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基本认知与治理策略
1
作者 陈美球 王检萍 +1 位作者 邱薇 涂梨平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9,共8页
研究目的:探究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基本认识及治理策略,为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实现“地尽其用”“良田粮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和系统推论。研究结果:(1)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是与“地尽其用”的偏离,与传统的资源错... 研究目的:探究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基本认识及治理策略,为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实现“地尽其用”“良田粮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和系统推论。研究结果:(1)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是与“地尽其用”的偏离,与传统的资源错配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城镇土地资源错配明显不同;(2)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地多宜性是造成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基础,经济利益驱动是最关键的因素,而相关政策的不匹配也不容忽视。研究结论:以系统思维构建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治理体系,既要夯实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治理的理论与制度基础,包括加强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相关理论研究,优化顶层设计形成部门合力,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管制作用,还要用好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治理的“组合拳”,包括妥善处理好相关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山上”换“山下”,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鼓励农用地产权调整的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土地资源错配 农用地空间布局 错配原因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南昌市土地利用冲突识别及其分区调控
2
作者 王检萍 陈美球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1,共9页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流向大中城市的趋势导致地区人地矛盾剧增,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协调对于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该研究基于“三生”功能视角构建多目标适宜性评价模型,识别江西省南昌市“三生”适宜...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流向大中城市的趋势导致地区人地矛盾剧增,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协调对于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该研究基于“三生”功能视角构建多目标适宜性评价模型,识别江西省南昌市“三生”适宜性及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并考虑国土空间本底及规划目标进行分区差异化调控。结果表明:①南昌市生产与生活一般及以上适宜区占比均超过65%,且生态、生产与生活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组成各异,存在明显的叠加,表明存在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可能性;②从潜在冲突识别的结果来看,剧烈冲突区、强烈冲突区、中度冲突区及微弱冲突区面积占比分别为0.53%,18.81%,5.77%和5.67%,潜在冲突区面积占比、空间布局及表现形式均有所区别,需要因地制宜调控;③综合考虑冲突结果及《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功能分区,划分9大分区差别化调控。研究兼顾土地利用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划分分区调控冲突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类似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冲突判别及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多目标适宜性 “三生”功能 分区调控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土地政策创新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策略
3
作者 潘锡杨 陈美球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共8页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而土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基石。作为劳动资料,土地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要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各种养分,生产各类农产品;作为劳动对象,土...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而土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基石。作为劳动资料,土地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要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各种养分,生产各类农产品;作为劳动对象,土地为农业设施建设、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加工业和商业服务业发展提供用地支撑,同时“撬动”劳动力、资本、科技、数字、文化、生态、品牌等其他生产要素,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大幅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要素配置的本质是土地政策设计。面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求,必须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我国土地公有制的优势,将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创新供地方式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土地要素配置,并以数字赋能提升土地政策创新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土地政策创新 内在逻辑 实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资本视角下农户居住保障方式选择偏好的研究——基于江西省4个“宅改”试点县的调查
4
作者 李鸣 詹妮 +2 位作者 陈美球 张婷 王立国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研究目的:探究可持续生计资本对农户居住保障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规律,为保障不同生计资本下农户“户有所居”的差别化用地供给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二元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可持续生计总资本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 研究目的:探究可持续生计资本对农户居住保障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规律,为保障不同生计资本下农户“户有所居”的差别化用地供给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二元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可持续生计总资本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等均可促进农户多元化居住保障方式选择偏好形成,改变传统单一的“一户一宅”选择。(2)自然资本劣势型结构农户偏好选择多元化居住保障方式,人力资本劣势型结构农户偏好选择传统“一户一宅”方式。(3)宅基地居住功能需求正向调节了可持续生计总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农户居住保障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研究结论:当宅基地供给无法满足传统“一户一宅”的用地需求时,应提升农户生计资本水平,优化生计资本结构,结合农户季节性返乡等需求优化多元化居住用地保障政策供给,推动住房形态由传统“一户一宅”向“多户联建”“农民公寓”等其他方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保障 农户偏好 土地要素配置 生计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确权认知调查与分析——基于江西省365位村民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5
5
作者 邹晓娟 陈芳芳 +2 位作者 黄建伟 翁贞林 谢强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86-289,共4页
