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考证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有智 唐苏媛 +3 位作者 赵益 管咏梅 钟凌云 朱卫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共9页
旨在对仲景经方桂枝加葛根汤进行文献考证,以期为该方的现代制剂开发提供文献依据。以“桂枝加葛根汤”为关键词,分别在中华医典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相关古文献和现代研究报道并进行梳理,从“方”“药”2个角度对其历史沿革、药物组成... 旨在对仲景经方桂枝加葛根汤进行文献考证,以期为该方的现代制剂开发提供文献依据。以“桂枝加葛根汤”为关键词,分别在中华医典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相关古文献和现代研究报道并进行梳理,从“方”“药”2个角度对其历史沿革、药物组成、用量用法、临床应用、中药基原和炮制进行考证。共检索到历代古籍中收载的同名方剂26首,其中22首的组成只包括葛根、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和甘草6味药物,其余4首在此基础上还含有麻黄。12首方遵仲景原方的煎服法,先煎葛根。不同方剂的药物剂量差别较大,但均重用葛根。药物基原方面,桂枝取现版药典中的肉桂,葛根取野葛,芍药取白芍,生姜取四川地区的小黄姜,大枣取山东、山西的优质大枣,甘草选豆科植物甘草最符合原方所指。大部分药物的炮制与现版药典相同,但炙甘草非现版药典所载之蜜炙,实为清炒。该方主治历代以太阳病兼项背不适为主,现代临床治疗范围有所扩展,但仍以治疗与项背不舒为特征的颈肩部疾患为多,其中以颈椎病最为常用且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加葛根汤 文献考证 历史沿革 中药基原 用量用法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温胆汤对湿热证大鼠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左铮云 张博琳 +2 位作者 崔言坤 黄艳美 姚凤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9,共4页
目的 通过建立湿热证外因模型及内外因模型,观察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的表达水平,探讨湿热证本质,从调控“水液代谢”角度明确加味温胆汤对湿热证的防治作用,进一步阐明加味温胆汤防治湿热证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雄性SPF级SD大鼠... 目的 通过建立湿热证外因模型及内外因模型,观察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的表达水平,探讨湿热证本质,从调控“水液代谢”角度明确加味温胆汤对湿热证的防治作用,进一步阐明加味温胆汤防治湿热证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外因模型组、外因香连丸组、外因加味温胆汤组、内外因模型组、内外因香连丸组、内外因加味温胆汤组,每组10只。采用人工气候箱+高脂高糖饮食双重作用与人工气候箱单独作用的对比造模法复制湿热证模型,造模10d后开始灌胃给药,分别给药4周,正常组及模型组均给予同体积的水。经末次给药后,麻醉取材,采集腹主动脉血、胃、肺、肾和肝组织。微板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不同组织中的AQPs。结果 与正常组比,外因模型组及内外因模型组血清HDL-C含量显著降低,LDL-C含量显著升高;与外因模型组相比,外因加味温胆汤组血清TG、TC、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含量显著升高,外因香连丸组血清HDL-C含量显著升高;与内外因模型组相比,内外因加味温胆汤组血清TC、LDL-C含量显著降低,内外因香连丸组血清TC、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含量升高(P<0.01或P<0.05)。与正常组比,外因模型组肾组织AQP2、胃组织AQP4含量显著升高,内外因模型组肺组织AQP5、肾组织AQP2、AQP3、胃组织AQP3、AQP4含量显著升高;与外因模型组比,外因加味温胆汤组肺组织AQP1、AQP5肾组织AQP2、AQP3、胃组织AQP3、AQP4含量显著降低,外因香连丸组肺组织AQP1、肾组织AQP2、AQP3、胃组织AQP4显著降低;与内外因模型组相比,内外因加味温胆汤组肺组织AQP1、肾组织AQP2、AQP3、胃组织AQP3、AQP4含量显著降低,内外因香连丸组肾组织AQP2、AQP3、胃组织AQP3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 湿热环境会使大鼠血脂水平异常,AQPs含量升高,加味温胆汤可以回调大鼠血脂水平和AQPs含量,可能是其防治湿热证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温胆汤 湿热证 水通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附子汤抗化疗诱导的小鼠周围神经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姚凤云 刘蕊 +4 位作者 黄艳美 左铮云 王琳 李永鑫 崔言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I0011,共6页
目的 探究甘草附子汤对顺铂诱导的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chemotherapy 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模型小鼠神经痛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昆明种雌性小鼠4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附子汤高(14.3 g·kg^... 目的 探究甘草附子汤对顺铂诱导的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chemotherapy 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模型小鼠神经痛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昆明种雌性小鼠4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附子汤高(14.3 g·kg^(-1))、中(7.15 g·kg^(-1))、低(3.575 g·kg^(-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0.026 g·kg^(-1))。