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氮分布和转化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小东 陈明飞 +3 位作者 王子文 王燕 王硕 李激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8,共8页
为研究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的污染现状及迁移转化规律,选取数座典型污水处理厂(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WWTPs),通过长期水质监测研究出水DON污染水平及其季节变化,并运用多种方... 为研究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的污染现状及迁移转化规律,选取数座典型污水处理厂(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WWTPs),通过长期水质监测研究出水DON污染水平及其季节变化,并运用多种方法阐明WX-A工艺沿程中DON的分子质量(molecular weight,MW)、亲疏水及荧光光谱变化等特性.结果表明:出水中97.66%~99.22%的含氮化合物为溶解态,DON/溶解性总氮(soluble total nitrogen,STN)为21.88%~26.15%,DON平均质量浓度范围为2.7~3.4 mg/L.厌氧段DON质量浓度出现明显降低趋势,生物膜法(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工艺段中,分子质量高于30 ku的DON被降解为低于3 ku的DON.出水中低于1 ku的DON比例约为42%,79%的出水DON为亲水性化合物.荧光谱图显示进水DON以酪氨酸类蛋白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主要组分,总荧光响应百分比(P i,n,%)达76.5%,但是进出水中区域Ⅱ(酪氨酸类蛋白质)和区域Ⅳ(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荧光区域标准体积去除率分别为77.0%和23.7%,进一步表明活性污泥工艺无法实现低分子有机氮的高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溶解性有机氮 分子质量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响应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物载体填料富集Anammox菌群脱氮效能及微生物群落
2
作者 董剑 黄凯文 +5 位作者 李爱民 何艳华 陈敏 宋联 王硕 李激 《净水技术》 2025年第2期104-111,123,共9页
【目的】研究旨在通过使用葫芦壳、螺蛳壳和紫砂材料制备的新型填料,改善厌氧氨氧化(Anammox)系统在处理高氨氮废水时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效果,以期提高脱氮效率并降低工程化应用的难度。【方法】研究对比了这些新型填料与传统的聚丙... 【目的】研究旨在通过使用葫芦壳、螺蛳壳和紫砂材料制备的新型填料,改善厌氧氨氧化(Anammox)系统在处理高氨氮废水时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效果,以期提高脱氮效率并降低工程化应用的难度。【方法】研究对比了这些新型填料与传统的聚丙烯和聚乙烯填料在Anammox系统中的性能,通过监测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效率、硝态氮和总氮的浓度变化,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来评估填料效果。【结果】研究发现,新型填料显著提升了Anammox菌群的富集速度和脱氮效率。特别是紫砂基填料组,其出水中硝态氮质量浓度仅为1.35 mg/L,总氮质量浓度为10.92 mg/L,总氮去除率高达93.93%,脱氮速率和脱氮负荷分别提升了20.93%和30.61%。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紫砂基填料使Candidatus_alysiosphaera菌属的相对丰度从26.26%提升至64.75%。此外,高盐度和难降解有机物如甘油三酯对Anammox菌的富集效率和稳定运行有负面影响,而重金属元素钴和锰的影响较小。【结论】研究表明,使用葫芦壳、螺蛳壳和紫砂材料制备的新型填料能有效改善Anammox系统的启动和运行,尤其是紫砂基填料在提高脱氮效率和稳定性方面表现突出,为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高氨氮废水 快速启动 脱氮性能 微生物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及在环境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燚钧 程美娜 +3 位作者 金龙 李娟红 杨海亮 刘忻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9-303,共5页
在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环境催化技术愈发重要。催化剂催化性能与其活性位点息息相关,传统纳米催化剂因原子间堆叠导致有效活性位点不足。近年来,具有单位点、100%原子利用率及特殊电子结构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受到广泛关注,有望提高反... 在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环境催化技术愈发重要。催化剂催化性能与其活性位点息息相关,传统纳米催化剂因原子间堆叠导致有效活性位点不足。近年来,具有单位点、100%原子利用率及特殊电子结构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受到广泛关注,有望提高反应催化效率。总结了SACs的合成策略,梳理了其近年来在CO_(2)还原、CH_(4)部分氧化及有机物降解等环境领域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金属基催化剂 合成策略 CO_(2)还原 有机物降解 CH_(4)部分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滨岸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温超男 黄蔚 +2 位作者 陈开宁 韦众 吴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44,共9页
