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城口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翔 喻本霞 +5 位作者 银福军 危永胜 卢吉燕 高祥国 寇成伦 钟国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9-844,共6页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样方调查法,记录品种种类、数量,采集标本及药材,重点品种测量单株重,统计不同代表区域、植被类型、海拔的样方数,普查共记录药用植物品种703种,重点品种143种,占重庆市重点...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样方调查法,记录品种种类、数量,采集标本及药材,重点品种测量单株重,统计不同代表区域、植被类型、海拔的样方数,普查共记录药用植物品种703种,重点品种143种,占重庆市重点品种的74.5%,隶属于71科,132属,野生重点品种128种,栽培重点品种30种(包括15种既有野生也有栽培),其中14种中药材得到大规模栽培。通过此次普查有助于了解城口县重点药用植物分布情况、生长环境和资源蕴藏量,为中药资源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城口县 大巴山 药用植物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黄帚橐吾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馨予 罗日措 +1 位作者 王洪玲 梁文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7-1027,共11页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为藏药“日肖”的基原植物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干黄水功效。为探究黄帚橐吾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为藏药“日肖”的基原植物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干黄水功效。为探究黄帚橐吾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模型测定化合物对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黄帚橐吾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piroeuryolide(1)、cacalol acetate(2)、oplopenone(3)、8-ethyl-palmosalide A(4)、1-hydroxy-3,7-dimethyl-2-(pent-3-enyl)benzofuran(5)、丁香脂素-O-β-D-葡萄糖苷(6)、松脂酚-O-β-D-葡萄吡喃糖苷(7)、isoeucommin A(8)、eucommin A(9)、6,7-二甲氧基香豆素(10)、阿魏酸(11)、咖啡酸乙酯(12)、咖啡酸甲酯(13)、阿魏酸甲酯(14)、阿魏酸乙酯(15)、咖啡酸(16)、2-[(2′E)-3′,7′-dimethyl-2′,6′-octadienyl]-4-methoxy-6-methylphenol(17)、2,8-dimethyl-6-methoxy-2-(4′-methylpent-3′-enyl)-chromene(18)、β-谷甾醇(19)、dodecyl(Z)-9-hexadecenoate(20)、hexacosanal(21)。其中,化合物1-4、6、11-16、18、20、21为首次从黄帚橐吾中分离得到。(2)体外抗炎实验表明,化合物1-3、6、11-16、17、19在检测浓度下(1.56~50.00μmol·L^(-1))均能显著抑制NO释放量(P<0.05或P<0.01),化合物5在浓度为50.00μmol·L^(-1)时对NO的释放量无抑制作用,但在12.50、25.00μmol·L^(-1)的浓度下,对NO的释放量有抑制作用(P<0.05)。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黄帚橐吾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为黄帚橐吾抗炎活性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帚橐吾 倍半萜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2序列的兔耳草属植物分子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李风琴 胡水清 +3 位作者 杨梦婷 王宏璇 吴乐琦 吴波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6-10,17,共6页
【目的】为准确、高效鉴别兔耳草属植物,保障药材质量,提高临床用药安全,对兔耳草属多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广泛收集青海省、云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等涉藏地区高海拔地区的9份短筒兔耳草和短穗兔耳草资源,采用PCR... 【目的】为准确、高效鉴别兔耳草属植物,保障药材质量,提高临床用药安全,对兔耳草属多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广泛收集青海省、云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等涉藏地区高海拔地区的9份短筒兔耳草和短穗兔耳草资源,采用PCR技术扩增其ITS2区段,并测序;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取另外21份兔耳草属植物ITS2 DNA序列,使用MEGA5.5软件,寻找SNP位点,计算K-2p遗传距离,采用最大相似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1)短筒兔耳草和短穗兔耳草的ITS2序列中存在3个特异性变异位点。(2)短筒兔耳草、短穗兔耳草、狭苞兔耳草、紫叶兔耳草等兔耳草属12种植物的K-2p遗传距离为0.005~0.078,其中克什米尔兔耳草与亚中兔耳草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5;裂叶兔耳草和倾卧兔耳草与匍匐兔耳草的遗传距离最大,均为0.078。(3)系统发育树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分为两个分支,全部的短筒兔耳草和短穗兔耳草亲缘关系很近,自展值为86,聚类于第一分支;来源于亚美尼亚的裂唇革叶兔耳草和来源于哈萨克斯坦的匍匐兔耳草自展值为93,聚类于第二分支。第二部分也分为两个分支,全部的紫叶兔耳草自展值为95,聚于一个分支;狭苞兔耳草、裂叶兔耳草、亚中兔耳草、倾卧兔耳草、小兔耳草、大筒兔耳草和克什米尔兔耳草自展值为90,聚于另一个分支。【结论】我国特有的短筒兔耳草和短穗兔耳草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采用ITS2 DNA条形码可以有效地区分兔耳草属植物各物种。高海拔寒冷环境使兔耳草属物种形态变异较碱基变异明显,导致遗传分化较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耳草属 ITS2序列 分子鉴别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药天然产物调控AMPK抗MAFLD作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咪咪 卢文蕾 +4 位作者 于晏苏 周媛媛 张小坡 张勇 张寿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23-633,共11页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世界成人发病率高达25%,在我国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慢性肝病之首。