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组织科研平台如何高质量发展--基于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眭依凡 罗莹 幸泰杞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有组织科研是相对于以往松散型、个体化的传统科研范式而言的,是政府系统或社会组织基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目的,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协同攻关的集团化科研范式。从组织科研治理的视角而言,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重大有组织科研平台,具... 有组织科研是相对于以往松散型、个体化的传统科研范式而言的,是政府系统或社会组织基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目的,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协同攻关的集团化科研范式。从组织科研治理的视角而言,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重大有组织科研平台,具有科研战略目标、重大科研项目、多学科人才组织、科研经费资源、科研管理制度以及科研成果评价应用等核心要素,这些要素是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及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责任,但其目前却存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作用发挥不够、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不足、组织模式和科研治理创新乏力以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视不够等现实问题。为此,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要重新明确自身定位、完善对核心要素的治理、重视及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推动有组织科研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科研 地方高校 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质量发展 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药院校实验室可视化管理平台探索 被引量:7
2
作者 罗晶 叶耀辉 +1 位作者 于玲玲 管咏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8-250,共3页
通过文献研究、对比研究以及调研交流,在了解目前高等医药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三层实验室管理模式,以学校基础医学院及护理学院为试点,尝试搭建实验室可视化管理平台,探索开放性实验室道路。实... 通过文献研究、对比研究以及调研交流,在了解目前高等医药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三层实验室管理模式,以学校基础医学院及护理学院为试点,尝试搭建实验室可视化管理平台,探索开放性实验室道路。实验室可视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有利于改善实验室分散管理现状、实现实验资源的整合共享、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院校 实验室 可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制剂化学稳定性及其调控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艾灵 万鑫浩 +4 位作者 胡恢权 杨书洁 代秀秀 万娜 伍振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96-2202,共7页
中药制剂具有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是我国医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药制剂中的化学成分在制备、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易受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化学变化,出现中药制剂化学稳定性问题,从而影响其安全性和... 中药制剂具有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是我国医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药制剂中的化学成分在制备、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易受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化学变化,出现中药制剂化学稳定性问题,从而影响其安全性和药理活性。如何通过有效措施提升中药制剂化学稳定性是一关键性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了中药制剂一般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研究现状、概述了中药制剂化学成分变化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提出了提高中药制剂化学稳定性的调控策略,以期为中药制剂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 研究现状 化学稳定性 成分 变化机制 影响因素 调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雪珂 赵海梅 +4 位作者 吴甜甜 蒋青青 金晶 黄小英 刘端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145,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作为难治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在IB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1/M2巨噬细胞平衡打破会导致炎症的发生,并且PPARγ、STAT家族、CX3CR1、IL-1家族、IL-10和TNF-α等因子与IBD密切相关... 炎症性肠病(IBD)作为难治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在IB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1/M2巨噬细胞平衡打破会导致炎症的发生,并且PPARγ、STAT家族、CX3CR1、IL-1家族、IL-10和TNF-α等因子与IBD密切相关。利用中医药疗法发现可以通过干预巨噬细胞达到预防或治疗IBD的目的,为后续研究IBD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IBD 转录因子 细胞因子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效-物-证”药食同源中药及其组方养胃功效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丽华 吴柳瑾 +6 位作者 董欢欢 赵益 单雅慧 朱卫丰 管咏梅 陈晓凡 饶毅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1,共7页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胃部疾病,因此,胃病防治成为了当下的关键需求,而药食同源中药大部分药性平和、安全性好。本文通过查阅古籍和综合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胃部疾病,因此,胃病防治成为了当下的关键需求,而药食同源中药大部分药性平和、安全性好。