每日腹腔注射顺铂(3 mg·kg^(-1))制备CIPN模型,连续5 d;造模同时灌胃给药,连续12 d。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和行为学表现;末次给药后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足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ELISA检测肾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体温、机械性痛阈值、热痛觉阈值显著降低(P<0.01),小鼠足掌部皮肤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血清SOD、NO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H_(2)O_(2)和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肾脏组织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甘草附子汤显著改善小鼠体质量、体温、机械性痛阈值、热痛觉阈值(P<0.01),明显改善小鼠足掌部皮肤组织病理损伤,显著升高血清SOD和NO水平(P<0.05),显著降低血清H_(2)O_(2)和MDA水平(P<0.05),明显降低肾脏组织TNF-α、IL-6及IL-1β水平(P<0.01)。结论 甘草附子汤能够改善顺铂诱导的CIPN模型小鼠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小鼠的疼痛阈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及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附子汤 CIPN 顺铂 氧化应激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理中丸通过调节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对化疗性恶心呕吐异食癖大鼠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凤云 姜劼琳 +4 位作者 刘蕊 郭怡 黄艳美 王琳 崔言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45-3449,共5页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丸对顺铂诱导的化疗性恶心呕吐(CINV)异食癖大鼠的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帕洛诺司琼组(0.045 mg/kg)及附子理中丸高、中、低剂量组(4.86、2.43、1.215 g/kg),每组8只。预防性给药7 d后,...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丸对顺铂诱导的化疗性恶心呕吐(CINV)异食癖大鼠的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帕洛诺司琼组(0.045 mg/kg)及附子理中丸高、中、低剂量组(4.86、2.43、1.215 g/kg),每组8只。预防性给药7 d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单次腹腔注射顺铂(6 mg/kg)建立异食癖恶心呕吐模型。造模72 h后(末次给药1 h后)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胃窦和回肠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SOD活性及NO、MDA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肾组织IL-1β、TNF-α水平及回肠组织5-HT、5-HIA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回肠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高岭土摄入量升高(P<0.01),体质量降低(P<0.01),胃窦及回肠组织病理损伤明显,SOD活性及NO水平降低(P<0.05),MDA、IL-1β、TNF-α、5-HT、5-HIAA水平升高(P<0.01),回肠组织NLRP3、ASC、caspase-1、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丸各剂量组及帕洛诺司琼组高岭土摄入量降低(P<0.05),体质量升高(P<0.05),胃窦及回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SOD活性及NO水平升高(P<0.05),MDA、IL-1β、TNF-α、5-HT、5-HIAA水平降低(P<0.05),回肠组织NLRP3、ASC、caspase-1、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附子理中丸能防治CINV,纠正顺铂诱导的大鼠异食癖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ASC/caspase-1通路激活、调节炎症因子释放、抗氧化应激、抑制5-HT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丸 顺铂 化疗性恶心呕吐 异食癖 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性树突状细胞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葛巍 刘素萍 +4 位作者 赵海梅 刘端勇 程绍民 王海燕 左铮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70,I0018,I0019,共7页
目的探讨四神丸(SSP)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炎性树突状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四神丸对照组(Normal+SSP)、模型组(DSS)、四神丸组(DSS+SSP),每组10只。除Normal组和Normal+SSP组外,其余... 目的探讨四神丸(SSP)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炎性树突状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四神丸对照组(Normal+SSP)、模型组(DSS)、四神丸组(DSS+SSP),每组10只。除Normal组和Normal+SSP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黄+氢化可的松+DSS”的复合造模法模拟脾肾阳虚型UC小鼠模型。造模第15天,Normal+SSP组和DSS+SSP组均灌胃给予四神丸混悬液,2.5 g/kg,连续7 d。