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5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影响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以江西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方汉孙 梁惜梅 +4 位作者 李丹萍 黄华军 张勇 喻成龙 何晋保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第3期343-348,共6页
大学一年级(大一)是大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学习阶段。大一各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能够较好体现其学习效果以及对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状况。据此,对大一学生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性别、课程类型、学习能... 大学一年级(大一)是大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学习阶段。大一各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能够较好体现其学习效果以及对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状况。据此,对大一学生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性别、课程类型、学习能力、任职与社团活动4个方面对大一学生成绩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大一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学生整体成绩会有一定的下滑。相较于男生,女生的成绩更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相对于文科类的课程,大学中较难学习的为理工科类课程,和高中知识差别较大,大一学生应更注重在这类课程中的精力投入。适度的班级任职和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树立更强的自尊心,帮助成绩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 学业成绩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缓解伴侣动物肠道炎症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晋涛 顾鑫淑 +4 位作者 王金全 王秀敏 陶慧 王振龙 韩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42-2448,共7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威胁伴侣动物健康的胃肠道炎症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黏液性血便和体重下降等。目前并没有完全治愈炎症性肠病的方法,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乳酸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益生菌,对炎症因子有抑制...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威胁伴侣动物健康的胃肠道炎症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黏液性血便和体重下降等。目前并没有完全治愈炎症性肠病的方法,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乳酸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益生菌,对炎症因子有抑制作用,其可通过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等机制治疗肠道炎症。其可直接或间接调节代谢产物,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利用乙酸、丙酸、丁酸等对肠黏膜屏障进行保护和对肠上皮细胞直接提供能量,从而抑制肠道炎症。乳酸菌可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降低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 1的表达。同时乳酸菌可通过芳烃受体(AhR)上调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影响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乳酸菌在肠道定植后,一般会产生肠道菌群的正向变化,重塑并增加肠道有益微生物群的多样性。乳酸菌还可通过修改某些microRNA的表达,在转录后对先天免疫反应产生积极影响,保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并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Th1、Th17和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炎症性肠病起到治疗和干预作用。笔者通过探讨乳酸菌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乳酸菌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乳酸菌 短链脂肪酸 作用机制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区野猪菌群多样性分析及其携带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谭娟娟 杨贝莹 +4 位作者 武前悦 花慧颖 曹华斌 严珲 张锦华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6-1886,共11页
旨在探究野猪呼吸道、肠道及粪便中的菌群组成和携带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的相关情况。采集江西地区27头野猪呼吸道、肠道及粪便样品,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野猪不同生理部位的菌群组成和差异,分析野猪... 旨在探究野猪呼吸道、肠道及粪便中的菌群组成和携带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的相关情况。采集江西地区27头野猪呼吸道、肠道及粪便样品,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野猪不同生理部位的菌群组成和差异,分析野猪源Cp基因型及毒素基因cpa、cpb、cpb2、etx、itx、cpe和netb的携带情况,并分离纯化肠道与粪便样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群分析结果显示:三组的优势菌门都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其中肠道和粪便中厚壁菌门的占比最高,呼吸道中变形菌门的占比最高。差异性分析发现三组中5个菌属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余10个菌属存在显著差异;从野猪粪便样品中分离到了三株Cp,经PCR毒素基因分型检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确认为A型,并且无β2毒素基因;27份样品中Cp的携带率为81.48%(22/27),在这22份阳性样品中,β2毒素基因的检出率为9份,占40.91%(9/22)。其它毒素基因未检测到,综合各分型毒素检测结果,阳性样品中存在的Cp均为A型。综上,本研究基于菌群分析,了解了野猪不同生理部位的菌群组成,以及Cp在野猪中的携带情况,为预防、检测野猪源的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菌群分析 产气荚膜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在兽医产科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侯小露 刘佩 +7 位作者 余骋 黄海澄 郭小权 李谷月 高晓娜 杨帆 陈书鹏 刘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8期113-117,共5页
