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分辨质谱-网络药理学探讨锦灯笼提取物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郭子凯 罗安淇 +3 位作者 李炜晗 刘俊成 蒋涛 柳亦松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28-2340,共13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全球天然产物交互分子网络平台(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 system,GNP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锦灯笼提取物对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全球天然产物交互分子网络平台(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 system,GNP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锦灯笼提取物对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的作用机制,为治疗IB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UPLC-Q-TOF-MS和GNPS分析锦灯笼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结合TCMSPS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筛选其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继而与IB疾病靶点进行交集靶点处理,绘制锦灯笼提取物与疾病靶点网络互作图,并利用Cytoscape 3.10.1中CytoNCA插件分析各节点的度值;利用交集靶点构建核心蛋白互作(PPI)网络和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在UPLC-Q-TOF-MS负离子模式下分析出10种物质,正离子模式下分析出32种物质;木犀草素、山奈酚-7-O-B-D-葡萄糖苷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均可检测出来。其中18个化合物满足网络药理学所需条件,且这些化合物的作用靶点与IB相关疾病靶点有145个交集靶点;依托该交集靶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到锦灯笼提取物与疾病靶点网络互作图中的主要成分,将锦灯笼提取物有效成分中度值排名前十的成分选为核心成分。PPI分析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3)等为锦灯笼提取物抗IB作用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主要涉及对激素的反应、细胞激活、膜筏、膜微区、蛋白激酶活性、磷酸转移酶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锦灯笼提取物抗IB的通路主要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发现,锦灯笼提取物活性成分中的10个核心成分与9个核心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并通过AutoDock Vina得出TNF对环阿屯醇、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对木犀草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木犀草素的结合能较小,分别是-10.5、-9.4和-10.6 kJ/mol。【结论】本研究基于UPLC-Q-TOF-MS技术、GNPS、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了锦灯笼提取物可能通过其有效成分木犀草素和环阿屯醇作用于TNF和MMP9为主的核心靶点调控IB的发生和发展,为锦灯笼提取物抗IB潜在分子药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灯笼提取物 传染性支气管炎 网络药理学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青 李斌 +4 位作者 颜冬梅 唐琍萍 王飞 黄璐琦 徐玲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2-966,共5页
目的 优化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制备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赋形剂[可溶性淀粉+环糊精(1∶3)]用量、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粒度、溶化率、休止角、吸湿率、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 目的 优化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制备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赋形剂[可溶性淀粉+环糊精(1∶3)]用量、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粒度、溶化率、休止角、吸湿率、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最优条件为赋形剂用量50 g, 89%乙醇用量16 mL,巴西人参中药复方浸膏冻干粉、可溶性淀粉、环糊精用量比例50∶12.5∶37.5,制软材,制粒,在60℃下干燥1 h,综合评分为98.83分。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所得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体验感较好,可为其后续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人参 中药复方颗粒剂 制备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原淫羊藿综合品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翟英茹 罗江南 +1 位作者 李慧 黄璐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97-3203,共7页
目的对不同基原淫羊藿综合品质进行研究,为其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 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建立29... 目的对不同基原淫羊藿综合品质进行研究,为其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 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建立29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29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5个,相似度0.235~0.999。不同基原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含量有明显差异。各批样品聚为4类,3号峰、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为主要成分。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稳定可靠,可快速鉴别不同基原淫羊藿,并能对其进行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基原 HPLC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人参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锦程 周小青 +3 位作者 颜冬梅 唐琍萍 刘宏栋 李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5-1551,共7页