本文通过查阅古籍和综合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具有养胃作用的药食同源中药及含药食同源中药临床常用组方的药性功效、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基于“性-效-物-证”的关联模式对其养胃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开发胃病防治的新组方和养胃健康产品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药组方 药食同源 养胃 作用机制 “性-效-物-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方法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解良斌 陈丽华 +4 位作者 陈子颖 肖发林 朱卫丰 张永 方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90-1596,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近年来创新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状况,为中医药现代化激发创新活力。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总库和PubMed数据库2000年-2022年创新方法与中医药相关文献,并提炼中医药创新方法;然后以功能本质为划分依据,对其进行... 目的总结分析近年来创新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状况,为中医药现代化激发创新活力。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总库和PubMed数据库2000年-2022年创新方法与中医药相关文献,并提炼中医药创新方法;然后以功能本质为划分依据,对其进行应用分析与例证,同时探讨其未来应用模式和发展趋势。结果通过对中医药创新方法进行提炼划分、应用分析和趋势探讨,揭示其在中医药诊疗体系、方剂配伍和制剂开发等方面的独特成效,同时提出建立融合中医药整体、辩证和分形特色的创新方法体系。结论中医药创新方法正稳步发展并愈发深入,但还需融合中医学理论体系,以构建中医药特色创新方法体系,体现中医药系统性、科学性等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方法 中医药 QBD 智能化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现代药理作用、剂型设计与临床外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丽丽 尧章洪 +4 位作者 李童 梁炎 陈丽华 管咏梅 朱卫丰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0,I0012,I0013,共11页
吴茱萸为江西道地药材“三子一壳”之一,历史悠久,应用广泛。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梳理吴茱萸功效的历史沿革,在此基础上,以吴茱萸的现代研究为切入点,分别从现代药理作用、制剂设计、临床外用研究等方面进行文献分析。根据其研究现状,... 吴茱萸为江西道地药材“三子一壳”之一,历史悠久,应用广泛。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梳理吴茱萸功效的历史沿革,在此基础上,以吴茱萸的现代研究为切入点,分别从现代药理作用、制剂设计、临床外用研究等方面进行文献分析。根据其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如吴茱萸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聚焦于抗肿瘤、抗炎、保肝、抗阿尔茨海默病等,然目前的研究均以相应细胞模型作为研究对象,缺乏基于临床需求导向的真实世界研究;吴茱萸作为穴位贴敷之要药,常外用疗顽疾,可实现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内病外治”;但目前临床外用研究报道多而散,多集中于一些病例报道,缺乏深入的机制探索,且尚未形成规范的治疗体系,缺乏对吴茱萸外用人用经验的规范化收集整理;针对其所含主要药效成分如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等水溶性差、溶出慢和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通过合理制剂设计如纳米制剂、磷脂复合物和包合物等,改善其生物利用度,有望将其开发成有效治疗肿瘤及炎症疾病的候选药物,但研究局限于新制剂与原药之间的生物利用度变化及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缺乏对相关疾病治疗效果的评价,制约了其新药创制过程。将近年来吴茱萸现代药理作用、相关剂型设计与临床外用进行系统文献梳理,以期为吴茱萸的深入系统研究及外用制剂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现代药理作用 制剂设计 临床外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承与创新的口服中药散剂发展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润泽 梁新丽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7-1220,共4页
散剂为我国古代重要的中药制剂形式,在中医药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由于其组方合理、疗效确切、起效迅速、节省资源,为历代医家长期使用并沿用至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生活节奏的改变及现代剂型应用选择的多样化,传统散... 散剂为我国古代重要的中药制剂形式,在中医药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由于其组方合理、疗效确切、起效迅速、节省资源,为历代医家长期使用并沿用至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生活节奏的改变及现代剂型应用选择的多样化,传统散剂的应用范围在逐渐减弱,致使其转型升级研究迫在眉睫。本文通过追溯口服中药散剂起源、兴起、鼎盛、衰落的历史沿革,阐述其用药特色,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强调其在民族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充分挖掘民族医药宝库的同时,结合中医药理论与实际;在继承古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超微粉碎技术、中药粒子设计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散剂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中药散剂 传承与创新 历史沿革 用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结肠靶向制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小芳 管咏梅 +3 位作者 田力 朱卫丰 杨明 刘红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10-1813,共4页
结肠靶向给药可以解决普通制剂口服后在到达结肠或直肠前被吸收或降解的问题,从而提高中药对靶向组织的药理作用强度,还能代替毒副作用较大直肠给药药物,具有疗效好、使用方便、患者痛苦小、医护人员负担轻等特点。近年来,中药结肠靶向... 结肠靶向给药可以解决普通制剂口服后在到达结肠或直肠前被吸收或降解的问题,从而提高中药对靶向组织的药理作用强度,还能代替毒副作用较大直肠给药药物,具有疗效好、使用方便、患者痛苦小、医护人员负担轻等特点。近年来,中药结肠靶向制剂制备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其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结肠靶向给药 包衣技术 胶囊化技术 骨架技术 生物黏附技术 β-环糊精包合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维度相似算法的中药复方个性化煎煮推荐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智彪 江民财 +4 位作者 赵化勇 杜建强 熊旺平 罗计根 伍振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92-2398,共7页
