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猴头菌液态发酵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梅森 陈海晏 +1 位作者 郝俊光 孙红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1-14,共4页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猴头菌研究的进展。包括70年代初的人工驯化成功,80年代液态发酵的开始,重点综述了液态发酵的进程,及菌丝生长的生理特性和猴头菌多糖的工艺条件。
关键词 猴头菌 液体发酵 猴头菌多糖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抗菌包装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利 王素雅 谢俊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8-80,共3页
食品抗菌包装技术是活性包装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表面污染引起的食品微生物腐败。本文概述了食品抗菌包装的基本特性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抗菌包装 食品包装技术 特性 包装材料 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房芽孢杆菌利用蔗渣发酵产木聚糖酶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夏剑辉 龙中儿 +3 位作者 黄运红 李素珍 王水兴 于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80-84,共5页
优化了蜂房芽孢杆菌利用蔗渣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工艺条件,并考察木聚糖酶发酵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发酵45h,蜂房芽孢杆菌产木聚糖酶活性最高可达7447IU/mL,比优化前提高94%.
关键词 木聚糖酶 发酵条件 蔗渣 蜂房芽孢杆菌 发酵动力学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气相加氢催化剂Cu/SiO_2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方向明 李凤仪 +1 位作者 夏克坚 秦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7-59,共3页
硝基苯气相加氢催化剂Cu/SiO2的改性研究方向明*李凤仪夏克坚秦中(南昌大学现代应用化学研究所南昌330047)(江西OAI-中德联合研究院南昌)关键词硝基苯,苯胺,加氢催化剂1996-08-02收稿,1996-1... 硝基苯气相加氢催化剂Cu/SiO2的改性研究方向明*李凤仪夏克坚秦中(南昌大学现代应用化学研究所南昌330047)(江西OAI-中德联合研究院南昌)关键词硝基苯,苯胺,加氢催化剂1996-08-02收稿,1996-11-18修回苯胺是染料、医药、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苯胺 加氢催化剂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工艺优化研究(Ⅱ)——促生长剂、pH值、装液量、菌龄及菌种稳定性对多糖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红斌 刘梅森 陈海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30-32,共3页
研究了适于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的促生长剂、pH值及装液量、菌龄和菌种稳定性对HEP的影响。结果表明 ,VB1可以大幅度提高HEP的产量 ,最适培养基初始 pH值为 5 ,装液量以 5 0mL/ 2 5 0mL为最好 ,液态种子菌龄 84h最好 ,菌种稳定性则第 1... 研究了适于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的促生长剂、pH值及装液量、菌龄和菌种稳定性对HEP的影响。结果表明 ,VB1可以大幅度提高HEP的产量 ,最适培养基初始 pH值为 5 ,装液量以 5 0mL/ 2 5 0mL为最好 ,液态种子菌龄 84h最好 ,菌种稳定性则第 1代产量最高 ,第 2、3、4代间差异不显著 ,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发酵 猴头菌多糖 促生长剂 PH值 装液量 菌龄 菌种稳定性 抗肿瘤 抗衰老 产量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工艺优化研究(III)——还原糖、总糖、多糖、pH、氨基氮与培养时间的动态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孙红斌 陈海晏 刘梅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1,共3页
研究了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过程中还原糖、总糖、多糖、pH值、氨基氮与培养时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 ,还原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pH值则前 2d上升然后逐渐下降 ,至 14 4h后降为 3 .8,然后维持不变 ,氨基态氮随培养时间的延长... 研究了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过程中还原糖、总糖、多糖、pH值、氨基氮与培养时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 ,还原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pH值则前 2d上升然后逐渐下降 ,至 14 4h后降为 3 .8,然后维持不变 ,氨基态氮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 ;胞内多糖到12 0h时达最大 ,然后下降 ;胞外多糖则相反 ,培养期间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发酵 猴头菌多糖 培养时间 动态关系 还原糖 总糖 多糖 pH值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皂甙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雁群 王策 王文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5年第4期87-90,共4页
从罗汉果中提取了具有保健作用的强甜味皂甙。实验证明Ca(OH)_2是一种很好的澄清剂,D280、D290、D61和D151三种国产离交树脂有很好地脱色能力,AB-8吸附树脂能有效地分离这种皂甙。
