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花期极端自然高温对水稻花药生理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张海洋 黄安 +2 位作者 余流 黄玉珍 何永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03-108,共6页
为了在探究水稻花药在开花结实期遭受自然高温时的生理响应机制。通过比较自然高温和自然适温条件下野生型水稻中花11在开花前18、4、2、0 h 4个时间点花药的多种生理指标数据,揭示自然高温对水稻花药及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自... 为了在探究水稻花药在开花结实期遭受自然高温时的生理响应机制。通过比较自然高温和自然适温条件下野生型水稻中花11在开花前18、4、2、0 h 4个时间点花药的多种生理指标数据,揭示自然高温对水稻花药及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自然高温条件下水稻结实率降低至20.49%,远低于自然适温下的95.17%。与自然高温相比,自然适温条件下花药中过氧化氢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开花前18、4 h显著提升。高温下颖花中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而适温下的含量变化波动不大。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自然高温下花药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脂氧合酶活性在水稻临近开花时刻相较自然适温下均有显著提升。在维持细胞还原势方面,自然高温下花药中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含量大幅增加,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在开花前4 h达到峰值。综上,自然高温条件下开花时刻的颖花中保持较多的渗透调节物质、较高的还原势以及较低的过氧化氢含量,是水稻抵抗自然高温胁迫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高温 自然适温 水稻花药 生理特性 酶活性 细胞还原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渗入系苗期抗旱遗传及生理机制初步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付学琴 贺浩华 +2 位作者 罗向东 文飘 谢建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5-850,共6页
以强抗旱性的巴西旱稻、东乡野生稻和弱抗旱性的栽培稻协青早B为对照品种,以基于萎蔫率的抗旱等级为鉴定指标,采用苗期反复自然干旱鉴定法和20%PEG6000模拟干旱法,对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协青早B//协青早B构建的回交... 以强抗旱性的巴西旱稻、东乡野生稻和弱抗旱性的栽培稻协青早B为对照品种,以基于萎蔫率的抗旱等级为鉴定指标,采用苗期反复自然干旱鉴定法和20%PEG6000模拟干旱法,对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协青早B//协青早B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群体(BC1F9)进行苗期抗旱机理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30个BC1F9 BIL群体经2次反复自然干旱后,在1/2MS营养液恢复生长的平均抗旱等级分别为3.76和4.39,萎蔫率呈连续正态分布,暗示东乡野生稻苗期抗旱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遗传性状特征。将干旱处理一次后等级为1级的14个株系,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进行处理,结果与反复干旱二次后结果一致,株系1112、1168、1172和1315为强抗旱基因渗入系,可进一步用于抗旱基因的挖掘与利用。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强抗旱性株系1112苗期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增加幅度都大于弱抗旱性株系1323,GSH含量下降幅度则低于弱抗旱株系,说明强抗旱株系渗透物质比弱抗旱株系积累快且幅度大,而细胞膜过氧化产物积累速度较慢,更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渗入系 苗期 抗旱机理 初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粒重生理特性及遗传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江卫平 黄良萍 陈慧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8-19,23,共3页
粒重是水稻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粒重的增加对水稻产量的增加有着积极的作用。该研究揭示影响水稻粒重的生理变化和遗传规律,可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综述了灌浆生理特性与粒重的关系、影响水稻粒重的生理生化特性、激... 粒重是水稻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粒重的增加对水稻产量的增加有着积极的作用。该研究揭示影响水稻粒重的生理变化和遗传规律,可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综述了灌浆生理特性与粒重的关系、影响水稻粒重的生理生化特性、激素对粒重的影响以及粒重的遗传特点,并且对粒重育种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重 生理特性 遗传分析 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封亮 黄国勤 +4 位作者 杨文亭 黄天宝 唐海鹰 麻巧迎 王淑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27-1137,共11页
江西红壤旱地光热水资源充沛,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筛选江西红壤旱地间作优势明显、群体产量与经济效益较优的玉米||大豆的种植模式,于2018—2019年设置7个处理:玉米||大豆间作带宽2 m、行比2∶2,带宽2.4 m、行比2∶3,带... 江西红壤旱地光热水资源充沛,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筛选江西红壤旱地间作优势明显、群体产量与经济效益较优的玉米||大豆的种植模式,于2018—2019年设置7个处理:玉米||大豆间作带宽2 m、行比2∶2,带宽2.4 m、行比2∶3,带宽2.4 m、行比2∶4,带宽2.8 m、行比2∶3,带宽2.8 m、行比2∶4,及玉米单作和大豆单作,分析了两年间不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带宽行比变化对作物产量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大豆单作产量显著高于各自间作产量;间作处理中,带宽2.4 m、行比2∶4模式下作物群体平均产量为6801.88 kg·hm^(–2),较带宽2.4 m、行比2∶3模式增产7.56%,说明适宜带宽模式下增植1行大豆有利于作物增产;带宽2.4 m、行比2∶4模式两年平均经济效益为15822.96元·hm^(–2),较玉米、大豆单作平均经济效益增加9.90%、209.48%,说明间作种植模式相比于单作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效益。