目的:为实现中药汤剂智能煎煮设备煎煮参数快速推荐,提出一种融合方剂多维度相似算法,借鉴古代经典名方的个性化煎煮推荐。方法:选取30首经典名方,给出算法推荐的煎煮参数值,比较与典籍记载对应的煎煮参数值之间的差异。针对中药复方的... 目的:为实现中药汤剂智能煎煮设备煎煮参数快速推荐,提出一种融合方剂多维度相似算法,借鉴古代经典名方的个性化煎煮推荐。方法:选取30首经典名方,给出算法推荐的煎煮参数值,比较与典籍记载对应的煎煮参数值之间的差异。针对中药复方的组成成分、剂量以及功用维度特性,分别采用Jaccard相似系数、夹角余弦相似度和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相似度算法,计算实验方剂与煎煮数据库中方剂间的相似度,将各维度最为相似方剂的煎煮参数加权融合,获取30首经典名方的个性化煎煮参数。结果:加水量、武火及文火时长参数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3%、3.4%、7.1%。结论:2组煎煮参数值较为接近,较好地借鉴和传承经典名方煎煮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个性化煎煮 多维度 潜在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 方剂相似度 夹角余弦 Jaccard相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药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薛峰 黄剑宇 +3 位作者 吴浩 李俊松 狄留庆 乔宏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735,共9页
中药加工技术的发展是中药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中药制造和现代制药装备领域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政策的发布,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成为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为现代中药加工技术的... 中药加工技术的发展是中药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中药制造和现代制药装备领域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政策的发布,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成为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为现代中药加工技术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和高要求。围绕中药粉碎、提取、灭菌、保鲜等关键加工技术,综述了其原理、特点以及近年来的应用进展,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以期为中药加工关键技术的集成化、现代化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加工 中药粉碎 中药提取 中药灭菌 中药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引经中药在现代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明霞 魏韶锋 +5 位作者 郑琴 章德林 杨明 朱丽云 曾维焕 王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22-3426,共5页
中药引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引经中药可以引导其他药物到达病灶部位,对提高药物靶向性,促进其他药物的吸收,增强药物疗效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常用的引经入脑、肝、肺及其他靶向区的中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 中药引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引经中药可以引导其他药物到达病灶部位,对提高药物靶向性,促进其他药物的吸收,增强药物疗效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常用的引经入脑、肝、肺及其他靶向区的中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引经中药在药物研究和制剂设计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经中药 靶向治疗 靶向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中药固体片剂孔隙率的太赫兹有效介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旭 张梦圆 +5 位作者 赵雯玥 左剑 朱卫丰 李哲 施宇蕾 张存林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53,共10页
目前对中药片剂的孔隙测量,一般采用的是具有破坏性的密度测量方法,缺乏无损量化方法。太赫兹辐射能用于无损的提取药物若干光学信息。针对直压型中药片剂,通过太赫兹时域和频域信号处理等不同方法分别计算各种片剂的有效折射率,发现两... 目前对中药片剂的孔隙测量,一般采用的是具有破坏性的密度测量方法,缺乏无损量化方法。太赫兹辐射能用于无损的提取药物若干光学信息。针对直压型中药片剂,通过太赫兹时域和频域信号处理等不同方法分别计算各种片剂的有效折射率,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有效折射率和片剂的孔隙率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有效折射率特性,利用四种有效介质模型提取了中药片剂的孔隙率并进行量化回归,通过交叉验证与相对分析误差(RPD)发现通过时域信号处理的有效折射率得到的孔隙率回归模型解释性与验证准确性更高,其中最佳模型是Bruggeman模型(RPD=11.3325)。为中药多孔粉体制剂工艺优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光谱 有效折射率 有效介质理论 中药片剂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固体制剂多成分溶出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文栋 朱卫丰 +1 位作者 李哲 吴文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42-1847,共6页
中药制剂含有多种成分,故需要在溶出实验、溶出物检测、数据分析中建立适合其本身特点的方法。近年来,中药制剂相关研究正呈现从仿照化药的单指标成分检测,转向多指标成分快速检测、生物活性检测等趋势,同时开发出基于多组分溶出数据的... 中药制剂含有多种成分,故需要在溶出实验、溶出物检测、数据分析中建立适合其本身特点的方法。近年来,中药制剂相关研究正呈现从仿照化药的单指标成分检测,转向多指标成分快速检测、生物活性检测等趋势,同时开发出基于多组分溶出数据的分析方法。本文根据溶出度实验方法、检测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对中药固体制剂多成分溶出的研究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索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固体制剂 多成分 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临方制剂智慧制造系统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邢丽媛 王学成 +4 位作者 李远辉 臧振中 罗小荣 伍振峰 杨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12-117,126,共7页
近年来,我国中药制药产业持续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是对于传统中药临方制剂而言,存在工艺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智能化程度不强等... 近年来,我国中药制药产业持续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是对于传统中药临方制剂而言,存在工艺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智能化程度不强等问题,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从国际前沿技术在中药临方制剂中的应用出发,系统总结和分析其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中药临方制剂现状,将药物制造装置和制造工艺进行创新融合,提出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理法方药、智能决策、智能制造、剂工质效、个性化服务为一体的中药临方制剂智慧制造系统,为打造中药临方制剂智能化运营平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临方制剂 智能制造 技术装备 智慧系统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经皮制剂皮肤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管咏梅 沈倩 +5 位作者 许攀 吴璇 朱卫丰 陈丽华 金晨 臧振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9,共6页
