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加工、贮藏、保鲜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饶军 余志成 王萍萍 《江西农业》 2016年第11S期36-,49,共2页
随着科技化元素的渗透,茶叶加工工艺在不断进行着改良和创新,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保证茶叶品质,进而使茶叶的色泽、口感都得到最好的保留,技术人员针对茶叶的加工、贮藏及保鲜等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有助于我国茶叶工艺更好的发展和开拓。
关键词 茶叶 加工 贮藏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龙茶解剖学、肌动蛋白基因及分子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玲玲 张美云 +5 位作者 李同建 秦红霞 赵中伟 樊启水 廖亮 张大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3-270,共8页
大叶龙茶是来源于江西修水茶科所宁州群体茶园中一株自然突变体形成的大叶并无蕾无性繁殖新品种。对大叶龙茶及其母株的成熟叶片和不同时期的芽进行石蜡切片研究表明,大叶龙茶叶片栅栏组织细胞较长、海绵组织层数增加;大叶龙茶无蕾的原... 大叶龙茶是来源于江西修水茶科所宁州群体茶园中一株自然突变体形成的大叶并无蕾无性繁殖新品种。对大叶龙茶及其母株的成熟叶片和不同时期的芽进行石蜡切片研究表明,大叶龙茶叶片栅栏组织细胞较长、海绵组织层数增加;大叶龙茶无蕾的原因是由于所有的芽始终保持营养芽的状态所致。首次克隆了茶树3个肌动蛋白基因片段(CS-ACT1,CS-ACT2,CS-ACT3),且都编码225个氨基酸,大叶龙茶与母株及500个BlastX分析获得的肌动蛋白序列在保守结构域F、G、H区有相应的四个氨基酸不同。对大叶龙茶及其母株进行AFLP分析表明,大叶龙茶总带数比母株少,并出现一部分特有带;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大叶龙茶及其它常见品种进行研究,表明大叶龙茶等4个修水品种与龙井43有相似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龙茶 解剖学 肌动蛋白基因 AFLP EST-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突变株系——大叶龙茶核型及酯酶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玲玲 方亮 +1 位作者 廖亮 樊启水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8-560,共3页
对自然突变株系———大叶龙茶进行了核型研究 ,并对 7个茶叶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研究。大叶龙的核型公式为 2n =2x =3 0 =1 8m +1 0sm(2SAT) +2st(2SAT) ,酯酶同工酶酶谱能反映茶叶品种的区域性特征。大叶龙茶酯酶酶谱发生变异 ,即突... 对自然突变株系———大叶龙茶进行了核型研究 ,并对 7个茶叶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研究。大叶龙的核型公式为 2n =2x =3 0 =1 8m +1 0sm(2SAT) +2st(2SAT) ,酯酶同工酶酶谱能反映茶叶品种的区域性特征。大叶龙茶酯酶酶谱发生变异 ,即突变体 (大叶龙 )比母株 (宁洲群体种 )少一条C5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自然突变株系 核型 酯酶同工酶 大叶龙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突变株系—大叶龙茶酯酶同工酶及RAPD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玲玲 方亮 +3 位作者 廖亮 杨继 何江浔 王柏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大叶龙茶 茶树 自然突变株系 酯酶同工酶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