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椭球体理论粘性土层隧道松动土压力研究
1
作者 丁海滨 喻义天 +4 位作者 梁禄钜 孙洋 余辉 何建国 徐长节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38,共11页
准确预测隧道上覆土压力对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和开挖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Terzaghi土拱效应理论是基于滑移面为垂直面这一假设建立的,但实际情况中由于受到地层扰动的影响,滑移面呈现出曲面形状.为研究粘性土层滑移面演化规律及松动... 准确预测隧道上覆土压力对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和开挖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Terzaghi土拱效应理论是基于滑移面为垂直面这一假设建立的,但实际情况中由于受到地层扰动的影响,滑移面呈现出曲面形状.为研究粘性土层滑移面演化规律及松动土压力分布规律,首先,采用数值模拟软件计算隧道开挖后上覆土压力,并分析粘性土下土拱效应演化规律;其次,根据隧道拱的破裂面规律,从椭球体理论出发,并考虑粘性土层中主应力轨迹线为圆弧对Terzaghi松动土压力进行修正;最后,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数据及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公式在粘性土层中应用的合理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地层损失率S_(L)、内摩擦角φ、黏聚力c与隧道松动土压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无粘性土层,粘性土层滑移面的破坏程度更大,但两者滑移面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隧道埋深比H/D≤1.5,出现三角形状滑移面,随着隧道埋深的持续增大,地层逐渐向内形成剪切面,最终形成塔形状滑移面;松动区内部侧土压力系数K_(v)在任意位置处都是不同的,且在Terzaghi建议的1.0上下浮动.对比浅埋隧道,深埋隧道的松动土压力受地层损失率S_(L)的影响更大.粘性土层隧道上覆荷载呈“半葫芦形”分布,表现为从拱顶附近向拱腰逐渐减小;同时,在内摩擦角φ较小的地层中,提高黏聚力c有利于减小隧道上覆土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拱效应 粘性土 椭球体理论 松动土压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土石混合体力学特性及破裂形态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蒋亚龙 汤新 +4 位作者 朱碧堂 孙洋 俞俊平 胡逸凡 卢海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为研究断层破碎带宏观力学效应及破裂形态的影响因素,以膨润土-水泥为骨料,配以拌和水,制备基质浆体,与块石混合制备黏性土石混合体,开展尺寸为500 mm×1000 mm的大型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黏性土石混合体试样在各围压下均呈... 为研究断层破碎带宏观力学效应及破裂形态的影响因素,以膨润土-水泥为骨料,配以拌和水,制备基质浆体,与块石混合制备黏性土石混合体,开展尺寸为500 mm×1000 mm的大型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黏性土石混合体试样在各围压下均呈现出应变硬化特征,初始切线模量和峰值强度随着围压增加而逐渐增大。当块石体积含量P_(BV)≥0.4时,块石极易出现破碎现象,导致土石混合体的内摩擦角减小。块石倾角对试样强度的影响与含石量相关,P_(BV)=0.2时,0°倾角试样偏应力最小;P_(BV)=0.6时,60°倾角试样偏应力最小。较高围压条件下,不同倾角的块石旋转、移动呈现差异性,进而出现不同的破裂形态。研究成果揭示了断层破碎带的力学特性及破裂机制,为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稳定性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块石倾角 室内试验 含石量 破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剪力铰与钢弹簧变刚度下浮置板轨道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腾锋 万灵 +2 位作者 黄强 张雨萱 崔正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1,共7页
针对浮置板轨道中浮置板端部位移偏大的问题,研究剪力铰设置与钢弹簧变刚度两种方式对浮置轨道位移的改善效果。将剪力铰简化为剪切弹簧阻尼单元,根据浮置板挠度分布及钢弹簧间距调整浮置板下钢弹簧刚度,基于振型叠加法和龙格-库塔法数... 针对浮置板轨道中浮置板端部位移偏大的问题,研究剪力铰设置与钢弹簧变刚度两种方式对浮置轨道位移的改善效果。将剪力铰简化为剪切弹簧阻尼单元,根据浮置板挠度分布及钢弹簧间距调整浮置板下钢弹簧刚度,基于振型叠加法和龙格-库塔法数值计算研究不同剪力铰刚度与钢弹簧刚度下浮置板轨道的减振特性。研究表明,设置剪力铰可以有效减少浮置板端部的位移差,但主要对端部3 m左右范围内的浮置板位移改善较为有效,剪力铰刚度并非越大越好,刚度取值应使浮置板和钢轨的位移波动幅度尽可能小。在钢弹簧总刚度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浮置板挠度分布调节钢弹簧刚度对浮置板位移和端部位移差的改善效果不大,但可以有效减少钢轨位移及其波动幅度,且长型浮置板轨道下的减振效果更好。适当扩大钢弹簧间距从而增大弹簧刚度可以改善浮置板轨道的位移响应,但间距过大时浮置板位移会出现剧烈波动。研究可为浮置板轨道的减振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浮置板轨道 剪力铰 钢弹簧刚度 端部位移差 钢轨位移 浮置板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沥青胶浆自愈合行为研究及最佳掺量的确定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华 唐杰 刘伟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3-104,共12页
