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波 李力民 朱述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14-317,共4页
江西省农民增收问题是全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江西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的现状,给全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提供一个个案参考,本文对江西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最新动态进行了综合总结,得出了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即... 江西省农民增收问题是全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江西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的现状,给全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提供一个个案参考,本文对江西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最新动态进行了综合总结,得出了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即一是对农民增收问题本质内含的认识;二是计量农民增收指标的分析,主要针对指标分类和其局限性;三是农民增收的阶段划分,包括江西省农民增收阶段和全国农民增收阶段两个层次;四是阐述有关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提出的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五是综述了有关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些研究成果反映了江西政府各部门和理论界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笔者期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有关决策部门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农民收入 衡量指标 阶段划分 政策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物联网农业推广应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谢培菡 李连英 《绿色科技》 2019年第4期212-213,216,共3页
指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物联网化、智能化,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我国是农业大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提高综合国力,实现乡村振兴有重大影响。因此,要大力发展物联网农业,通过发展物联网农业,实... 指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物联网化、智能化,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我国是农业大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提高综合国力,实现乡村振兴有重大影响。因此,要大力发展物联网农业,通过发展物联网农业,实现物联网、互联网和农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智能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运用农业,以建设现代化物联网农业体系,促进农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 物联网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生态环境改善效应及其机制
3
作者 廖文梅 郑希贤 +1 位作者 徐彩瑶 孔凡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40,共12页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政策(简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该研究构建了包含环境质量、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3个维度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0—202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政策(简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该研究构建了包含环境质量、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3个维度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0—202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机制检验模型,系统考察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生态环境改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探究了区域和城市类型的异质性效应。结果表明:①基准回归显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显著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0.8%,该结果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稳健。②机制分析显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升公众环保关注度和政府节能环保支出3条路径显著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③区域异质性显示,西部地区政策效应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升2.7%。这主要缘于西部地区环境治理基础相对薄弱,政策带来的资源支持显著增强了其治理能力;东部和中部地区由于已形成较完善的治理体系,政策的边际改善效应相对有限。④城市类型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对资源型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改善效应更为显著,实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升2.1%和1.4%,表明资源型城市通过政策实施加快了产业转型和生态修复进程,中小城市则实现了环境治理能力的显著提升。因此,政府应持续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政策,精准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生态环境水平 多期双重差分 异质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矛盾与对策: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苏力华 刘后根 林斌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6,共2页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农村存在大量劳动力剩余;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低,与城市居民及发达国家比较在存在较大差距。无论从新农村建设要求出发,还是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分析,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培养,增加农村人力...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农村存在大量劳动力剩余;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低,与城市居民及发达国家比较在存在较大差距。无论从新农村建设要求出发,还是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分析,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培养,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多途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造就新型农民,都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 人力资源 转移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聂乐玲 李连英 《绿色科技》 2019年第8期250-252,共3页
指出了在江西省大力发展供沿海及"一带一路"蔬菜产区,以及成功搭上"一带一路"顺风车的新时期背景下,江西省蔬菜产业现状仍是值得关注的。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蔬菜种植产业在现阶段存在机遇的情况的下... 指出了在江西省大力发展供沿海及"一带一路"蔬菜产区,以及成功搭上"一带一路"顺风车的新时期背景下,江西省蔬菜产业现状仍是值得关注的。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蔬菜种植产业在现阶段存在机遇的情况的下,仍然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规模化程度不高,种植方式较粗放;流通方式较传统;技术水平含量不高等。面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府要大力扶持蔬菜产业,加强蔬菜种植领域的科技创新,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帮助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农户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种植技能,转变生产方式,加强与市场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蔬菜产业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收入水平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实证模型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翁贞林 朱述斌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1-243,248,共4页
以江西省为例,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并从中选出7个因素与农民收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定量分析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本研究目的是为政府提高农民收入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表2,参5。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影响因素 实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快优势农产品产区建设的几点思考——以赣南脐橙产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翁贞林 邱晓辉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4-35,共2页
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优势农产品产区建设,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为适应WTO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国家农业部组织编制了<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赣南(赣州)脐橙产区被列入全国十一大优势... 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优势农产品产区建设,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为适应WTO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国家农业部组织编制了<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赣南(赣州)脐橙产区被列入全国十一大优势产业的优势区域之一.江西省政府把赣南脐橙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十大主导产业之一,赣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做大做强做优赣南脐橙产业,把赣州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亚洲最大、世界著名的脐橙主产区"的战略决策,并计划到2005年建成100万亩脐橙基地面积,鲜果产量达50万吨.由于政府推动,群众的广泛参与,赣南脐橙产业发展迅猛.到2003年底,赣州市脐橙面积达80余万亩,脐橙产量达20万吨,脐橙产业已成为赣南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整个赣州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州市 赣南脐橙 优势农产品 江西 区域规划 支柱产业 农业产业化 农产品质量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控制、供货能力对“农超对接”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合作社视角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磊 郭锦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268-273,共6页
质量控制、供货能力是合作社实现"农超对接"、提高参与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江西省242个合作社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合作社具体的质量控制行为和供货能力情况对其参与"农超对接"的实现和参与程度的... 质量控制、供货能力是合作社实现"农超对接"、提高参与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江西省242个合作社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合作社具体的质量控制行为和供货能力情况对其参与"农超对接"的实现和参与程度的影响。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拥有生产标准和建立了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合作社更容易实现"农超对接";建立可追溯体系的合作社参与程度会更高;进行产前安全培训既有利于合作社实现"农超对接",又能提高"农超对接"的参与程度;合作社供货规模越大,实现"农超对接"可能性越高,参与程度越深;加强合作社配送能力可以促进合作社实现"农超对接";统一施肥影响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实现和程度的增加;而合作社农产品品种越多,其参与"农超对接"的程度会越低。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质量控制 供货能力 “农超对接” 影响因素 Heckman模型 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参与程度 供货规模 配送能力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翁贞林 朱明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9,共2页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制度创新 农业税收制度 农民负担 农业科技制度 农业用地制度 农村金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