目的研究巴西人参根Pfaffia glomerata(Spreng)Pedersen的化学成分。方法巴西人参根95%乙醇、5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LH-20、聚酰胺、ODS、制备型HPLC及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 目的研究巴西人参根Pfaffia glomerata(Spreng)Pedersen的化学成分。方法巴西人参根95%乙醇、5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LH-20、聚酰胺、ODS、制备型HPLC及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4-苯三酚(1)、polypodine B(2)、(-)-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poststerone(4)、stachysterone B(5)、calonysterone(6)、taxisterone(7)、makisterone C(8)、20,22-O-(R-ethylidene)-20-hydroxyecdysone(9)、20,22-O-(R-3-methoxycarbonyl)propylidene-20-hydroxyecdysone(10)、shidasterone(11)、5α-20-hydroxyecdysone(12)、abutasterone(13)、25-hydroxydacryhainansterone(14)、甲基-α-D-呋喃果糖苷(15)、甲基-β-D-呋喃果糖苷(16)、竹节参皂苷Ⅳa甲酯(17)、尿嘧啶核苷(18)。结论化合物1~6、8~16、18首次从巴西人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8~16、18首次从珐菲亚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人参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药两用抗肿瘤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帅帅 章莹 +2 位作者 徐玲霞 简晖 王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88,共5页
近年来,相继有30种食药两用抗肿瘤中药被报道,这些中药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分布在蔷薇科和豆科植物中,另外在鼠李科、伞形科、菊科等植物中也有分布。食药两用中药的有效成分类型也极其广泛,主要包括萜类、黄酮类、多糖类、提取物类等多... 近年来,相继有30种食药两用抗肿瘤中药被报道,这些中药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分布在蔷薇科和豆科植物中,另外在鼠李科、伞形科、菊科等植物中也有分布。食药两用中药的有效成分类型也极其广泛,主要包括萜类、黄酮类、多糖类、提取物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因此,对其分别进行梳理和归纳,发现其中萜类化合物主要以五环三萜类和四环三萜类居多,其次是单萜类、倍半萜类、环烯醚萜苷类。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含有黄酮类、异黄酮类,其次是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此外,发现大量的多糖类和提取物类化学成分存在于食药两用中药中。这些化学成分具有不同的药效作用,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肿瘤疾病,且抗肿瘤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发现,这些食药两用中药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增强免疫调节等多方面来发挥抗肿瘤作用。系统综述了食药两用抗肿瘤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为食药两用抗肿瘤中药新药的研究以及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两用中药 抗肿瘤 有效成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制备肽螯合铜的结构及稳定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温子轩 周悦 +4 位作者 黄正花 李斌 刘玉环 郑逢曼 曹雷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5-93,共9页
本研究以豆粕为原料,通过米曲霉固态发酵制备可螯合Cu^(2+)的豆粕肽(soybean meal peptide-Cu^(2+),SBMPCu(II)),并探究SBMP-Cu(II)的螯合机制及其结构稳定特性。结果显示1~5 kDa SBMP对Cu^(2+)具有较强的螯合能力,经阴离子交换和凝胶... 本研究以豆粕为原料,通过米曲霉固态发酵制备可螯合Cu^(2+)的豆粕肽(soybean meal peptide-Cu^(2+),SBMPCu(II)),并探究SBMP-Cu(II)的螯合机制及其结构稳定特性。结果显示1~5 kDa SBMP对Cu^(2+)具有较强的螯合能力,经阴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后,其螯合Cu^(2+)能力达到(288.47±2.18)mg/g。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鉴定出1~5 kDa SBMP中有27个寡肽,其分子质量均小于1500 Da,且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和碱性氨基酸(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在螯合Cu^(2+)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Zeta电位等分析结果表明SBMP螯合Cu^(2+)的主要活性基团为—COOH和—NH2,且所得SBMP-Cu(II)的结晶度增加,其表面电荷发生中和反应而形成粗糙球形团聚体。此外,SBMP-Cu(II)具有比SBMP更为优异的耐酸、耐热、耐盐性及体外消化稳定性,可作为新型铜补充剂有效提高Cu^(2+)在胃肠道环境的生物可及性。本研究结果可为SBMPCu(II)补充剂的低成本高效制备和豆粕高价值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米曲霉 固态发酵 螯合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酒神菊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7
作者 梁勇 周小青 +6 位作者 唐琍萍 高雪梅 颜冬梅 陈笑天 徐典 李斌 刘宏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6-1913,共8页
目的对巴西酒神菊Baccharis trimera(Less.)DC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巴西酒神菊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大孔树脂D101、Sephadex LH-20凝胶、硅胶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 目的对巴西酒神菊Baccharis trimera(Less.)DC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巴西酒神菊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大孔树脂D101、Sephadex LH-20凝胶、硅胶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16-epoxy-15α-methoxy-ent-clerod-3-en-18-oicacid(1),13-epi-15,16-epoxy-15α-methoxy-ent-clerod-3-en-18-oic