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降糖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鑫 杜晨曦 +2 位作者 魏乐乐 罗云 谭婷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7期74-78,共5页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开展中药降糖活性成分的研究可为开发治疗糖尿病药物提供参考依据。中药的降糖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多糖类和萜类。这些活性成分主要通...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开展中药降糖活性成分的研究可为开发治疗糖尿病药物提供参考依据。中药的降糖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多糖类和萜类。这些活性成分主要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糖异生、调节炎症因子、改善氧化应激和调节肠道菌群等发挥降糖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中药降糖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中药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叶菜风毛菊化学成分研究
2
作者 梁小云 刘杠杠 +4 位作者 李志强 周斌 李志峰 王琦 冯育林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研究柳叶菜风毛菊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制备高效液相、硅胶等现代色谱技术对柳叶菜风毛菊的醇提物进行分离提纯,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xadecane(1)、大黄素甲醚... 目的:研究柳叶菜风毛菊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制备高效液相、硅胶等现代色谱技术对柳叶菜风毛菊的醇提物进行分离提纯,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xadecane(1)、大黄素甲醚(2)、β-Sitostenone(3)、芹菜素(4)、lumichrome(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6)、p-hydroxybenzaldehyde(7)、scopoletin(8)、1-ribityl-2,3-diketo-1,2,3,4-tetrahydro-6,7-dimethyl-quinoxaline(9)、syringic acid(10)、3-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11)、4-羟基苯甲酸(12)、1,2,4-苯三酚(13)、3,4-dihydroxybenzoic acid(14)、thymine(15)。结论:化合物2、9、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菜风毛菊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穗兔耳草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研究
3
作者 杨海艳 杨江 +4 位作者 伍亨志 王洪玲 钟国跃 冯育林 朱继孝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建立短穗兔耳草的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药材粉末进行显微、薄层定性鉴别,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方法检测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短穗兔耳草的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药材粉末进行显微、薄层定性鉴别,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方法检测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指纹图谱,测定其中指标性成分大车前苷的含量。结果:建立了短穗兔耳草质量标准草案,水分不得超过8.21%,总灰分不得超过13.4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4.62%,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2.99%,以干燥品计,大车前苷不得少于0.43%。建立了短穗兔耳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标定了20个共有峰,鉴定了9个化学成分。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短穗兔耳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的短穗兔耳草指纹图谱可为该药材的快速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穗兔耳草 质量标准 指纹图谱 大车前苷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毛风毛菊提取物治疗肾性水肿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昭君 詹兰兰 +4 位作者 姚闽 钟国跃 冯育林 李军茂 占堆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38-450,共13页
目的阐明藏药长毛风毛菊的药效及化学成分,探讨其有效成分、关键靶点和相关通路,明确其治疗肾性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阿霉素诱导肾性水肿模型组,长毛风毛菊给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探讨各组总蛋... 目的阐明藏药长毛风毛菊的药效及化学成分,探讨其有效成分、关键靶点和相关通路,明确其治疗肾性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阿霉素诱导肾性水肿模型组,长毛风毛菊给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探讨各组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指标的情况。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藏药长毛风毛菊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数据库分别获取长毛风毛菊化学成分靶点和肾性水肿靶点,取交集获得治疗肾性水肿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将药物、靶点等导入到Cytoscape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图。筛选出排名靠前的6个基因和12个有效成分,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网络药理预测的准确性,揭示长毛风毛菊治疗肾性水肿的作用机制。结果大鼠血清中TP、HDL-C指标上调,BUN、SCr、TC、TG和LDL-C指标均下调。从藏药长毛风毛菊提取物中共鉴定了71个化合物,包括7个苯丙素类、16个绿原酸类和39个黄酮类等成分。通过预测得出75个长毛风毛菊治疗肾性水肿靶点,GO富集共涉及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3个方面,KEGG富集结果显示PI3K/AKT、AGE-RAGE、MAPK等是显著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结合能Vina评分均小于0,高效验证了网络药理预测的准确性。结论该研究基于药效学实验,结合UPLC-Q-TOF-MS/MS鉴定、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技术,表明长毛风毛菊能够治疗肾性水肿,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AGE-RAGE、MAPK信号通路中TP53、PI3K、AKT等相关靶点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毛风毛菊 U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肾性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满草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昌俣 冯艳 +4 位作者 李志强 周斌 李志峰 王琦 冯育林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60-63,68,共5页
