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态型高场强MRS评估脑胶质瘤细胞放射凋亡
1
作者 张照涛 赵学会 +3 位作者 罗丹 吴小勇 邵继满 肖新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449,共6页
目的:应用液态型高场强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株在不同剂量放疗后细胞内代谢物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各代谢物比值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含有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株的培养皿分别给予0、5、10、15和20 Gy共5种... 目的:应用液态型高场强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株在不同剂量放疗后细胞内代谢物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各代谢物比值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含有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株的培养皿分别给予0、5、10、15和20 Gy共5种剂量的X线照射,48 h后从培养皿内取出部分肿瘤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法进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检测;利用高氯酸法提取剩余肿瘤细胞内的水溶性代谢物,主要包括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Glu)、乳酸(Lac)异亮氨酸(Iso)、肌醇(MI)、甘氨酸(Gly)、胆碱复合物(Cho)、脂质(Lip)、醋酸(Ace)和肌酸(Cr),并置于Bruker Avance 600.13M液态磁共振波谱仪中进行检测,获取相应的波谱曲线。随后,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将各代谢物比值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X线照射剂量的升高(0~20 Gy),细胞代谢物比值中MI/Cr、Gly/Cr、Cho/Cr和Lip/Cr分别从2.37±0.62、0.73±0.02、0.75±0.23和1.72±0.69升高至4.69±1.83、1.06±0.12、2.62±0.98和8.31±2.90;但在15 Gy时上述4种代谢物比值分别短暂降低到2.37±1.14、0.46±0.04、2.34±0.56和4.58±2.65,此后恢复升高趋势。早期、中晚期凋亡细胞占比及G1期细胞占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在15 Gy时出现短暂降低趋势,之后恢复上升趋势;细胞周期中S期和S+G2期细胞占比则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在15 Gy时出现短暂上升趋势,之后恢复下降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o/Cr、Lip/Cr分别与早期凋亡细胞占比呈正相关关系(r=0.927,P=0.023;r=0.896,P=0.040),Cho/Cr、Lip/Cr分别与总的凋亡细胞占比呈正相关关系(r=0.904,P=0.035;r=0.911,P=0.031);Cho/Cr与S期细胞占比呈负相关关系(r=-0.918,P=0.02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I/Cr、Lip/Cr分别与G1期细胞占比呈正相关关系(r=0.975,P=0.005;r=1.000,P=0.000),MI/Cr、Lip/Cr分别与S+G2期细胞占比呈负相关关系(r=-0.975,P=0.005;r=-1.000,P=0.000)。结论:磁共振波谱成像能够监测胶质瘤细胞内代谢物改变,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放射治疗 细胞凋亡 磁共振波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定量CT(QCT)脊柱骨密度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和骨质疏松症QCT诊断标准的验证 被引量:74
2
作者 李凯 陈捷 +18 位作者 赵林芬 陈义忠 周军 邵继满 曲海波 郝晓光 姜永宏 吴艳 张郡 汤光宇 张雪芹 张伟 李小荣 王玲 王亮 刘世炜 吴静 马远征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57-1262,1272,共7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验证国际定量CT脊柱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了3个人群:①全国多中心20~40岁正常青年人群1584例;②年龄40~83岁,总共3420例社区健康人群...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验证国际定量CT脊柱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了3个人群:①全国多中心20~40岁正常青年人群1584例;②年龄40~83岁,总共3420例社区健康人群;③因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而就诊的432例骨折人群。腰椎骨密度采用美国Mindways的定量CT系统,测量腰椎第1~2椎体骨密度(如果有骨折椎体则测量临近的一个椎体),取平均值。采用国际定量CT腰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即腰椎骨密度>120mg/cm^3为正常,80~120mg/cm^3为低骨量,<80mg/cm^3为骨质疏松症。社区健康人群采用脊柱侧位定位像,由有经验的骨放射医师根据Genant椎体骨折半定量分析法对胸4~腰4每个椎体分别判断为正常(0),轻度(1),中度(2)和重度(3)骨折。每个个体只要有一个椎体≥1,判断为骨折,每个个体椎体骨折的最高值作为该个体的骨折严重程度。脊柱骨折人群均有X线,CT和/或MR检查至少有一个椎体明确骨折。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如果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20~40岁正常青年人的腰椎骨密度男性为(163.26±28.82)mg/cm^3,比女性(174.45±29.24)mg/cm^3低,P<0.001。50岁开始,一直到80岁,女性骨密度比男性低(P<0.05)。40~83岁正常社区人群以国际骨质疏松症定量CT诊断标准,人群33.2%为骨密度正常(>120mg/cm^3),38.3%为低骨量(80~120mg/cm^3),28.5%为骨质疏松(<80mg/cm^3)。其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分别为7.14%,14.6%和30.63%,呈倍比关系。432例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6%脊柱定量CT骨密度低于80mg/cm3,其余14%骨密度在低骨量范围。结论建立了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为定量CT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定量CT腰椎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适合中国人群,可以用于中国人群的定量CT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定量CT 骨密度 骨折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