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atp9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谢丽娟 陶瑶 +6 位作者 钟思荣 吴凌敏 聂亚平 周玮 刘栋 王建革 刘齐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6,共9页
atp9基因是烟草的雄性不育相关基因。为研究atp9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烟草雄性不育形成中的作用,根据atp9基因全长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正、反义干扰片段,将长度为239bp的atp9基因的正、反向干扰片段分别连接到linker片段的两侧,最后插... atp9基因是烟草的雄性不育相关基因。为研究atp9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烟草雄性不育形成中的作用,根据atp9基因全长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正、反义干扰片段,将长度为239bp的atp9基因的正、反向干扰片段分别连接到linker片段的两侧,最后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中,成功地构建了atp9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化烟草保持系品种中烟90,结果证明atp9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已整合到中烟90基因组中。经抗性筛选以及分子检测最终获得41株转pCAMBIA1301-atp9-RNAi烟草植株,其中阳性烟草有20株,转化率为48.8%。研究结果为下一步验证atp9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烟草雄性不育形成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atp9基因 RNAI 表达载体构建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棉铃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协方差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汤飞宇 王晓芳 +2 位作者 莫旺成 肖小红 肖文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85-1292,共8页
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棉铃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各项遗传协方差分量。结果表明,绒长与铃纵径呈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正相关,麦克隆值与铃横径呈显著的加性负相关,与铃形指数呈显著的加性正相关,比强度与铃横... 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棉铃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各项遗传协方差分量。结果表明,绒长与铃纵径呈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正相关,麦克隆值与铃横径呈显著的加性负相关,与铃形指数呈显著的加性正相关,比强度与铃横径和纵径均呈极显著的加性正相关。除整齐度外,其它4个纤维品质性状与3个棉铃形态性状的基因型相关以正向加性遗传相关为主,因此在低世代间接选择棉铃形态性状对改良纤维品质是有效的。绒长与单铃重、单铃纤维重、单铃种子重和单铃种子数均存在极显著的正向显性遗传协方差,比强度与单铃种子重呈显著的显性遗传正相关。纤维品质性状与4个棉铃内产量因子的基因型相关主要来自正向的显性遗传相关,表明可以通过杂种优势利用实现两者的同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棉铃性状 纤维品质 遗传协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不同基因型耐低氮性和氮效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3
作者 钟思荣 龚丝雨 +3 位作者 张世川 陈仁霄 刘齐元 翟小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56-1663,共8页
筛选耐低氮能力强、氮效率高的作物基因型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节约矿质营养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论述作物耐低氮性和氮效率的概念、筛选时期、评价指标,分析两者的异同点,发现作物耐低氮性和氮效率两者评价的指标... 筛选耐低氮能力强、氮效率高的作物基因型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节约矿质营养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论述作物耐低氮性和氮效率的概念、筛选时期、评价指标,分析两者的异同点,发现作物耐低氮性和氮效率两者评价的指标和时期基本类似。同时,比较了氮素营养划分的不同类型,认为将不同基因型划分成低效不响应型、低效响应型、高效不响应型、高效响应型更合理,能更清晰表现出不同品种对氮素的利用状况。合理、全面评价作物不同基因型对氮素的利用状况,加强对作物耐低氮性和氮效率的生理机制和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对于作物育种、栽培及发展节约高效的绿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耐低氮性 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hsA驱动的烟草orf25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陶瑶 饶文平 +6 位作者 吴凌敏 谢丽娟 聂亚平 钟思荣 周玮 王建革 刘齐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06-1514,共9页
为研究orf25基因的功能及其与烟草雄性不育性的相关性,通过PCR方法从质粒p UC57-Pchs A中扩增了花特异性启动子Pchs A,并以其取代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中的组成型启动子Ca MV35S,然后将orf25基因插入到Pchs A启动子下游,构建由Pchs A启... 为研究orf25基因的功能及其与烟草雄性不育性的相关性,通过PCR方法从质粒p UC57-Pchs A中扩增了花特异性启动子Pchs A,并以其取代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中的组成型启动子Ca MV35S,然后将orf25基因插入到Pchs A启动子下游,构建由Pchs A启动子驱动的orf25基因表达载体,测序结果显示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Pchs A-orf25构建成功。将该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雄性不育烟草MS革新3号,共获得76株转基因烟草植株,经PCR鉴定,转基因阳性植株为18株,转化率为23.7%。研究结果证明目的基因orf25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的功能及其与烟草雄性不育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orf25基因 表达载体构建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orf25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5