2)2019年试验中,带宽2.4 m、行比2∶4模式下土地当量比(LER)最高,为1.77,与其他间作处理呈显著性差异,该模式下两年平均LER为1.59,相较于带宽2.0 m、行比2∶2(1.55),带宽2.4 m、行比2∶3(1.44),带宽2.8 m、行比2∶3(1.35),带宽2.8 m、行比2∶4(1.44)间作模式表现出较好的土地生产能力。3)带宽为2.4 m或2.8 m时,增植1行大豆,LER分别提高10.42%、7.41%,玉米实际产量损失指数(AYLM)分别提高77.01%、59.02%,玉米侵占力(AM)分别提高91.89%、82.22%,玉米竞争比率(CRM)分别提高38.69%、24.11%,经济效益(EB)分别提高8.38%、4.80%,玉米收获指数(HI)分别提高6.12%、6.25%,说明适宜带宽模式下增加大豆行可以提高间作玉米的竞争优势,以此来提高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行比为2∶3或2∶4时,带宽由2.4 m增至2.8 m,LER分别减小6.67%、9.66%,AYLM分别减小42.62%、59.79%,AM分别减小64.44%、73.17%,CRM分别减小19.15%、33.14%,EB分别减小10.23%、13.99%,玉米(HI)分别减小2.08%、0.51%,说明不同行比配置模式下增加带宽均会削弱间作玉米的竞争优势,使得群体产量和经济效益降低。综上,带宽2.4 m、行比2∶4种植模式能较好地协调作物种间关系,土地产出率较高,经济效益较优,可作为江西红壤旱地适宜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间作 玉米 大豆 种间关系 群体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杆突变体del1的生理特性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韩瑞才 周平龙 +4 位作者 陈慧珍 谭雪明 石庆华 潘晓华 吴自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7-1081,共5页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粳稻品种Kitaake,获得一个性状稳定遗传的水稻矮杆突变体del1,本研究对其形态学、矮化性状遗传、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田间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直立,叶色浓绿和不结实;矮化突变性状由...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粳稻品种Kitaake,获得一个性状稳定遗传的水稻矮杆突变体del1,本研究对其形态学、矮化性状遗传、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田间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直立,叶色浓绿和不结实;矮化突变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突变体的叶肉细胞超微结构正常,但体积明显小于野生型;突变体幼苗株高对外源激素eBR钝感,对GA3较敏感;生育后期突变体保护酶活性较野生型下降较快。研究结果为该矮杆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矮秆 植物激素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双季稻主要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栽培对策 被引量:41
6
作者 潘晓华 李木英 +6 位作者 曾勇军 程飞虎 石庆华 吴建富 谭雪明 黄山 吴自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就江西双季水稻的发展、种植方式的演变与现状,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双季水稻产量与效益进行了分析。基于江西双季水稻种植方式多样化的现状,针对手插,抛秧,机插,免耕抛秧,直播和再生稻等不同种植方式,分别提出了适宜不同稻区的双季超级稻... 就江西双季水稻的发展、种植方式的演变与现状,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双季水稻产量与效益进行了分析。基于江西双季水稻种植方式多样化的现状,针对手插,抛秧,机插,免耕抛秧,直播和再生稻等不同种植方式,分别提出了适宜不同稻区的双季超级稻品种及高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水稻 种植方式 高产 栽培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不同“冬种+双季稻”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淑彬 王礼献 +3 位作者 杨文亭 杨滨娟 周泉 黄国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603-6610,共8页
设置了冬闲-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大蒜-双季稻,马铃薯、紫云英、油菜轮作接茬双季稻5个处理,通过3年(2013—2015)大田试验,系统研究了双季稻田冬季复种对产量和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设置了冬闲-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大蒜-双季稻,马铃薯、紫云英、油菜轮作接茬双季稻5个处理,通过3年(2013—2015)大田试验,系统研究了双季稻田冬季复种对产量和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种作物早稻产量均高于对照,晚稻产量除冬种油菜有所降低外,其他各冬作处理均高于对照。各冬种处理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和碳库指数较冬闲处理均有显著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除了冬季作物轮种处理外,其他冬种处理较冬闲处理均有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之间呈极显著相关,与可溶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存在显著相关,碳库活度和碳库活度指数各冬种处理也有所提高,但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复种 有机碳 碳库 双季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缓解直播早籼稻苗期低温冷害的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文霞 陈丽明 +7 位作者 王海霞 刘有清 吴自明 曾勇军 谭雪明 潘晓华 石庆华 曾研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目的】探究淹水对低温胁迫下直播早籼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直播稻生产与抗逆栽培奠定生理基础。