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间隙对固体燃料阵列传热行为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蒋晓武 张自强 +1 位作者 朱国庆 王永生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4期465-470,共6页
为研究空气间隙对固体燃料阵列热量传递的影响,建立了缩尺寸试验平台,设计了一系列不同空气间隙的固体燃料阵列,以分析总热通量、点火时间以及火焰高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空气间隙的增加,燃料阵列释放的热通量先增大后减... 为研究空气间隙对固体燃料阵列热量传递的影响,建立了缩尺寸试验平台,设计了一系列不同空气间隙的固体燃料阵列,以分析总热通量、点火时间以及火焰高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空气间隙的增加,燃料阵列释放的热通量先增大后减小。当空气间隙不超过8 cm,即燃料覆盖率不超过50%时,燃料阵列释放的热通量显著高于无空气间隙的工况;当空气间隙超过8 cm,即燃料覆盖率高于50%时,热通量呈现低于无空气间隙工况的水平。通过引入点燃滞后时间概念,定量描述了空气间隙对点燃滞后时间的影响,即点燃滞后时间随着空气间隙的增加而增大,且呈良好的指数关系,并基于此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空气间隙条件下的固体燃料阵列接收热流模型。同时,笔者定量分析了空气间隙对燃料阵列释放热流的影响,空气间隙通过改变火焰高度进而影响燃料阵列释放的热流。随着空气间隙的增加,火焰高度先增加后减小。当空气间隙不超过10 cm,燃料覆盖率不超过55.6%时,燃料阵列的火焰高于无空气间隙的工况,而空气间隙超过10 cm,燃料覆盖率高于55.6%时,火焰则更低。固体燃料阵列释放的热通量随着相对火焰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相对火焰高度小于1时,热通量急剧下降,大于1时,热通量开始缓慢下降,且固体燃料阵列释放的热通量与相对火焰高度呈幂次函数关系,并基于此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空气间隙条件下的固体燃料阵列释放热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间隙 固体燃料阵列 传热行为 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