劳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也是新时代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塑造劳动精神、确定价值取向、培育德行养成的重要方式,对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学习氛围至关重要,也更加... 劳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也是新时代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塑造劳动精神、确定价值取向、培育德行养成的重要方式,对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学习氛围至关重要,也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兽医产科学是一门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如何加强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在兽医产科学课程中的运用,探索高素质高水平且适用于社会发展的新型兽医人才的培养。因此,该文针对在兽医产科学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探讨其作用,为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及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兽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兽医产科学课程 动物医学专业 劳动教育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时代农业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明洲 赵要风 +2 位作者 任军 蒋思文 李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55-957,共3页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启了生命科学领域组学时代的篇章。人类ENCODE、Roadmap、FANTOM等计划的逐步实施,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疾病产生分子机制的理解。2015年,动物基因组功能注解(Functional Annotation of Animal Genomes,FAANG)...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启了生命科学领域组学时代的篇章。人类ENCODE、Roadmap、FANTOM等计划的逐步实施,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疾病产生分子机制的理解。2015年,动物基因组功能注解(Functional Annotation of Animal Genomes,FAANG)计划正式启动,其主要目标是全面而完善地注解家养动物基因组中的功能元件。该项目的启动凸显了农业动物领域相关研究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农业动物基因组研究有利于揭示动物的进化、环境适应以及遗传选择;其次,以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遗传育种 经济性状 基因组编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军 黄路生 罗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4-19,共6页
对应用于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几种主要分子遗传标记技术进行概述。阐述了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应用范围,探讨各自的优点和弊端。
关键词 分子标记技术 动物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动物科学”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志将 瞿明仁 黄路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30-133,共4页
按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动物科学"建设计划,修订了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组建了立体型实践教学平台;加强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立了企业家进课堂平台;加强了教材建设;构建了信息平台,实现了教学网络化;... 按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动物科学"建设计划,修订了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组建了立体型实践教学平台;加强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立了企业家进课堂平台;加强了教材建设;构建了信息平台,实现了教学网络化;制订或完善了相关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实施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动物科学"建设工程,建设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质量工程 特色专业 动物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文君 欧阳克蕙 付月华 《畜禽业》 2001年第2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动物营养 饲料作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志将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z1期38-39,共2页
首先对我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加强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进行了简要论述,最后对搞好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两点建议.
关键词 动物科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区“中科5号”、彭泽鲫和草鱼养殖技术要点
10
作者 贺刚 付辉云 +4 位作者 胡成钰 熊六凤 吴斌 阙江龙 伍恒岚 《江西水产科技》 2019年第6期22-23,共2页
引进新品种“中科5号”与彭泽鲫、草鱼开展养殖试验,对技术要点和产出效益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中科5号 彭泽鲫 草鱼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阮记明 李小勇 +4 位作者 徐兴川 陈朝 李卫明 傅雪军 朱昌兰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1期15-17,共3页
2023年在江西省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开展了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该模式利用稻田+垄沟+虾沟,在虾稻田环沟里耦合养殖鳖,进行种稻、养虾和养鳖共作。结果显示,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平均每667 m^(2)产水稻662.5 kg、小龙... 2023年在江西省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开展了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该模式利用稻田+垄沟+虾沟,在虾稻田环沟里耦合养殖鳖,进行种稻、养虾和养鳖共作。结果显示,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平均每667 m^(2)产水稻662.5 kg、小龙虾80 kg、鳖105.9 kg;总产值13434.0元,纯利润达到8315.1元。表明垄沟稻虾鳖互利共生效果明显,稻虾鳖产量高,节本增效明显,该模式实现了“一田三用”,是一种适合在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大力推广的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垄沟 稻虾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铁、锌和铜对动物健康的影响及其对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菁怡 阮记明 +1 位作者 殷超 黄建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63-3572,共10页
