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控外来入侵物种,保护国家生物安全——访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周春火
1
作者 刘本福 周春火 《农村百事通》 2022年第2期1-5,共5页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态脆弱带分布广泛,极易受到外来物种入侵。近年来,紫茎泽兰、薇甘菊、福寿螺、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重大外来入侵物种,不仅导致农、林、牧、渔业遭到损失,还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态脆弱带分布广泛,极易受到外来物种入侵。近年来,紫茎泽兰、薇甘菊、福寿螺、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重大外来入侵物种,不仅导致农、林、牧、渔业遭到损失,还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健康。随着跨国(境)电商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不规范的放生活动等情况的出现,导致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监管和防控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从2021年4月15日起,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明确指出要建立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和国家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建立国家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生物安全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我国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社会安全。因此,要做好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农业大学 防控工作 监测预警体系 红火蚁 外来入侵物种 紫茎泽兰 外来物种入侵 福寿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影响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以江西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方汉孙 梁惜梅 +4 位作者 李丹萍 黄华军 张勇 喻成龙 何晋保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第3期343-348,共6页
大学一年级(大一)是大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学习阶段。大一各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能够较好体现其学习效果以及对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状况。据此,对大一学生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性别、课程类型、学习能... 大学一年级(大一)是大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学习阶段。大一各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能够较好体现其学习效果以及对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状况。据此,对大一学生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性别、课程类型、学习能力、任职与社团活动4个方面对大一学生成绩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大一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学生整体成绩会有一定的下滑。相较于男生,女生的成绩更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相对于文科类的课程,大学中较难学习的为理工科类课程,和高中知识差别较大,大一学生应更注重在这类课程中的精力投入。适度的班级任职和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树立更强的自尊心,帮助成绩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 学业成绩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育人视域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建设
3
作者 汪露 熊鹏 +4 位作者 朱泰峰 喻成龙 方熊 赵尊康 张小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实验教学是完成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但目前与思政育人的理念结合不够深入。该文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思政育人为视角,剖析实验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 实验教学是完成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但目前与思政育人的理念结合不够深入。该文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思政育人为视角,剖析实验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该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育人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实验教学 建设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农业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泰峰 汪露 +3 位作者 黄宏胜 赵丽红 戴崴巍 黄鹤声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9期179-183,共5页
建设“新农科”是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涉农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以江西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回顾了地方农林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 建设“新农科”是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涉农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以江西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回顾了地方农林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发展历程与教学改革创新,分析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农科”背景下构建有农业院校特色的地理信息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旨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丰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同时也为同类院校地球科学类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科学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农业院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5
作者 李海峰 陈文波 +1 位作者 刘士余 李保同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第10期70-74,共5页
如何构建完备的实践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重工程实践、懂技术、强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要求,是当前地方农业院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视角,修订... 如何构建完备的实践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重工程实践、懂技术、强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要求,是当前地方农业院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视角,修订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为核心,兼顾农学和生态学为特征的课程体系;以课程实验为基础,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线,以野外考察、社会实践、工程训练和科技研发等为拓展,以科技创新训练项目为载体,社会服务项目为纽带,构建了“三层次、七模块”前后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思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解决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弱、社会适应性差等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为地方农业院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利工程 卓越计划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6
作者 郑太辉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9期47-50,共4页
