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际战略与安全暨比较政治”学术论坛综述
- 1
-
-
作者
袁建军
陈洁
牛霞飞
-
机构
江苏高校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8-170,共3页
-
文摘
2017年10月21~22日,“国际战略与安全暨比较政治”学术论坛在江苏高校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举办。会议主题包括:朝核问题与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伊核问题的发展趋势,叙利亚问题与俄美关系,比较视野下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安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
-
关键词
国际战略
安全研究
学术论坛
比较政治
综述
上海交通大学
三角关系
朝核问题
-
分类号
D815.2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美国《国家情报战略》演进视阈下的国际情报合作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刘传平
徐鹏
-
机构
江苏高校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贵州省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
出处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3,共6页
-
文摘
[研究目的]国际情报合作是美国情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先后颁布的四份《国家情报战略》对国际情报合作进行了相应的政策阐述。研究美国《国家情报战略》的有关内容有助于理解国际情报合作在美国情报体系中的特点。[研究方法]采取文本研读、比较研究的方法,将各版战略当中有关国际情报合作的内容进行归纳,并结合其他政策文献和理论成果,梳理国际情报合作在各个版本中演进的表现、逻辑和动力。[研究结论]研究认为,多个版本的《国家情报战略》对国际情报合作的阐述具有不断演进的特点,表现为国际情报合作在定位、话语和制度建设层面的演进,其内在的逻辑是通过合作不断强化美国情报能力建设,而外部国家安全威胁是推动情报合作的重要动力。
-
关键词
国际战略
《国家情报战略》
情报能力
伙伴关系
情报合作
情报联络
情报共享
美国
-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national intelligence strategy
intelligence capability
partnership
intelligence cooperation
intelligence liaison
intelligence sharing
the United States
-
分类号
D526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当代美国保守主义的两重面向与保守政治的未来走向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张建辉
郑易平
-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高校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93,共32页
-
文摘
二战后美国保守主义在其起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呈现出明显的经济与文化两重面向。20世纪末开始,保守主义的建制化程度提升,其与民主党的“左”倾进步主义意识形态日益接近,两党建制派精英共享一种大政府-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及内政外交政策,它的长期施行最终使美国爆发了经济与文化双重危机。在危机中登台的特朗普主义从经济与文化两大维度改造并重塑了当代美国保守主义,使其在经济上重回古典自由主义立场,但加入了民族主义的内容,在文化上则重申基督教传统及其所塑造的美国国家特性,回归本土主义,撤回对文化全球化的全方位支持。拜登上台后,特朗普及共和党又对保守主义进行了一些新调整。但是,从当前来看,经济保守主义已经将自己困囿于名义上的小政府模式,且其低水平税收福利政策难以有效惠及共和党基础选民、逆全球化产业政策难以赢得上层资产阶级支持;而文化保守主义同样面临困境,它名声不佳,且其发起的“文化反冲”难以招架美国后物质主义文化整体转型,也难以回应进步主义对其根源本质及核心理念的质疑与挑战。经济文化两重面向的保守主义还有着深刻的内在悖谬,这进一步为美国保守政治及其发展制造了困难。不过,美国保守主义的未来既取决于它的教义信条及共和党的变通,也取决于其对手即进步主义和民主党的执政表现。
-
关键词
经济保守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共和党
保守政治
进步主义
-
分类号
D7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政治极化
被引量:15
- 4
-
-
作者
牛霞飞
-
机构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高校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55,共27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大国政治与国际局势演变”(56XCA17016)的资助。
-
文摘
多元文化主义继承发展自文化多元主义,它要求主流社会承认民族及身份认同的差异性,支持“政治正确”,确保少数族裔及弱势群体的文化同主流文化的平等地位,进而主张对他们进行倾斜性照顾,并鼓励其以群体身份来进行政治动员。随着多元文化主义影响力的日益扩张,保守主义思想家不得不对其进行反击,双方在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斗;同时,民主党出于理念和利益方面的原因,与多元文化主义结成了联盟,同样由于理念和利益,共和党则对多元文化主义予以强烈反对,两党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此外多元文化主义还冲击、消解了美国的政治共识,挑战了美国传统的政治社会秩序,正是通过这三重理路,多元文化主义引发并加剧了美国的政治极化。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其对多元文化主义的限制及民主党的反击使美国的政治极化更加严重。从短期来看,美国的政治极化会继续向前发展,而从长期来看,美国政治极化如能化解,也将经历长期而痛苦的过程。
-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美国政治极化
政治共识
政党斗争
社会撕裂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美国对华舆论战视角下的“中国误导信息”行动
被引量:5
- 5
-
-
作者
刘传平
徐鹏
-
机构
江苏高校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
出处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9,177,共7页
-
文摘
[研究目的]近年来,误导信息成为美国对华舆论战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研究这一现象有利于了解美国对华舆论战的特征,并进行反制。[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美国官方文件、智库报告和媒体报道,梳理美国以误导信息为武器开展对华舆论战的机制、应对方式和影响。[研究结论]美国以误导信息为由发起的对华舆论战,充分调动了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美国这一行为的目的是遏制中国影响力,夸大了误导信息的作用,损害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
