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林业经济韧性非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徐彩瑶 王朝勇 +2 位作者 穆亚丽 孔凡斌 廖文梅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6-214,共19页
【目的】在建设产业韧性强的林业强国背景下,探究中国林业经济韧性非均衡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域单元面板数据,构建林业经济韧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林业经济韧性水平,采... 【目的】在建设产业韧性强的林业强国背景下,探究中国林业经济韧性非均衡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域单元面板数据,构建林业经济韧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林业经济韧性水平,采用熵权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空间收敛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中国林业经济韧性非均衡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2011—2020年中国林业经济韧性水平总体呈增长态势,由2011年的3.19增至2020年的4.53,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特征,空间集聚特征主要呈显著的高-高聚集、高-低聚集和低-高聚集。2)2011—2020年中国林业经济韧性水平非均衡性逐渐扩大,Dagum基尼系数由2011年的0.3065增至2020年的0.3259。3)基于东中西部分区的结果表明,超变密度和地区间差异是中国林业经济韧性非均衡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胡焕庸线分区的结果表明,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是中国林业经济韧性非均衡性的主要影响因素。4)2011—2020年中国林业经济韧性水平不存在σ收敛特征,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基于东中西部分区的结果表明,中国及各地区林业经济韧性水平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且中部地区的条件β收敛速度最快;基于胡焕庸线分区的结果表明,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的收敛速度高于中国和胡焕庸线以东地区。5)适应力、可持续性、产业协作性以及林业农药使用量、林下经济产值、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带动产值等是中国林业经济韧性水平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和智慧林业,推动林业生态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提质增效,完善森林资源高水平保护和培育机制,提高林业适应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科学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和林下经济新业态,实现林业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服务区域经济,推动林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经济韧性 非均衡性 空间收敛 地理探测器 胡焕庸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了农地流转吗? 被引量:41
2
作者 陈江华 洪炜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江西省615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对农户转入农地有...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江西省615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对农户转入农地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转出农地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该研究结论稳健;农地细碎化程度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农地细碎化降低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入的促进效果,缓解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出的阻碍效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主要提高了承包地规模较大的农户转入农地的概率,促进了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入农地,抑制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出农地。因此,应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有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同时整合农地,缓解农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农地的连片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粮食安全 农地转入 农地转出 细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