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长参与教育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胡金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7,共6页
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关涉千家万户的大事,作为主要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家长,其参与既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权利。然而事实上,学校外部的教育改革政策家长无权置喙,学校内部则由于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拥有的文化资本悬殊,导致家长参与变成... 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关涉千家万户的大事,作为主要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家长,其参与既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权利。然而事实上,学校外部的教育改革政策家长无权置喙,学校内部则由于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拥有的文化资本悬殊,导致家长参与变成家长参训,家校联系亦只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意志的贯彻和规定话语的表达,家长真正参与的话语权被完全剥夺。从社会正义的立场出发,家长参与应持有的基本理念是平等、公正、正义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参与 教育决策 权利与义务 政治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门学子的教育奋斗与社会上升——历史社会学视角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99,共6页
魏晋以降,寒门学子很难通过教育奋斗实现社会上升。北宋时出现显著的"寒门出贵子"现象。该现象虽缘起于政治及教育改革打破了中古权贵社会结构,为寒门学子依靠教育奋斗获得社会上升提供了史无前例公平的制度途径,但也离不开... 魏晋以降,寒门学子很难通过教育奋斗实现社会上升。北宋时出现显著的"寒门出贵子"现象。该现象虽缘起于政治及教育改革打破了中古权贵社会结构,为寒门学子依靠教育奋斗获得社会上升提供了史无前例公平的制度途径,但也离不开寒门学子自身争气与努力,其杰出代表更是以"心系天下"的行动重塑了此前自私"贵子"形象,北宋"寒门出贵子"因此具有非凡意义。考察魏晋至北宋时寒门学子的教育奋斗与社会上升,不仅有利于教育社会学开拓历史社会学进路的教育公平研究,还能为探讨当前"寒门难出贵子"问题提供有益的历史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门学子 教育奋斗 社会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6,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教师教育政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与成就,研究数量日渐增多、研究主题日益丰富,研究视角日趋多元、研究方法日显多样。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夯实教师教育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加强科学、严谨的政策过程研究,拓展和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教师教育政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与成就,研究数量日渐增多、研究主题日益丰富,研究视角日趋多元、研究方法日显多样。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夯实教师教育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加强科学、严谨的政策过程研究,拓展和丰富多学科视角的研究,在新教育公平理论视野中开展教师教育政策及实践研究,以期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决策中充分发挥有价值、负责任的智囊、参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政策 政策研究 政策过程 教师教育政策理论 教师教育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部门超强控制:制约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一个要害性问题 被引量:57
4
作者 吴康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1,共6页
政府部门对于学校的超强控制,已成为妨碍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一个要害性问题。政府部门常常将教育改革的设计者、指导者、管理者、监督者、调控者及评价者等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导致学校难以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主体;不受限制的权力,是政府... 政府部门对于学校的超强控制,已成为妨碍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一个要害性问题。政府部门常常将教育改革的设计者、指导者、管理者、监督者、调控者及评价者等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导致学校难以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主体;不受限制的权力,是政府部门得以对学校超强控制的主要原因;限制政府部门的权力,乃是有效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教育管理体制 办学自主权 教育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教育改革需实现的三个重要转变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康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1,共7页
深化教育改革需实现三个重要转变,要想真正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取得根本突破,就需要在改革的主要行动方式上,从机械地"摸着石头过河"转变为有序地"沿着线路前行";在改革的顺序安排上,从一味地"先易到难"转... 深化教育改革需实现三个重要转变,要想真正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取得根本突破,就需要在改革的主要行动方式上,从机械地"摸着石头过河"转变为有序地"沿着线路前行";在改革的顺序安排上,从一味地"先易到难"转变为敢于"先难后易";在改革的外部条件企求上,从消极地"等待社会变化"转变为积极地"推动社会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改革:一项道德领导事业 被引量:8
6
作者 杨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8,共8页
秉持科学理性、遵循公共理性是教师教育改革道德正当性的重要基石。虽然揭示教师教育内在规律和在改革中彰显公共理性并非易事,但是,教师教育改革只有深入探索教师教育规律、加强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并对可能产生的改革阻抗及其风险保持警... 秉持科学理性、遵循公共理性是教师教育改革道德正当性的重要基石。虽然揭示教师教育内在规律和在改革中彰显公共理性并非易事,但是,教师教育改革只有深入探索教师教育规律、加强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并对可能产生的改革阻抗及其风险保持警醒,才有可能从道德困境中突围。弘扬科学理性、凝聚价值共识并恪守道德领导是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改革 科学理性 公共理性 道德领导 教师教育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危机及其应对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新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24,共7页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在组织规模获得迅猛扩充的同时,却因同构化现象导致了严重危机,这主要表现在普通高中的办学理念"效率化"、组织规模"巨型化"、机构运行"科层化"以及管理手段"考试化"等方面。...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在组织规模获得迅猛扩充的同时,却因同构化现象导致了严重危机,这主要表现在普通高中的办学理念"效率化"、组织规模"巨型化"、机构运行"科层化"以及管理手段"考试化"等方面。为积极应对普通高中教育危机,可相应地采取重识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性质、严限普通高中规模上限、彰显普通高中教育的专业属性,以及全面地评价普通高中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教育 危机与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教育改革的院校支持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29,共5页
面对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改革中发生的不同程度的阻抗现象,作为集体行动的教师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信任、理解、宽容,规避标签效应、克服刻板印象、扭转污名化倾向以及减少利益算计心理等,确保... 面对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改革中发生的不同程度的阻抗现象,作为集体行动的教师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信任、理解、宽容,规避标签效应、克服刻板印象、扭转污名化倾向以及减少利益算计心理等,确保教师教育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真正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推进整个教育事业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改革 社会支持 标签效应 刻板印象 污名化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教育改革共同体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跃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39,共4页
教师教育改革共同体既是共享改革愿景的价值共同体,又是积极开拓教师教育学科发展的学科共同体、崇尚"教学学术"的学术共同体,亦是倾心合作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共同体。重塑教师教育文化是创建教师教育改革共同体的关键。
关键词 教师教育改革共同体 价值共同体 学科共同体 学术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 教师教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应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被引量:29
10
作者 吴康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6,共7页
教师在其自身专业发展中应当成为"动力"、成为"领导"、"成为智者"、成为"自己"。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总的方针应当是"帮助教师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唯有如此,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教师在其自身专业发展中应当成为"动力"、成为"领导"、"成为智者"、成为"自己"。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总的方针应当是"帮助教师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唯有如此,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才能成为"自觉的发展"、"自主的发展"、"自醒的发展"、"自由的发展"。归根到底,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应当成为一种"解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反思型教师 解放的教师 教师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六朝官学行政体制与师生管理制度考辨
11
作者 胡金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9,共9页
魏晋六朝虽然官学兴废无常,但学官却是常设的。一方面由于朝代更迭频繁,学校设置多元化,这个时期在行政体制、师生管理制度等方面在承袭汉代基本管理制度框架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但另一方面,由于官学此时流于一种政治合法性的符号,纸上... 魏晋六朝虽然官学兴废无常,但学官却是常设的。一方面由于朝代更迭频繁,学校设置多元化,这个时期在行政体制、师生管理制度等方面在承袭汉代基本管理制度框架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但另一方面,由于官学此时流于一种政治合法性的符号,纸上对于制度的规定,与实际的情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官成为一种没有实质工作的虚衔。然而不可否认,这依然体现出了教育的隐性政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六朝 学校行政体制 教师管理 学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