关键词
误导信息
虚假信息
舆论战
中美关系
中国
美国
-
Keywords
disinformation
fake information
public opinion warfare
China-US relations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1950年代以来的美国对华政策演变分析
被引量:4
- 6
-
-
作者
郑易平
郑德洛
-
机构
江苏高校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151,共23页
-
文摘
杰斐逊、汉密尔顿、杰克逊和威尔逊主义四种对外政策学派,共同主导了包括对华政策在内的美国对外政策。这四个学派都扎根于美国独特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们之间虽争吵不休、折冲樽俎,但经常能达成共识、合力前行。在中美关系演变的几个阶段中,这几个学派均发挥了不同作用。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时期,杰克逊主义唱主角,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压力大大减轻,但经贸和军事方面的压力很有可能会加大。
-
关键词
杰克逊主义
对华政策
特朗普
中美关系
-
分类号
D822.3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日本对华政策调整的障碍及前景
被引量:3
- 7
-
-
作者
郑易平
冯馨蔚
-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高校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96,共26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大国政治与国际局势演变”(56XCA17016)的资助
-
文摘
中美贸易摩擦前,日本对华政策以强硬为基调;中美贸易摩擦后,日本试图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因此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中日关系有所回暖-然而,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会遇到两大难以逾越的障碍,即政治总体保守化和日美特殊关系-日本政治总体保守化主要表现为:保守主义的政治文化和保守势力在日本政坛的影响持续扩张,日本未出现类似欧美等国的政治极化现象,而且,中国崛起后,日本国民心态也趋于保守化。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日美两国已经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建立起了较为牢固的特殊关系,特别是在军事安全方面,日美之间的关系已经高度制度化了-因此,在日本政治总体保守化的趋势未能扭转和中美关系的未来尚未确定的情况下,日本对华政策调整的前景不甚乐观,中日之间很可能继续保持“政冷经热”的局面。
-
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总体保守化
日美特殊关系
对华政策
-
分类号
D822.3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D822.3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利益分析视角下的美国国会情报监督“失灵”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刘传平
徐鹏
-
机构
江苏高校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贵州省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
出处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21,15,共7页
-
文摘
[研究目的]美国国会对情报部门的监督是确保情报机关合法运行的关键,但是这种监督存在“失灵”现象。研究国会对情报部门监督失灵的利益因素,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国会情报监督的特点。[研究方法]运用利益分析的相关方法,从国会议员、总统和情报部门3个维度,讨论和分析国会对情报部门监督“失灵”的原因。[研究结论]国会议员对选票的追求,总统对绝对安全和掌控情报部门的追求,以及情报部门对部门利益的追求,是美国国会对情报部门监督“失灵”的利益动因。从国会情报监督部门的政治竞争环境和外部安全环境来看,国会情报监督的改革并不具备应有的动力和环境。
-
关键词
情报监督
国会情报监督
监督失灵
利益分析
情报部门
美国
-
Keywords
intelligence oversight
congress congressional oversight
the dysfunction of oversight
benefit analysis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U.S.
-
分类号
D526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美国“第四权”的嬗变
- 9
-
-
作者
周栋栋
郑易平
-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高校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76,共2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美国‘政治正确’思潮的演变机理研究”(22YJC71004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美国“第四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嬗变过程并在不同阶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殖民地时期及美国建国初期的媒体可被视为美国“第四权”的雏形,其产生和发展同当时存在的较为宽松的言论、新闻及出版环境密不可分,早期媒体具有显著的党派性,这促进了美国政党政治的形成。从1830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以大众性及独立性为明显特征的大众媒体,“第四权”开始形成。20世纪后期,“第四权”逐步成熟。在这期间,“第四权”对美国政治社会产生了比较正面的影响,包括推动早期政治改革、促进利益集团繁荣、减少政府腐败与特权、修正美国权力运行缺陷并保障政治体制良性运转等。但进入21世纪,特别是奥巴马上台后,“第四权”开始发生蜕变。这主要体现为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背离平衡报道的原则,传统主流媒体及社交媒体的立场明显政治化,基本成为民主党的“喉舌”。“第四权”之所以蜕变,主要根源在于媒体人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他们具有天然的左翼偏好,深受“政治正确”这一已成为民主党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思潮的影响。“第四权”的蜕变产生了诸多政治后果,包括加深了美国政治极化的程度,破坏了美国相对平衡的两党制,动摇了美国相互制衡的政治体制等。
-
关键词
“第四权”
主流媒体
社交媒体
政治正确
政治极化
-
分类号
D77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