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探究水稻花药在开花结实期遭受自然高温时的生理响应机制。通过比较自然高温和自然适温条件下野生型水稻中花11在开花前18、4、2、0 h 4个时间点花药的多种生理指标数据,揭示自然高温对水稻花药及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自...为了在探究水稻花药在开花结实期遭受自然高温时的生理响应机制。通过比较自然高温和自然适温条件下野生型水稻中花11在开花前18、4、2、0 h 4个时间点花药的多种生理指标数据,揭示自然高温对水稻花药及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自然高温条件下水稻结实率降低至20.49%,远低于自然适温下的95.17%。与自然高温相比,自然适温条件下花药中过氧化氢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开花前18、4 h显著提升。高温下颖花中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而适温下的含量变化波动不大。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自然高温下花药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脂氧合酶活性在水稻临近开花时刻相较自然适温下均有显著提升。在维持细胞还原势方面,自然高温下花药中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含量大幅增加,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在开花前4 h达到峰值。综上,自然高温条件下开花时刻的颖花中保持较多的渗透调节物质、较高的还原势以及较低的过氧化氢含量,是水稻抵抗自然高温胁迫的生理基础。展开更多
旨在分离筛选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拮抗菌的分离筛选;根据菌体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显示,从采集自云南、广...旨在分离筛选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拮抗菌的分离筛选;根据菌体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显示,从采集自云南、广东、安徽、湖北、江西等地的18个土样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菌株C2,该菌株初步鉴定为Streptomyces triostinicus,并暂命名为链霉菌C2;进一步测定链霉菌C2的抗菌谱发现,它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葡萄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橘青霉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49.78%、56.62%、80.96%、18.59%和94.10%。链霉菌C2是一株植物病原真菌广谱拮抗菌。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在探究水稻花药在开花结实期遭受自然高温时的生理响应机制。通过比较自然高温和自然适温条件下野生型水稻中花11在开花前18、4、2、0 h 4个时间点花药的多种生理指标数据,揭示自然高温对水稻花药及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自然高温条件下水稻结实率降低至20.49%,远低于自然适温下的95.17%。与自然高温相比,自然适温条件下花药中过氧化氢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开花前18、4 h显著提升。高温下颖花中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而适温下的含量变化波动不大。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自然高温下花药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脂氧合酶活性在水稻临近开花时刻相较自然适温下均有显著提升。在维持细胞还原势方面,自然高温下花药中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含量大幅增加,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在开花前4 h达到峰值。综上,自然高温条件下开花时刻的颖花中保持较多的渗透调节物质、较高的还原势以及较低的过氧化氢含量,是水稻抵抗自然高温胁迫的生理基础。
文摘旨在分离筛选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拮抗菌的分离筛选;根据菌体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显示,从采集自云南、广东、安徽、湖北、江西等地的18个土样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菌株C2,该菌株初步鉴定为Streptomyces triostinicus,并暂命名为链霉菌C2;进一步测定链霉菌C2的抗菌谱发现,它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葡萄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橘青霉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49.78%、56.62%、80.96%、18.59%和94.10%。链霉菌C2是一株植物病原真菌广谱拮抗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