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院管理与经营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志方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中医院 经营管理 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医疗质量 人才培训 信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变化与中医痰瘀虚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文娟 李映霞 +4 位作者 牛敏芬 何慈胜 程光宇 薛汉荣 吴海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190-219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轻、中、重度变化与中医痰、瘀、虚证的相关性,为祛痰、化瘀、补虚三法在临床适当施治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方法:采用肺功能仪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观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1 s用力呼气容...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轻、中、重度变化与中医痰、瘀、虚证的相关性,为祛痰、化瘀、补虚三法在临床适当施治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方法:采用肺功能仪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观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症状按痰、瘀、虚(肺、脾、肾)证分类,根据症状轻重程度对全部观察病例分级记分。数据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结果:瘀证、虚证、痰证与肺功能显著相关(P<0.05)。瘀、虚证与肺功能呈负相关,痰证与肺功能呈正相关,年龄及性别与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虚证、瘀证程度越重,肺功能越差;痰证越重肺功能越好。化痰祛瘀补虚有助于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中医序贯治疗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怀阳 汤继海 +3 位作者 陈智军 邹国辉 曾建斌 伍建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6,共2页
在相关课题研究过程中,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认为在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不同阶段,五脏相关,但治疗重点不同,在心衰的严重阶段,以治标为主,扶正为辅,重视心肾两脏;在心衰改善的后期,扶正为主,祛邪为辅,重视心脾两脏。
关键词 顽固性心力衰竭 序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在骨质疏松症保健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熊淑英 万小明 杨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415,413,共3页
中医"治未病"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的预防保健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了防重于治的养生保健谋略。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日益增高,本文探讨了以"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的预防保健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了防重于治的养生保健谋略。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日益增高,本文探讨了以"治未病"的理论为指导,引入到骨质疏松症的养生保健、预防康复中,对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减少骨折与致残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骨质疏松 保健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7例感染后咳嗽的证型、中医疗效总结 被引量:4
5
作者 梁启军 刘丹 李存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441-2442,共2页
目的:总结南昌及周边地区感染后咳嗽的证型和中医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就诊的感染后咳嗽患者证候特点进行辨证分类,然后依据证型予以中医汤剂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南昌及周边地区感染后咳嗽证型主要分为寒湿阻肺、湿热蕴肺、风燥伤... 目的:总结南昌及周边地区感染后咳嗽的证型和中医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就诊的感染后咳嗽患者证候特点进行辨证分类,然后依据证型予以中医汤剂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南昌及周边地区感染后咳嗽证型主要分为寒湿阻肺、湿热蕴肺、风燥伤肺、气血不足、余热未尽兼阴虚5型;以治疗12天为疗效评估截止日期,中医治疗的治愈与显效比例共占纳入患者总数87%。结论:感染后咳嗽证型与气候环境因素有较大相关性,中医辨证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咳嗽 证型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治重症肌无力探微 被引量:4
6
作者 黄经纬 饶旺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81-1281,共1页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H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不同证候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军平 邱丽瑛 +1 位作者 喻建平 张艳珍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2期2247-2249,共3页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水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不同证候间的分布规律,逐步建立中医治疗RA在微观指标方面的客观评价体系,完善中医痹病的研究。方法:选取60例R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辨证分型标准进行分组,对纳入病...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水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不同证候间的分布规律,逐步建立中医治疗RA在微观指标方面的客观评价体系,完善中医痹病的研究。方法:选取60例R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辨证分型标准进行分组,对纳入病例记录临床表现,进行整体评估,并测定ACTH浓度,分析不同证型间ACTH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寒湿痹阻组ACTH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肾阴虚和肾气虚寒组ACTH水平显著降低(P<0.01);②组间比较,寒湿痹阻、肝肾阴虚、肾气虚寒3组ACTH水平明显低于湿热阻络组(P<0.01),肾气虚寒组ACTH水平比肝肾阴虚组及寒湿痹阻组有降低趋势,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A中医各证型的ACTH浓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寒湿痹阻及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型RA患者存在ACTH表达水平明显低下,提示ACTH分泌水平与RA中医主要证候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中医证型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肾性血尿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时凯锋 戴飞 +1 位作者 王昕 蔡潯远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4期671-672,共2页
