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特大粒材料lg1和lg2粒形基因的功能变异位点分析
1
作者 汪欲鹏 杜一帆 +4 位作者 陈慧珍 王智权 李昕雨 邓梓阳 吴自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水稻的粒长、粒宽和千粒质量是重要的品质与产量性状,特殊粒形材料的研究可为水稻品种粒形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方法】以常规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黄华占为参考,对2个水稻特大粒材料lg1和lg2基因组中9个粒形主... 【目的】水稻的粒长、粒宽和千粒质量是重要的品质与产量性状,特殊粒形材料的研究可为水稻品种粒形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方法】以常规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黄华占为参考,对2个水稻特大粒材料lg1和lg2基因组中9个粒形主效基因(qGL3、GS3、qLGY3、GS9、GW2、GW5、GW8、TGW3、TGW6)的功能变异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与日本晴相比,lg1和lg2中粒长基因GS3和粒宽基因GW2分别在编码区第165位和第382位发生单碱基替换,其中突变分别导致了GS3翻译提前终止和GW2功能减弱,而GW8在5'非翻译区存在10 bp的插入,导致其功能减弱;此外,lg2中qLGY3发生了31 bp的缺失,导致其编码区发生了移码,其他粒形基因没有检测到功能发生明显变化的变异。与黄华占相比,在lg1和lg2中除检测到GW2和qLGY3的功能变异位点外,还在2个材料的GW5编码区上游检测到了950 bp的片段缺失。【结论】lg1基因组聚合了GS3、GW2、GW5、GW8的功能缺失或减弱的变异位点,lg2基因组中聚合了GS3、GW2、GW5、GW8、qLGY3的功能缺失或减弱的变异位点,研究结果为粒形基因的遗传互作及特大粒材料lg1和lg2粒形形成的机制解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千粒质量 大粒材料 粒形基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轮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炜星 狄一春 +4 位作者 蔡怡聪 陈小荣 孙晓棠 贺浩华 朱昌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9-829,共11页
【目的】旨在研究氮肥运筹对稻虾轮作模式下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野香优明月丝苗和农香42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施肥比例进行试验。【结果】与常规施氮量(195 kg/hm2)相比,野香优明月丝苗在减量15%和减量30%... 【目的】旨在研究氮肥运筹对稻虾轮作模式下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野香优明月丝苗和农香42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施肥比例进行试验。【结果】与常规施氮量(195 kg/hm2)相比,野香优明月丝苗在减量15%和减量30%施氮量情况下,产量下降不显著;而农香42在减量15%和减量30%施氮量情况下,产量显著增加。野香优明月丝苗在基肥∶分蘖肥∶穗肥=4∶4∶2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大,产量最高;而农香42在基肥∶分蘖肥∶穗肥=5∶3∶2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大,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减少,野香优明月丝苗的精米率和农香42的整精米率显著提高,加工品质得到改善。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影响均不显著,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峰值粘度和崩解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施氮量165.8 kg/hm2为最大。野香优明月丝苗在基肥∶分蘖肥∶穗肥=4∶4∶2时,农香42在基肥∶分蘖肥∶穗肥=5∶3∶2时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峰值粘度和崩解值最大,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最小。【结论】在稻虾轮作模式下,减氮15%~30%,施氮比例为4∶4∶2或5∶3∶2时,有利于水稻节氮增效,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轮作 施氮量 施肥比例 水稻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某原地浸析稀土尾矿复垦前后土壤质量变化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彩云 张嵚 +3 位作者 赵小敏 万广越 程晓迪 郭熙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探究土地复垦对原地浸析稀土尾矿0~20 cm土层土壤质量的影响,以赣州市龙南县某原地浸析离子型稀土尾矿为研究对象,从浸矿剂残留、土壤酸碱性、土壤养分和重金属污染等4个方面对比复垦前后土壤质量变化,探讨稀土尾矿土地复垦的效果与... 为探究土地复垦对原地浸析稀土尾矿0~20 cm土层土壤质量的影响,以赣州市龙南县某原地浸析离子型稀土尾矿为研究对象,从浸矿剂残留、土壤酸碱性、土壤养分和重金属污染等4个方面对比复垦前后土壤质量变化,探讨稀土尾矿土地复垦的效果与潜在问题。结果表明:复垦后土壤的浸矿剂NH_4^+含量从89.00 mg·kg^(-1)降低至8.70 mg·kg^(-1),土壤pH由4.15增加至5.16,而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则由0.44降低至0.31。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复垦前后土壤5种非稀土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均为清洁水平;而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复垦前后土壤稀土元素总量的污染水平分别为无污染-中度污染水平和无污染水平。研究表明,土地复垦可显著改善该矿区土壤的浸矿剂残留、土壤酸化和重金属污染问题,但土壤肥力衰退问题没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 离子型稀土 浸矿剂 酸化 重金属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