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构隧道底部注浆抬升模拟试验研究
1
作者 黄大维 刘家璇 +4 位作者 谭满生 邓翔浩 黄永亮 翁友华 陈升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1-381,共11页
针对盾构隧道底部注浆时浆液扩散及隧道周围土压力影响不明的问题,开展了注浆单元体试验及盾构隧道底部注浆抬升模拟试验。注浆单元体试验分析表明:注浆过程浆液呈现劈裂扩散后最终发生了跑浆现象,而在发生跑浆后注浆附加土压力基本不... 针对盾构隧道底部注浆时浆液扩散及隧道周围土压力影响不明的问题,开展了注浆单元体试验及盾构隧道底部注浆抬升模拟试验。注浆单元体试验分析表明:注浆过程浆液呈现劈裂扩散后最终发生了跑浆现象,而在发生跑浆后注浆附加土压力基本不再增加,甚至有所减小。在隧道注浆抬升模型试验注浆过程中,浆液发生了挤密扩散和劈裂扩散等;浆液劈裂扩散的方向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随着劈裂扩散浆液在土层中固结,其流动性逐渐降低,最终停止扩散;浆液由挤密扩散转为劈裂扩散后,挤密扩散所形成浆泡的周围土压力显著减小;完成注浆后,因浆液固结收缩,注浆导致的附加土压力将再次减小;模型盾构隧道在底部注浆导致的附加土压力作用下发生了横椭圆变形与纵向挠曲变形,模型盾构隧道与其周围土体形成相互作用的附加荷载。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除遵循少量多次的注浆原则外,应提高浆液稠度而避免发生跑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不均匀沉降 注浆抬升 浆液扩散 隧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应变的CFRP板桥梁加固效果快速评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志刚 吴必涛 +2 位作者 尹祥 吴刚 欧阳耀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1,共7页
为实现在不中断正常交通情况下对既有公路桥梁加固效果进行快速量化评估,本文以预应力CFRP板加固空心板足尺梁为试验对象,基于长标距光纤光栅应变传感技术,推导了移动车辆荷载下简支梁桥长标距应变影响线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预应... 为实现在不中断正常交通情况下对既有公路桥梁加固效果进行快速量化评估,本文以预应力CFRP板加固空心板足尺梁为试验对象,基于长标距光纤光栅应变传感技术,推导了移动车辆荷载下简支梁桥长标距应变影响线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预应力CFRP板加固桥梁前后长标距应变影响线的表现特征,提出了基于移动车辆荷载下长标距应变时程面积包络线的桥梁加固效果评估指标;开展了预应力CFRP板加固空心板梁足尺试验研究,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了快速评估与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移动车辆荷载下的桥梁长标距应变影响线能够有效地评估预应力CFRP板桥梁加固效果,长标距应变时程面积随着CFRP板预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减小,通过评估分析得到本次加固试验中桥梁加固效果分别为7.07%、6.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CFRP板 桥梁加固 长标距应变传感器 加固效果 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泡沫沥青发泡工艺及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陶卓辉 沈士蕙 +2 位作者 孙杨 邹玉春 侯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9,共9页
温拌沥青技术可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施工温度,在节能减碳方面极具应用潜力。泡沫温拌沥青技术成本较低,虽存在改性沥青发泡效果不理想、温拌效果不显著等问题,但具有潜在的推广应用前景。表面活性剂兼具“沥青润滑剂”和“泡沫稳定剂... 温拌沥青技术可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施工温度,在节能减碳方面极具应用潜力。泡沫温拌沥青技术成本较低,虽存在改性沥青发泡效果不理想、温拌效果不显著等问题,但具有潜在的推广应用前景。表面活性剂兼具“沥青润滑剂”和“泡沫稳定剂”的作用效能,为改善泡沫温拌沥青发泡特性和温拌效果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不同发泡温度下制备了表面活性泡沫沥青(SAFB6,SAFB8,SAFB10),利用发泡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以及弯曲梁流变试验测试了沥青的发泡特性、高温性能、抗疲劳性能和低温性能,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分析了作用机理,揭示了表面活性剂与发泡过程对泡沫温拌沥青性能的协同提升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SBS改性沥青的发泡特性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特别是半衰期,最大可达69 s;SAFB沥青最佳发泡条件为发泡温度170℃,表面活性剂含量8%;SAFB沥青制备过程中没有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但是发泡过程导致SBS改性沥青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氧化作用;表面活性剂和发泡工艺的协同效应提高了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而低温抗裂性能与SBS改性沥青相当。总体而言,表面活性剂与发泡技术相结合是可行的,提高了SBS改性沥青的发泡效果和路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温拌沥青 表面活性剂 发泡行为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梯度非局部Biot理论的饱和土地基动力特性研究
4
作者 黄志刚 徐志华 +3 位作者 丁海滨 童立红 徐长节 雷祖祥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4,共10页
