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胡生福 雷俊萍 吴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681-2683,共3页
[目的]研究江西、湖南、湖北等7个省份的车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技术,对28份车前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从40条引物中共筛选出16条可用于车前遗传多样性分析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131条带,其中多态... [目的]研究江西、湖南、湖北等7个省份的车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技术,对28份车前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从40条引物中共筛选出16条可用于车前遗传多样性分析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13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PPB)有107条,占81.7%。ISSR数据分析显示,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为75.3%;平均等位基因观测数为0.071 3;有效等位基因数为0.299 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60 1;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535 4。[结论]车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地理差异较为明显;野生种与栽培种基因型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 I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提取物降低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水平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继孝 朱玉野 +5 位作者 罗光明 曾金祥 师晶晶 徐赟峰 王晓云 吴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317-22318,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栀子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降尿酸机理。[方法]以栀子不同剂量提取物灌胃,观察氧嗪酸钾盐诱导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含量变化,以及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血清尿酸的影响。[... [目的]探讨栀子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降尿酸机理。[方法]以栀子不同剂量提取物灌胃,观察氧嗪酸钾盐诱导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含量变化,以及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血清尿酸的影响。[结果]栀子提取物不同剂量给药组的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XOD活性与高尿酸血症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栀子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血清尿酸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论]栀子提取物能够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抑制XOD活性是其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FRUCTUS GARDENIAE) 高尿酸血症 黄嘌呤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前子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朱继孝 朱玉野 +7 位作者 曾金祥 董丽华 吴波 胡生福 黄碧涛 罗光明 王劭华 王晓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079-12081,12085,共4页
[目的]建立车前子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为车前子的质量控制及品种鉴定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的乙酸水溶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采用梯度... [目的]建立车前子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为车前子的质量控制及品种鉴定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的乙酸水溶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采用梯度洗脱。[结果]江西道地产区10批车前子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共检出12个分离度良好的共有峰。不同品种车前子乙酸乙酯部位指纹图谱相似度相差很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车前子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子(SEMEN PLANTAGINIS) 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 品种鉴定 乙酸乙酯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疸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磊 程虹毓 +2 位作者 朱继孝 罗光明 关志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33-2240,共8页
通过检索、查阅文献,分析与归纳文献内容,综述近年来黄疸造模方法研究进展。包括肝细胞性黄疸模型、瘀积性黄疸模型及中医黄疸动物模型,分析其造模机制、造模效果和中药治疗,为黄疸研究、中药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黄疸 动物模型 机制 中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时期吴茱萸果实活性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波 曾金祥 +4 位作者 张寿文 朱玉野 朱继孝 王晓云 徐赟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8-391,402,共5页
采用HPLC法同时精密测定江西省吴茱萸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吴茱萸果实在不同采收时期果实内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3种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吴茱萸果实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在不同采收时期存在较大差异,... 采用HPLC法同时精密测定江西省吴茱萸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吴茱萸果实在不同采收时期果实内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3种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吴茱萸果实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在不同采收时期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在采收初期含量快速增加,随后开始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确定江西省吴茱萸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8月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果实 HPLC 有效成分 最佳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壳道地产区主流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罗光明 陈岩 +3 位作者 李霞 葛菲 刘红宁 杨光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西、湖南、四川3个枳壳道地产区的主流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筛选优良品种提供参考。15个引物共扩增11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4.73%;观测等位基因数(Na)1.9467,有效等位基因数(Ne)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西、湖南、四川3个枳壳道地产区的主流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筛选优良品种提供参考。15个引物共扩增11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4.73%;观测等位基因数(Na)1.9467,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740;Ne i’s基因多样性(He)33.15%;Shannon’s信息指数(I)0.490 7;UPGMA聚类分析可将所有样品分为4类。枳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不同的品种间;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外观形态鉴别分类具有一致性;在进行优良品种选育时,应加强不同品种之间的基因交流,以提高种质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SOD基因片段克隆和SNP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波 高丹 +2 位作者 潘超美 罗光明 张寿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06-1211,共6页