微量矿物元素(微量元素)少量存在于动物机体中,但对机体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研究证明,微量元素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对动物机体产生影响,起到提高动物生产力、防治动物疾病的作用,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动物产品(肉、蛋和奶等)质量。表观遗传... 微量矿物元素(微量元素)少量存在于动物机体中,但对机体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研究证明,微量元素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对动物机体产生影响,起到提高动物生产力、防治动物疾病的作用,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动物产品(肉、蛋和奶等)质量。表观遗传学的定义为不依赖于DNA序列变化而导致染色体变化的、可遗传基因表达变化的现象和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一大热点,其调控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等。本文主要论述常见的几种微量元素硒、铁、锌和铜对动物健康的影响及其表观遗传的调控作用和机制,以期为之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 微量元素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单宁的提取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妍 郭长征 +1 位作者 黎观红 施寿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42-6957,共16页
单宁是一类来源于多种植物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其结构复杂,可以分为水解单宁和缩合单宁。研究表明,单宁具有抗腹泻、抑菌、抗氧化和抗炎等生物学功能。同时,单宁的功能与其结构、来源和提取方法等密切相关。近年来,植物单宁因有望作为... 单宁是一类来源于多种植物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其结构复杂,可以分为水解单宁和缩合单宁。研究表明,单宁具有抗腹泻、抑菌、抗氧化和抗炎等生物学功能。同时,单宁的功能与其结构、来源和提取方法等密切相关。近年来,植物单宁因有望作为一种天然的替抗添加剂而受到广泛关注,且在动物生产上进行了一定的应用。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单宁的提取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以期为植物单宁替抗添加剂产品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单宁 提取 生物学功能 动物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蓝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及其在动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傲 张珊 +2 位作者 郭长征 黎观红 施寿荣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8-32,共5页
马蓝是一味传统中草药,在我国被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印染等方面。其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吲哚类、喹唑酮类、苯并恶嗪酮类、三萜类、木脂素类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应用于动物生产中能够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马蓝是一味传统中草药,在我国被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印染等方面。其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吲哚类、喹唑酮类、苯并恶嗪酮类、三萜类、木脂素类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应用于动物生产中能够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文章综述了马蓝活性成分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中的初步应用,以期为深入研究马蓝在动物生产上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蓝 抗炎 抗氧化 抗菌 动物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瑞 杨行 +2 位作者 张文波 陈佳玲 周晓丽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4,共11页
为了解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采集疑似链球菌感染病死的猪肺脏和关节液,用常规方法分离细菌,通过镜检、16S rRNA序列测定分析、分子分型、动物实验鉴定分离菌的生物学特性,用药敏试验进行药... 为了解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采集疑似链球菌感染病死的猪肺脏和关节液,用常规方法分离细菌,通过镜检、16S rRNA序列测定分析、分子分型、动物实验鉴定分离菌的生物学特性,用药敏试验进行药物敏感度测定,并利用PCR检测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结果可知,从8个养猪场的10份肺脏和关节液中共分离到10株菌,经16S rRNA序列比对和血清分型,10株分离株均为猪链球菌,其中9型7株,1型1株,其余2株为猪豕链球菌和猪生殖道链球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JXNC1906、JXJJ1904和JXNC1904的毒力较强;毒力基因检测显示,JXNC2103可检出6种毒力基因,JXNC2011株只检出mrp毒力基因,毒力型mrp^(+)ef^(-)gdh^(+)sly^(+)mmum^(+)Orf2^(+)2株、mrp^(-)ef^(+)gdh^(+)sly^(-)mmum^(+)Orf2^(-)4株、mrpef^(-)gdh^(+)sly^(-)mmum^(+)Orf2^(+)1株、mrp^(+)ef^(+)gdh^(+)sly^(-)mmum^(+)Orf2^(+)1株;药敏试验结果,10株分离菌的耐药性均不强,对大观霉素、恩诺沙星、丁胺卡纳、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均在中度以上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10株链球菌分离株均能检测出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除JXNC1906外,其他9株还能检测出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以及磺胺类耐药基因,分离菌JXNC1906检测出β-内酰胺类blaTEM和氨基糖苷类Aph3’耐药基因,其他分离菌株可检测出vanA、vanD、strA、strB、floR以及多重耐药基因optrA和Lsa(E)等。结果表明,从临床病死猪中分离的链球菌致病性高低不一,对临床常见药物仍较为敏感,不同分离株的耐药基因表型和毒力基因表型相差较大。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的致病机理和临床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攻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某规模化猪场暴发猪蓝耳病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永华 汪恩奇 +7 位作者 张颖 宋伟 吴梦珍 高晓娜 蔡高峰 郑展宏 库旭钢 刘平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4期536-545,共10页
【目的】通过对蓝耳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找出防控漏洞,并提出针对性改良建议,为后续猪场生产中规避相关安全隐患问题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对江西省某大型规模猪场从猪蓝耳病阴性场转为阳性场进行了调查,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通过对蓝耳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找出防控漏洞,并提出针对性改良建议,为后续猪场生产中规避相关安全隐患问题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对江西省某大型规模猪场从猪蓝耳病阴性场转为阳性场进行了调查,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双重荧光实时RT-PCR两种检测手段对该母猪场2023年全年进行PRRS病原学监测。【结果】通过调查既往病史得知该母猪场于2023年以前从未爆发过PRRS。在2023年暴发PRRS中,发现母猪群体和仔猪群体的PRRSV平均抗体水平较低,均匀度较差,且在2023年该母猪场PRRS暴发时期多集中于1~6月份,存在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变异株混合感染的情况。【结论】蓝耳疫情对该猪场的生产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蓝耳疫情导致猪场抗体阳性水平波动,抗原阳性检出率高;疫情还引发猪场生产水平下降,具体表现为母猪因繁殖障碍和高烧不退而死淘的数量上升,母猪空胎、返情、流产现象频发,健康仔猪的产出量大幅度下降,进而对猪场的经济效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S 猪只群体 血清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意 张喜悦 +4 位作者 赵建梅 赵格 曲志娜 刘立恒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83-89,共7页