作者 陶瑶 饶文平 +5 位作者 吴凌敏 谢丽娟 聂亚平 钟思荣 王建革 刘齐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1-828,共8页
为更好地研究烟草雄性不育的机理,构建orf25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orf25基因是ATP合成酶F(0)部分的4个亚基因之一。以雄性不育烟草MS革新3号为受体材料,利用组成型启动子Ca MV35S构建orf25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p BI121-orf25导入... 为更好地研究烟草雄性不育的机理,构建orf25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orf25基因是ATP合成酶F(0)部分的4个亚基因之一。以雄性不育烟草MS革新3号为受体材料,利用组成型启动子Ca MV35S构建orf25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p BI121-orf25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orf25基因遗传转化MS革新3号,结果证明载体上的目的基因orf25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并获得了52株转p BI121-Ca MV35Sorf25基因烟草植株,经PCR鉴定,转基因阳性植株有14株,转化率为26.9%。为下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其与烟草雄性不育性的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orf25基因 表达载体构建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移栽期对烤烟叶片大小·产质量·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志高 刘齐元 +6 位作者 冯小虎 周国旺 刘小林 王瑜 程元强 齐飞 李琰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6-722,共7页
烟草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探究移栽期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寻找江西抚州烟区烟草的最佳栽植期,本研究对不同移栽期的烟叶大小、产质量及化学品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烤烟移栽期的推迟,叶片逐渐变宽,下部叶尤为明显;... 烟草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探究移栽期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寻找江西抚州烟区烟草的最佳栽植期,本研究对不同移栽期的烟叶大小、产质量及化学品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烤烟移栽期的推迟,叶片逐渐变宽,下部叶尤为明显;烟叶的产量逐渐增加,上等烟的比例是先上升后下降;均价和单位面积产值都以T3期的最高;烟叶的总糖含量、钾含量随移栽期推迟逐渐增大,总氮含量、烟碱含量逐渐减小;烟叶的糖碱比、氮碱比等化学成分也以T3期的最协调。比T3期(3月9日移栽)提前或推迟10 d(T1期或T5期)移栽对生产优质烟叶有不利影响。抚州地区3月14日移栽(T3期)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期 叶片大小 产量 质量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线粒体基因atp6的SNP及其与CMS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婷 朱滕义 +2 位作者 刘齐元 张美良 蒋海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55-1661,共7页
为更好地在烟草育种中利用雄性不育,对烟草胞质雄性不育(CMS)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研究。atp6基因是影响植物CMS的一个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以7个烟草CMS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为材料,利用PCR特异引物扩增其线粒体基因atp6,通过直接测序和比对... 为更好地在烟草育种中利用雄性不育,对烟草胞质雄性不育(CMS)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研究。atp6基因是影响植物CMS的一个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以7个烟草CMS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为材料,利用PCR特异引物扩增其线粒体基因atp6,通过直接测序和比对,发现atp6中A-59C、T-92C、T-185G、T-253C、T-418C和T-768C共6个核苷酸位点存在碱基变异,其中第59位、92位、185位和418位碱基的变化导致了相应位点编码氨基酸残基的改变,另两个位点(第253位和768位)为同义突变。对atp6基因中第59位A→C的突变进行了大量个体(共222个烟草植株个体)的PCR-RFLP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保持系单株的线粒体atp6基因片段都可以被Bst1107I酶切,酶切后出现两种条带;而96%以上的雄性不育系单株的线粒体atp6基因片段部分能被Bst1107I酶切,部分由于第59位A→C突变不能被Bst1107I酶切,酶切后出现3种条带。说明atp6基因第59位的SNP位点与烟草CMS特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CMS atp6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性不育烟草花蕾中SOD、POD和CAT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齐元 程元强 +2 位作者 朱肖文 范东东 李立新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4-39,共6页