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针对当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策略。首先,改变传统按章节顺序讲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重... 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针对当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策略。首先,改变传统按章节顺序讲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分为基础模块、现代技术模块、综合治理模块、政策法规与管理模块、前沿与交叉模块5个模块,进行模块化教学,达到强基(理论知识教学)、塑骨(前沿知识与现代技术应用交叉)、健筋骨(融入家国情怀、生态文明素养、法治意识、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和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的目的。其次,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构建“理论-虚拟-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最后,提出融合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创新性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措施可有效提升新时期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水土保持学教学质量,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等重大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水土保持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新时代 江西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美英 张频 +1 位作者 魏雪娇 卢志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6-148,共3页
针对现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如采取修订实验教学大纲、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课考核、开放实验室、开展相关实践等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划的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空间布局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美青 黄宏胜 +2 位作者 崔佳莹 史文娇 张永寿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1-262,共12页
【目的】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对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方法】在明确了江西省绿色发展总体思路基础上,搜集提炼了江西省农业领域10种典型绿色发展模式,具... 【目的】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对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方法】在明确了江西省绿色发展总体思路基础上,搜集提炼了江西省农业领域10种典型绿色发展模式,具体包含种植业领域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模式,林业领域的山地开发治理模式、低效林优化增效发展模式、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草业领域的现代规模化生态牧业发展模式,湿地领域的沙化土地开发治理模式、岗丘土地开发治理模式、湿地开发治理模式,同时分析了典型模式的适用条件及判别标准。然后基于江西省绿色发展区划结果及不同区域特征,将典型模式进行了空间布局。【结果】首次实现了不同区划类型下县级尺度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的空间布局。种植业领域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模式分别可在13个、10个、24个县区进行推广布局;林业领域的山地开发治理模式、低效林优化增效发展模式、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分别可在18个、22个、49个县区进行推广布局;草业领域的现代规模化生态牧业发展模式可在5个县区进行推广布局;湿地领域的沙化土地开发治理模式、岗丘土地开发治理模式、湿地开发治理模式分别可在10个、17个、18个县区进行推广布局。【结论】基于区划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空间布局研究,为模式的复制推广提供了新思路,促进了区划结果与模式综合效益的实现,也进一步推动了江西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模式 区划 空间布局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土地政策创新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策略
9
作者 潘锡杨 陈美球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共8页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而土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基石。作为劳动资料,土地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要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各种养分,生产各类农产品;作为劳动对象,土...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而土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基石。作为劳动资料,土地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要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各种养分,生产各类农产品;作为劳动对象,土地为农业设施建设、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加工业和商业服务业发展提供用地支撑,同时“撬动”劳动力、资本、科技、数字、文化、生态、品牌等其他生产要素,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大幅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要素配置的本质是土地政策设计。面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求,必须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我国土地公有制的优势,将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创新供地方式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土地要素配置,并以数字赋能提升土地政策创新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土地政策创新 内在逻辑 实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南昌市土地利用冲突识别及其分区调控
10
作者 王检萍 陈美球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1,共9页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流向大中城市的趋势导致地区人地矛盾剧增,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协调对于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该研究基于“三生”功能视角构建多目标适宜性评价模型,识别江西省南昌市“三生”适宜...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流向大中城市的趋势导致地区人地矛盾剧增,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协调对于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该研究基于“三生”功能视角构建多目标适宜性评价模型,识别江西省南昌市“三生”适宜性及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并考虑国土空间本底及规划目标进行分区差异化调控。结果表明:①南昌市生产与生活一般及以上适宜区占比均超过65%,且生态、生产与生活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组成各异,存在明显的叠加,表明存在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可能性;②从潜在冲突识别的结果来看,剧烈冲突区、强烈冲突区、中度冲突区及微弱冲突区面积占比分别为0.53%,18.81%,5.77%和5.67%,潜在冲突区面积占比、空间布局及表现形式均有所区别,需要因地制宜调控;③综合考虑冲突结果及《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功能分区,划分9大分区差别化调控。研究兼顾土地利用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划分分区调控冲突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类似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冲突判别及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多目标适宜性 “三生”功能 分区调控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江西早籼-晚粳模式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11
