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物汤水提物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平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艾梓黎 张娴 +3 位作者 葛巍 王海燕 左铮云 刘端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6-140,I0025-I0027,共8页
目的 探讨四物汤水提物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平衡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予以高脂饲料建立肥胖模型,30只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四物汤低、中、高剂量组[1.62、3.24、6.48 g/(kg·d)灌胃]和奥利司他组[3... 目的 探讨四物汤水提物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平衡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予以高脂饲料建立肥胖模型,30只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四物汤低、中、高剂量组[1.62、3.24、6.48 g/(kg·d)灌胃]和奥利司他组[32.40 mg/(kg·d)灌胃],每组6只,另设正常组6只。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分别记录大鼠初始及终末体质量和每日摄食量。治疗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脂体比(Body fat index, BFI)、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和葡萄糖(Glucose, GLU)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肝脏和脂肪组织形态学变化;16S rDNA检测大鼠粪便中的肠道菌群种类及其丰度。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体质量、BFI、TG、TC、LDL-C和GLU水平显著下降(P<0.05),气球菌属(Aerococcus)、Facklamia、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NK4A214_group、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Quinella、norank_f__norank_o__RF39和厚壁菌门如Turicibacter丰度显著下降。结论 四物汤水提物能够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的体质量和血脂水平,减少肝脏脂质积累和脂肪堆积,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水提物 肥胖 肠道菌群 高脂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结肠炎小鼠树突状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余飞浩 王海燕 +5 位作者 王梦雪 康增平 钟友宝 赵海梅 周步高 刘端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46-1851,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24只采用3%DSS溶液复制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均分成3...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24只采用3%DSS溶液复制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为模型组、APS组和美沙拉嗪组。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结肠长度及单位结肠质量指数等情况;HE染色后进行病理损伤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总DCs(CD11c^(+)CD103^(+)、CD11c-CD103^(+)、CD11c^(+)CD103-、CD11c-CD103-细胞)、炎症DCs(CD11c^(+)CD103^(+)i NOS^(+)、CD11c^(+)CD103^(+)TNF-α^(+)、CD11c^(+)CD103^(+)E-Cadherin^(+)细胞)、滤泡性DCs(CD11c^(+)CD103^(+)CXCR5^(+)细胞)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结肠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小鼠在给药治疗后体质量明显增加,结肠长度明显增长,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单位结肠质量指数及病理组织学评分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同时,经APS治疗后,结肠炎小鼠外周血中炎症DCs数量如CD11c^(+)CD103^(+)INOS^(+),CD11c^(+)CD103^(+)TNF-α^(+)、CD11c^(+)CD103^(+)E-cadherin^(+)和滤泡性DCs(CD11c^(+)CXCR5^(+)CD103^(+),DC-Tfh)数量明显下调(P<0.05或P<0.01)。各治疗组结肠组织中PI3K、p-Akt、Rheb和Kif2α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P<0.05或P<0.01)。结论:APS有效缓解小鼠结肠炎与下调小鼠炎症、滤泡性DCs数量以及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溃疡性结肠炎 树突状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神丸、二神丸及五味子散对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金晶 刘端勇 +4 位作者 黄洁 康增平 钟友宝 龙健 赵海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9-173,I0041,I0042,I0043,I0044,共9页
目的探讨四神丸、二神丸及五味子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复发型结肠炎模型组、复发型结肠炎四神丸组、复发型结肠炎二神丸组、复发型结肠炎五味子散组和美沙... 目的探讨四神丸、二神丸及五味子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复发型结肠炎模型组、复发型结肠炎四神丸组、复发型结肠炎二神丸组、复发型结肠炎五味子散组和美沙拉嗪对照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建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经给药治疗10 d后,通过体质量变化增长率、体质量、结肠重量、结肠重量指数、结肠长度、单位结肠质量指数及结肠镜下损伤评分评价其疗效,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检测盲肠内容物肠道菌群表达水平,同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黏膜中模式识别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模式识别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二神丸及五味子散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率和结肠长度有不同程度地增加,结肠质量、结肠重量指数、单位结肠质量指数和结肠镜下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同时,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发现,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物种均匀度、丰富度升高,多样性增加,且给药组物种及优势菌群聚类较为集中,同时给药组TLR2、TLR4表达水平下降(P<0.05或P<0.01),且关联性分析表明,四神丸组样本与结肠长度变化的方向一致呈正相关,与TLR4、TLR2病理损伤评分变化的方向相反呈负相关。相关性Heatmap显示病理损伤评分与毛螺旋菌科(uncultured bacterium 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呈负相关,与毛螺旋菌科(unclassified Lachnospiraceae)_UCG-006、拟杆菌属(Bacteroides_acidifaciens)呈正相关;TLR4与瘤胃球菌(unclassified Ruminococcaceae)_UCG-014呈正相关。进化分析揭示了缓慢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_lentus)和毛螺旋菌科(unclassified_Lactobacillus),拟杆菌属酸化菌(Bacteroides_acidifaciens)和拟杆菌属肠杆菌(Bacteroides_caecimuris)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而模型组在Bacteroides_acidifaciens表达水平上调,治疗组水平下降。结论四神丸可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平衡而达到减轻DSS诱导型结肠炎的目的,二神丸、五味子散在改善腹泻症状、恢复结肠形态、调控肠道菌群平衡治疗UC中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神丸 结肠炎 肠道菌群 二神丸 五味子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运用及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文 张哲言 +4 位作者 黄莉 万琪 赵海梅 刘端勇 李燕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2,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复杂且复发率高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2017年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将出自《证治准绳》的四神丸作为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基础中药方剂。以四神丸为主方加减化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复杂且复发率高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2017年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将出自《证治准绳》的四神丸作为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基础中药方剂。以四神丸为主方加减化裁、联合其他中药复方、联合西药以及其他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复发性UC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多靶点及多通路调控等优势。