基于江西省365份村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村民的土地确权认知情况。结果表明,村民普遍认为有必要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对土地确权颁发证书的作用认知与其期望相吻合,但村民对土地确权政策相关内容的认知程度普遍比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 基于江西省365份村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村民的土地确权认知情况。结果表明,村民普遍认为有必要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对土地确权颁发证书的作用认知与其期望相吻合,但村民对土地确权政策相关内容的认知程度普遍比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村民对土地确权内容的认知程度与村民的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及村干部在土地确权过程中提供的相关性服务等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也与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要提升村民的土地确权认知,确保土地确权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在土地确权培训和土地确权工作程序"三公"方面做实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确权 认知程度 土地确权工作程序 土地确权培训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主体的“三块地”改革——《“三块地”改革与农村土地权益实现研究》一书评介
6
作者 陈美球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7-398,共2页
“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快速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三块地”改革的意义重大,呼应了我国发展范式的转型和城乡关系的调... “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快速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三块地”改革的意义重大,呼应了我国发展范式的转型和城乡关系的调整。在效率优先的发展背景下,为了配置有限资源,城乡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异,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制度极大限制了农民获取改革红利以及农村土地要素释放活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效率优先逐渐让位于对公平的追求。在公平优先的发展背景下,城乡间的关系由对立走向融合,以人为主体的视角受到重视,平权、包容、共享的概念被强调。由此,“三块地”改革显示出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国家对于农民权益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对于人人享有发展红利的落实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块地”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乡村振兴 土地要素 改革红利 农民权益 城乡二元制度 公平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实现研究——基于“土地征收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实现研讨会”的思考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美球 廖彩荣 +4 位作者 冯广京 王庆日 蒋仁开 张冰松 翁贞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4,共7页
研究目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内涵及其在土地征收中权益的实现途径分析,以期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基础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成员资格的认定及内涵的界定,是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基础... 研究目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内涵及其在土地征收中权益的实现途径分析,以期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基础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成员资格的认定及内涵的界定,是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基础,而成员权的高含金量决定了成员身份认定的复杂性;(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内涵与特征表现为:土地是维系成员权的根本,成员权的财产边界意识强烈,成员权强调"家庭"单元,社会成员权应优先于经济成员权,成员权以传统伦理为基础。研究结论:(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应遵循自治性、保障性、唯一性和尊重性4个基本原则;(2)成员认定及成员权内涵界定,应综合考虑户籍、承包权、权利义务、土地保障等多种因素;(3)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要平衡;(4)土地征收中成员权的实现要坚持村级留存和直接分配两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成员权 实现 补偿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土空间利用与规划:内在需求与创新路径——基于“2023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的综述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检萍 陈美景 +1 位作者 陈美球 朱泰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研究目的:基于“2023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会议观点,梳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土空间利用与规划的内在需求与创新路径,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土空间治理研究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中国式... 研究目的:基于“2023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会议观点,梳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土空间利用与规划的内在需求与创新路径,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土空间治理研究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土空间利用与规划提出了走节约集约道路与保障粮食安全、坚持公平与效率协同、实现“三效益”统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全球视野等内在需求;(2)国土空间利用与规划要从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要素—空间—功能—价值”逻辑主线、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以及发挥现代科技支撑作用等方面实现路径创新。研究结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土空间利用与规划,应持续强化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国土空间利用与规划理论研究,加强重视国土空间利用与规划中的人地关系研究,全面推进系统思维引领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土空间利用与规划 内在需求 路径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政策效应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小薇 钟智宇 +3 位作者 陈美球 李鸣 柴季 王占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8,共10页
研究目的:以江西省余江区为例,评估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政策效应。研究方法: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并运用“三步法”检验人—地—业三要素互馈互补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宅基地制度改革... 研究目的:以江西省余江区为例,评估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政策效应。研究方法: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并运用“三步法”检验人—地—业三要素互馈互补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宅基地制度改革显著提升了余江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但提升幅度呈现倒“U”型变化规律;余江区“宅改”通过促进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要素流动和重组推动城乡融合水平提升,但各要素组合的作用程度不尽相同。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手段,能够促进城乡人—地—业要素的协同联动;未来应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促使政策边际效应拐点后移;协同推进多项改革措施,发挥政策的“乘数效应”,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制度改革 城乡融合 合成控制法 余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象限法的江西省南丰县耕林园置换潜力测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梓旭 陈美球 +1 位作者 刘一仁 严福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9-247,共9页