目的:完善血满草质量标准。方法:根据《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年版)中的检测方法,对血满草中熊果酸进行薄层鉴别,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用HPLC法对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完善了血满草的性状、显微... 目的:完善血满草质量标准。方法:根据《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年版)中的检测方法,对血满草中熊果酸进行薄层鉴别,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用HPLC法对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完善了血满草的性状、显微鉴别、确定了熊果酸的薄层鉴别特征、制定了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且含量不低于0.25%,修订血满草的水分不高于12.00%,总灰分不高于16.00%,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2.16%,醇溶性浸出物不低于20.58%。结论:通过测定不同地区多批血满草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绿原酸含量,为完善血满草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满草 质量标准 性状 薄层色谱鉴别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载药纳米递药系统用于提高多西紫杉醇抗肿瘤疗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兰双 严珍 +2 位作者 奉建芳 金一 涂亮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40-148,共9页
目的对多西紫杉醇与其他抗癌药物共载药纳米递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以多西紫杉醇为代表的化疗药物共载药纳米递药系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纳米递药系统”、“肿瘤”等... 目的对多西紫杉醇与其他抗癌药物共载药纳米递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以多西紫杉醇为代表的化疗药物共载药纳米递药系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纳米递药系统”、“肿瘤”等检索词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查阅,总结多西紫杉醇与其他药物共载药纳米递药系统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归纳。结果多西紫杉醇属于典型的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多西紫杉醇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现有多西紫杉醇注射剂由于其组织特异性差、使用有机溶剂增溶、易产生耐药性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抗肿瘤疗效的发挥及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将其他药物与多西紫杉醇联用是提高多西紫杉醇抗肿瘤效果、克服其耐药性和减少其不良反应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将多种药物简单物理混合所构建的制剂尚不能解决多西紫杉醇制剂现有的缺陷;而借助于纳米递药系统,可以有效克服以上缺陷。结论今后应深度挖掘纳米递药系统在共载抗肿瘤药物递送方面的意义,促使以多西紫杉醇为代表的化疗药物共载药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联合治疗 纳米递药系统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冠心舒有效组分最佳配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俊杰 张馨瑜 +2 位作者 谌燕 杨世林 范玫玫 《江西中医药》 2014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建立复方冠心舒有效组分细胞给药实验模型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研究和筛选有效组分的最佳配伍。方法:对于复方冠心舒的有效组分,根据原来的基本配比,设计出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设计配比方案,对不同配比下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冠心舒有效组分细胞给药实验模型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研究和筛选有效组分的最佳配伍。方法:对于复方冠心舒的有效组分,根据原来的基本配比,设计出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设计配比方案,对不同配比下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冠心舒有效组分的配比组合具有对抗心肌细胞A/R的作用。结论:复方冠心舒有效组分的最佳配伍效果优于其它配伍;在冠心舒有效组分最佳配伍组合方案中,分别除去三者中任何一味,冠心舒有效组分对抗心肌细胞A/R的作用显著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总酚酸 三七总皂苷 降香油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舌象的动态变化看中、西药作用之差异——附469例RA多中心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查青林 林色奇 +9 位作者 何羿婷 闫小萍 苏励 宋跃进 曾升平 刘维 冯兴华 钱先 朱婉华 吕爱平 《江西中医药》 2005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 :了解中、西药作用之差异。方法 :对 469例RA多中心临床病例舌象变化进行动态观察 ,采用分类变量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方法 ,对中、西药组舌质、舌苔的变化进行动态比较、分析 ,并比较有效与无效病例舌象变化的差异。结果 :舌象随治... 目的 :了解中、西药作用之差异。方法 :对 469例RA多中心临床病例舌象变化进行动态观察 ,采用分类变量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方法 ,对中、西药组舌质、舌苔的变化进行动态比较、分析 ,并比较有效与无效病例舌象变化的差异。结果 :舌象随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不同 ,不同时间点的舌象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中、西药对舌质的影响不同 ,P <0 0 5 ,但舌苔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中药组舌质从舌紫暗或夹有瘀斑瘀点转为舌淡红者较多 (30∶1 4 ) ,西药组舌红转为舌淡红较多 (2 0∶1 2 ) ;舌象变化在有效与无效病例中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中、西药对舌象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象 动态变化 中药 西药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方剂与脾虚证相关性研究概况