调节免疫是四神丸治疗UC的主要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对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TM)、辅助型T细胞1(T helper 1 cell,Th1)/辅助型T细胞2(T helper 2 cell,Th2)、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B helper T cells,Tfh)/滤泡调节性T细胞(follicu⁃lar regulatory T cells,Tfr)、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和肠道菌群等以及多条信号通路调控作用,显示出四神丸良好的免疫药理作用。因此,就近年来四神丸治疗UC的临床运用及免疫药理学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UC提供更多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神丸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应用 调节免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AIH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曾鑫 刘妙华 +4 位作者 熊祎 闫宫花 刘端勇 殷玉婷 周步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8-71,I0018-I0020,共7页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 Cur)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改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IH模型组、姜黄素组和地塞米松(阳性药)组。采用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尾静...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 Cur)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改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IH模型组、姜黄素组和地塞米松(阳性药)组。采用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AIH模型。收集小鼠回盲部粪便进行DNA抽提和PCR扩增获取碱基序列,并建立数据库;探索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性及姜黄素对其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AIH模型组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丰度明显下降,而norank-f-Muribaculaceae、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NK4A136-group)、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罗斯氏菌属(Roseburia)、Jeotgalicoccus、糖化假丝酵母菌(Candidatus-Saccharimonas)、Lachnoclostridium、厌氧棍状菌属(Anaerotruncus)丰度有所上升;与AIH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和地塞米松组中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norank-f-Muribaculaceae、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NK4A136-group)、Jeotgalicoccu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丰度有所下降,而拟杆菌属(Bacteroides)、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毛螺旋菌属(norank-f-Lachnospiraceae)、Colidextribacter、细小杆菌(Parvibacter)、Harryflintia丰度有所上升。结论 与正常小鼠相比,AIH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且姜黄素对AIH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衡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肠道菌群 菌群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参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性树突状细胞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魏思逸 刘妙华 +4 位作者 潘源乐 黄佳琦 赵海梅 钟友宝 刘端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97,I0020,I0021,共6页
目的在评价疗效的基础上,评价香参丸对结肠炎小鼠炎性树突状细胞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香参丸组、美沙拉嗪(5-ASA)组,每组1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 目的在评价疗效的基础上,评价香参丸对结肠炎小鼠炎性树突状细胞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香参丸组、美沙拉嗪(5-ASA)组,每组1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香参丸5 g·kg^(-1)·d^(-1)、美沙拉嗪300 m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10 d后,通过测量小鼠体质量、结肠质量、结肠长度,计算肠重指数、肠长指数,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切片评价香参丸疗效;流式细胞术检测炎性树突状细胞数量;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经香参丸治疗的小鼠结肠质量与结肠质量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肠长度明显恢复(P<0.05),炎性树突状细胞亚型CD11c^(+)CD103^(+)CXCR5^(+)、CD11c^(+)CD103^(+)iNOS^(+)、CD11c^(+)CD103^(+)E-cadherin^(+)、CD11c^(+)CD103^(+)TNF-α^(+)细胞数量明显下降,抑炎因子IL-13、IL-4表达增加,促炎因子IL-33、IFN-γ和MCP-1/CCL-2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香参丸可能通过调节UC小鼠炎性树突状细胞,发挥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参丸 溃疡性结肠炎 树突状细胞 疗效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燥湿药对乳腺癌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文秀 王馨楠 +1 位作者 孙有智 赵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1-186,共6页
清热燥湿法是乳腺癌的常用治法之一,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和机制尤为必要。基于此,就近年来关于常用清热燥湿药对乳腺癌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发现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苦参、白鲜皮和秦皮的有效成分能通过抑制细胞... 清热燥湿法是乳腺癌的常用治法之一,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和机制尤为必要。基于此,就近年来关于常用清热燥湿药对乳腺癌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发现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苦参、白鲜皮和秦皮的有效成分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调节自噬、抗肿瘤血管生成来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并能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减少癌细胞侵袭和转移以及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梳理清热燥湿药抑制乳腺癌的实验研究现状,可为清热燥湿药抑制乳腺癌甚至其他癌症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燥湿药 乳腺癌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构建及T淋巴细胞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肖秋萍 钟友宝 +4 位作者 喻松仁 李姗姗 罗小泉 刘漩 陈丽玲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1-1249,共9页
目的 构建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及探明T淋巴细胞在该模型中的特征。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FXY组、3%DSS组、FXY+3%DSS组和FXY+2%DSS组。采用DSS联合番泻叶(FXY)建立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结束后... 目的 构建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及探明T淋巴细胞在该模型中的特征。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FXY组、3%DSS组、FXY+3%DSS组和FXY+2%DSS组。采用DSS联合番泻叶(FXY)建立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结束后,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CD4/CD8 T淋巴细胞、Th1/Th2、Th17/Treg细胞水平。结果 FXY组小鼠的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3%DSS组的小鼠以便血为主,而FXY+3%DSS组和FXY+2%DSS组小鼠表现出腹泻和便血同行,但FXY+3%DSS组小鼠生存率低至50%。与Control组相比,3%DSS组、FXY+3%DSS组和FXY+2%DSS组体重、结肠长度及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TGF-β1浓度均显著降低,而DAI、结肠重量、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浓度均显著上升;FXY+3%DSS组和FXY+2%DSS组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D4、Th1、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而CD8、Th2、Treg细胞显著下降。结论 番泻叶联合2%DSS诱导能成功构建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并表现出典型的CD4/CD8 T细胞、Th1/Th2、Th17/Treg细胞失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湿蕴证 溃疡性结肠炎 模型构建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