自愈合技术在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方面有着巨大优势。明晰沥青材料的自愈合行为发展和提升其自愈合性能是将它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前提。微波加热是加速具有吸波性的沥青材料微裂纹愈合的有效方法,本工作以碳化硅为吸波剂制备粉胶比为0.9... 自愈合技术在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方面有着巨大优势。明晰沥青材料的自愈合行为发展和提升其自愈合性能是将它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前提。微波加热是加速具有吸波性的沥青材料微裂纹愈合的有效方法,本工作以碳化硅为吸波剂制备粉胶比为0.9的自愈合沥青胶浆,提升沥青胶浆的吸波性能和路用性能,通过微观观察分析碳化硅掺入对沥青流变学性能、力学性能和自愈合性能的影响,以及在微波辐照下沥青胶浆的升温情况。结果表明,沥青胶浆的自愈合起始温度、自愈合最佳温度及表面弹性模量都随碳化硅替换比例增大而呈现“双峰曲线”变化,这归因于碳化硅-石灰岩矿粉复合填料的级配变化所形成的不同界面结构使得沥青胶浆的性能发生变化。基于上述性能指标,提出了最佳碳化硅体积替换比例为40%。此外,微波测试也表明最佳替换掺量为40%(体积分数,下同)。综合路用性能及自愈合性能,在粉胶比为0.9的条件下,碳化硅最佳替换掺量为40%,研究结果可为碳化硅吸波沥青材料的开发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胶浆 自愈合 碳化硅 微波加热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结合料共混沥青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廖晓锋 雷茂锦 +2 位作者 陈忠达 朱耀庭 朱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为寻求石油沥青的替代产品,以生物结合料为原料,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共混比例(0%、5%、10%、15%、20%)的生物沥青共混物,通过沥青三大常规指标试验、DSR试验、BBR试验和重复蠕变恢复等试验进行了路用性能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为寻求石油沥青的替代产品,以生物结合料为原料,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共混比例(0%、5%、10%、15%、20%)的生物沥青共混物,通过沥青三大常规指标试验、DSR试验、BBR试验和重复蠕变恢复等试验进行了路用性能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物结合料强度和高温性能存在不足,共混后将导致生物沥青的车辙因子G*/sinδ、软化点和蠕变劲度Gv等抗车辙性能指标下降;中等温度疲劳性能介于SBS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之间,共混后SBS改性沥青疲劳因子G*·sinδ有所降低,而生物基质沥青疲劳因子升高;同时,生物结合料能显著地提高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表现为随着生物结合料增加,BBR试验的蠕变劲度S值减小和m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合料 共混物 DSR试验 BBR试验 重复蠕变恢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 被引量:44
6
作者 陈君 李聪颖 丁光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27-931,共5页
为了评价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水平,使高速公路的管理者能获得交通安全状况的动态信息,在对国内外交通安全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进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在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影响高速... 为了评价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水平,使高速公路的管理者能获得交通安全状况的动态信息,在对国内外交通安全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进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在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6个方面,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共计18个指标.每个指标有确定的指数等级划分依据、评价要求、调查方法.采用C++语言开发了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综合评价软件,在江西省梨温和昌泰2条高速公路进行实际应用.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方法操作性强、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安全 高速公路 BP神经网络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优化基坑双边耦合变形控制设计建模及求解方法
7