探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太湖水质监测提供方法,为富营养化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2016年8月进行了太湖水质状况及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了太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在此... 探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太湖水质监测提供方法,为富营养化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2016年8月进行了太湖水质状况及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了太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太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湖滨带水体水质总体评价为劣V类,总氮、总磷均值分别为(2.06±0.13)mg/L、(0.22±0.02)mg/L,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65.35±9.09)mg/L。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29种,其中桡足类5种,枝角类8种,轮虫16种;太湖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100±11)个/L,其中竺山湾浮游动物密度最高,为(273±54)个/L,胥口湾密度最低,仅为(31±6)个/L;太湖浮游动物生物量均值为(4.45±0.99)mg/L,生物量最高的是竺山湾,为(17.70±6.48)mg/L,胥口湾浮游动物生物量最低,为(1.03±0.23)mg/L。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动物各表征指标均与叶绿素a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分布主要与溶解性总氮、总磷、透明度、溶解氧及pH值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组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玉莹 支丽玲 +2 位作者 马鑫欣 王硕 李激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为鉴定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组成成分和特性,以某污水处理厂好氧池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AS-WWTP)作为接种污泥,采用实... 为鉴定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组成成分和特性,以某污水处理厂好氧池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AS-WWTP)作为接种污泥,采用实验室配水和污水处理厂进水分别培养出AGS-LAB和AGS-WWTP,并对AGS中的EPS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位MLVSS EPS质量分数由接种污泥的84.36 mg/g分别增加到AGS-LAB的122.49 mg/g和AGS-WWTP的128.23 mg/g,主要以TB-EPS(tightly bound-EPS,TB-EPS)层蛋白质增加为主,多糖质量分数变化较小.与接种污泥相比,两种AGS中芳香族类氨基酸、酪氨酸/色氨酸类蛋白和天冬氨酸蛋白质量分数明显提高.3种污泥样品EPS中亲水性氨基酸质量分数较低,疏水性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两种AGS中氨基酸总量较接种污泥平均升高28.31%.此外,载体物质十六甲基环八硅氧烷和具有交联作用的二乙烯苯只存在于两种AGS的EPS中,表明它们在缩短污泥颗粒化进程和提高AGS的结构稳定性中具有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胞外聚合物 蛋白质 多糖 水解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纳米带核壳结构复合物的甲萘胺电化学传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刚兵 裴元鹏 +3 位作者 陈煜轩 易银辉 孙恒 吴向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88-1893,共6页
通过部分氧化剥离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包覆的MWCNTs核壳结构复合物(MWCNTs@GONR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拉曼光谱仪等对MWCNTs@GONRs的形貌... 通过部分氧化剥离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包覆的MWCNTs核壳结构复合物(MWCNTs@GONR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拉曼光谱仪等对MWCNTs@GONRs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该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应用于甲萘胺(1-NA)的电化学传感研究.由于MWCNTs和GONRs的协同作用(如MWCNTs可提供快速的电子传递通道,GONRs表面带负电含氧官能团提高其对目标分子1-NA的富集量),MWCNTs@GONRs/GCE可实现对1-NA的高灵敏检测,线性范围为8.0-400.0 nmol/L,检出限为2.5 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带 甲萘胺 电化学传感 碳纳米管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污泥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与组成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念琦 钱飞跃 +3 位作者 王晓祎 刘郭洵 王琰 王建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4期13-16,共4页
针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各类污泥的功能与结构特点,比较了常用胞外聚合物(EPS)提取方法的效能优劣,并从反应器溶解氧条件、微生物营养类型和污泥空间形态等方面对不同种污泥的EPS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强调了EPS组分在培养全自养脱氮... 针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各类污泥的功能与结构特点,比较了常用胞外聚合物(EPS)提取方法的效能优劣,并从反应器溶解氧条件、微生物营养类型和污泥空间形态等方面对不同种污泥的EPS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强调了EPS组分在培养全自养脱氮颗粒污泥等特殊微生物聚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提取方法 污泥类型 蛋白质 聚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