近年来中药经皮给药因血药浓度稳定、避免肝脏代谢、随时停药等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克服皮肤屏障通常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式进行促渗,但同时也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害。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几年文献,对皮肤刺激性、致敏性的评价方法以... 近年来中药经皮给药因血药浓度稳定、避免肝脏代谢、随时停药等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克服皮肤屏障通常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式进行促渗,但同时也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害。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几年文献,对皮肤刺激性、致敏性的评价方法以及如何降低中药制剂导致的皮肤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皮肤毒性评价和经皮给药系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皮肤刺激性 皮肤致敏性 体内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抗衰老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管咏梅 张煜薇 +5 位作者 李丽琴 赵氏淳 董欢欢 潘华平 臧振中 陈丽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共6页
玫瑰花作为延缓衰老的理气类中药,具有悠久的药食两用史,是抗衰、保肝等相关方剂中高频次出现的抗衰老药物。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揭示,玫瑰花蕴含挥发油、多糖、黄酮、多酚及多种必需氨基酸等成分,成分间协同增效机制产生显著的生物效应... 玫瑰花作为延缓衰老的理气类中药,具有悠久的药食两用史,是抗衰、保肝等相关方剂中高频次出现的抗衰老药物。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揭示,玫瑰花蕴含挥发油、多糖、黄酮、多酚及多种必需氨基酸等成分,成分间协同增效机制产生显著的生物效应;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调节炎症信号通路、增强免疫防御机制等多途径,有效提升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和抗衰老水平,为其在现代抗衰老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传统中医理论深刻指出,情志不畅是加速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累积可导致肝脏功能失调。肝脏作为疏泄气机、调节情志的关键脏器,其功能衰退被视为机体衰老过程的起点。玫瑰花可疏肝胆之郁气,调理肝胆气机、缓解情志抑郁,保持肝气正常疏泄从而延缓衰老。整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总结玫瑰花生物学活性、概括其药理学作用及抗衰老内在机制,并基于中医情志失常-肝失疏泄加速衰老理论学说探析疏肝解郁药效延缓衰老作用,为玫瑰花抗衰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抗衰老 抗氧化 抗炎 免疫调节 保肝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粉体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赵国巍 梁新丽 +3 位作者 廖正根 熊志伟 李哲 罗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315-317,321,共4页
文章综合阐述了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粉体理化性质、稳定性的影响,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推广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总结了中药材超微粉碎的通用性方法,为实际生产中中药材的超微粉碎提供工艺指导;初步总结了中药材超微粉碎的适宜性... 文章综合阐述了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粉体理化性质、稳定性的影响,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推广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总结了中药材超微粉碎的通用性方法,为实际生产中中药材的超微粉碎提供工艺指导;初步总结了中药材超微粉碎的适宜性和适宜超微粉碎中药材粉碎程度,减少中药材超微粉碎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超微粉碎 粉体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检测方法在制剂口感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红 张定堃 +5 位作者 林俊芝 韩雪 兰杨 韩丽 杨明 李红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8-592,共5页
口感是口服药物制剂处方研究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客观、准确、快速地评价制剂口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传统感官评价与化学评价方法已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但仍存在一定缺陷。近年来,国内外同行开发了多种可用于口感评价的生物检测方... 口感是口服药物制剂处方研究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客观、准确、快速地评价制剂口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传统感官评价与化学评价方法已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但仍存在一定缺陷。近年来,国内外同行开发了多种可用于口感评价的生物检测方法。本文简要总结了感官评价、化学评价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一些新型生物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与适用性,以期推动制剂口感评价方法的发展,为口服制剂掩味技术和矫味辅料的开发及安慰剂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检测 制剂 口感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红宁 王玉蓉 +3 位作者 陈丽华 朱卫丰 廖正根 杨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305-309,314,共6页
中药药剂学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中药行业大品种、大中药、大融合局面的出现,中药药剂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作者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药药剂研究领域的成果,分析和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中药药剂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 中药药剂学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中药行业大品种、大中药、大融合局面的出现,中药药剂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作者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药药剂研究领域的成果,分析和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中药药剂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剂学 学科进展 发展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