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体内重要的糖脂代谢调控关键酶,激活AMPK被认为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减轻氧化...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世界成人发病率高达25%,在我国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慢性肝病之首。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体内重要的糖脂代谢调控关键酶,激活AMPK被认为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减轻氧化应激、抗炎、调节自噬及保护线粒体等功能发挥治疗MAFLD作用。黎药是我国中药药用资源的重要宝库,黎药天然产物被广泛发现具有激活AMPK的作用,且表现出显著的改善MAFLD效果。本文将归纳总结黎药及黎药天然产物改善MAFLD的作用和激活AMPK的关联机制,以期为黎药及黎药天然产物药物的挖掘与开发提供思路和参考,助力黎药现代化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药 黎药天然产物 AMPK MAF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实验性肝损伤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红阳 李雪溦 +1 位作者 姚雪莲 朱继孝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3-1083,共1页
肝损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肝损伤分子机制以及中药抗肝损伤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从化学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及药物性肝损伤等方面对肝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其中药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 肝损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肝损伤分子机制以及中药抗肝损伤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从化学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及药物性肝损伤等方面对肝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其中药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建议进一步开展中药对肝损伤的整体协同作用、中药有效成分及其体内代谢产物对关键靶点的作用等研究,重视基础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分子机制 中药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属植物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海艳 王洪玲 +3 位作者 钟国跃 曾庆雅 朱继孝 熊雯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0-518,共9页
草莓属植物分布广泛,其果实营养丰富。研究表明,草莓属植物含有花青素类、黄酮类、单宁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降血糖、抗炎、抗肥胖等多种药理活性。草莓属药用植物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对其... 草莓属植物分布广泛,其果实营养丰富。研究表明,草莓属植物含有花青素类、黄酮类、单宁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降血糖、抗炎、抗肥胖等多种药理活性。草莓属药用植物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对其研究开发较少。本文从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草莓属植物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和药食同源产业的合理开发利用开辟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属 资源分布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石症实验动物模型及其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文乐 钟国跃 +2 位作者 李星 蒋坤 朱继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40-2044,共5页
胆石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建立恰当的动物模型是开展相关研究必须存在的一种形式。中药作为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其应用可归纳为改变胆汁中各成分的占比,减轻胆管感染,改变胆道动力学... 胆石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建立恰当的动物模型是开展相关研究必须存在的一种形式。中药作为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其应用可归纳为改变胆汁中各成分的占比,减轻胆管感染,改变胆道动力学。本文对胆石症实验动物模型及其中药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动物模型 中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五行音乐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及脑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程虹毓 熊浩仲 +2 位作者 朱继孝 徐帆 李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2-714,共3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且复发率高。据WHO测算,抑郁症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4%,在全球疾病负担排名中位列第四。抑郁症的发病率大约为5%-13%[1]。
关键词 抑郁症 去甲肾上腺素 5-羟色胺 模型小鼠 中医五行 脑内 行为 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六味木香丸及其组成药物的质控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梁健 王姝 +2 位作者 熊丽 钟国跃 王洪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7期1504-1509,共6页