通过对4个烟草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不同大小花蕾的SOD、POD和CAT活性的测定,研究烟草雄性不育性与花蕾中SOD、POD和CAT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不育系的小、中、大花蕾SOD活性都比其相应的保持系更高;除MS云烟85的小花蕾POD活性低于... 通过对4个烟草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不同大小花蕾的SOD、POD和CAT活性的测定,研究烟草雄性不育性与花蕾中SOD、POD和CAT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不育系的小、中、大花蕾SOD活性都比其相应的保持系更高;除MS云烟85的小花蕾POD活性低于其保持系外,各不育系不同大小花蕾的POD活性都比其相应的保持系高;4个不育系的小、中、大花蕾的CAT活性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其保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雄性不育 花蕾 SOD POD C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线粒体基因coxⅡ的SNP检测及其与CMS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腾义 范东东 +4 位作者 赵婷 刘齐元 王建革 朱肖文 程元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0-727,共8页
对烟草胞质雄性不育性(CMS)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研究。以7个CMS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为材料,利用特异引物PCR法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coxⅡ),通过直接测序和比对,检测到coxⅡ中有3个核苷酸位点存在碱基变异,分别是:C-770G、G-772... 对烟草胞质雄性不育性(CMS)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研究。以7个CMS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为材料,利用特异引物PCR法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coxⅡ),通过直接测序和比对,检测到coxⅡ中有3个核苷酸位点存在碱基变异,分别是:C-770G、G-772A和G-773C,其中第770位碱基的变化导致了相应位点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第772和773位碱基的变化共同导致了1个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对coxⅡ基因中第770位C→G的突变进行了240个烟草植株个体的PCR-RFLP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保持系单株的线粒体coxⅡ基因片段都可以被HapⅡ酶切,酶切后出现2种条带;而全部雄性不育系单株的线粒体coxⅡ基因片段由于第770位C→G的突变都不能被HapⅡ酶切,电泳图中仅有1条未被切开的条带。说明coxⅡ基因第770位的SNP位点与烟草CMS特性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CMS coxⅡ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移栽期对烤烟K326化学成分及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志高 李立新 +9 位作者 饶文平 程元强 冯小虎 周国旺 邓懿 程谦 李琰琰 张蕊 盛立冉 刘齐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3-428,共6页
以K326为材料,设置5个移栽期:处理1(3月4日)、处理2(3月9日)、处理3(3月14日)、处理4(3月19日)和处理5(3月24日),研究了移栽期对烟叶化学成分和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糖碱比、氮碱比均增大,其中以处理5的总糖... 以K326为材料,设置5个移栽期:处理1(3月4日)、处理2(3月9日)、处理3(3月14日)、处理4(3月19日)和处理5(3月24日),研究了移栽期对烟叶化学成分和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糖碱比、氮碱比均增大,其中以处理5的总糖、还原糖含量最高,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类西柏烷类和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也随移栽期推迟而呈下降趋势,致香物质总和以处理1最高,处理5最低,处理2处于中等水平,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1、处理4、处理2、处理3、处理5。可见,提前移栽有利于浓香型烟叶品质的形成,过晚移栽则烟叶品质较差。抚州市烤烟最佳移栽期在3月4—9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期 烤烟 化学成分 中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亏缺对超级杂交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小荣 黄磊 +9 位作者 钟蕾 黄文贇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边建民 胡丽芳 贺浩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27-1435,共9页
为提高超级杂交早稻氮肥利用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对超级杂交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不施氮明显减少了超级杂交早稻的分蘖数和茎、叶、穗部器官干生物质量;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 为提高超级杂交早稻氮肥利用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对超级杂交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不施氮明显减少了超级杂交早稻的分蘖数和茎、叶、穗部器官干生物质量;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不施氮使超级杂交早稻单株产量显著降低,而幼苗期及抽穗期后缺氮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小;分蘖期缺氮明显降低了超级杂交早稻单株有效穗数,幼穗分化期缺氮对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大;超级杂交早稻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分蘖及干生物质量均存在一定的氮素亏缺补偿效应,但未发现结实率存在明显的氮素亏缺补偿效应,千粒重补偿效应也极小;总体上,分蘖期至抽穗期,尤其是幼穗分化期保证氮素的充分供应,控制籽粒乳熟后氮肥的使用对超级杂交早稻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氮肥吸收效率(NUPE)、氮收获指数(NHI)、氮肥生理利用率(NPE)、氮肥偏生产力(PFP)可起到优化的效果。