与传统分型技术相比,分子分型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重复性、标准化等优点,已成为沙门菌致病性、遗传关联性、溯源和传播路径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目前,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中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脉冲场... 与传统分型技术相比,分子分型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重复性、标准化等优点,已成为沙门菌致病性、遗传关联性、溯源和传播路径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目前,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中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脉冲场凝胶电泳和扩增片段多态性为主,基于PCR扩增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和多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为主,基于测序的分子分型方法以多位点序列分型、规律的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和全基因组测序为主。这三大类分子分型技术均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等优点,有助于揭示不同沙门菌间的宿主传播关系、地域传播关系。但这些方法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应用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验室条件及研究需求选择其中一种或联合使用多种分型技术,从而达到对沙门菌精准分型的目的。本文对限制性内切酶、PCR扩增以及测序这三大类沙门菌分子分型方法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食品中沙门菌监测、风险评估以及溯源和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分型技术 PFGE PCR 测序 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微胶囊技术分类及其在猪、牛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顾鑫淑 孙晋涛 +3 位作者 孙笑非 王金全 刘宝生 韩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7-151,共5页
为了阻隔外界不良环境对乳酸菌的影响,使乳酸菌顺利达到肠道进行定植和黏附,常对饲用的乳酸菌进行微胶囊包被处理。微胶囊包被技术可以增强乳酸菌活性,促进乳酸菌在动物胃肠道定植,从而使乳酸菌更好地发挥益生作用。乳酸菌微胶囊能够更... 为了阻隔外界不良环境对乳酸菌的影响,使乳酸菌顺利达到肠道进行定植和黏附,常对饲用的乳酸菌进行微胶囊包被处理。微胶囊包被技术可以增强乳酸菌活性,促进乳酸菌在动物胃肠道定植,从而使乳酸菌更好地发挥益生作用。乳酸菌微胶囊能够更好地提高动物抗应激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健康。文章阐述了微胶囊包被技术的分类及常用的壁材材料,并总结了乳酸菌微胶囊在猪、牛生产上的应用情况,为乳酸菌微胶囊技术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微胶囊包被 壁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部分地区鸽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庆华 杨宇玲 +7 位作者 雷组建 彭秀兰 胡颖 聂江江 胡煜 王珂 邬向东 吴欢生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3期458-466,共9页
【目的】为研究鸽源大肠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从江西省高安市五家肉鸽养殖场采集125份明显腹泻鸽的肛拭子,将样品处理后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细菌分离,多次纯化后进行菌种鉴定和20种常见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统计数据后进... 【目的】为研究鸽源大肠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从江西省高安市五家肉鸽养殖场采集125份明显腹泻鸽的肛拭子,将样品处理后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细菌分离,多次纯化后进行菌种鉴定和20种常见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统计数据后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多重耐药分析和耐药谱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102株大肠杆菌,阳性率为84.30%;对20种常见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其中对四环素(97.06%)耐药率最高,其次是多西环素(95.10%)、氨苄西林(92.16%)、阿莫西林(90.20%)、链霉素(86.27%)、复方新诺明(82.35%)、氯霉素(73.53%)、氟苯尼考(72.55%)、萘啶酸(71.57%)、头孢噻肟(63.73%),其余均在60%以下,而对庆大霉素(44.11%)、头孢唑林(52.94%)、头孢曲松(59.80%)、阿米卡星(48.04%)、氨曲南(52.94%)表现为高敏;分离大肠杆菌呈现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均在4重以上,以10~15重耐药为主,多重耐药率达到100%;共产生92种耐药谱组合。【结论】该地区鸽大肠杆菌病发病率较高,且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已相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源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鄱阳湖候鸟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20
作者 梁惠平 黄鹏 +3 位作者 严珲 邓海欣 曹华斌 吴欢生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4期546-553,共8页
【目的】为研究候鸟沙门氏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通过对江西省鄱阳湖采集的108份候鸟粪便样品进行处理,使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细菌分离和菌种鉴定,通过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统计数据后进行药物... 【目的】为研究候鸟沙门氏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通过对江西省鄱阳湖采集的108份候鸟粪便样品进行处理,使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细菌分离和菌种鉴定,通过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统计数据后进行药物敏感性、多重耐药和耐药谱分析。【结果】共分离到96株沙门氏菌,阳性率为88.89%;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88.54%;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64.58%),其次是庆大霉素(42.71%)、链霉素(39.58%)、四环素(33.33%)、环丙沙星(23.96%)、头孢噻肟(17.71%)、诺氟沙星(8.33%)、氯霉素(4.17%);对诺氟沙星敏感性最高(61.46%),其次是氯霉素(60.42%)、链霉素(37.50%)、庆大霉素(36.46%)、环丙沙星(36.46%)、四环素(20.83%)、头孢噻肟(13.54%)氨苄西林(8.33%);分离的96株鸟源沙门氏菌共产生39种耐药谱组合,存在6重耐药谱,其中以1~4重耐药为主,多重耐药率达42.71%。【结论】该地区的沙门氏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出现多重耐药且其耐药谱呈现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分离鉴定 耐药分析 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