关键词 肾性血尿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戴飞 王昕 蔡浔远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0期1883-1885,共3页
关键词 肾衰 慢性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施治
10
作者 蔡浔远 《农村百事通》 1999年第13期45-45,共1页
1.肝胆湿热型 症见目睛发黄,皮肤黄染,右胁胀痛,腹胀纳少,恶心呕吐,小便短少色黄,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清肝。方选:茵陈蒿汤加味。药用:茵陈15~30克,栀子12克,大黄(后下)、生甘草各6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中医辨证施治 肝胆湿热型 茵陈 舌苔黄腻 药用 脉弦数 皮肤黄染 清热利湿 清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中医治疗方
11
作者 赵昂之 《农村百事通》 2003年第1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中医治疗 糖尿 肾气丸 怀牛膝 菟丝子 合并冠心病 天花粉 天门冬 山芋肉 神疲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特效疗法
12
作者 赵昂之 《农村百事通》 2002年第21期51-51,共1页
慢性结肠炎俗称腹泻、便泻。临床表现为:脓血或黏液便,轻重不一,反复发作,病因不明,可同时伴有腹痛、发热、消瘦等症状。少数患者呈急性发作,每日排便可达数十次,伴高热、剧烈腹痛等严重症状。直到今日,本病病因仍不甚明了,可能与遗传... 慢性结肠炎俗称腹泻、便泻。临床表现为:脓血或黏液便,轻重不一,反复发作,病因不明,可同时伴有腹痛、发热、消瘦等症状。少数患者呈急性发作,每日排便可达数十次,伴高热、剧烈腹痛等严重症状。直到今日,本病病因仍不甚明了,可能与遗传基因、心理因素、自身免疫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特效疗法 中医 心理因素 免疫状态 遗传基因 中药灌肠 湿热内蕴型 中药内服 保留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强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护理法对声带息肉手术护理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饶晓明 罗红强 +1 位作者 范新华 谢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350-351,共2页
谢强教授精研经典结合现代医学,倡导"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护理法",即:一个核心(平衡阴阳);二个步骤(术前和术中平衡护理、术后康复护理)。施行此护理法,术前能改善患者的心身失衡,使患者达到最佳心身状态;术中能顺利接... 谢强教授精研经典结合现代医学,倡导"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护理法",即:一个核心(平衡阴阳);二个步骤(术前和术中平衡护理、术后康复护理)。施行此护理法,术前能改善患者的心身失衡,使患者达到最佳心身状态;术中能顺利接受和安全度过手术;术后又能减少组织渗液、消除水肿、修复受损黏膜,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及嗓音恢复,使患者早日康复及预防疾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强 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护理法 声带息肉 围手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态势 被引量:8
14
作者 饶晓明 蔡浔远 +1 位作者 赵纪生 饶克琅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期162-164,共3页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慢性肾衰渴 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医院预算控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群 《卫生经济研究》 2005年第1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预算控制 执行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壳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发英 徐欢 +4 位作者 杨武亮 杨世林 魏玲 陈海芳 袁金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97-1901,共5页
目的:完善枳壳的质量标准。方法: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为对照品,对枳壳建立TLC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 目的:完善枳壳的质量标准。方法: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为对照品,对枳壳建立TLC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调pH=3)(20:80),检测波长为283nm,流速:1.0mL/min;柱温:25℃。结果: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斑点明显。含量测定中柚皮苷进样量在0.2~2.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2%,RSD为0.74%;新橙皮苷进样量在0.2~2.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2%,RSD为1.42%。结论:本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枳壳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质量标准 柚皮苷 新橙皮苷 TLC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效应影响因素的定性定量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闵友江 严振国 +2 位作者 杨华元 杨旭明 郭春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23-1927,共5页
目的:以氢化可的松造成肾阳虚实验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影响针刺效应的多个因素,探索影响针刺效应的主次因素和针刺参数的最佳组合,以期为提高针刺疗效、指导针灸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L8(27)正交表对4因素(穴位... 目的:以氢化可的松造成肾阳虚实验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影响针刺效应的多个因素,探索影响针刺效应的主次因素和针刺参数的最佳组合,以期为提高针刺疗效、指导针灸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L8(27)正交表对4因素(穴位的相对特异性、针刺捻转角度和频率、针刺时间、针刺间隔时间)2水平安排实验,运用自行研制的计算机控制针刺手法仪治疗肾阳虚大鼠,通过观察睾酮、雌二醇的水平来比较上述4因素的主次。结果:针刺对肾阳虚大鼠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P<0.05或<0.01);上述4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捻针角度和频率、穴位选择、针刺时间或针刺间隔时间,其中捻针角度和频率是影响针刺效应的主要因素或重要因素(P<0.01或<0.05);腧穴的选择也是影响针刺效应的重要因素(P均<0.05);而针刺时间和针刺间隔时间相对来说是次要因素(P均>0.05)。结论:①针刺对虚证具有"补"的作用;②针刺治疗肾阳虚大鼠的最佳针刺参数为选用肾俞穴、采用小角度慢频率的捻转、每天治疗1次、每次1m in;③本实验研究中,不同因素对针刺治疗肾阳虚大鼠的疗效不同,其中捻针的角度和频率对疗效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穴位的选用,再次为针刺时间和针刺间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效应 正交设计 氢化可的松动物模型 睾酮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穴艾灸前后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52