acid(2),methyltrineracetal(3),epimethyltrineracetal(4),trinerolide(5),15-epitrinerolide(6),18-methylmalonyl-7α-hydroxy-methyltrineracetal(7),18-methylmalonyl-7α-hydroxy-epimethyltriner-acetal(8),18-methylmalonyl-methyltrineracetal(9),18-methylmalonyl-epi-methyltrineracetal(10),methy 3,5-dicaffeoylquinate(11),8-dimetho-xyflavone(12),4′,7-dihydroxy-5-methoxyflavanone(13),4-(3′,4′-dihydroxycinnamoyl)-oxy-methylcinnamate(14),3′,7-dihydroxy-4′,6,8-trimethoxy-flavone(15),erigeroflavanone(16),nepetin(17),4,2′,4′,β-tetrahydroxy-6′-methoxy-α,β-dihydrochalcone(18),eugenyl-O-β-D-glucoside(19),7-hydroxyl-5,6,3′,4′-tetramethoxylflavone(20),phomoxanthone J(21),18-acetyl-7α-hydroxy-methyltrineracetal(22),18-acetyl-7α-hydroxy-epimethyltrineracetal(23)。结论化合物3~10,22~23为首次从巴西酒神菊中分离的差向异构体,化合物11~16,18~21为首次从酒神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酒神菊 乙酸乙酯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产酒神菊正己烷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肝损伤活性研究
8
作者 杨雄 刘宏栋 +2 位作者 蒋涛 闵建新 李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2-4048,共7页
目的 研究巴西产酒神菊正己烷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肝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GC-MS和LC-MS鉴定化学成分其及入血成分。采用乙醇诱导的LO2细胞评价其抗肝损伤作用,并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细胞ROS、 ALT、 AST、GSH、 GST水平。结果 从正己... 目的 研究巴西产酒神菊正己烷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肝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GC-MS和LC-MS鉴定化学成分其及入血成分。采用乙醇诱导的LO2细胞评价其抗肝损伤作用,并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细胞ROS、 ALT、 AST、GSH、 GST水平。结果 从正己烷部位中分离鉴定出喇叭茶醇(8.55%)、绿花白千层醇(6.83%)、桉油烯醇(4.26%)等54个化合物,含药血清中鉴定出石竹素、(-)-α-荜澄茄油烯等7个原型成分。与模型组组比较,含药血清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ALT、 AST、 ROS水平显著下降(P<0.01),GST、 GSH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巴西产酒神菊正己烷部位具有体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和保肝作用,发挥抗氧化活性作用的可能是倍半萜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神菊 化学成分 GC-MS 含药血清 LO2细胞 抗氧化活性 抗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橘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倩 刘宏栋 +3 位作者 刘勇 刘红宁 陈杰 李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0-456,共7页
目的研究金橘Fortunella margarita(Lour.)Swing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金橘成熟果实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MCI、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金橘Fortunella margarita(Lour.)Swing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金橘成熟果实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MCI、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α-香树脂醇(2)、β-谷甾醇(3)、羽扇豆醇(4)、β-香树脂醇(5)、柠檬苦素(6)、表无羁萜醇(7)、滨蒿内酯(8)、东莨菪内酯(9)、citrusinine-Ι(10)、山柰酚(11)、芦丁(12)、(+)-nyasol(13)、金柑苷(14)、acacetin-8-C-neohesperidoside(15)、syringa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16)、vanilloloside(17)。结论化合物1~2、4~5、7~10、13、16~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为金橘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橘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酒神菊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影 黄璐琦 +4 位作者 刘宏栋 闵建新 朱金华 周小青 李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48-1156,共9页
目的研究巴西酒神菊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方法巴西酒神菊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测定其体外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 目的研究巴西酒神菊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方法巴西酒神菊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测定其体外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lnincanone(1)、β-alnincanyl(2)、foliasalaci A4(3)、desoxyarticulyn(4)、7α,15,18-trihydroxy-ent-cleroda-3-ene(5)、15,16-diacetoxy-7α,18-dihydroxy-ent-cleroda-3-ene(6)、15,16-epoxy-7α,18-dihydroxy-15-oxo-ent-cleroda-3-ene(7)、7α-hydroxy-3,13-clerodadiene-16,15,18,19-diolide(8)、6,6,7,8,9,10-hexahydro-7,8-dimethyl-7-[2-(tetrahydro-5-oxo-3-furanyl)ethyl]-1H-naphtho[1,8-c]furan-3(5H)-one(9)、7-[2-(2,5-dihydro-5-oxo-3-furanyl)ethyl]-6,6,7,8,9,10-hexahydro-9-hydroxy-7,8-dimethyl-1H-naphtho[1,8-c]furan-3(5H)-one(10)、7α-15-dihydroxy-ent-clerod-3-en-18,19-olide(11)、鼠尾草素(12)、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13)、5,7,4′-三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14)、异泽兰素(15)、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16)、芦丁(17)、槲皮素(18)、山柰酚(19)、豆甾醇(20)、15-二十九烷醇(21)、β-谷甾醇(2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3)、丁香树脂醇(24)、表无羁萜醇(25)。