【方法】以耐冷品种湘早籼6号和冷敏感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设置低温处理(8℃)、低温淹水处理(8℃+淹水)与常温对照(25℃)3个处理(... 【目的】探究淹水对低温胁迫下直播早籼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直播稻生产与抗逆栽培奠定生理基础。【方法】以耐冷品种湘早籼6号和冷敏感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设置低温处理(8℃)、低温淹水处理(8℃+淹水)与常温对照(25℃)3个处理(处理3 d),分析秧苗农艺性状、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光合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特性。【结果】与低温处理相比,低温淹水处理3 d后不同耐性品种的苗高、鲜质量、干质量和顶三叶叶长显著增加,根数、最大根长、剑叶叶长、倒2叶叶长也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淹水可减轻低温对水稻秧苗农艺性状的影响;耐冷品种湘早籼6号苗期受到伤害的程度小于冷敏感品种中嘉早17。此外,与低温处理相比,低温淹水处理显著降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可溶性蛋白、渗透调节物质(MDA、脯氨酸)含量和内源生长抑制类激素(ABA)含量,同时显著增加了内源生长促进类激素(GA3)含量;低温条件下淹水可减少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积累,减轻膜脂过氧化,加强了植物体内源激素的调控作用。同时,低温和低温淹水处理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和ATP含量,导致光合酶(Rubisco、PEPCK)活性降低;但低温淹水处理的影响低于低温处理,低温淹水可起到缓解作用。且在恢复处理后,低温淹水处理各生理活性指标更接近对照处理,而与冷敏感性品种相比,耐冷性品种可缓解低温胁迫产生的伤害。【结论】低温处理影响直播早籼稻秧苗生长特性,降低了秧苗光合酶活性;同时提升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与渗透调节势,但淹水处理有助于缓解低温胁迫造成的叶片生理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直播稻 低温 淹水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冬作物对双季稻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全氮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淑彬 杨文亭 +2 位作者 杨滨娟 王礼献 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为揭示不同冬作物对双季稻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全氮的影响,本研究以4种不同冬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和湿筛方法研究了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双季稻田冬季种植紫云英、油菜、大蒜有利于大团聚体... 为揭示不同冬作物对双季稻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全氮的影响,本研究以4种不同冬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和湿筛方法研究了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双季稻田冬季种植紫云英、油菜、大蒜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冬种大蒜对提高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效果最好,冬种紫云英的土壤粒径<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最高。总体上,不同冬种模式对不同粒级团聚体含量影响较大,而对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总数量却无显著差异。轮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不同冬作处理均提高了0.053~0.25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同时冬种紫云英和油菜还提高了0.25~0.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冬种大蒜提高了>2 mm和<0.053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轮作处理提高了0.053~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另外,冬种紫云英和油菜显著提高了1~2 mm、0.5~1 mm、0.25~0.5 mm、0.053~0.25 mm和<0.053 mm团聚体的全氮含量,而冬种大蒜提高了1~2 mm和<0.053 mm团聚体的全氮含量,轮作处理则提高了>2 mm和0.25~0.5 mm团聚体的全氮含量。总的来说,双季稻田种植冬季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和碳氮含量,有利于维持稻田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作物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进展
10
作者 苏如奇 黎冬华 +2 位作者 吴自明 王林海 游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72,共13页
芝麻是一种重要的特色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芝麻产量和品质。培育优良抗逆芝麻品种是实现芝麻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围绕干旱、渍涝、高盐、极端温度等主要非生物胁迫,对芝麻抗逆性评价方法、芝麻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生理... 芝麻是一种重要的特色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芝麻产量和品质。培育优良抗逆芝麻品种是实现芝麻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围绕干旱、渍涝、高盐、极端温度等主要非生物胁迫,对芝麻抗逆性评价方法、芝麻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以及芝麻抗逆相关基因进行综述,系统地分析了芝麻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现状,以期为芝麻抗逆基础研究和抗逆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非生物胁迫抗性 评价方法 分子机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绿肥紫云英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夏海林 康丽春 +3 位作者 王飞 柯清林 潘晓华 周春火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711-2721,共11页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作为江西省的主要绿肥植物,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紫云英的种质资源调查、紫云英-根瘤菌固氮(N)机理及固氮效率影响因素、紫云英还田后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3个方面对紫...