作者 丁小文 龙思桦 +3 位作者 叶快 万琪伟 丁海滨 徐长节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3,共8页
在城市建设中,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由于传统的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法通常依赖保守策略并主要关注强度控制,导致其在精确控制变形方面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建设的复杂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逆向设计多目... 在城市建设中,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由于传统的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法通常依赖保守策略并主要关注强度控制,导致其在精确控制变形方面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建设的复杂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逆向设计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融合了变形控制与经济性,旨在提高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的效率和经济效益。该模型包含一个双边耦合的基坑围护变形计算模型、一个整合变形控制和成本优化的多目标框架、一个基于元启发式算法的求解策略。与四种元启发式算法的比较和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的深入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实现基坑围护结构的精确变形控制,同时优化了成本效益,特别是半经验半随机的启发式算法在处理复杂优化问题时表现出的更高效率和广泛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模型 逆向设计 结构优化 元启发式算法 基坑 围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通钢筋PBL剪力键静动载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江祥林 陈一馨 吕彭民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5,共5页
为研究钢-混凝土结合段部位PBL剪力键结构的极限抗剪承载力与疲劳性能,依据某大桥钢-混凝土结合段剪力键实际结构,设计并制作了14个PBL剪力键结构推出试件进行静载与疲劳推出试验,分析了其荷载~滑移曲线、疲劳性能及疲劳破坏方式,并拟... 为研究钢-混凝土结合段部位PBL剪力键结构的极限抗剪承载力与疲劳性能,依据某大桥钢-混凝土结合段剪力键实际结构,设计并制作了14个PBL剪力键结构推出试件进行静载与疲劳推出试验,分析了其荷载~滑移曲线、疲劳性能及疲劳破坏方式,并拟合得到荷载~滑移曲线计算公式及失效概率为50%与2.3%时的荷载与寿命曲线方程。结果表明:在静载推出试验中,PBL剪力键结构试件混凝土纵向劈裂破坏,其极限承载力均值为198.11kN;在疲劳试验中,试件混凝土榫破碎,同时贯通钢筋被剪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结构 钢-混凝土结合段 PBL剪力键 推出试验 极限承载力 疲劳试验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剪力键结构极限承载力及破坏形式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江祥林 陈一馨 +1 位作者 舒伟 吕彭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6-1121,共6页
文章针对某公路大桥钢-混组合梁结构,设计并制作了2组PBL剪力键结构试件,对其破坏形式、极限承载力与滑移量进行了推出试验研究,分别得到了3孔有贯通钢筋PBL键结构试件和3孔无贯通钢筋PBL键结构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载荷-滑移曲线。结果... 文章针对某公路大桥钢-混组合梁结构,设计并制作了2组PBL剪力键结构试件,对其破坏形式、极限承载力与滑移量进行了推出试验研究,分别得到了3孔有贯通钢筋PBL键结构试件和3孔无贯通钢筋PBL键结构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载荷-滑移曲线。结果对比表明,有贯通钢筋PBL剪力键结构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高于无贯通钢筋PBL剪力键结构试件约16.6%;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2种试件分别进行了模拟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均小于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PBL剪力键结构 极限承载力 推出试验 载荷-滑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体随机结构模型生成与直剪强度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伟 王优 +3 位作者 张帅浩 程肖 黄姗 荣耀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81-1689,共9页