关键词 皂甙 罗汉果 提取工艺 甜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厌氧连续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曹郁生 刘兰 +1 位作者 洪亦武 黄筱萍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共3页
利用组装的厌氧连续培养装置,对两歧双歧杆菌的厌氧连续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控制连续培养系统 pH值为 6.0,采用了 4种不同的稀释率 (即 0.02 h- 1, 0.04 h- 1, 0.06 h- 1, 0.09 h- 1),以检查稀释率对培养物的影响,当达到... 利用组装的厌氧连续培养装置,对两歧双歧杆菌的厌氧连续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控制连续培养系统 pH值为 6.0,采用了 4种不同的稀释率 (即 0.02 h- 1, 0.04 h- 1, 0.06 h- 1, 0.09 h- 1),以检查稀释率对培养物的影响,当达到稳定状态时,分别对其活菌数量、乳酸和乙酸的产量进行了分析,同时以同样体积的静置批量培养为对照。结果表明,当稀释率为 0.064 h- 1时,培养液中的活菌数最高,为 5.2× 108,而批量培养的活菌数为 2.4× 108。连续培养时,培养液中生成的乳酸和乙酸的摩尔比率,随稀释率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均不符合 3∶ 2的理论值。与批量培养相比较,连续培养时乙酸产量较高,乳酸产量较低;反之,静置批量培养时乙酸产量较低,乳酸产量较高。与静置批量培养相比,连续培养方法得到的菌液中活菌数较高,活力好,单位容积的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双歧杆菌 厌氧连续培养技术 培养装置 培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工艺优化研究(Ⅳ)——培养基重要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红斌 刘梅森 陈海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27,共3页
用L9(4 3)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培养基中 4种主要因素的配比方法 ,从中筛选出了培养基中 4个主要因素的适宜浓度比及它们对猴头菌多糖生物合成的大小和主次顺序 ,当葡萄糖为 3 %~ 4 5 % ,复合氮源为 1 5 %~ 1 68% ,VB1 ... 用L9(4 3)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培养基中 4种主要因素的配比方法 ,从中筛选出了培养基中 4个主要因素的适宜浓度比及它们对猴头菌多糖生物合成的大小和主次顺序 ,当葡萄糖为 3 %~ 4 5 % ,复合氮源为 1 5 %~ 1 68% ,VB1 为 0 0 0 1%~0 0 0 15 % ,pH为 5 0~ 5 2时猴头菌多糖产量最高 ;它们对猴头菌多糖生物合成的主次顺序为氮源、碳源、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发酵 猴头菌多糖 工艺优化 培养基 重要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工艺优化研究(I)——碳、氮源对得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红斌 刘梅森 陈海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0-33,共4页
研究了适于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的各常用碳源和氮源及C/N比。结果表明 ,葡萄糖为最适碳源 ,其次为糊精 ;复合氮源 (黄豆粉 +玉米粉 +麸皮粉 )为最适氮源 ;最适C/N比为 2 6。C/N比对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
关键词 深层培养 猴头菌多糖 碳源 氮源 C/N比 工艺优化 食用菌 液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针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肖靖萍 任宇红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2-54,共3页
测定马尾松松针对几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的抑菌作用。松针提取液对几种常见食品腐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马尾松松针 食品腐败菌 抑菌作用 提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左爱仁 范青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共3页
本文介绍了细胞凋亡的特征 ,检测方法及细胞凋亡调控的主要相关基因。
关键词 细胞凋亡 机制 特征 检测方法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种食药两用中药抗菌防腐作用研究 被引量:66
13
作者 佘世望 范青生 +3 位作者 肖小年 吴凌伟 张宁 刘新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7年第4期62-67,共6页
本实验利用无菌24-孔板采用连续稀释法对60味食药两用中药进行了抗19种常见食品腐败菌的快速筛选,得到有明显抗菌作用的中药5种:丁香、花椒、高良姜、甘草、乌梅。其中:丁香、花椒、高良姜为香料,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乌梅对所测细菌有... 本实验利用无菌24-孔板采用连续稀释法对60味食药两用中药进行了抗19种常见食品腐败菌的快速筛选,得到有明显抗菌作用的中药5种:丁香、花椒、高良姜、甘草、乌梅。其中:丁香、花椒、高良姜为香料,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乌梅对所测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将丁香、花椒、高良姜等等量组成复方进行抗菌实验,得出该复方的醇提物抗菌作用强于水提物,在浓度为1/80时对所有被测菌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品 食药两用中药 抗菌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铬、活性二氧化锰、二氧化硒、氧气催化氧化伞花烃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聂丽娟 金进良 张玉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5-46,共2页