每日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并记录体质量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取小鼠外周血进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睾酮(T)检测;取小鼠结肠组织和脾脏,观察大体形态及结肠损伤情况,进行结肠病理损伤评分,同时HE染色后观察结肠黏膜病理改变;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脾脏组织CD11c^(+)CD103^(+)TNF-α^(+)、CD11c^(+)CD103^(+)INOS^(+)细胞水平;采用ELISA测定结肠白细胞介素(IL)-12、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结果与Normal组相比,DSS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嗜倦懒动、弓背扎堆、纳差食少、毛发黯暗、大便稀软带血等体征,且体质量明显下降及DAI明显升高(P<0.05,P<0.01);血清T3、T4、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肠重量指数、肠重指数、脾重指数及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结肠长度减少(P<0.05);脾脏CD11c^(+)CD103^(+)TNF-α^(+)、CD11c^(+)CD103^(+)INOS^(+)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肠IL-1β、TNF-α、IL-6、IL-12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IL-10、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DSS组相比,DSS+SSP组小鼠上述体征明显改善,体质量明显提升及DAI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T3、T4、T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肠重量指数、肠重指数、脾重指数及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结肠长度增加(P<0.05);脾脏CD11c^(+)CD103^(+)TNF-α^(+)、CD11c^(+)CD103^(+)INOS^(+)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肠IL-1β、TNF-α、IL-6、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IL-10、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四神丸可通过降低CD11c^(+)CD103^(+)TNF-α^(+)、CD11c^(+)CD103^(+)INOS^(+)细胞水平以重塑肠道促炎因子IL-1β、TNF-α、IL-6、IL-12和抑炎因子IL-10、IFN-γ的平衡,进而有效治疗脾肾阳虚型小鼠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神丸 脾肾阳虚 溃疡性结肠炎 炎性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济生肾气丸防治慢性肾脏病的作用
6
作者 崔言坤 王琳 +5 位作者 黄艳美 陈丽梅 姜劼琳 左铮云 刘超 姚凤云 《中成药》 2025年第8期2783-2790,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大鼠实验探讨济生肾气丸防治慢性肾脏病(CKD)的作用。方法通过TCMSP、PharmMapper、ETCM数据库获取济生肾气丸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获取CKD相关靶点,纳入GSE62792数据集差异基因。...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大鼠实验探讨济生肾气丸防治慢性肾脏病(CKD)的作用。方法通过TCMSP、PharmMapper、ETCM数据库获取济生肾气丸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获取CKD相关靶点,纳入GSE62792数据集差异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AutoDockTools对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腺嘌呤灌胃4周诱导建立CKD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济生肾气丸高、中、低剂量组(43.2、21.6、10.8 g/kg),给药4周后,麻醉取材。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24 h尿蛋白、SCr、BUN水平,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p38 MAPK、p-p38 MAPK、ERK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共筛选获得济生肾气丸活性成分102种,对应靶点645个,疾病靶点2168个,得到交叉靶点232个。靶点富集于1321条生物过程,130条分子功能条目,192条KEGG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济生肾气丸核心成分与靶点具有稳定结合活性。Masson染色显示,济生肾气丸可缓解CKD大鼠肾脏组织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济生肾气丸各剂量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SCr、BUN水平,肾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和p38 MAPK、p-p38 MAPK、ERK1/2、p-ERK1/2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结论济生肾气丸可能是通过调控p38 MAPK和ERK1/2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释放,改善炎症损伤发挥防治CK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生肾气丸 慢性肾脏病(CKD)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炎症 p38 MAPK 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