超级杂交早稻氮素亏缺的敏感期为分蘖期至幼穗分化期,补偿有效临界期为抽穗期,保证分蘖期至幼穗分化期的氮素供应对于提高超级杂交早稻氮利用率及增加产量极为重要,而对于缺氮条件下的氮肥补追应不能晚于抽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早稻 氮素亏缺 生长发育 产量 氮肥利用 补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的耐低磷能力鉴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小荣 陈明 +5 位作者 贺浩华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5-411,共7页
挖掘利用野生稻资源有利基因是当前稻作界研究热点之一。研究以常规栽培稻耐低磷品种大粒稻和莲塘早3号,低磷敏感品种新三百粒、沪占七和杂交稻保持系协青早B为对照,采用Yoshida营养液培养法,通过设置10,5,3,0.5,0 mg/L 5个磷浓度水平,5... 挖掘利用野生稻资源有利基因是当前稻作界研究热点之一。研究以常规栽培稻耐低磷品种大粒稻和莲塘早3号,低磷敏感品种新三百粒、沪占七和杂交稻保持系协青早B为对照,采用Yoshida营养液培养法,通过设置10,5,3,0.5,0 mg/L 5个磷浓度水平,5叶1心期时测定苗高、叶龄、黄叶数、茎基宽、根数、倒二叶长和宽、开张角、地上部干重、根干重等性状值,对东乡野生稻东塘下居群苗期低磷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低磷耐性鉴定较适宜的质量浓度为0.5 mg/L,较适宜的简易指标为叶龄相对值、黄叶率;东乡野生稻东塘下居群、大粒稻、莲塘早3号、新三百粒、沪占七、协青早B相对值(0.5 mg/L与完全液比值)中叶龄相对值分别为0.947 8、0.996 6、0.954 9、0.873 7、0.822 5、0.828 2;黄叶率分别为0.35、0.49、0.66、0.67、0.67、0.68。综合看来,东乡野生稻显示出强耐低磷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低磷耐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杂交棉棉铃性状与单铃重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汤飞宇 王晓芳 +1 位作者 莫旺成 肖文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1-865,共5页
研究不同铃重类型抗虫杂交棉棉铃性状的差异及与铃重的相关性。以3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和6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为亲本,配制36个正反交组合。以单铃重为聚类指标,采用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和欧氏平方距离将36个杂交组合分为大、中、小... 研究不同铃重类型抗虫杂交棉棉铃性状的差异及与铃重的相关性。以3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和6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为亲本,配制36个正反交组合。以单铃重为聚类指标,采用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和欧氏平方距离将36个杂交组合分为大、中、小铃3种类型。对3种类型的单铃重和11个棉铃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铃重、铃壳重、单铃皮棉重、单铃种子重、单铃种子数、单粒种子重、铃横径和铃纵径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粒种子纤维重、单铃不孕子数、不孕子率和铃壳率差异不显著;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多数棉铃性状与单铃重的相关性在不同铃重类型间表现基本相同。单铃种子重对单铃重的贡献最大,依次是单铃皮棉重、单铃种子数。铃壳率、单粒种子重、单粒种子纤维重、铃纵径与单铃重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大中铃重类型的铃重与铃壳重的简单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对于通过棉铃性状的调控提高单铃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抗虫 棉铃性状 单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生长期烟草orf25基因的表达和ATP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凌敏 陶瑶 +4 位作者 谢丽娟 聂亚平 钟思荣 朱肖文 刘齐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1-746,共6页
为探讨烟草orf25基因与雄性不育性的关系,以处于生殖生长期的烟草雄性不育系MS革新3号及其保持系革新3号为研究材料,运用荧光定量技术测定orf25基因的表达量,同时测定ATP酶活性。结果表明,orf25基因在保持系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比不育系... 为探讨烟草orf25基因与雄性不育性的关系,以处于生殖生长期的烟草雄性不育系MS革新3号及其保持系革新3号为研究材料,运用荧光定量技术测定orf25基因的表达量,同时测定ATP酶活性。结果表明,orf25基因在保持系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比不育系的相对较高,而在同一材料中,orf25基因在花器官中的表达量最高,叶片次之,根部表达量相对较低;ATP酶活性也是保持系的比不育系的相对较高,而在同一材料中,花器官中的ATP酶活性也最高,而叶与根之间则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同一器官中orf25基因的表达量与ATP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orf25基因 ATP酶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整齐性及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钟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7-634,共8页
