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来物种入侵后的多物种竞争共存的集合种群模型 被引量:11
1
作者 时培建 戈峰 +1 位作者 王建国 郭世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41-1250,共10页
基于多物种竞争共存模型,提出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竞争共存途径的两种假想:外来物种通过插队竞争与本地物种实现共存;外来物种通过等位竞争与本地物种实现共存。并提出根据外来物种在两种竞争共存模式下占据生境斑块比例的稳定值大小来... 基于多物种竞争共存模型,提出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竞争共存途径的两种假想:外来物种通过插队竞争与本地物种实现共存;外来物种通过等位竞争与本地物种实现共存。并提出根据外来物种在两种竞争共存模式下占据生境斑块比例的稳定值大小来判断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的竞争共存途径。根据两种假想,分别建立了外来物种插队竞争共存模型和等位竞争共存模型。通过应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4.0对两个模型进行了模拟,得出以下结论:在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竞争共存状态下,如果外来物种通过插队竞争与本地物种实现共存,当本地物种竞争力差异较大时,外来物种极易对本地稀少物种构成危害。虽然外来物种不会直接造成本地稀少物种的灭绝,但是会使本地稀少物种的生境斑块急剧减少,增加本地稀少物种灭绝的可能性,而当本地物种竞争力差异较小时,外来物种对本地所有物种的影响都较小。如果外来物种通过等位竞争与本地物种实现共存,无论本地物种竞争力差异大小与否,外来物种只是影响到与其生态位相同的本地物种,影响程度取决于外来物种侵入时所占据生境斑块的比例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物种 斑块 竞争共存 插队竞争 等位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单种属血水草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与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静 胡菀 +3 位作者 阳亿 肖昆 范邓妹 张志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5-860,共6页
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本研究采用(AG)15、(AC)15两种生物素探针及磁珠富集法从血水草基因组中开发并筛选出13个微卫星位点,且在该物种中能进行稳定的PCR扩增并表现出多态性。利用... 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本研究采用(AG)15、(AC)15两种生物素探针及磁珠富集法从血水草基因组中开发并筛选出13个微卫星位点,且在该物种中能进行稳定的PCR扩增并表现出多态性。利用筛选出的13个SSR多态性标记对血水草4个野生居群24个个体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每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125~0.792和0.299~0.691。说明这些SSR标记可用于血水草遗传多样性的后续研究,并揭示该物种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有助于保护和利用中国亚热带地区的血水草野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水草 罂粟科 微卫星 磁珠富集法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度濒危植物五针白皮松解剖生态学研究
3
作者 王静 罗来春 +1 位作者 雷抒情 张志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1-674,共4页
与云南松和华山松比较,五针白皮松叶的生态解剖特点更接近云南松,具有更多的阳性叶特征,如表皮细胞大小、表皮和下皮的厚度等;叶肉组织致密度介于云南松和华山松之间;五针白皮松的气孔器大小是3种松树中最大者,可能意味着五针白皮松适... 与云南松和华山松比较,五针白皮松叶的生态解剖特点更接近云南松,具有更多的阳性叶特征,如表皮细胞大小、表皮和下皮的厚度等;叶肉组织致密度介于云南松和华山松之间;五针白皮松的气孔器大小是3种松树中最大者,可能意味着五针白皮松适应更加湿润(降水量更大)凉爽的气候。五针白皮松对光、温度和水分的要求表明它可能更加适应高海拔生态条件,目前生境可能不是它最适宜的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针白皮松 解剖生态 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吊钟花属植物核DNA含量(2C-值)与倍性水平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华 蒋露 +3 位作者 朱大海 周建伟 范邓妹 张志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7,共10页
植物核DNA含量(2C-值)与倍性水平是重要的植物学基本特征,是进行种群进化、物种分类和生态学等研究的有力证据。为确定中国吊钟花属(Enkianthus Lour.)各物种的核DNA含量与倍性水平并探究该属植物在种间、种内核DNA含量差异,该研究以6... 植物核DNA含量(2C-值)与倍性水平是重要的植物学基本特征,是进行种群进化、物种分类和生态学等研究的有力证据。为确定中国吊钟花属(Enkianthus Lour.)各物种的核DNA含量与倍性水平并探究该属植物在种间、种内核DNA含量差异,该研究以6种中国吊钟花属植物共23个居群60个样品为试验材料,以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spp.japonica‘Nipponbare’)为内部参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属植物核DNA含量。进而以二倍体植物齿缘吊钟花(Enkianthus serrulatus)为倍性参照推测其他种的染色体倍性,并采用染色体压片计数法验证倍性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该属植物核DNA含量介于1.77~5.62 pg之间。(2)吊钟花组4个种——吊钟花(E.quinqueflorus)、齿缘吊钟花、晚花吊钟花(E.serotinus)、台湾吊钟花(E.perulatus)均为二倍体(2n=2x=22);总状花序组2个种——灯笼树(E.chinensis)和毛叶吊钟花(E.deflexus)均存在四倍体和六倍体。(3)该属二倍体植物核DNA含量在种间、种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四倍体和六倍体植物在种间和种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研究为吊钟花属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钟花属 多倍体 基因组大小 流式细胞术 染色体压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