探讨了三氧化铬、活性二氧化锰、二氧化硒、氧气对伞花烃的氧化反应,分离提纯了主产物,并通过IR、1HNMR、MS谱证实了它们的结构。
关键词 氧化 催化 异丙基甲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Ⅰ.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钟青萍 杨宁生 刘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8-55,共8页
在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培养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考察它们对愈伤组织生长和栀子黄色素产生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生长培养基:B_5+IBA 1mg/l+KT0.23mg/l、MG-5+IBA 1mg/l+KT 0.23mg/l、B_6+IAA 1.5mg/l和生产培养基:M-9+IAA 1... 在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培养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考察它们对愈伤组织生长和栀子黄色素产生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生长培养基:B_5+IBA 1mg/l+KT0.23mg/l、MG-5+IBA 1mg/l+KT 0.23mg/l、B_6+IAA 1.5mg/l和生产培养基:M-9+IAA 1mg/l、M-9+IAA 1.5mg/l.并且,获得了几个色素含量较高的愈伤组织系。另外,还研究了含色素和不含色素的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愈伤组织培养 食用色素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蛋白质酶水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利 李雁群 佘世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75-179,共5页
初步探讨了乳蛋白质酶水解特性,得出了最佳酶及酶解条件:乳蛋白质在pH值8、温度40℃条件下加入6000U/g胰蛋白酶,水解时间120min,乳蛋白质水解的效果最好。另外,双酶分段水解比单一胰蛋白酶的水解效果好,以木瓜... 初步探讨了乳蛋白质酶水解特性,得出了最佳酶及酶解条件:乳蛋白质在pH值8、温度40℃条件下加入6000U/g胰蛋白酶,水解时间120min,乳蛋白质水解的效果最好。另外,双酶分段水解比单一胰蛋白酶的水解效果好,以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水解效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蛋白 酶解作用 水解特性 蛋白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富锗培养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魏华 杨荣鉴 +2 位作者 谢俊杰 吴凌伟 傅金衡 《中国食用菌》 1996年第1期12-14,共3页
本文对灵芝TW的富锗液体深层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灵芝TW富锗能力较强,添加100~3000ppm范围内的Ge-132,在26℃,130rpm条件下培养96小时富集锗的范围为0.437mg/g~7.822mg/g... 本文对灵芝TW的富锗液体深层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灵芝TW富锗能力较强,添加100~3000ppm范围内的Ge-132,在26℃,130rpm条件下培养96小时富集锗的范围为0.437mg/g~7.822mg/g;Ge-132能促进TW灵芝菌丝体对还原糖的利用并提高菌丝体收率;Ge-132对TW灵芝发酵的pH值、发酵周期及蛋白质含量没有影响,发酵终点pH值为4.5~4.9之间,发酵周期为96小时,发酵终点蛋白质含量在31.2%~35.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液体深层培养 富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蛋白质水解液脱苦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利 李雁群 +1 位作者 佘世望 程红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8年第4期72-75,共4页
通过对乳蛋白质酶水解液的脱苦研究,结果表明:乳蛋白质在酶水解过程中,随着水解度的增加,苦味值增大;在水解度为66%时,苦味值最大;随后苦味值减小;3%粉末状活性碳对水解液的脱苦效果好。
关键词 乳蛋白质 酶水解 脱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睾丸素的吸附阴极溶出伏安法研究
19
作者 陈子林 胡胜水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5期32-35,共4页
在pH为6.0的B-R缓冲溶液中,丙酸睾丸素于电位-1.4 V(vs.SCE)左右处出现一个灵敏的吸附阴极溶山峰。经5 min富集后,阴极溶出峰电流与浓度在1.38×10^(-8)~7.3×10^(-8)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该方法用于注射液中丙酸睾丸素含量... 在pH为6.0的B-R缓冲溶液中,丙酸睾丸素于电位-1.4 V(vs.SCE)左右处出现一个灵敏的吸附阴极溶山峰。经5 min富集后,阴极溶出峰电流与浓度在1.38×10^(-8)~7.3×10^(-8)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该方法用于注射液中丙酸睾丸素含量测定,回收率为80%~86%。检测下限为4.1×10^(-9)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溶出伏安法 丙酸睾丸素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文献分析观察中国林业科技研究的进展
20
作者 江惟舒 《江西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34-38,共5页
对国内近现代主要林业科学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展现林业科技文献的基本分布规律。借以分析我国林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进展及21世纪展望。
关键词 中国 林业 科学研究 文献分析 科技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