为获取土石混合体力学数值试验的样本,提出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土石混合体随机结构模型生成方法。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块石轮廓和尺寸数字信息,并将其存储为可供AutoCAD读取的脚本文件格式,得到可供缩放的AutoCAD图形交互文件。... 为获取土石混合体力学数值试验的样本,提出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土石混合体随机结构模型生成方法。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块石轮廓和尺寸数字信息,并将其存储为可供AutoCAD读取的脚本文件格式,得到可供缩放的AutoCAD图形交互文件。利用AutoCAD强大的块处理功能进行VBA编程建块,以及AutoCAD软件平台具有的相交和内含快速判别功能,实现了土石混合体中块石的高效率投放和土石混合体数值模型建立。针对某一土石混合体级配曲线进行直剪数值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材料在初始阶段存在明显的“绕石效应”,在塑性剪切应变逐步扩展至贯通过程中,土石混合体逐步出现塑性变形而发生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数字图像处理 块石投放 随机结构模型 直接剪切强度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梁结合部受力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江祥林 刘玉擎 孙璇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3,共6页
为揭示混合梁结合部的承载性能、破坏形态和受力机理,以主跨为818m的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为研究背景,选取混合梁压剪式结合部典型格室,并设计进行比较的承剪式结合部格室,开展了两个缩尺比为1∶2的结合部局部模型承载性能试验,测试了钢与... 为揭示混合梁结合部的承载性能、破坏形态和受力机理,以主跨为818m的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为研究背景,选取混合梁压剪式结合部典型格室,并设计进行比较的承剪式结合部格室,开展了两个缩尺比为1∶2的结合部局部模型承载性能试验,测试了钢与混凝土的应变及相对滑移。研究结果表明:压剪式结合部承载能力是承剪式的两倍;压剪式结合部承压板传力约占总轴力的62.5%,承压板传力减小了钢格室应力,限制了钢-混凝土间相对滑移,降低了连接件传力比例,使结合部受力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混合梁 结合部 模型试验 受力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岩体结构面本构关系与积分算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邓建 肖明 +1 位作者 谢冰冰 陈俊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8-1057,共10页
地下结构中广泛存在的各种不连续面是影响岩体工程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构面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非关联塑性理论,同时定义加载剪胀段和反向剪缩段,建立了岩体结构面剪胀与塑性耦合本构关系;从结构... 地下结构中广泛存在的各种不连续面是影响岩体工程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构面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非关联塑性理论,同时定义加载剪胀段和反向剪缩段,建立了岩体结构面剪胀与塑性耦合本构关系;从结构面的基本损伤机制出发,基于拉、剪分离的思路,建立了一类基于能量原理的岩体结构面拉、剪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基于有效应力空间塑性力学基本原理,定义了岩体结构面拉、剪塑性Helmholtz自由能分量及损伤能释放率,建立了岩体结构面拉、剪损伤破坏准则。针对结构面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强非线性问题,引入算子分解的思想,将弹塑性演化与损伤演化过程分开进行求解,提出了结构面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的混合积分算法。分别进行了岩体结构面直剪和循环剪切试验的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在模拟非连续岩体复杂变形方面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面 剪胀 弹塑性损伤 Helmholtz自由能 本构模型 积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切缝辅助TBM滚刀破岩贯入荷载演化规律
13
作者 蒋亚龙 徐彭楚璇 +2 位作者 曾建军 徐长节 熊扶阳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基于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滚刀贯入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破岩模式(完整岩样破岩、同轨迹破岩和异轨迹破岩)在不同围压条件下高强度花岗岩样贯入荷载演化特征,重点揭示贯入荷载-贯入度特征曲线、峰值荷载... 基于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滚刀贯入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破岩模式(完整岩样破岩、同轨迹破岩和异轨迹破岩)在不同围压条件下高强度花岗岩样贯入荷载演化特征,重点揭示贯入荷载-贯入度特征曲线、峰值荷载、最大跌落幅值变化规律,获取不同破岩模式在不同围压条件下TBM滚刀受力特性。结果表明:1)高围压组贯入荷载-贯入度特征曲线较低围压组先跌落,跌落幅度较小,但其对应的贯入荷载并非峰值荷载,而低围压组初次跌落荷载为峰值荷载,且跌落幅值较大;2)在中高围压10~15 MPa时,峰值荷载及贯入荷载最大跌落幅值均最小,表明此围压范围较利于TBM的掘进;3)低围压条件下选用异轨迹破岩模式较同轨迹破岩模式能更有效地降低TBM滚刀贯入荷载,但同轨迹破岩模式的岩样发生楔裂破坏,其最大跌落幅值最小,更能减少刀具所受冲击荷载,减少刀具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超硬岩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预切缝 破岩模式 贯入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TCC三点弯曲梁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佳伟 傅少君 +2 位作者 叶建乔 高山 易勇生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6-142,共7页
