.8)对镉(Cd,0、0.3、0.6 mg/L)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明确酸性环境与Cd胁迫的互作效应,并为农作物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Cd胁迫抑制水稻幼苗地上部的生长,而一...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酸性环境(pH值分别为5.0、6.0、6.8)对镉(Cd,0、0.3、0.6 mg/L)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明确酸性环境与Cd胁迫的互作效应,并为农作物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Cd胁迫抑制水稻幼苗地上部的生长,而一定程度的弱酸性环境有利于Cd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地上部的生长,在pH值6.0时水稻幼苗地上部的生长状况最好,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但当pH值下降至5.0时,水稻幼苗地上部的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说明酸性环境加剧了Cd胁迫对水稻幼苗地上部生长的抑制作用。当Cd质量浓度≤0.3 mg/L时,水稻幼苗根系发育(总长、表面积、直径、总体积、根尖数)在pH值6.0时最好,在pH值5.0时发育最差,根系POD活性及MDA含量总体均随着pH值的降低而升高。同时伊文斯蓝染色试验及活性氧检测试验结果也表明,在Cd质量浓度为0.6 mg/L时,水稻幼苗根系的损伤程度随着pH值的降低而增强。综上可知,当pH值<6.0时,酸性环境会加剧Cd对水稻幼苗的毒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环境 镉胁迫 水稻 生长 根系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