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作为江西省的主要绿肥植物,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紫云英的种质资源调查、紫云英-根瘤菌固氮(N)机理及固氮效率影响因素、紫云英还田后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3个方面对紫云英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适量的钴、硼、锌、铜和钼等营养元素对紫云英-根瘤菌固氮体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不影响前茬作物的前提之下,应尽量早播(9月)。紫云英种子生产时,播种量为24kg·hm-2时,其各项指标表现较好,15~20℃温度下,紫云英形成根瘤数和固氮效率都较高,75%~80%田间持水量下紫云英植株生长最好。另外,施用除草剂对紫云英-根瘤菌体系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紫云英栽培种植及还田后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及土壤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文可为江西省以紫云英作为绿色肥料及推广绿肥还田、作物增效丰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技术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固氮机理 固氮效率 土壤微生物 田间持水量 除草剂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支链淀粉的结构及其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昌兰 贺浩华 +3 位作者 贺晓鹏 彭小松 傅军如 欧阳林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7-43,共7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支链淀粉结构是影响米饭质地,造成直链淀粉含量相同或相似的品种间稻米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综述了稻米支链淀粉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淀粉理化特性的关系、支链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与遗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支链淀粉结构是影响米饭质地,造成直链淀粉含量相同或相似的品种间稻米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综述了稻米支链淀粉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淀粉理化特性的关系、支链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与遗传调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今后开展稻米支链淀粉结构的遗传调控机理和育种利用研究的方向,提出今后应加强支链淀粉结构与稻米食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一步阐明支链淀粉合成调控的遗传机理,加强基于等位基因变异的优异基因发掘和育种利用研究,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和遗传作图等技术手段开展优异新基因的克隆和基因操作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支链淀粉结构 遗传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超级早稻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勇军 吴建富 +7 位作者 潘晓华 石庆华 朱德峰 王盛亮 吕伟生 谭雪明 黄山 商庆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3-1178,共6页
以9个超级早稻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为材料,在4个地点分别设置2个施氮水平进行种植,利用AMMI统计模型对其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超级早稻品种的产量受到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其稳产性主要受基因型控... 以9个超级早稻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为材料,在4个地点分别设置2个施氮水平进行种植,利用AMMI统计模型对其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超级早稻品种的产量受到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其稳产性主要受基因型控制,受施氮量影响较小,而丰产性除了受种植地点影响外还受施氮量的影响,因此,生产中对水稻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评价必须结合种植地点、栽培措施等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研究,筛选出了中早39和淦鑫203两个典型的高产稳产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丰产性 稳产性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MADS-box家族基因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晓清 王航 +3 位作者 张泽霖 胡霞菲 贺浩华 胡丽芳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3-750,共8页
MADS-box家族是序列较为保守的一类蛋白家族,其可通过结合CarG[CC(A/T)_(6)GG]元件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来参与一系列植物发育过程。水稻中共存在76个MADS-box基因,本文对参与调控水稻花器官发育、开花时间、营养生长和胁迫响应的相关MADS... MADS-box家族是序列较为保守的一类蛋白家族,其可通过结合CarG[CC(A/T)_(6)GG]元件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来参与一系列植物发育过程。水稻中共存在76个MADS-box基因,本文对参与调控水稻花器官发育、开花时间、营养生长和胁迫响应的相关MADS-box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将有助于加深对水稻MADS-box家族基因的认知,为后续研究其分子调控网络并为其它物种MADS-box基因家族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MADS-BOX基因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土壤径流曲线值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进祥 赵小敏 +1 位作者 吕琲 刘娅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3-620,共8页