为了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简称UHTCC)断裂性能,选取三点弯曲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软件中的扩展有限元方法(XFEM)分析模块,模拟分析了加载条件下三点弯曲梁的裂纹扩展过程和规律,并进行了UHTCC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根据数值... 为了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简称UHTCC)断裂性能,选取三点弯曲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软件中的扩展有限元方法(XFEM)分析模块,模拟分析了加载条件下三点弯曲梁的裂纹扩展过程和规律,并进行了UHTCC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三点弯曲梁的起裂荷载、失稳最大荷载、起裂韧度、临界等效裂缝长度、失稳断裂韧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总体一致,UHTCC比普通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开裂能力和延性;在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断裂能参数原值的基础上,分别提高30%和降低30%。分析了3个力学参数对三点弯曲梁的起裂荷载、失稳最大荷载及其对应的裂缝张开位移影响程度。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模量愈小,抗拉强度愈大,材料断裂失稳延性愈明显,而断裂能对断裂失稳延展性影响不明显。研究成果为UHTCC的材料设计、推广应用以及相应的结构分析等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TCC 三点弯曲梁 扩展有限元法 断裂韧度 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索杠杆质量阻尼器减振性能参数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波 汪正兴 江祥林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探讨杠杆质量阻尼器(LMD)对超长斜拉索的综合减振效果,推导了斜拉索-LMD系统的状态向量方程及LMD的等效阻尼力模型,求得了斜拉索前15阶模态的对数衰减率。以LMD索夹安装高度位置比、LMD杠杆放大倍数及LMD与斜拉索模态质量比为状态变... 为探讨杠杆质量阻尼器(LMD)对超长斜拉索的综合减振效果,推导了斜拉索-LMD系统的状态向量方程及LMD的等效阻尼力模型,求得了斜拉索前15阶模态的对数衰减率。以LMD索夹安装高度位置比、LMD杠杆放大倍数及LMD与斜拉索模态质量比为状态变量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MD由于惯性项、刚度项及阻尼项的三重反馈作用,同时由于杠杆的调节放大作用,其减振效果优于相同安装高度的粘性剪切型阻尼器(VSD)。斜拉索各阶模态的对数衰减率随着LMD索夹安装高度位置比的增加而增大,增大LMD杠杆放大倍数,斜拉索各阶模态对数衰减率随之增大,且所需阻尼参数值减小,随着LMD与斜拉索模态质量比的增大,斜拉索低阶模态与高阶模态对数衰减率增减趋势不一致,存在系统最优模态质量比。LMD综合减振效果较好,可为千米级甚至更大跨度的斜拉桥拉索减振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索 杠杆质量阻尼器 对数衰减率 模态质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堆石料纵横比影响的K_(0)压缩离散元模拟
16
作者 周璐 陶志鹏 +1 位作者 黄良 邓清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439-6445,共7页
水电、港口、交通等基础工程建设材料通常就地取材采用堆石料,然而不同地区的堆石料形状存在较大差异。为研究堆石料纵横比对其K_(0)压缩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离散元法生成10种不同纵横比的颗粒簇,之后取相同的等效颗粒粒径,以同样的方... 水电、港口、交通等基础工程建设材料通常就地取材采用堆石料,然而不同地区的堆石料形状存在较大差异。为研究堆石料纵横比对其K_(0)压缩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离散元法生成10种不同纵横比的颗粒簇,之后取相同的等效颗粒粒径,以同样的方法分别生成相同初始状态的试样,最后进行静止土压力系数K_(0)压缩试验,就颗粒纵横比对堆石料K_(0)压缩特性的影响及其微观机理做了详细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宏观层面,不同纵横比堆石料试样以AR=0.5为分界,当AR在0.5~1时,试样的K_(0)随着纵横比的增大而增大,当AR在0.2~0.5区间时,试样的K_(0)值随着纵横比的增大无明显规律。这表明在工程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纵横比0.5~1这段区间的颗粒。②在微观层面,颗粒纵横比越小(颗粒越长)的试样配位数越大、颗粒间的平均力和颗粒累计旋转角度越小,这表明颗粒纵横比越小的试样颗粒间的接触更紧密,接触力力链更分散,颗粒的抗旋转能力越强。这可能是造成不同纵横比堆石料K_(0)压缩特性差异的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存在颗粒形状差异地区的K_(0)评估提供理论参考,并为选择合适的堆石料材料提供依据,确保工程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颗粒形状 静止土压力系数(K_(0)) 离散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底隧道施工中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习小华 谷拴成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48,共2页