对比分析了不同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长丝占、粤秀占和五星丝苗1号产量构成因子的整齐度及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指数型品种农艺性状各指标既存在品种间差异性,也有株间的差异性,更有单茎穗间的差异性,即其... 对比分析了不同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长丝占、粤秀占和五星丝苗1号产量构成因子的整齐度及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指数型品种农艺性状各指标既存在品种间差异性,也有株间的差异性,更有单茎穗间的差异性,即其整齐度不同;高收获指数型品种单株之间与单株内单茎穗间收获指数整齐度均高于低收获指数型品种;高收获指数型品种单株之间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实粒质量、秆质量、千粒质量的变异系数及极差总体上低于低收获指数型品种,其单株内不同茎蘖间株高、穗长、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实粒质量、秆质量、千粒质量的变异系数及极差总体上也低于低收获指数型品种;不同收获指数型品种之间抽穗后20 d、30 d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高收获指数型品种抽穗当天至30 d剑叶SPAD值均高于低收获指数品种,且下降更为缓慢;高收获指数型品种抽穗后20 d剑叶温度均低于低收获指数品种,抽穗后30 d则高于低收获指数品种;高收获指数型品种抽穗后20 d气叶温差低于低收获指数品种,抽穗后30 d则高于低收获指数品种;株高、穗长、单穗总粒数、单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单穗实粒质量、单茎秆质量、着粒密度、单株总粒数、单株有效穗数等农艺指标的变异系数与收获指数间均呈现负相关,其中单茎秆重的穗间变异系数与收获指数间呈现极显著负相关(-0.942 7*),表明上述农艺指标整齐度高有利于提高水稻品种的收获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同收获指数型品种 产量构成整齐性 光合特性 叶温 气叶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涝急转”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有关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2
16
作者 邓艳 陈小荣 《生物灾害科学》 2013年第2期217-222,共6页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快速、剧烈的"旱涝急转"事件,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介绍"旱涝急转"的概念及内涵,阐明干旱胁迫、湿涝胁迫及"旱涝急转"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根...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快速、剧烈的"旱涝急转"事件,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介绍"旱涝急转"的概念及内涵,阐明干旱胁迫、湿涝胁迫及"旱涝急转"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根系活力、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水稻基因型对其反应的差异性,概述水稻"旱涝急转"最新研究进展,提出"旱涝急转"灾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就培育抗旱和耐涝水稻品种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旱胁迫 湿涝胁迫 旱涝急速转换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铃-叶系统干物质重发育的杂种优势分析
17
作者 莫旺成 汤飞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6-770,共5页
利用6个棉铃性状具有较大差异的陆地棉品种(系),按照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群体,应用加-显遗传模型估算该群体铃-叶系统各组分(子棉、铃壳、对位果枝叶)干物质重不同发育时期的杂种优势表现,并对不同组分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利用6个棉铃性状具有较大差异的陆地棉品种(系),按照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群体,应用加-显遗传模型估算该群体铃-叶系统各组分(子棉、铃壳、对位果枝叶)干物质重不同发育时期的杂种优势表现,并对不同组分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铃期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平均优势,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趋于减弱;铃龄10 d时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正向超亲优势,此后下降,到成熟吐絮时达到显著的负向超亲优势。铃壳重的超亲优势以负向为主,除铃龄17 d外,其余时期的平均优势表现为极显著的正值。铃龄45 d对位果枝叶重的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8.64%、6.54%,优势组合率分别为100%、86.67%,而其他时期趋于0或为负值。铃龄17 d的铃壳重与铃龄45 d、52 d的铃重超亲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铃龄17 d对位果枝叶重与铃龄17 d、24 d和31 d的铃重超亲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铃龄17 d对位果枝叶、铃壳的发育状况对后期铃重的提高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铃-叶系统 干物质重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钾盐在双季超级杂交稻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蕾 黄文赟 《生物灾害科学》 2014年第3期220-222,共3页