针对以“山下园林地、山上耕地”为典型的农用地土地资源错配问题,推进耕林园置换、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对于促进耕地保护、实现农用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而科学测算耕林园置换潜力是基础。该研究以江西省耕地“山上换山下”试点... 针对以“山下园林地、山上耕地”为典型的农用地土地资源错配问题,推进耕林园置换、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对于促进耕地保护、实现农用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而科学测算耕林园置换潜力是基础。该研究以江西省耕地“山上换山下”试点南丰县为例,从土地质量、地理区位、生态条件、空间形态4个方面构建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四象限法,以坡度和宜耕性为主导因素进行潜力测算。结果表明:1)评价区域内耕地适宜性总体良好,但局部耕地适宜性水平较低;评价区域内林地宜耕性相对较差,宜耕性Ⅳ级、Ⅴ级林地占评价面积的65.39%;评价区域内园地宜耕性相对较好,宜耕性Ⅰ级、Ⅱ级、Ⅲ级园地占评价面积的84.73%。2)宜置换为耕地的潜力和宜置换为林地的潜力分别为15 437.86和778.91 hm^(2),在数量上分布不均衡。3)置换潜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宜置换为耕地的潜力主要分布在桑田镇、白舍镇、莱溪乡等地,主要集中在中部河谷平原;宜置换为林地的潜力主要分布在付坊乡、三溪乡、太和镇和紫霄镇等丘陵山区,整体上东西多,中部少。4)建议基于不同的地类调整情形,在因地制宜和稳慎推进的前提下,制定差别化的推进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农用地布局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布局优化 潜力测算 四象限法 南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矿修复区生态修复对生态产品价值的作用机理研究
11
作者 洪土林 陈美球 +5 位作者 黄鹏 赖昭豪 黄庆龙 刘一仁 严福华 杨小平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4期78-88,共11页
基于稀土矿区开采生态功能受损的特征,系统剖析了稀土矿区生态修复及其形成的生态产品和生态产品价值的概念。从稀土矿开采前、开采后、生态修复后3个阶段,分析了稀土矿生态修复的生态产品价值的变化过程;从物质供给产品价值、调节服务... 基于稀土矿区开采生态功能受损的特征,系统剖析了稀土矿区生态修复及其形成的生态产品和生态产品价值的概念。从稀土矿开采前、开采后、生态修复后3个阶段,分析了稀土矿生态修复的生态产品价值的变化过程;从物质供给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产品价值、文化服务产品价值等3个方面共11项子生态产品价值的角度,探讨了稀土矿生态修复对生态产品价值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修复区 生态修复 生态产品价值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集体经济组织与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基于江西黄溪村的实践分析 被引量:103
12
作者 陈美球 廖彩荣 刘桃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4,共8页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而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找准关键切入点,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江西省黄溪村依托建设集体经济组织和创新土地使用制度,通过"确权确股不...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而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找准关键切入点,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江西省黄溪村依托建设集体经济组织和创新土地使用制度,通过"确权确股不确地"助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产业兴旺;"人—地—钱"挂钩推进农村现代化,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村事村议"提升社会治理成效,建设文明乡风。这些实践,在乡村振兴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深入剖析黄溪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实施主体,坚持系统思维的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则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使用制度 江西黄溪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计资本分化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美球 邝佛缘 鲁燕飞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90,共9页
利用江西省587份调研问卷数据,依据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的生计资本分化程度及其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前农户不同类型生计资本的分化程度不同,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物质资本、金... 利用江西省587份调研问卷数据,依据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的生计资本分化程度及其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前农户不同类型生计资本的分化程度不同,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2)在具体生计指标中,承包耕地中水田的比重、家庭存款与上年对比以及宅基地的处数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耕地地块间相互距离、自家是否拥有农机具和家庭外借款项情况则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生计资本分化 宅基地流转意愿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于产业化精准扶贫的创新模式研究——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廖文梅 曹国庆 孔凡斌 《农业考古》 2016年第6期263-267,共5页
为了确保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江西省石城县按照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撬动一笔贷款、创新一套机制、提供一套服务"五位一体"的扶贫思路,探索出一条产业带动扶贫开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新模... 为了确保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江西省石城县按照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撬动一笔贷款、创新一套机制、提供一套服务"五位一体"的扶贫思路,探索出一条产业带动扶贫开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新模式,树立脱贫攻坚的典型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推广价值,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典型模式 精准扶贫 赣州石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经济收益实现机制的一种探索——基于江西乐安“绿能”典型个案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美球 廖彩荣 +2 位作者 朱美英 张淑娴 张玉琴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44,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经济收益的基本特征,总结归纳江西乐安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协同的实践探索,为构建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可持续经济收益机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典型案例剖析研究。研究结果:现阶段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经济收益呈现...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经济收益的基本特征,总结归纳江西乐安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协同的实践探索,为构建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可持续经济收益机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典型案例剖析研究。研究结果:现阶段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经济收益呈现低于社会保障需求、实现形式多样、价值表现不稳定、收益最大化需区域统筹等基本特征。江西乐安以“政府引导、村组主导、村民自愿、企业对接,协同多样、保障多元、风险可控、利益共享”原则构建了各主体角色定位清晰、相互信任且充分嵌融的企业与小农户协同体,充分保障和实现了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的可持续经济收益。研究结论:构建龙头企业与小农户的协同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经济收益的实现机制,但需要处理好农户、企业、当地政府、村集体、合作社等多个主体的关系,以多样化的协同方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并综合运用经济杠杆以及政策激励、习俗等非正式制度,构建共治共享、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承包地经营权 经济收益 实现机制 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下超占宅基地退出对农村集体行动能力的影响——基于江西省294份村庄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婷 陈美球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55,共11页