18
作者 宋云娥 徐放明 +4 位作者 唐成林 陈日新 易洋 李腊梅 罗天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3-758,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采集原发性痛经患者脑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BOLD)信号,并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采集原发性痛经患者脑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BOLD)信号,并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痛经患者艾灸关元穴前后的脑功能活动,从脑代谢活动强度的角度探讨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别在艾灸关元穴前及艾灸关元穴5 min后进行rsfMRI扫描,采用ALFF算法进行数据处理,进行艾灸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艾灸前后ALFF值改变情况。结果:关元穴艾灸后ALFF信号显著活跃的脑区为:右侧扣带回、左侧岛叶、左侧楔前叶、右侧中央后回、左侧钩回、左侧颞上回、颞中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P<0.05,校正后);显著抑制的脑区为:左侧枕叶、右侧额上回、左侧额内侧回、左侧额中回、右侧小脑后叶山坡、右侧颞上回(P<0.05,校正后)。结论:运用rsfMRI ALFF算法可以对艾灸关元穴引起的脑活动改变情况进行研究。艾灸关元穴引起了多个与疼痛相关脑区的功能变化,为临床上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枢镇痛机制提供了可能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关元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灸热敏化风池穴对脑梗塞恢复期大脑中动脉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洪恩四 陈日新 +4 位作者 张波 黄建华 李元琴 王红 袁世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31-1632,共2页
目的:观察悬灸热敏化风池穴对脑梗塞恢复期左、右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的变化,采用计分法观察悬灸热敏化风池穴对脑梗塞恢复期上、下肢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塞恢复期在双侧风池穴有热敏化现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悬... 目的:观察悬灸热敏化风池穴对脑梗塞恢复期左、右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的变化,采用计分法观察悬灸热敏化风池穴对脑梗塞恢复期上、下肢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塞恢复期在双侧风池穴有热敏化现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悬灸热敏化风池穴+针刺疗法),对照组35例(单纯针刺疗法)。运用经颅多普勒(TCD)观察两组疗程前后左、右大脑中动脉(MCA)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并组间比较,同时采用计分法观察两组疗程前后上下肢瘫痪的临床疗效,并组间比较。结果:两组大脑中动脉左、右收缩峰、舒张末及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前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左、右收缩峰、舒张末及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别(P<0.01);左、右收缩峰、右侧平均血流速度组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左、右舒张末、左侧平均血流速度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上、下肢瘫痪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上、下肢瘫痪疗程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悬灸热敏化风池穴加针刺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均能明显改善脑梗塞恢复期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但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悬灸热敏化风池穴加针刺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对上、下肢瘫痪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两者作用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恢复期 大脑中动脉 脑血流 热敏穴 风池穴 针灸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建玲 张波 +1 位作者 黄建华 陈日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4-1115,共2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7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属气虚血瘀、阴虚肠燥证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每组各35例。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每日1次;中药对照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合增液...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7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属气虚血瘀、阴虚肠燥证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每组各35例。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每日1次;中药对照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加减为治疗方法,每日1剂。两组均以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以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及临床症状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热敏灸能显著缩短缺血性中风后便秘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为(18.28±6.72)h,疗效优于中药对照组(32.56±9.48)h(P<0.05);(2)1个疗程治疗后,热敏灸的近期好转率为94.3%,优于中药组80.0%(P<0.05);(3)疗程结束后第10天,热敏灸组与中药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5.7%与68.6%,均能改善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症状,但两者疗效无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中风后便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