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多种植物Cu/Zn-SOD基因和Mn/Fe-SOD基因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了两对用于克隆10种吴茱萸属植物Cu/Zn-SOD基因和Mn/Fe-SOD基因核心片段的简并引物。试验所得的Cu/Zn-SOD基因片段长度为375 bp,Mn/Fe-SOD基因片段长度为42... 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多种植物Cu/Zn-SOD基因和Mn/Fe-SOD基因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了两对用于克隆10种吴茱萸属植物Cu/Zn-SOD基因和Mn/Fe-SOD基因核心片段的简并引物。试验所得的Cu/Zn-SOD基因片段长度为375 bp,Mn/Fe-SOD基因片段长度为429 bp,分别编码125个和143个氨基酸残基。使用DAM-BE和DNAStar5.0生物统计软件对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10种吴茱萸属植物与其他多种植物的Cu/Zn-SOD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大于7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大于79%;Mn/Fe-SOD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大于7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大于81%。在所克隆的Cu/Zn-SOD基因片段中有21个核苷酸SNPs位点,导致6个氨基酸位点变异,多态性频率为1SNP/17.9 bp,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度分别为5.6%和4.8%;在所克隆的Mn/Fe-SOD基因片段中有17个核苷酸SNPs位点,导致3个氨基酸位点变异,多态性频率为1SNP/25.2 bp,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度分别为4.0%和2.1%。采用Neighbour-Joining聚类法,对10种吴茱萸属植物的Cu/Zn-SOD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精确遗传聚类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SOD 基因克隆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3种成分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9
8
作者 曾金祥 刘勇 +5 位作者 黄碧涛 杨雅琴 朱继孝 张忠立 罗光明 熊红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273-8275,8278,共4页
[目的]建立吴茱萸(FRUCTUS EVODIAE)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吴茱萸药材中绿原酸、金丝桃苷和吴茱萸碱进行同时测定。[方法]HPLC条件为:Hypersil C18色谱柱(25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 [目的]建立吴茱萸(FRUCTUS EVODIAE)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吴茱萸药材中绿原酸、金丝桃苷和吴茱萸碱进行同时测定。[方法]HPLC条件为:Hypersil C18色谱柱(25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不同产地的吴茱萸药材指纹图谱共有19个共有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值小于2.50%,相对峰面积RSD值为2.10%。整体来看,江西栽培的吴茱萸药材中绿原酸、金丝桃苷和吴茱萸碱含量要高于贵州、云南等地吴茱萸药材。[结论]该研究首次建立了吴茱萸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了吴茱萸药材中的绿原酸、金丝桃苷和吴茱萸碱含量,为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吴茱萸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FRUCTUS EVODIAE)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中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3
9
作者 曾金祥 朱继孝 +3 位作者 黄碧涛 王劭华 杨雅琴 王晓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5988-15990,共3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紫外检测法建立同时测定吴茱萸药材中辛弗林、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7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浓度为50%的甲醇-水溶液超声制备样品。以Hypersil C18(5μm,250 mm...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紫外检测法建立同时测定吴茱萸药材中辛弗林、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7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浓度为50%的甲醇-水溶液超声制备样品。以Hypersil C18(5μm,250 mm×4.6 mm)为色谱柱,以乙腈-乙酸(V/V,1%)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254 nm波长下检测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含量;在270 nm波长下检测辛弗林和吴茱萸碱的含量;在340 nm波长下检测吴茱萸次碱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辛弗林、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各成分分离效果良好;其平均回收率均接近100%,RSD均小于3.1%。[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同时测定吴茱萸药材中辛弗林、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为吴茱萸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EVODIAE FRUCTUS) HPLC/DAD法 活性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类植物GPAT基因片段克隆和SNP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波 刘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6,共6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是与植物抗冷性强弱密切相关的基因。根据已报道的各种植物GPA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上前后两个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技术,分别从琯溪蜜柚、马家柚、莽山野橘等8种柑橘类植物中克隆得到315bp的GPAT基...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是与植物抗冷性强弱密切相关的基因。根据已报道的各种植物GPA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上前后两个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技术,分别从琯溪蜜柚、马家柚、莽山野橘等8种柑橘类植物中克隆得到315bp的GPAT基因片段。使用DNA Star5.0软件对8个片段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8个片段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7.8%,与其它植物GPAT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72.5%以上;经过氨基酸序列推导,每个GPAT基因片段分别编码105个氨基酸,8个片段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5.2%,与其它植物GPA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68.9%以上。试验克隆所得8种柑橘类植物GPAT基因片段序列存在明显的单核苷酸变异,在14个核苷酸位点存在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导致6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多态性频率为1SNP/22.5bp,核苷酸变异度为4.45%,氨基酸变异度为5.71%。采用NJ聚类法对克隆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类植物 GPAT 基因克隆 SNP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干特早柚GPAT基因5’端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波 刘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5-918,共4页
采用5’-RACE技术从新干特早柚(Citrus grandiscv.Xingantezaoyou)叶片中克隆出一条长832 bp的GPAT基因5’端cDNA片段(GenBank登录号:DQ19397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片段序列与其它科属植物的GPAT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差异较大,除与同... 采用5’-RACE技术从新干特早柚(Citrus grandiscv.Xingantezaoyou)叶片中克隆出一条长832 bp的GPAT基因5’端cDNA片段(GenBank登录号:DQ19397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片段序列与其它科属植物的GPAT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差异较大,除与同类植物——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的同源性高达98.9%,与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非洲油棕榈(Elaeis guineensis)、豌豆(Pisum sati-vum)、蚕豆(Vicia faba)的同源性分别为62.5%、54.6%、48.2%、47.4%、46.9%;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红花、拟南芥、非洲油棕榈、豌豆、辣椒的同源性分别为51.6%、60%、45.1%、48%、52.3%,与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的同源性仅为18.9%,说明GPA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种属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干特早柚 GPAT RACE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类植物SOD基因片段的克隆和SNP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波 刘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719-11721,11724,共4页