9
作者 张皖东 贾红伟 +2 位作者 赵宁 查青林 吕爱平 《江西中医药》 2005年第3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脾虚证 健脾方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药资源现状与系统研究思路 被引量:6
10
作者 钟国跃 曹岚 +3 位作者 幕泽迳 杜小浪 冯育林 钟卫红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7期1167-1172,共6页
不同民族的医药在医学理论或民间传承医药知识(用药经验)、使用的药物、临床应用等方面各具特色,发掘、认识、传承、利用这种特色也是民族药资源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意义所在。针对民族药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其研究应围绕资源调查、管... 不同民族的医药在医学理论或民间传承医药知识(用药经验)、使用的药物、临床应用等方面各具特色,发掘、认识、传承、利用这种特色也是民族药资源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意义所在。针对民族药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其研究应围绕资源调查、管理、再生及合理综合利用等环节系统设计,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民族药资源信息化共享,通过民族药资源比较研究发掘新资源与新用途,探索建立符合民族药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的资源再生技术与产业化模式,加强民族药品种整理与质量标准研究,促进民族药质量控制与临床用药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 资源 研究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的关节痛消颗粒的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钟春燕 黄文平 +6 位作者 关冠恒 陈静雯 何阮滢 李元枢 叶珏颖 雷丽铟 曹颖男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29-2734,共6页
采用HPLC法建立关节痛消颗粒的指纹图谱用于其质量评价。采用Welch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为330nm,对建立指纹图谱的主要特征峰进行标... 采用HPLC法建立关节痛消颗粒的指纹图谱用于其质量评价。采用Welch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为330nm,对建立指纹图谱的主要特征峰进行标定,采用相似度软件,结合系统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SIMCA 13.0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制剂中化学指纹信息。建立了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的关节痛消颗粒HPLC指纹图谱,15批制剂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均大于0.9,确定共有峰为15个,共有4个主要特征峰得到明确的化学指认,其中已标定的色谱峰11(淫羊藿苷)、7(松果菊苷)、4(肉桂酸)是影响样品质量的标志性差异物质。通过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可较好的辨识关节痛消颗粒的标志性成分,为其质量标志物的辨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痛消颗粒 指纹图谱 化学识别模式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1B抑制剂抗糖尿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吴佳敏 应宇琦 +2 位作者 杨尊华 金一 房元英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8-1110,共13页
糖尿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常伴有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肌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其发展受到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 糖尿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常伴有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肌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其发展受到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和肥胖症的有效靶点,探索高效安全的PTP1B抑制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作者以PTP1B酶与T2DM和肥胖症的关系为基础,归纳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PTPIB治疗糖尿病的相关文献,综述了PTP1B抑制剂包括天然产物,天然产物衍生物,合成小分子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设计靶向抑制PTP1B的抗糖尿病和肥胖药物的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 天然产物衍生物 合成小分子 抗糖尿病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皂苷B4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沈留红 钱柏霖 +10 位作者 尤留超 张钺 莘余 吕尚揆 肖劲邦 余树民 苏柘僮 董可 杨世林 冯育林 曹随忠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84-1191,共8页