为探究孔隙尺寸效应(非局部参数表征)和介质局部非均匀效应(尺寸因子表征)对饱和土地基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应变梯度非局部Biot理论,采用无网格法编制循环荷载下饱和土地基动力响应计算程序,验证无网格法程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尺寸因... 为探究孔隙尺寸效应(非局部参数表征)和介质局部非均匀效应(尺寸因子表征)对饱和土地基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应变梯度非局部Biot理论,采用无网格法编制循环荷载下饱和土地基动力响应计算程序,验证无网格法程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尺寸因子为定值时,随着非局部参数的增加,观测点位移及孔压起始响应的时间有所延迟;而非局部参数为定值时,随尺寸因子的增加,观测点位移及孔压起始响应时间有所提前;说明考虑孔隙尺寸效应会减小系统的宏观模量,而考虑土体结构的非均匀效应则会增加系统的宏观模量。研究提出采用无网格法求解饱和土动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可为今后研究饱和土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梯度 非局部Biot理论 无网格法 饱和土地基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裂纹砂浆试件的非共线混频超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剑锋 汪魁 +1 位作者 彭爱红 赵明阶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1-227,共7页
为研究非线性超声非共线混频检测方法,证实2列入射基频波散射出混频波的可行性,基于混频测试理论,组建了测试系统,并讨论了最适合测试系统的激励幅值;在此基础上,针对含不同长度和不同角度预制裂纹的砂浆试件,进行了非共线混频法的检测... 为研究非线性超声非共线混频检测方法,证实2列入射基频波散射出混频波的可行性,基于混频测试理论,组建了测试系统,并讨论了最适合测试系统的激励幅值;在此基础上,针对含不同长度和不同角度预制裂纹的砂浆试件,进行了非共线混频法的检测试验,分析了超声非线性系数与裂纹长度和角度的关系.研究表明:非共线混频检测中的最佳激励幅值为100 V;随着裂纹长度和角度的增大,混频法非线性系数逐渐增大,且混频振幅也有类似趋势;为了验证非共线混频法的可靠性,将非共线混频法与高次谐波法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非共线混频法非线性系数对裂纹长度和角度的变化更敏感、相关趋势更显著的规律,证实了非共线混频法可用于混凝土等非均质材料的损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 非线性超声 非共线混频 非线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片状颗粒对砂浆和混凝土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黄志刚 徐志华 +2 位作者 李北星 吕敦祥 黄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81-1989,共9页
机制砂(MS)中的片状颗粒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本文研究了机制砂中片状颗粒粒径(1.18~2.36 mm、2.36~4.75 mm、4.75~9.50 mm)及含量(10%、20%、30%,均为质量分数)对砂浆流动度和强度的影响,测定了片状颗粒含量不同的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 机制砂(MS)中的片状颗粒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本文研究了机制砂中片状颗粒粒径(1.18~2.36 mm、2.36~4.75 mm、4.75~9.50 mm)及含量(10%、20%、30%,均为质量分数)对砂浆流动度和强度的影响,测定了片状颗粒含量不同的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和电通量,并使用扫描电镜和压汞仪测试了片状颗粒含量不同的机制砂砂浆的界面微观结构和孔隙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中片状颗粒含量的增加或片状颗粒粒径的增大,所配制的砂浆和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和抗渗性逐渐减小,且片状颗粒对抗折强度的影响程度高于抗压强度。相对于粒形规则的颗粒,片状颗粒会弱化水泥浆体与机制砂颗粒的界面过渡区,并增大砂浆的孔隙率,增加大尺寸多害孔的比例,从而导致砂浆和混凝土性能劣化。因此,应严格控制机制砂中片状颗粒含量尤其是片状粗砂颗粒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片状颗粒 砂浆 混凝土 力学性能 界面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麻岩石粉掺入方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凯 李北星 +1 位作者 李广 吕敦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7-198,共12页
机制砂破碎生产过程排放的大量石粉副产物,亟待资源化处理。【目的】为了就地利用石粉废弃物,【方法】探讨了片麻岩机制砂干法生产中回收的废石粉不作磨细处理而直接应用于混凝土中的技术可行性,研究了石粉以内掺作掺合料替代水泥、替... 机制砂破碎生产过程排放的大量石粉副产物,亟待资源化处理。【目的】为了就地利用石粉废弃物,【方法】探讨了片麻岩机制砂干法生产中回收的废石粉不作磨细处理而直接应用于混凝土中的技术可行性,研究了石粉以内掺作掺合料替代水泥、替代粉煤灰和外掺替代机制砂作细集料3种掺入方式在掺量为5%~20%下分别配制的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并通过水化量热仪、扫描电镜、压汞仪等分析了石粉掺量对水泥水化和混凝土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片麻岩石粉掺入量的增加,会增大混凝土达到等工作性所需减水剂掺量;石粉内掺代水泥对混凝土的抗压、劈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及抗渗性具有降低作用,而石粉内掺代粉煤灰在掺量5%或外掺代砂在掺量10%时,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和抗渗性均达到最佳;10%石粉的掺入轻微促进了水泥的早期水化,5%石粉替代粉煤灰改善了混凝土的孔结构。【结论】结果表明:片麻岩石粉在混凝土中的利用应首先考虑替代粉煤灰,掺量以胶凝材料的5%~10%为宜,其次为外掺代砂,适宜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0%~15%,而片麻岩石粉不宜用以替代水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利用 片麻岩石粉废弃物 混凝土 力学性能 水化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护温度和矿物掺合料对蒸养混凝土脆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广 李北星 +1 位作者 黄安 邓俊双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7-495,共9页