SCS模型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监测模型的基础模型,开展模型适用性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可减少模型模拟参数的累积偏差,提高监测结果的可信度。在鄱阳湖流域内,对具有代表性的水田、水旱轮作、旱地、菜地、果园等优势农业利用方式的降雨量... SCS模型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监测模型的基础模型,开展模型适用性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可减少模型模拟参数的累积偏差,提高监测结果的可信度。在鄱阳湖流域内,对具有代表性的水田、水旱轮作、旱地、菜地、果园等优势农业利用方式的降雨量和径流量进行全年定点监测,测定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径流曲线值(CN),分析施肥、土壤质地及利用方式对土壤径流曲线值的影响,评价SCS模型在鄱阳湖区域运用的有效性,是开展鄱阳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监测和评估的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田、水旱轮作、菜地、旱地、果园、茶园等农业种植模式土壤的径流曲线值(土壤湿度中等)分别为71~74、66~73、48~58、47~61、42~48、39。除降水强度等自然条件外,农业利用方式和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径流曲线值(CN)的主要因子。施肥对多年生作物种植模式土壤径流曲线值没有显著影响,对1年生作物种植模式土壤径流曲线值影响显著。农业利用方式不同,SCS模型有效性最佳时的径流初损值Ia不同,Ia=0.2S时,SCS模型对水田径流模拟的有效性最好;Ia=0.3S时,模型对水旱轮作和旱地地表径流模拟的有效性最好;Ia=0.1S时,模型对园地地表径流模拟的有效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模型 径流曲线值(CN) 农业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穗扬花期低温胁迫对双季晚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辰彦 李祖军 +5 位作者 田雪飞 方加海 石庆华 曾勇军 李辉婕 吴自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34-2644,共11页
为探究抽穗扬花期低温胁迫对不同晚稻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2个耐冷品种(岳优27、昌粳225)和2个冷敏感品种(泰丰优208、黄华占)为试验材料,于抽穗扬花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处理,分析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穗部性状与稻米... 为探究抽穗扬花期低温胁迫对不同晚稻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2个耐冷品种(岳优27、昌粳225)和2个冷敏感品种(泰丰优208、黄华占)为试验材料,于抽穗扬花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处理,分析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穗部性状与稻米品质等。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晚稻品种花粉活力均降低,除过氧化氢酶(CAT)外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及可溶性蛋白(SP)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SP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AT活性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呈降低趋势。低温胁迫也会影响稻米品质及稻米RVA值,具体表现为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晚稻品种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与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黏度、崩解值逐渐降低,冷胶黏度、回复值和消减值逐渐升高。相较于冷敏感品种泰丰优208和黄华占,耐冷品种岳优27和昌粳225的抗氧化酶活性和SP含量较高,MDA含量较低;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幅度较小,花粉活性降低幅度也较小,其中在第5天昌粳225降幅最小,为4.38%;稻米品质中精米率、垩白粒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小,而垩白度增加幅度较大,RVA谱中峰值黏度降低幅度较大,热浆黏度反应较慢,而冷胶黏度和回复值较先达到最大值,崩解值和消解值的变化幅度较小。综上,耐冷品种岳优27和昌粳225抽穗扬花期相较于冷敏感品种泰丰优208和黄华占表现出较强耐受低温胁迫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抽穗扬花期耐低温双季晚稻的选育与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低温胁迫 抽穗扬花期 抗氧化酶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生态文明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封亮 王淑彬 +4 位作者 唐海鹰 俞霞 李淑娟 袁嘉欣 黄国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CiteSpace V可视化与计量化方法分析我国乡村生态文明领域20 a发展历程,阐明乡村生态文明领域热点研究方向与存在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这对我国未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CiteSpace V可视化与计量化方法分析我国乡村生态文明领域20 a发展历程,阐明乡村生态文明领域热点研究方向与存在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这对我国未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乡村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研究可分为起步发展、缓慢增长、快速增长阶段,总体呈“J”字型增长态势;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文量最高(412篇),占总发文量26.10%;机构发文量排序中北京林业大学排名第1;通过对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可得“乡村振兴”关键词突现强度最大(28.28),这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发文量排名一致;“乡村振兴战略”次之,突现强度为9,说明从2018年至今乡村振兴问题备受我国学者关注。