为观察不同剂量白头翁皂苷B4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因子的影响,将36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3个试验组,同时选择12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每日分别于颈部肌肉注射白头翁皂苷B40.... 为观察不同剂量白头翁皂苷B4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因子的影响,将36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3个试验组,同时选择12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每日分别于颈部肌肉注射白头翁皂苷B40.025、0.05、0.1 mL·kg^(-1),连续注射6 d,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试验期间,观察试验组各奶牛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同时采集对照组任意一天,及试验组1、3、5、7 d静脉血进行炎性因子和免疫因子检测,分别采集试验组1、7、12 d患病乳区奶样进行乳汁体细胞数(SCC)计数和病原微生物检测,整个试验观察至12 d,统计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试验结果表明,白头翁皂苷B4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75.00%、91.67%和100%、100%、100%,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6.33、6.11、6.91 d。白头翁皂苷B4可显著(P<0.05)降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SCC。治疗前,36份奶样有34份检测出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94.44%,主要为支原体、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治疗12 d后,病原微生物总转阴率为52.94%,其中,杆菌、产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转阴率均达100%,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球菌的转阴率分别为69.23%、60.00%、50.00%和33.33%。白头翁皂苷B4可显著(P<0.05)促使临床型奶牛乳房炎血清炎性因子CRP、SAA、HP、IL-1α、IL-1β、IL-2、IL-6、IL-8、TNF-α和免疫因子IgA、IgD、IgE、IgG、IgM恢复到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皂苷B4 临床型奶牛乳房炎 疗效 炎性因子 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7
14
作者 马红梅 陈刚 +3 位作者 李文 范雪梅 李志峰 裴月湖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95-699,共5页
目的研究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低压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对黄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NMR等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连正丁醇层提... 目的研究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低压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对黄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NMR等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连正丁醇层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noroxyhydrastineine,1)、3,4-二氢-6,7-二甲氧基异喹诺酮(6,7-di-methoxy-3,4-dihydro-2H-isoquinolin-1-one,2)、8-氧化黄连碱(8-oxocoptisine,3)、小檗碱(berberine,4)、氧化小檗碱(oxyberberine,5)、原儿茶酸甲酯(protocatechuicacidmethylester,6)、丹参素甲正丁酯(n-butyl 3,4-dihydroxyphenyllactate,7)、反式-3,4-二甲氧基肉桂酸(E-3,4-dimethoxycinnamicacid,8)、阿魏酸正丁酯(n-butyl ferulate,9)、5-O-feruloylquinicacidbutylester(10)、4-O—feru—loylquinic acid butyl ester(11)。结论化合物7~11为首次从黄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结构鉴定 柱色谱 正丁醇层提取物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期和稳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探索 被引量:20
15
作者 肖诚 吕诚 +9 位作者 赵林华 贾红伟 查青林 闫小萍 王建明 张英泽 Youwen Zhou 徐世杰 李梢 吕爱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活动期和稳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热证候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集RA寒热证候患者及正常人空腹静脉血,纯化得到CD4+T淋巴细胞,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技术,探索活动期和稳定期RA寒热证候患者CD4+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点。结... 目的探讨活动期和稳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热证候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集RA寒热证候患者及正常人空腹静脉血,纯化得到CD4+T淋巴细胞,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技术,探索活动期和稳定期RA寒热证候患者CD4+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点。结果RA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有63条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涉及免疫应答;稳定期RA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48条基因异常表达,只有1条与上述63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活动期RA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59条基因异常表达,没有与上述稳定期与活动期比较的63条和稳定期寒热证候之间的48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结论RA患者稳定期和活动期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与寒热证候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有所不同,提示中医证候分类学具有基因表达谱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证候 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的6种麻黄生物碱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川荣 孙勇兵 +1 位作者 王知斌 孟永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0-877,共8页