藏药六味木香丸是传统藏药复方,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特别是慢性胃溃疡方面具有独特疗效。六味木香丸在藏区临床应用广泛,但其现行质量难以控制。本文从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这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对该复方及方中的六味药材近些年来的研... 藏药六味木香丸是传统藏药复方,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特别是慢性胃溃疡方面具有独特疗效。六味木香丸在藏区临床应用广泛,但其现行质量难以控制。本文从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这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对该复方及方中的六味药材近些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综述,指出藏药药材及复方中存在的基源混乱和"同名异方"等现状是目前藏药标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应当"在药材成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复方整体成分的研究来制定标准,以实现整体质量控制"的建议,为完善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六味木香丸 药效物质基础 质量控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文娟 王洪玲 +2 位作者 贯玉宽 姜露琼 李青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37-2940,共4页
目的研究美丽芍药Paeonia mairei Levl.的化学成分。方法美丽芍药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中压RP⁃18、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 目的研究美丽芍药Paeonia mairei Levl.的化学成分。方法美丽芍药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中压RP⁃18、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α⁃L⁃rhamnopyranosyloxy)benzaldehyde(1)、niazirin(2)、vanilloloside(3)、3⁃hy⁃droxy⁃5α,6α⁃epoxy⁃β⁃ionone(4)、pyrrolemarumine 4″⁃O⁃α⁃L⁃rhamnopyranoside(5)、对羟基苯甲酸(6)、5⁃甲氧基⁃4,6⁃二羟基⁃苯甲酸乙酯(7)、对苯二酚(8)、4,5,6⁃三羟基苯甲酸甲酯(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芍药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芍药中酚酸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文娟 郗建宇 +2 位作者 尹迪 孙春吉 王洪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12-1515,共4页
目的研究美丽芍药Paeonia mairei Levl.中的酚酸类成分。方法美丽芍药70%乙醇提取物采用D101、硅胶、Sephadex LH-20、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对羟基... 目的研究美丽芍药Paeonia mairei Levl.中的酚酸类成分。方法美丽芍药70%乙醇提取物采用D101、硅胶、Sephadex LH-20、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反式肉桂酸(2)、阿魏酸(3)、咖啡酸(4)、原儿茶酸(5)、香草醛(6)、儿茶素(7)、表儿茶素(8)、没食子酸(9)。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芍药 酚酸类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培培 罗光明 +3 位作者 柴华文 张俊逸 朱梓豪 王得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8-203,共6页
中药是我国宝贵的资源,在疾病治疗、养生保健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因鉴定方法不完善导致的中药安全事件屡屡出现,给中药临床应用带来极大挑战。传统的鉴定方法是中药药师凭借其长期积累的经验对中药材进行鉴定,虽然方法日... 中药是我国宝贵的资源,在疾病治疗、养生保健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因鉴定方法不完善导致的中药安全事件屡屡出现,给中药临床应用带来极大挑战。传统的鉴定方法是中药药师凭借其长期积累的经验对中药材进行鉴定,虽然方法日趋完善,但其存在较大主观性,不可否认仍有它的局限性。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完善,新技术、新方法也推动着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将传统的鉴定方法与现代的鉴定方法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使用,才能对中药材进行更准确、科学的鉴定。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中药材的鉴定提供了更加准确可靠的手段。目前RAPD、AFLP、RFLP、SSR是应用最广泛的几种分子标记技术,各有其优缺点。SSR指的是基因组中由1-6个核苷酸组成的基本单位重复多次构成的一段DNA,SSR标记具有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结果可靠、操作简单、对DNA要求不高等特点,在中药材的品种鉴定、植物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近年来SSR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作简要概述,旨在为该技术在中药材鉴定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技术 中药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尾草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高燕萍 吴强 +1 位作者 张亚梅 罗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9期126-130,共5页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凤尾蕨属植物凤尾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凤尾草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五灵片防治肝损伤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艾永强 左晓彬 +2 位作者 王得运 柏兆方 罗光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0-1004,共5页