通过该研究得出的问题与建议包括:乡村生态文明为主题有关发文量中研究侧重点失衡,在后期研究中应解决短板问题,全面协调研究;机构共现图谱中各单位缺乏合作交流,在后期研究中各机构应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机构前10名排序中高校占比份额少,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智库优势,为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各聚类号相关代表性文献年份久远,对目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参考价值较小,后续研究应以前人研究结果为基础,推陈出新。总之,发展乡村经济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应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注重乡村人才培养,统筹规划,有利于乡村生态文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V 信息可视化与计量化 知识图谱 乡村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不同类型甘薯富硒高产品种筛选 被引量:7
18
作者 姜吉梁 刘有清 +5 位作者 磨冬枝 陈涵 程建峰 曾勇军 刘瑛 曾研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9-1137,共9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类型品种甘薯的产量和富硒特征,筛选一批适宜在江西富硒土壤种植的甘薯品种,为江西省富硒甘薯品种选择和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方法,选取适宜江西地区种植的17个不同类型甘薯品种(鲜食型13个,菜用型3个... 【目的】为探究不同类型品种甘薯的产量和富硒特征,筛选一批适宜在江西富硒土壤种植的甘薯品种,为江西省富硒甘薯品种选择和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方法,选取适宜江西地区种植的17个不同类型甘薯品种(鲜食型13个,菜用型3个,淀粉型1个),分析甘薯产量、块根硒吸收等特征。【结果】17个供试甘薯品种中,产量(每667 m^(2))差异显著,其中普薯32的产量最高,达1412.43 kg,赣渝3号次之,为1319.68 kg。每667 m^(2)产量1000 kg以上的品种有7个,而哈密和台农71的产量较低,均低于每667 m^(2)500 kg。此外,各品种硒含量差异较为明显,变化幅度为0.03~0.14 mg/kg,而广薯87、龙薯9号、福薯7-6、赣薯3号和赣渝3号等5个品种块根硒含量均超过0.1 mg/kg,达到了国家富硒含量标准(0.1~1 mg/kg)。聚类分析显示,不同甘薯品种硒含量可分为3类,其中广薯87为唯一硒高积累品种,达0.14 mg/kg,而商薯19、福薯604、龙薯9号、福薯7-6、赣薯3号和赣渝3号等6个品种为硒中高积累品种,块根硒含量为0.09~0.11 mg/kg,其余为硒低积累品种。同时,块根硒含量高的甘薯品种,其硒富集系数也高。【结论】兼顾甘薯块根产量及其硒积累,可选择鲜食型广薯87、赣渝3号与菜用型福薯7-6等甘薯品种在江西富硒土壤中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富硒 高产 品种筛选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小穗退化的影响因素及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玲锋 孙晓棠 +4 位作者 欧阳林娟 曾博虹 刘杨 罗来杨 朱昌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1-296,共6页
小穗是构成水稻产量的基础,栽培育种过程中小穗时常退化,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因此开展小穗退化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对小穗退化的影响因素、相关QTL和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并对今后应加强小穗退化的生理生化机理,... 小穗是构成水稻产量的基础,栽培育种过程中小穗时常退化,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因此开展小穗退化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对小穗退化的影响因素、相关QTL和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并对今后应加强小穗退化的生理生化机理,小穗退化相关QTL的定位和有利基因挖掘,小穗退化的分子调控机理等的深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解决小穗退化对农业生产不利的问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 小穗退化 影响因素 遗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镉积累特性及其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炜星 欧阳林娟 +5 位作者 王薇 陈小荣 彭小松 贺浩华 孙晓棠 朱昌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189,共8页
稻米是我国三分之二以上人口的主食,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镉污染是严重威胁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何降低水稻籽粒中的镉积累已成为当前水稻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之一。利用作物本身对镉积累的遗传差异,选育籽粒镉... 稻米是我国三分之二以上人口的主食,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镉污染是严重威胁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何降低水稻籽粒中的镉积累已成为当前水稻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之一。利用作物本身对镉积累的遗传差异,选育籽粒镉含量低的水稻品种,是减少稻米镉超标的经济有效途径。本文简要概述了稻米镉积累的一般特性,从稻米镉积累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其功能以及QTL定位分析等方面较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关于稻米镉积累的遗传调控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降低稻米镉含量、减少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积累特性 遗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