目的建立测定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和去甲基伪麻黄碱在人血浆中浓度的LC-MS/MS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麻黄汤口服后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色谱柱为菲罗门Synergi Polar-RP 100 A色谱柱(50 mm×2.0... 目的建立测定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和去甲基伪麻黄碱在人血浆中浓度的LC-MS/MS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麻黄汤口服后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色谱柱为菲罗门Synergi Polar-RP 100 A色谱柱(50 mm×2.0 mm,2.5μm),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处理,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分离,以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扫描方式检测。结果六种生物碱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RE)在±15%以内,平均提取回收率在80%以上,基质效应为90%~110%。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口服麻黄汤后的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生物碱 液质联用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香兔耳风中5种单体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内NO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斌 吴蓓 +5 位作者 欧阳辉 黎田儿 李艳 张武岗 杨世林 冯育林 《江西中医药》 2015年第12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从杏香兔耳风中分离得到的木犀草素、木犀草苷、绿原酸、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DCQA)和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DCQA)5种中药单体对LPS诱导的炎症状态中细胞内NO含量的影响,从而初步筛选出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单体。方法:... 目的:观察从杏香兔耳风中分离得到的木犀草素、木犀草苷、绿原酸、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DCQA)和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DCQA)5种中药单体对LPS诱导的炎症状态中细胞内NO含量的影响,从而初步筛选出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单体。方法:以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反应模型,采用木犀草素等5种不同中药单体预处理细胞,另设正常对照组及LPS单独处理组,采用Griess试剂法分别测定各组NO生成含量。结果:5种单体均能降低LPS诱导的炎症状态下RAW264.7细胞内NO的生成,且与各单体的浓度相关。结论:杏香兔耳风中5种单体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含量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香兔耳风 5种单体 NO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内酯Ⅰ对照品的分离提纯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明珍 欧阳辉 +5 位作者 梁起栋 李志峰 李翔 黄何松 冯育林 杨世林 《江西中医药》 2012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研究从白术药材中分离提取白术内酯Ⅰ对照品的方法。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结合硅胶柱层析及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白术内酯Ⅰ进行分离提纯,并用薄层、HPLC法对对照品纯度进行检测,采用现代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术药材中分... 目的:研究从白术药材中分离提取白术内酯Ⅰ对照品的方法。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结合硅胶柱层析及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白术内酯Ⅰ进行分离提纯,并用薄层、HPLC法对对照品纯度进行检测,采用现代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术药材中分离提纯白术内酯I对照品,经纯度检测,质量分数达98%以上。结论:本项实验建立的提取纯化方法简单可行,所得到的白术内酯Ⅰ对照品符合中药对照品的相关要求,可以作为药材及其成药的质量控制用对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白术内酯Ⅰ 对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药“杂赤”的品种 基原与标准整理
19
作者 黄文平 李志峰 +3 位作者 李艳 冯育林 钟国跃 杨世林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7期1173-1179,共7页
藏族药(以下简称藏药)“杂赤”又称“杂赤确”“杂赤巴帽卡”等,产于四川、西藏等地,是一种治疗肝胆疾病的常用藏药。通过梳理查阅有关文献与标准发现,“杂赤”可以按正品、副品(替代品)和类同品分类,也可以按黑、白品种分类。其基原包... 藏族药(以下简称藏药)“杂赤”又称“杂赤确”“杂赤巴帽卡”等,产于四川、西藏等地,是一种治疗肝胆疾病的常用藏药。通过梳理查阅有关文献与标准发现,“杂赤”可以按正品、副品(替代品)和类同品分类,也可以按黑、白品种分类。其基原包含菊科12属约30种植物,涉及风毛菊属、苦荬菜属、小苦荬属及岩参属植物,各属植物功能主治基本相同。“杂赤”的品种整理、质量比较、药用历史和现状总结能够为“杂赤”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赤” 藏族药 考证 品种 基原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金水六君煎回流提取工艺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亚云 冯育林 +4 位作者 吴欢 夏梦棋 喻文韬 姚闽 张武岗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3期582-589,共8页
目的:优选金水六君煎中阿魏酸和橙皮苷回流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以阿魏酸和橙皮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金水六君煎回流提取工艺。结果:金水六君煎的最佳回流提取... 目的:优选金水六君煎中阿魏酸和橙皮苷回流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以阿魏酸和橙皮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金水六君煎回流提取工艺。结果:金水六君煎的最佳回流提取工艺为提取1.5 h、液料比12∶1,提取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重复3次试验,阿魏酸提取率为60.59%,RSD为0.34%;橙皮苷提取率为59.67%,RSD为2.18%。结论: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的金水六君煎最佳回流提取工艺参数稳定可靠,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金水六君煎 响应曲面法 橙皮苷 阿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