为了掌握蒸养混凝土的脆性特性,以脆性系数和冲击韧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养护温度(20、45、55、65、75℃)及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脆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压汞仪分析了养护温度和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水化产物微结构和孔结构的影... 为了掌握蒸养混凝土的脆性特性,以脆性系数和冲击韧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养护温度(20、45、55、65、75℃)及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脆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压汞仪分析了养护温度和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水化产物微结构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或养护龄期的延长,混凝土的脆性系数增大,且蒸养降低了混凝土的冲击韧性,复掺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可以改善蒸养混凝土的脆性和抗冲击性能。较高养护温度导致水化产物结晶粗大,界面过渡区形成微裂缝和基体孔隙率增大,从而使蒸养混凝土脆性增大,复掺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改善了蒸养混凝土的孔结构和界面过渡区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养混凝土 养护温度 矿物掺合料 脆性系数 冲击韧性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麻岩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换算关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志华 熊文勇 +1 位作者 刘辉 李北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9,共10页
为了研究片麻岩机制砂骨料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选取水胶比、机制砂砂率和机制砂石粉含量为配比参数,制备11组C50片麻岩骨料混凝土进行不同龄期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 为了研究片麻岩机制砂骨料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选取水胶比、机制砂砂率和机制砂石粉含量为配比参数,制备11组C50片麻岩骨料混凝土进行不同龄期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片麻岩骨料混凝土各力学性能受各配比参数变化的影响规律,采用数理统计回归的方法,对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其他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片麻岩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中受配比参数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劈裂抗拉强度,其次是立方体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最小的是弹性模量;拟合的片麻岩骨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换算关系式,较GB 50010—2010中相应的关系式能更准确地反映片麻岩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其他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片麻岩骨料混凝土试块回弹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相关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骨料混凝土 力学性能 机制砂 配比参数 换算关系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制备的花岗岩洞渣机制砂特性及混凝土性能比较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信才 邓俊双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49-256,共8页
为掌握隧道洞渣采用不同干法工艺制备的机制砂品质特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测定砂石联产干法工艺机制砂(代号CMS)和制砂楼单产干法工艺机制砂(代号SMS)的性能指标,对比研究CMS和SMS 2种机制砂配制的C35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干... 为掌握隧道洞渣采用不同干法工艺制备的机制砂品质特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测定砂石联产干法工艺机制砂(代号CMS)和制砂楼单产干法工艺机制砂(代号SMS)的性能指标,对比研究CMS和SMS 2种机制砂配制的C35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干缩和抗冻性及石粉含量在5%~14%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SMS机制砂的亚甲蓝(MB)值、压碎指标等核心指标显著优于CMS机制砂;2)相同石粉含量下,CMS机制砂混凝土达到同等工作性所需减水剂掺量显著高于SMS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冻性能低于SMS机制砂混凝土,干缩率高于SMS机制砂混凝土;3)石粉含量增加对CMS机制砂和SMS机制砂的MB值及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和程度有明显不同,建议SMS机制砂中允许石粉含量为10%,CMS机制砂允许石粉含量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洞渣 制砂工艺 机制砂 亚甲蓝值 石粉 混凝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温拌沥青的玻璃态转变温度及低温性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圣洁 谢政专 彭爱红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69,共7页