为六味五灵片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防治肝损伤及后续的临床及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以"Liuweiwuling""LWWL""六味五灵片""临床应用""肝损伤"等为关键词,在PubMe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 为六味五灵片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防治肝损伤及后续的临床及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以"Liuweiwuling""LWWL""六味五灵片""临床应用""肝损伤"等为关键词,在PubMe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6年6月至2019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六味五灵片的临床应用及药理学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0篇,其中有效文献43篇。六味五灵片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氨基转移酶升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和药物性肝病等,并表现出显著疗效;药理研究发现,六味五灵片不仅直接抑制肝细胞损伤,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肝纤维化、调节机体免疫炎症、修复损伤肝细胞和降血脂等作用,但关于其药效活性成分的研究较少,可对此进行深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五灵片 肝损伤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壳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86
15
作者 王慧 钟国跃 +2 位作者 张寿文 何军伟 曾金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4-192,I0038,共10页
枳壳为常用大宗理气中药,含有黄酮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调节胃肠道、抗抑郁、免疫调节等作用。对枳壳已报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综述,从植物亲缘学、传统功效、药性、现代临床用途、成分可测... 枳壳为常用大宗理气中药,含有黄酮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调节胃肠道、抗抑郁、免疫调节等作用。对枳壳已报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综述,从植物亲缘学、传统功效、药性、现代临床用途、成分可测性、网络药理学等多个方面进行预测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并对质量标志物的潜在作用靶点与通路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阐明枳壳的道地性、建立枳壳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迷迭香精油的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郭冬云 万娜 +5 位作者 吴意 林瑞华 唐欣 曹岚 伍振峰 杨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63-271,共9页
为了研究江西迷迭香精油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迷迭香精油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和还原力来研究迷迭香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为了研究江西迷迭香精油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迷迭香精油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和还原力来研究迷迭香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测定抑菌圈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来研究迷迭香精油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从迷迭香精油中鉴定出40种化学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9.46%,其主要化学成分有α-蒎烯(39.05%)和1,8-桉叶素(16.86%),其次是莰烯(4.22%)、D-柠檬烯(3.87%)、龙脑(3.74%)、β-石竹烯(3.11%)等,α-蒎烯的含量高于国内其他产地;迷迭香精油对DPPH、羟基自由基和还原力的半数清除率IC_(50)值分别为76.42、51.40和49.15μL/mL;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4.40±0.66、11.41±0.19、11.70±0.27 mm,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10.00、10.00μL/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结果表明迷迭香精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精油 GC-MS分析 化学成分 抗氧化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晨辉 谢雄雄 +3 位作者 曾金祥 谢晶 李敏 钟国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55-2260,共6页
黄嘌呤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嘌呤代谢酶,可催化次黄嘌呤转化为黄嘌呤,并进一步催化后者氧化产生尿酸。体内尿酸浓度过高时将导致高尿酸血症,进而诱发痛风,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降低体内该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生成。本文将综述药用植物中... 黄嘌呤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嘌呤代谢酶,可催化次黄嘌呤转化为黄嘌呤,并进一步催化后者氧化产生尿酸。体内尿酸浓度过高时将导致高尿酸血症,进而诱发痛风,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降低体内该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生成。本文将综述药用植物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药用维管植物的分布特征和保护现状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单章建 阙灵 +3 位作者 陈淑楠 张欣欣 曹岚 慕泽泾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7,共8页
