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墩桥梁移动模架法整孔无支架现浇造桥机设计 被引量:14
1
作者 帅长斌 俞文生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5-68,共4页
针对高墩无支架现浇连续梁桥主梁施工 ,开展对移动模架法整孔无支架现浇造桥机的技术研究 ,对造桥机的主要结构及其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设计 ,提出了一整套设计方案。
关键词 高墩桥梁 移动模架法整孔无支架现浇造桥机 设计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特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俞文生 李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8-1032,共5页
为分析纵坡段沥青路面车辙,进行了室内蠕变试验,按"四单元五参数"模型确定了相关参数。进行了现场温度场检测,用有限元工具模拟了沥青路面温度场,按方形均布的垂直和水平荷载,分析计算了典型结构、荷载与行车速度情况下的路... 为分析纵坡段沥青路面车辙,进行了室内蠕变试验,按"四单元五参数"模型确定了相关参数。进行了现场温度场检测,用有限元工具模拟了沥青路面温度场,按方形均布的垂直和水平荷载,分析计算了典型结构、荷载与行车速度情况下的路面单日车辙量。比较不同速度、超载水平、纵坡坡度的计算结果发现,影响纵坡段车辙的最主要因素是车速降低导致的荷载作用时间增加,其次是超载因素,最后是水平荷载分量的影响。提出了提高纵坡段沥青路面材料的抗车辙能力,及采取合理的坡度与坡长组合的措施,保证纵坡段载重车辆的总体运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坡 车辙 四单元五参数模型 温度场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反射涂层路面温度场模型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肃明 黄文红 +1 位作者 罗婷倚 丁勇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7,共4页
基于传热学及气象学原理,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 CFX建模分析热反射涂层路面、普通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等3种路面的温度场,表明反射率越高,路面表面温度越低;反射率为51%的热反射涂层路面较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最大降温值分别为9℃和3℃。... 基于传热学及气象学原理,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 CFX建模分析热反射涂层路面、普通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等3种路面的温度场,表明反射率越高,路面表面温度越低;反射率为51%的热反射涂层路面较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最大降温值分别为9℃和3℃。同时对这3种路面温度进行了实测验证,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反射涂层路面 有限元分析 反射率 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工艺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涂相友 程菊花 习明星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67,共3页
以国内大跨径50mT梁为例,介绍梁在预制后,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过程,并从具体操作角度重点介绍该施工方法中的关键工序———临时支座的制作方法以及体系转换的工艺与技巧。
关键词 T梁 连续梁 桥梁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形刚构组合系杆拱桥施工监测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倪青辉 习明星 袁宏伟 《铁道标准设计》 2006年第9期62-65,共4页
对大跨径组合系杆拱桥来说,开展施工监控是十分必要的,而施工监测是施工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施工监测的布点科学、监测内容齐全、监测数据真实有效是做好施工控制的前提。以衢江大桥主桥施工监测为例,阐述施工监测内容、布点位... 对大跨径组合系杆拱桥来说,开展施工监控是十分必要的,而施工监测是施工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施工监测的布点科学、监测内容齐全、监测数据真实有效是做好施工控制的前提。以衢江大桥主桥施工监测为例,阐述施工监测内容、布点位置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 系杆拱桥 施工控制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潮区深水大桥主墩钢围堰的施工工艺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世奎 涂相友 程菊花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61,共4页
介绍国内某大跨径桥梁深水大体积承台围堰的施工方法,该钢围堰的施工考虑了涌潮变化、涨落潮流速大、淤泥质地状况的河床剧烈变化,以及围堰设计、制作安装。
关键词 围堰 钢结构 涌潮 桥梁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体系 被引量:9
7
作者 俞文生 刘志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9-381,共3页
为解决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质量偏低问题,研制了一套完整的地质预报技术体系。它不只是各种仪器探测,还包括大量的工程地质预报手段,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隧道所在地区地质分析与宏观预报,隧道的洞身不良地质体的超... 为解决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质量偏低问题,研制了一套完整的地质预报技术体系。它不只是各种仪器探测,还包括大量的工程地质预报手段,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隧道所在地区地质分析与宏观预报,隧道的洞身不良地质体的超前预报,超前钻探和施工地质灾害临近警报,共四个组成部分,即四大技术步骤。这一技术体系的准确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水平。提出的技术路线,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 技术体系 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