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药玉簪花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及其HPLC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何军伟 杨丽 +4 位作者 朱继孝 王秀梅 邹峥嵘 何伟炜 钟国跃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85,共3页
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玉簪花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并采用HPLC法进行分析检测.玉簪花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它们的HPLC共有峰提取率及色谱峰面积之比有一定的差别.其中,80%... 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玉簪花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并采用HPLC法进行分析检测.玉簪花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它们的HPLC共有峰提取率及色谱峰面积之比有一定的差别.其中,80%乙醇提取物在低、中、高剂量下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优于其它浓度乙醇提取物,并且能更好地富集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簪花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 抗炎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普通油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恩慧 王晓云 +3 位作者 覃子海 赵文东 韦长江 王鹏良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6-811,共6页
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分布最广、产量最多的山茶属中一个重要油料树种。广西是普通油茶的重要分布区,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为深入了解广西普通油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服务于种质保存和品种选育,该研究首先对已开发的SSR... 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分布最广、产量最多的山茶属中一个重要油料树种。广西是普通油茶的重要分布区,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为深入了解广西普通油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服务于种质保存和品种选育,该研究首先对已开发的SSR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对97份广西有代表性的普通油茶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已开发的10对油茶SSR分子标记中,7对能稳定扩增且表现为共显性,2对扩增不稳定,另外1对无法扩增出产物。(2)7对共显性SSR标记总共检测到33个等位基因,每对标记检测到等位基因数目的变化范围为3-6个,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4.714 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目的变化范围为2.084 2-4.314 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828 8;基因多样性变化范围为0.520 2-0.768 2,平均每个位点基因多样性为0.628 1。(3)参试群体中绝大多数位点未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存在遗传结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13 0-0.670 1和0.523 3-0.772 4,其平均值分别为0.569 8和0.631 6。(4)种质资源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5-0.791 7,平均遗传距离为0.354 5;UPGMA聚类显示相同来源的种质资源无法聚成一类,在同一聚类分支上混有不同来源的种质资源。这表明已开发的油茶SSR分子标记适用于广西普通油茶,广西普通油茶种质资源拥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结果为广西普通油茶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复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僵菌对酚类转化及僵蚕中4-O-甲基葡萄糖苷化产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居敏 苏明声 +3 位作者 张亚梅 邵峰 杨明 张普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9-1033,共5页
僵蚕是由家蚕经球孢白僵菌感染僵化而死的干燥虫体,其感染过程实际上是白僵菌发酵的过程。本文总结了白僵菌对酚类4-O-甲基葡萄糖苷化作用的规律和僵蚕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提出僵蚕形成过程的转化反应和可能的产物,旨在为其物质基础研究... 僵蚕是由家蚕经球孢白僵菌感染僵化而死的干燥虫体,其感染过程实际上是白僵菌发酵的过程。本文总结了白僵菌对酚类4-O-甲基葡萄糖苷化作用的规律和僵蚕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提出僵蚕形成过程的转化反应和可能的产物,旨在为其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标准建立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蚕 白僵菌 酚类 4-O-甲基葡萄糖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花樫木根化学成分及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活性研究
4
作者 杨帆 张亚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892-1899,共8页
为研究密花樫木(Dysoxylum densiflorum)根的化学成分及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活性。利用多种色谱方法从密花樫木根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10),13 E-halimadiene-3α,15-... 为研究密花樫木(Dysoxylum densiflorum)根的化学成分及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活性。利用多种色谱方法从密花樫木根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10),13 E-halimadiene-3α,15-diol(1)、(-)-agbanindiol A(2)、polylauioid H(3)、2-oxopopulifolic acid(4)、dysoxydenone C(5)、2-oxo-ent-cleroda-3,13 Z-dien-15-oic acid(6)、nakamurol B(7)、methyl(13 E)-2-oxoneocleroda-3,13-dien-15-oate(8)、15-acetoxy-ent-3,13 E-clerodadien-2-one(9)、(3α,4β,13 E)-neoclerod-13-ene-3,4,15-triol(10)、5(10),14-halimadiene-3α,13ξ-diol(11)、dysokusone A(12)、14,15-dinorclerod-3-ene-2,13-dione(13)、3,4-epoxyclerodan-13 E-en-15-oic acid(14)、dysokusone G(15)、15-acetyloxyl-3α,4β-dihydroxy-neoclerod-13 Z-ene(16)、[1α(E),2β,4aβ,8aα]-5-(decahydro-4a-hydroy-1,2,5,5-tetra-methyl-1-naphthalenyl)-3-methl-2-penten-1-ol(17)、kolavenol(18)、(13 E)-2-oxoneocleroda-3,13-dien-15-ol(19)、2β-hydroxykolavenol(20)、ent-3β,4β-epoxyclerod-13 E-en-15-ol(21)、2-oxodihydrokolavenol acetate(22)和(3α,4β,13 E)-4-ethoxyneoclerod-13-ene-3,15-diol(23)。化合物2、4、6~9、11、13、14、17~20、22~23为首次从樫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体外PTP-1B抑制活性评价所得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发现化合物3、12、16、21具有抑制PTP-1B作用,其IC_(50)值分别为31.25±0.64、0.30±0.56、0.64±0.51和78.50±0.59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花樫木 化学成分 PTP-1B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