作者 李大明 胡志华 +6 位作者 胡丹丹 徐小林 宋惠洁 柳开楼 吴艳 吴成彧 余喜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为了研究现有养分专家推荐施肥系统(NE)推荐的施肥量对早籼晚粳模式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的特征,获取符合早籼-晚粳模式养分需求特点的推荐施肥参数,借助田间试验,采用裂区处理设计。主处理为品种种植模式处理,分别为早籼晚粳、早籼晚籼... 为了研究现有养分专家推荐施肥系统(NE)推荐的施肥量对早籼晚粳模式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的特征,获取符合早籼-晚粳模式养分需求特点的推荐施肥参数,借助田间试验,采用裂区处理设计。主处理为品种种植模式处理,分别为早籼晚粳、早籼晚籼;副处理为施肥处理,设农民习惯施肥(FP)、养分专家推荐施肥(NE)、养分专家推荐施肥不施氮肥(NE-N)、养分专家推荐施肥不施磷肥(NE-P)、养分专家推荐施肥不施钾肥(NE-K)、不施肥(NF)等处理。连续测定2年4季水稻产量、植株养分吸收量,综合分析肥料产量反应和利用效率。结果显示,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使用NE推荐施肥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双季稻产量(P<0.05),早、晚稻产量分别增加了6.14%~9.43%、9.58%~14.69%。与早籼晚籼模式相比,早籼晚粳处理的双季稻产量显著增加(P<0.05)。早籼晚粳模式下,NE处理双季稻总产量较FP处理增幅为15.10%~19.71%。NE推荐施肥模式能够显著促进水稻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与利用,与FP处理相比,NE处理的早、晚稻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增加了15.49%~24.71%、10.18%~15.51%、6.21%~7.94%和13.16%~29.92%、9.45%~23.37%、11.89%~24.42%。NE推荐施肥模式显著提高了双季稻的肥料偏生产力,氮肥偏生产力、磷肥偏生产力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分别增加了20.25%~47.79%、33.04%~169.96%。与早籼晚籼模式相比,在早籼晚粳模式下,晚稻季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9.88%~34.04%、9.28%~17.01%、11.37%~15.98%,氮、磷、钾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16.13%~47.33%、35.17%~64.43%、52.68%~163.92%。养分专家推荐施肥模式可显著提高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量与肥料利用率;与传统双季籼稻模式相比,早籼晚粳模式在提高双季稻的产量、晚稻养分吸收与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专家推荐施肥 早籼晚粳 早籼晚籼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跃龙 汪怀建 +1 位作者 罗运阔 曾小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83-286,共4页
对目前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叙述和分析 ,提出了要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完善和健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法规 。
关键词 自然资源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意识 法制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理论对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导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赖发英 钟恢明 +2 位作者 宫松 周培聪 高小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0-786,共7页
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对江西省现状、设计方案条件下的2010年和202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出现少量生态足迹赤字0.005 4 km2/人;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出现生态盈余为0.068 4 km2/人... 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对江西省现状、设计方案条件下的2010年和202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出现少量生态足迹赤字0.005 4 km2/人;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出现生态盈余为0.068 4 km2/人;2020年的江西土地利用结构出现生态盈余为0.285 km2/人。表明该设计发展方案是可持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蔡海生 刘木生 +1 位作者 陈美球 林联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0-196,共7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对认识、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表现特征,结合生态环境潜在脆弱性、胁迫脆弱性、现实脆弱性,提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江西省生态...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对认识、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表现特征,结合生态环境潜在脆弱性、胁迫脆弱性、现实脆弱性,提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表明,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总体趋于缓和,2000年与1985年相比,变化主要集中在由较高脆弱性向较轻脆弱性转变,总面积为102820.49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1.61%。同时,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现状和发展趋势,讨论了生态脆弱性分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生态环境 脆弱性评价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美英 罗运阔 卢志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5316-5317,共2页
阐述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和现状,分析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现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安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敦 赵小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404-10406,10409,共4页
从生产力、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构建了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选择了24个评价因子定量分析了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差异,认为江西省各地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 从生产力、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构建了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选择了24个评价因子定量分析了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差异,认为江西省各地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程图的资源环境模型复合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宏胜 岳天祥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74,共3页
把资源环境模型抽象为模型类和模型实例2个层次,提出了基于模型类的模型复合策略。在VisualC++.net2003和Windows2000环境下,用面向对象方法构建了模型类和模型实例,结合流程图实现了模型复合的可视化操作。结果表明,流程图较好地集成... 把资源环境模型抽象为模型类和模型实例2个层次,提出了基于模型类的模型复合策略。在VisualC++.net2003和Windows2000环境下,用面向对象方法构建了模型类和模型实例,结合流程图实现了模型复合的可视化操作。结果表明,流程图较好地集成了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和内部的模型复合操作,增强了资源环境模型库管理系统的易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复合 流程图 资源环境模型 模型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模型与GIS完全集成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宏胜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6期362-365,共4页
模型和GIS的集成是资源环境研究急需解决的技术难点。通过对资源环境数据建模,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表达资源环境数据,建立了资源环境数据模型的类图,使用基于公共API的空间数据互操作方式实现了模型和GIS的数据共享;通过模型表达规范化的研... 模型和GIS的集成是资源环境研究急需解决的技术难点。通过对资源环境数据建模,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表达资源环境数据,建立了资源环境数据模型的类图,使用基于公共API的空间数据互操作方式实现了模型和GIS的数据共享;通过模型表达规范化的研究,统一了资源环境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模型的表达形式——"输入-处理-输出"(IPO)方式;通过定义模型的基本接口(设定参数的方法、调用模型计算的方法),实现资源环境模型和GIS的功能集成。最后以"陆地生态系统食物供给评估模型"为例,验证了资源环境模型和GIS完全集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模型集成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数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志军 李芳 周克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选取耕地产出效益系数、耕地消耗回报系数、耕地污染替代系数和耕地利用集约化系数等指标,对1996年以来江西省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阐明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对策,以缓解江西省人地矛盾的压力和农业发展困境。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利用效益 定量分析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江西农业科技发展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180-182,共3页
分析了目前江西省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重要性和机遇,提出了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并且有针对性的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战略研究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