在湖底隧道施工中会遇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问题,若混凝土温差较大,将导致裂缝的发生,影响结构的安全。通过对某湖底隧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化热温度变化情况进行的观测,得出混凝土在水化热阶段的温度变化规律,为混凝土温度变形裂缝控制... 在湖底隧道施工中会遇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问题,若混凝土温差较大,将导致裂缝的发生,影响结构的安全。通过对某湖底隧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化热温度变化情况进行的观测,得出混凝土在水化热阶段的温度变化规律,为混凝土温度变形裂缝控制和施工组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隧道 水化热 变化规律 温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倾角传感器测试桥梁挠度的实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宏伟 曾国良 +2 位作者 侯立群 冷志鹏 江祥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S1期275-278,共4页
考虑到桥梁的挠度与截面转角具有对应关系,提出了利用倾角传感器测试桥梁挠度的实用方法。该方法利用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单位荷载在不同位置作用时的挠度曲线,以此挠度曲线作为基准位移模式,而真实挠度为基准位移模式的线性组合;组合系... 考虑到桥梁的挠度与截面转角具有对应关系,提出了利用倾角传感器测试桥梁挠度的实用方法。该方法利用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单位荷载在不同位置作用时的挠度曲线,以此挠度曲线作为基准位移模式,而真实挠度为基准位移模式的线性组合;组合系数的确定采用对倾角测试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测试误差的影响。通过有限元仿真和九江大桥实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满足工程要求,计算速度快,适合在线挠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大桥 桥梁 挠度 倾角 位移模式 最小二乘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飞燕式异型拱桥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国安 李德慧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2,共5页
章江大桥是一座大跨度的飞燕式异型拱桥,为了测试该桥的力学性能和工作状态,对该桥进行了现场的静力和动力试验测试;通过建模计算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正确评定该飞燕式异型拱的工作性能。研究结论为:试验跨结构受力变形及内力分布规... 章江大桥是一座大跨度的飞燕式异型拱桥,为了测试该桥的力学性能和工作状态,对该桥进行了现场的静力和动力试验测试;通过建模计算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正确评定该飞燕式异型拱的工作性能。研究结论为:试验跨结构受力变形及内力分布规律与理论吻合;动载试验验证了结构在各车速下的冲击系数小于限值;桥梁结构各阶实测阻尼比为0.249%~0.253 6%,桥梁结构整体竖向抗弯刚度和主拱侧向抗弯刚度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静载试验 动载试验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剪应力对软黏土峰值孔压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柳伟 程振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0-82,共3页
通过原状饱和软黏土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着重研究了初始剪应力对软黏土静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剪应力引起的各向异性对软黏土孔压影响较大,确定软黏土峰值孔压时应考虑这种各向异性的影响。最后,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考... 通过原状饱和软黏土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着重研究了初始剪应力对软黏土静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剪应力引起的各向异性对软黏土孔压影响较大,确定软黏土峰值孔压时应考虑这种各向异性的影响。最后,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考虑这种各向异性影响的峰值孔压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初始剪应力 各向异性 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