为研究泡沫温拌沥青的玻璃态转变温度及低温性能,采用不同的沥青类型和不同的发泡用水量,制备泡沫温拌沥青.利用动态热力学分析仪(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DM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确... 为研究泡沫温拌沥青的玻璃态转变温度及低温性能,采用不同的沥青类型和不同的发泡用水量,制备泡沫温拌沥青.利用动态热力学分析仪(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DM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确定不同发泡水量下泡沫温拌沥青玻璃态转变温度,采用低温弯曲流变梁(bending beam rheometer,BBR)分析不同发泡水量下泡沫温拌沥青的低温性能.结果表明,分别通过DMA和DSC确定的玻璃态转变温度有所区别,但对于不同的沥青和发泡用水量,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发泡水增多,沥青玻璃态转变温度逐渐增高;加入发泡水会在一定程度降低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采用质量分数为6%的发泡水制备的泡沫温拌沥青不能满足-12℃时的低温环境要求,也无法满足原有未发泡沥青的低温环境适用范围.为保证泡沫温拌沥青良好的路用性能,泡沫温拌沥青制备时,最佳发泡用水量选择应重点考虑其低温抗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沥青材料 泡沫温拌沥青 玻璃态转变温度 低温性能 动态热力学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恢复方式对红壤丘陵区弃土场植被生长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焕焕 赵红 +4 位作者 邓俊双 余小晴 谢劲松 廖原 孙滨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以江西高速公路某弃土场为例,探讨红壤丘陵区弃土场植被恢复的关键技术,在了解弃土场气候特点及地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测土配方,采用草灌混播方式,设置3种植被配置方案,包括植被配置1(狗牙根+百喜草+紫花苜蓿+白三叶+伞房决明+紫穗槐)... 以江西高速公路某弃土场为例,探讨红壤丘陵区弃土场植被恢复的关键技术,在了解弃土场气候特点及地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测土配方,采用草灌混播方式,设置3种植被配置方案,包括植被配置1(狗牙根+百喜草+紫花苜蓿+白三叶+伞房决明+紫穗槐)、植被配置2(紫花苜蓿+白三叶+狗牙根+马棘+美丽胡枝子)、常规喷播(狗牙根+紫花苜蓿+马棘),2种基肥配置方案,包括基肥配置1(50 g/m^(2)复合肥)、基肥配置2(100 g/m^(2)复合肥),分析不同处理下植被恢复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并确定最佳组合。结果表明:植被配置1+基肥配置2恢复方式下植被长势好,密度较大,1个月后覆盖率达到80%,土壤理化性质较其他处理具有显著变化,与常规喷播相比,土壤容重减少0.17 g/cm^(3),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质及碱解氮浓度分别提高了19.68%、62%和8%,有效解决了弃土场复绿覆盖不均匀、时间长的难题,可以起到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土场 植被配置 土壤理化性质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文昊 《现代园艺》 2019年第24期76-77,共2页
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可以有效调节城市气候、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近年来,江西地区大力发展园林工程,并且在设计中从过去的景色设计逐渐转向人性化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基于此,首先提出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原则,进而探究人性化设计理... 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可以有效调节城市气候、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近年来,江西地区大力发展园林工程,并且在设计中从过去的景色设计逐渐转向人性化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基于此,首先提出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原则,进而探究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 设计理念 风景园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原因及其改进措施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辉辉 《湖北农机化》 2019年第10期72-72,共1页
随着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市政部门开始加大对城市及交通拥堵地点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本文对道路桥梁施工中裂缝产生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改进措施,对提升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有着较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道路桥梁 裂缝原因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