化合物15~16在10μmol/mL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32.50±2.66)%、(24.77±2.32)%。结论化合物1、2、21为首次从酒神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2~15、23~24为首次从巴西酒神菊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6具有体外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酒神菊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MDA-MB-23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丽娟 周小青 +3 位作者 刘宏栋 闵建新 朱金华 李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9-525,共7页
黄荆子别称布荆子、黄金子、五指柑,主产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广西等地,是民间常用的中药,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 Linn.的干燥成熟果实,性温,味辛、苦,归肺、胃、肝经,具有祛风解表、止咳平喘... 黄荆子别称布荆子、黄金子、五指柑,主产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广西等地,是民间常用的中药,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 Linn.的干燥成熟果实,性温,味辛、苦,归肺、胃、肝经,具有祛风解表、止咳平喘、理气消食止痛的功效,包含黄酮、萜类、甾类、苯丙素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这些化学成分具有增强免疫、镇痛、抑菌、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及胰腺炎等多种疾病,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本文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系统综述黄荆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以期为黄荆子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人参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正 黄璐琦 +4 位作者 周小青 刘宏栋 陈杰 刘勇 李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37-3044,共8页
目的研究巴西人参Pfaffia glomerata(Spreng)Pedersen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巴西人参根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MCI、HPLC制备柱、薄层色谱、ODS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 目的研究巴西人参Pfaffia glomerata(Spreng)Pedersen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巴西人参根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MCI、HPLC制备柱、薄层色谱、ODS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羟基脱皮激素(1)、蕨甾酮(2)、豆甾醇(3)、β-谷甾醇(4)、7α-hydroxysitosterol(5)、7β-hydroxysitosterol(6)、胡萝卜苷(7)、齐墩果酸(8)、eupatoric acid(9)、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0)、pfaffine B(11)、3-甲氧基槲皮素(12)、槲皮素(13)、7,4′-dihydroxy-5-methoxydihydroflavone(14)、木樨草素(15)、(+)-丁香脂素(16)、(+)-nyasol(17)、N-反式-阿魏酰酪胺(18)、小檗碱(19)、棕榈酸(20)、10-eicosenoic acid(21)、蔗糖(22)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3)。结论化合物5~6、9、12~23为首次从法菲亚属植物和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人参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十二味翼首散治疗“年仍奈”潜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3
作者 张丰荣 黎彩凤 +9 位作者 祝娜 张晓瑞 崔建枝 葛莎莎 王均琪 沙子珺 张方博 唐仕欢 黄秀兰 李志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78-1987,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十二味翼首散治疗"年仍奈"的作用靶点及通路,分析其抗细胞因子风暴的多功效-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文献挖掘、TCMSP和化学专业数据库预测十二味翼首散化合物及候选靶点,通过STRING...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十二味翼首散治疗"年仍奈"的作用靶点及通路,分析其抗细胞因子风暴的多功效-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文献挖掘、TCMSP和化学专业数据库预测十二味翼首散化合物及候选靶点,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富集十二味翼首散靶点的GO和KEGG通路,运用GeneCards数据库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候选靶点,取十二味翼首散靶点与新冠肺炎靶点交集结果生成VENN图,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和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交集成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富集其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采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十二味翼首散治疗"年仍奈"的"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功效"网络结构图。结果十二味翼首散通过作用于TNF、IL6、GAPDH、TP53、MAPK3、ALB、EGFR等核心靶点,调节免疫应答功能和炎症反应、病毒感染和血管通透及内皮细胞功能等信号通路,发挥了集热平稳、散热驱邪,抑制传播、安抚身心,调养身体的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探讨了十二味翼首散抗细胞因子风暴的潜在机制及防治"年仍奈"的不同阶段,为十二味翼首散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味翼首散 年仍奈 细胞因子风暴 网络药理学 藏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