选用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和晚稻五丰优T025,于秧苗期喷施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钾盐,并以多效唑及清水为对照,考查了株高、秧苗素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结果表明:早、晚稻喷施多效唑钾盐和多效唑处理株高较喷施清水处理分别降低41.... 选用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和晚稻五丰优T025,于秧苗期喷施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钾盐,并以多效唑及清水为对照,考查了株高、秧苗素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结果表明:早、晚稻喷施多效唑钾盐和多效唑处理株高较喷施清水处理分别降低41.71%、47.32%和28.41%、26.97%,单株产量分别增加34.83%、15.69%和37.16%、5.44%;早、晚稻喷施多效唑钾盐秧苗素质及产量构成指标也存在较强的优势;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钾盐对水稻具有较好的控高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超级杂交稻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钾盐 株高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密对不同分枝类型大豆品种同化物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瑞东 尹阳阳 +6 位作者 宋雯雯 武婷婷 孙石 韩天富 徐彩龙 吴存祥 胡水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2-951,共10页
试验于2018—2019年进行,选择2种不同分枝类型的品种(中作XA12938和中黄13)为供试材料,设置13.5×10^(4)(D1)、18.0×10^(4)(D2)、22.5×10^(4)(D3)、27.0×10^(4)(D4)、31.5×10^(4)(D5)和36.0×10^(4)株hm^(-... 试验于2018—2019年进行,选择2种不同分枝类型的品种(中作XA12938和中黄13)为供试材料,设置13.5×10^(4)(D1)、18.0×10^(4)(D2)、22.5×10^(4)(D3)、27.0×10^(4)(D4)、31.5×10^(4)(D5)和36.0×10^(4)株hm^(-2)(D6)6个种植密度,研究增密种植对不同分枝类型品种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分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大豆LAI进入高值(>4)的时期提前,中作XA12938和中黄13分别从出苗后47.0 d和54.6 d(D1)提前至31.0 d和32.9 d(D6)。与中黄13相比,中作XA12938LAI高值持续期长且中后期降幅小。不同品种处理间干物质随密度的增加程度存在差异,结荚期中作XA12938和中黄13高密处理(D6)干重较低密处理(D1)干重分别提高77.53%和51.21%。随密度的提升,成熟期生殖器官干物质占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趋平的趋势,中作XA12938的最高产量出现在D5(5000.45 kg hm^(-2))处理,继续增加种植密度产量较稳定,中黄13两年最高产量分别出现在D4(4477.90 kg hm^(-2))和D5(3935.30 kg hm^(-2))处理,继续增加种植密度产量逐渐降低,中作XA12938的平均产量较中黄13产量显著提高22.37%。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中作XA12938植株高度和单位面积有效荚数与产量密切相关,而中黄13的单位面积有效粒数和重心高度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适度增密可提高大豆LAI并延长其高值持续期、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生殖器官的占比、提高大豆产量。在生产中可选用分枝调节能力较强品种,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分枝类型 种植密度 同化物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密对少分枝大豆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瑞东 徐彩龙 +5 位作者 尹阳阳 宋雯雯 孙石 韩天富 吴存祥 胡水秀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3-642,共10页
为深入分析在农业机械水平提高、精量播种技术提升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少分枝大豆品种对密度增加的响应情况,探讨其最适播种密度,优化大豆栽培模式,以2个不同分枝类型的品种(少分枝中作XA12938和多分枝中黄13)为供试材料,于2018—2019年,设... 为深入分析在农业机械水平提高、精量播种技术提升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少分枝大豆品种对密度增加的响应情况,探讨其最适播种密度,优化大豆栽培模式,以2个不同分枝类型的品种(少分枝中作XA12938和多分枝中黄13)为供试材料,于2018—2019年,设置6个种植密度(13.5万,18.0万,22.5万,27.0万,31.5万和36.0万株·hm^(-2)),研究增密种植条件下不同分枝类型品种光合特性变化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1)冠层光截获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至27万株·hm^(-2)时趋于稳定,与中黄13相比,中作XA12938关键时期冠层光截获率提高4.90%。(2)SPAD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高密度处理(31.5万和36.0万株·hm^(-2))下SPAD最大值可提前至R3期出现,此外,与中黄13相比,中作XA12938 SPAD高值持续期较长。(3)Fv/Fm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中黄13高密度处理降低幅度(5.10%)大于中作XA12938(3.51%)。被动耗散占比Y(NO)中作XA12938与中黄13相比,处理间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幅度较小,极值出现晚。(4)中作XA12938和中黄13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0.46和24.34μmol·m^(-2)·s^(-1),且随种植密度增加,中作XA12938净光合速率降幅(17.73%)小于中黄13(22.51%),各密度条件下中作XA12938净光合速率表现均存在优势。(5)随种植密度增加大豆产量总体先增加后趋平,当种植密度大于18.0万株·hm^(-2)时即可达到增产效果。中作XA12938产量潜力更高,且耐密植能力更强。综合分析说明,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大豆光能利用效率,尽管大豆单株光合能力下降,但少分枝品种单株净光合速率和Fv/Fm在增密条件下降幅更小且稳定性较强。少分枝品种中作XA12938产量潜力较高,且密植条件下叶片持绿性强,冠层光能截获率和叶片净光合能力增强,被动耗散占比增幅较小,有利于光能资源利用,可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稳定增产。因此,生产中可选用密植时光合特性较稳定的少分枝品种,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密植 少分枝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