[目的]对柑橘类植物遗传多样性进行精确分析研究。[方法]根据已报道的各种植物Mn/Fe-SOD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上前后2个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技术,分别从岭南沙田柚、柠檬等6种柑橘类植物中克隆得到长426bp的Mn/Fe-SOD基因片段... [目的]对柑橘类植物遗传多样性进行精确分析研究。[方法]根据已报道的各种植物Mn/Fe-SOD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上前后2个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技术,分别从岭南沙田柚、柠檬等6种柑橘类植物中克隆得到长426bp的Mn/Fe-SOD基因片段,并对所得序列进行了SNP分析。[结果]柑橘类植物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7.2%,与其他植物Mn/Fe-SOD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77.7%以上;经过氨基酸序列推导,每个基因片段分别编码142个氨基酸,6个基因片段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7.9%,与其他植物Mn/Fe-SOD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79.0%以上。在Mn/Fe-SOD基因片段中有18个核苷酸位点存在SNPs,导致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多态性频率为1SNP/23.7bp,核苷酸变异度为4.23%,氨基酸变异度为2.38%。[结论]该研究为丰富构建柑橘类植物基因图谱标记和抗逆性状的遗传标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类植物 SOD 基因克隆 SNP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类植物和其它植物的GPAT和SOD基因分子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波 刘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167,共6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是与植物抗寒和抗逆密切相关的2个基因。为了研究柑橘类植物之间以及和其它植物之间上述两基因的分子进化的异同,已经获得的数种柑橘类植物的GPAT基因、SOD基因氨基酸序列和...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是与植物抗寒和抗逆密切相关的2个基因。为了研究柑橘类植物之间以及和其它植物之间上述两基因的分子进化的异同,已经获得的数种柑橘类植物的GPAT基因、SOD基因氨基酸序列和通过检索GenBank数据库获得的相关序列为试验数据,使用PAUP4.0软件,通过最大简约法,分别构建GPAT基因、Fe/Mn-SOD基因、Cu/Zn-SOD基因和总SOD基因的分子系统进化树。GPAT基因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GPAT基因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的进化差异不大,在柑橘类植物中的进化差异较大;Fe/Mn-SOD基因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分子进化与植物自身的抗逆能力有密切关系;Cu/Zn-SOD基因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进化上是相当保守的。总SOD基因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OD基因的进化和聚类并不是以植物的科属是否相同或相近为依据的,而是以该基因所结合的金属离子的不同来分类的;Cu/Zn-SOD基因和Fe/Mn-SOD基因来源于不同的祖先基因,前者较后者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类植物 GPAT SOD 分子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橙ACC氧化酶基因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
14
作者 吴波 罗光明 刘红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3-926,共4页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是植物乙烯合成的1个关键酶,乙烯作为一种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老熟过程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根据已报道的各种植物ACC氧化酶氨基酸序列上前后两个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以酸橙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是植物乙烯合成的1个关键酶,乙烯作为一种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老熟过程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根据已报道的各种植物ACC氧化酶氨基酸序列上前后两个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以酸橙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到1个834 bp的基因片段。克隆了酸橙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基因cDNA片段,将片段序列在NCB I网站上进行同源性搜索,显示的皆为不同植物的ACC氧化酶基因,因而认为所克隆的片段就是酸橙ACC氧化酶基因;并运用DNAStar5.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为278个残基;具有所有植物ACC氧化酶基因共有的保守区域;与多种植物的ACC氧化酶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72%和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橙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15
作者 吴波 高丹 +1 位作者 潘超美 张寿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19686-19688,共3页
[目的]建立吴茱萸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吴茱萸基因组DNA,研究模板DNA、dNTPs、Mg2+、引物(U834)、Taq DNA聚合酶的浓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20μl反应体系中含2μl 10×PCR buffer,0.15 mm... [目的]建立吴茱萸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吴茱萸基因组DNA,研究模板DNA、dNTPs、Mg2+、引物(U834)、Taq DNA聚合酶的浓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20μl反应体系中含2μl 10×PCR buffer,0.15 mmol/LdNTPs,1.6 mmol/L Mg2+,0.4 mmol/L引物,20 ng模板DNA,1.2 U Taq DNA聚合酶。[结论]为研究吴茱萸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ISSR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菘蓝不同器官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文杰 罗光明 +1 位作者 李焘 王喆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3-828,共6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菘蓝根、茎、叶、花和幼果等不同器官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鉴定,并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以明确菘蓝的化学物质基础,为综合开发利用菘蓝资源提供依据。结...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菘蓝根、茎、叶、花和幼果等不同器官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鉴定,并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以明确菘蓝的化学物质基础,为综合开发利用菘蓝资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从菘蓝的根、茎、叶、花和幼果中分别鉴定出24、23、21、18和23种脂溶性成分;其中,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2,4-二叔丁基苯酚和棕榈酸为各器官的共有成分;不同器官中脂肪酸含量依次为:花(80.91%)>根(60.56%)>幼果(21.93%)>茎(17.45%)>叶(11.28%)。除花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不饱和脂肪酸外,其他器官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表明菘蓝不同器官中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脂溶性成分 索式提取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