研究目的:借助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构建超占宅基地退出情境下的社会生态系统框架,利用该框架揭示宅基地制度改革如何提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探索超占宅基地退出的多元路径,以期为地方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借助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构建超占宅基地退出情境下的社会生态系统框架,利用该框架揭示宅基地制度改革如何提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探索超占宅基地退出的多元路径,以期为地方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有序Logit模型。研究结果:超占宅基地退出能增强村民对农村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村民主体内生动力,通过超占宅基地退出可实现宅基地所有权行使的公平管理,通过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继承的制度完善能促进宅基地资格权保障的公平取得,进而提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研究结论:一是加强宅基地所有权行使主体建设,增强宅基地分配、规划和调整、收回等公平管理能力,营造乡村公平氛围,提高村民对农村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是建立宅基地资格权认定的自治组织,保障不同主体宅基地资格权和房屋财产权的基本权益,重塑乡村社会公平,激发村民主体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占宅基地退出 农村集体行动能力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内生动力 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现实需求、主要困境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婷 陈美球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4,共8页
基于江西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经验,采用演绎归纳法分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现实需求和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结果表明:1)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助于策应“三产... 基于江西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经验,采用演绎归纳法分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现实需求和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结果表明:1)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助于策应“三产融合”发展用地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农村社会治理提升等多维现实需求。2)改革面临村庄差异难以形成可推广的统一模式,村集体自组织能力偏弱使得改革内生动力形成难,政策稳定性不足导致宅基地历史问题处置难,退出宅基地再次利用优势不足使得闲置宅基地盘活难等现实困境。据此,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应坚持需求导向、系统思维、农民主体地位,以及先立后破的原则,对待历史遗留问题保持历史耐心,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把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因村施策精准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现实需求 改革困境 应对策略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计资本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分析——以江西省587份问卷为例 被引量:60
18
作者 邝佛缘 陈美球 +1 位作者 鲁燕飞 翁贞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66,共9页
研究目的:针对农户生计日益分化的社会现象,探究生计资本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影响的规律性,以期为提升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Ordered probit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生计资本与农户耕地保护... 研究目的:针对农户生计日益分化的社会现象,探究生计资本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影响的规律性,以期为提升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Ordered probit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生计资本与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其中承包耕地中水田的比重、家庭中是否有村干部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占家庭人口比重、耕地的破碎度、家离县城的距离、家庭是否拥有农机具则为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要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特别是推进"旱改水"工程;鼓励承包地经营权的流转,有效地降低耕地的破碎度;充分尊重城郊地区农户的耕地保护积极性,强化城郊耕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计资本 农户 耕地保护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近20年土地生态研究热点及展望——基于Ucinet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谢贤鑫 陈美球 +4 位作者 田云 王成量 袁东波 廖小斌 姚冬莲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8-96,共9页
研究目的:对1998—2017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关于土地生态研究的22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当前土地生态研究热点,为把握研究趋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多维尺度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结果:(1)国内土地生态研... 研究目的:对1998—2017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关于土地生态研究的22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当前土地生态研究热点,为把握研究趋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多维尺度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结果:(1)国内土地生态研究视角多元,内容丰富,已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但研究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提升;(2)土地生态研究重点关键词主要包括国土资源、土地利用、模型与方法和生态安全等;(3)依据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将近20年国内土地生态研究热点主题概况为资源特征导向研究、管理导向研究、技术与方法导向研究、服务导向研究和社会经济导向研究。研究结论:加强土地生态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完善土地生态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和推进土地生态监管体系构建将是未来土地生态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UCINET 知识图谱 共词分析 热点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环境友好型耕地保护技术的采纳意愿与行为响应--基于江西省1092户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实证 被引量:34
20
作者 颜玉琦 陈美球 +2 位作者 张洁 李兴懿 刘洋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5-93,共9页
研究目的: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剖析农户环境友好型耕地保护技术的采纳意愿与行为响应规律,为推广环境友好型耕地保护技术、提升耕地质量保护效果提供政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行为态度、主... 研究目的: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剖析农户环境友好型耕地保护技术的采纳意愿与行为响应规律,为推广环境友好型耕地保护技术、提升耕地质量保护效果提供政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方面变量均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影响效应从大到小排序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2)农户的生态理性、邻里之间的交流和示范、有效的技术培训和咨询指导服务都能更好地提升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意向。研究结论:(1)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户的生态意识;(2)注重推广示范,发挥农户邻里之间的技术传播作用;(3)降低技术应用门槛,增强农户应用环境友好型耕地保护技术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环境友好型耕地保护技术 农户 测土配方施肥 意愿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