依据江西省药用维管植物名录和迁地栽培数据,结合部分野外调查结果,采用GIS图层叠加分析法和Dobson筛除算法,对江西省药用维管植物的数量、分布格局和迁地保护现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共分布有药用维管植物194科972属2620种,... 依据江西省药用维管植物名录和迁地栽培数据,结合部分野外调查结果,采用GIS图层叠加分析法和Dobson筛除算法,对江西省药用维管植物的数量、分布格局和迁地保护现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共分布有药用维管植物194科972属2620种,包括被子植物165科912属2522种、裸子植物5科19属28种、蕨类植物24科41属70种;包含种数较多的科有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蔷薇科(Rosaceae)、唇形科(Lamiaceae)、禾本科(Poaceae)和兰科(Orchidaceae)等,包含种数较多的属有悬钩子属(Rubus Linn.)、蓼属(Polygonum Linn.)、珍珠菜属(Lysimachia Linn.)、冬青属(Ilex Linn.)和铁线莲属(Clematis Linn.)等。从分布格局看,江西省94个县(市、区)有药用维管植物1206~1968种,其中,位于山区的县(市、区)分布的种类较多,而位于中北部平原区域的县(市、区)分布的种类较少。对分布热点区域的识别结果显示:以江西省药用维管植物总种数为基本数据,当种数占比达75%时,分布热点区域仅包括井冈山市和资溪县,这2个县(市)辖域内均设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种数占比达100%时,分布热点区域包括40个县(市、区),其中30个县(市、区)辖域内设有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这些热点县(市、区)共分布有药用维管植物2538种,占江西省药用维管植物总种数的96.9%。目前已迁地栽培和未迁地栽培的药用维管植物分别有1705和915种,分别占总种数的65.1%和34.9%;在未迁地栽培的种类中有24种受威胁种类,包括极危种2种、濒危种7种和易危种15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药用维管植物种数的分布格局整体呈现沿海拔较高的山区向海拔较低的平原区域逐渐递减的趋势,海拔较高的山区是药用维管植物资源保护的关键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维持江西省药用维管植物丰富度有重要意义。根据研究结果,为保护江西省野生药用维管植物资源,应加强就地保护力度,关注重点物种的迁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药用维管植物 分布格局 物种丰富度 分布热点区域 迁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香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南彩云 卢燕香 +3 位作者 朱继孝 蒋伟 钟国跃 李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6-171,共6页
结香属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舒筋活络、养阴安神、益肾气的功效,民间应用广泛。该属植物含有丰富的香豆素、黄酮、脂肪酸等成分,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抑菌、镇痛、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从而越来越受到医药领域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近30年... 结香属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舒筋活络、养阴安神、益肾气的功效,民间应用广泛。该属植物含有丰富的香豆素、黄酮、脂肪酸等成分,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抑菌、镇痛、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从而越来越受到医药领域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近30年来来结香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香属植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硬黄耆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昊芬 周家林 +3 位作者 李文艳 钟国跃 蒋伟 任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0-1069,共10页
为探究藏药萨嘎尔(坚硬黄耆)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ODS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PHPLC)对坚硬黄耆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NMR和HR-ESI-MS等波谱方法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 为探究藏药萨嘎尔(坚硬黄耆)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ODS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PHPLC)对坚硬黄耆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NMR和HR-ESI-MS等波谱方法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坚硬黄耆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9个黄酮衍生物和1个倍半萜苷,其结构分别为7-O-methylorobol-4′-O-β-D-葡萄糖苷(1)、mildiside A(2)、柚皮素(3)、樱黄素4′-O-β-D-葡萄糖苷(4)、orobot(5)、山柰酚-3-O-β-D-(6′-乙酰)葡萄糖苷(6)、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2′-O-β-D-葡萄糖苷(7)、amarantholidoside IV(8)、山柰酚-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9)、山柰酚(10)、5,7,4′-三羟基异黄酮(1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2)、(S)-mucronulatol(13)、毛蕊异黄酮(14)、槲皮素(15)、红车轴草素-7-O-β-D-葡萄糖苷(16)、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17)、山柰酚-3-O-芸香糖苷(18)、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醇-3-O-芸香糖苷(1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0)。化合物1-9为首次在黄耆属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在坚硬黄耆中分离得到。该结果为坚硬黄耆的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未来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黄耆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异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