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河流域“水-能-粮-碳”系统韧性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田贵良 孙泽辰 +1 位作者 景晓栋 杨雨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20,共12页
明确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水-能-粮-碳”系统韧性提升的具体策略,对于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价值。综合运用社会网络模型、解释结构模型、基于博弈论的熵权法和障碍度模型,探究黄河流域地区“水-能-粮-碳... 明确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水-能-粮-碳”系统韧性提升的具体策略,对于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价值。综合运用社会网络模型、解释结构模型、基于博弈论的熵权法和障碍度模型,探究黄河流域地区“水-能-粮-碳”系统韧性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在分析2021年黄河流域地区“水-能-粮-碳”系统韧性空间格局的基础上,诊断了系统韧性的关键障碍因素,并结合影响因素的因素作用路径和因果属性提出相应的提韧策略。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水-能-粮-碳”系统提韧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建成水库总容量、人均水资源量、再生水生产能力、人均能源产量以及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除人均水资源量外其余因素均作为系统中的原因因素存在,5个主要障碍因素在解释结构模型中均属于底层因素和中层因素,对“水-能-粮-碳”系统整体韧性水平起到驱动作用;②研究期内水资源子系统障碍度最大,阻碍黄河流域“水-能-粮-碳”系统韧性发展的障碍因素大多都属于水资源子系统,中游的水资源子系统障碍程度与上、下游相比更高,上游的能源子系统和粮食子系统障碍程度大于中、下游地区。碳子系统障碍程度三者区别差距较小,中游地区率高于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碳 黄河流域 作用路径 韧性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谐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汪倩 陈军飞 邓梦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3-169,共7页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谐的内涵并阐述其和谐特征,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模糊联系度分析法对2018年长...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谐的内涵并阐述其和谐特征,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模糊联系度分析法对2018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谐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共享维度和绿色维度和谐度水平较高,开放、协调及创新维度和谐度水平较低;就各维度内指标而言,进出口虚拟水量、外资总额虚拟水量等指标和谐度水平较低,节水灌溉指数、城乡居民人均虚拟水量之比、人均水资源量、节约用水情况等指标和谐度水平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分布呈现不同空间特征。因此,需因地制宜、多措施并举地提升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和谐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度 高质量发展 水资源 长江经济带 模糊联系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潘海英 张倩 《水利经济》 2022年第3期1-8,16,93,共10页
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U”型关系,即随着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U”型关系,即随着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市场化、政府干预对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均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通过缓解绿色技术创新的融资约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传统技术创新表现为遮掩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干预 技术创新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军飞 杨亚宁 邓梦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8-222,共5页
为了解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提升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模型拟合能力,在明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指标对光伏产业的影响作用的基础上,构建经过元启发式算法优化的随机森林、自适应增强、梯度提升决策树、极端梯度提升树4种机... 为了解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提升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模型拟合能力,在明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指标对光伏产业的影响作用的基础上,构建经过元启发式算法优化的随机森林、自适应增强、梯度提升决策树、极端梯度提升树4种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阳能资源、核能发电量、专利授权量、人均电力消费量、建设用地面积、硅储量是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显著正相关,风力发电量与光伏企业聚集显著负相关;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开发更注重因地制宜,而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普及主要受电力系统绿色转型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产业 分布差异 影响因素 机器学习 元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丁童慧 陈军飞 +1 位作者 嵇娟 杨欣泽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32-3045,共14页
开展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Water-energy-food nexus,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话题。在解读WEF-Nexus、生态系统服务以及二者耦合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耦合关系、耦合系统、耦合管控三个维度对... 开展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Water-energy-food nexus,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话题。在解读WEF-Nexus、生态系统服务以及二者耦合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耦合关系、耦合系统、耦合管控三个维度对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探讨了目前二者耦合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展望。结果表明,现有耦合研究主要聚焦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作用关系和供需关系的分析与探讨、水-能源-粮食-生态耦合系统的构建与评估、耦合系统管控新理念和新方法的提出等。然而,目前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且缺乏揭示二者交互耦合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WEF-Nexus-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系统构建及演化机制分析较欠缺,面向资源环境决策管理的实践应用较薄弱。因此,以“耦合关系识别-耦合机理分析-耦合过程与格局刻画-耦合管理应用”为研究脉络,探索构建了未来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WEF-Nexus与生态系统服务互动耦合机理探究、WEF-Nexus-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系统构建及其协同演化机制分析以及面向国土空间管控决策的实践应用,以期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 生态系统服务 人地关系理论 耦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对长江经济带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
6
作者 郭卓然 李祎雯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5,共9页
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颁布作为准自然试验,通过SBM-GML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与要素分解,并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绿色信贷对企业绿色转型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在作用路径方面,绿色信... 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颁布作为准自然试验,通过SBM-GML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与要素分解,并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绿色信贷对企业绿色转型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在作用路径方面,绿色信贷在短期内主要通过引导长江经济带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来推动绿色转型,但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助推效果并不显著;绿色信贷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果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更为显著。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需加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建设,根据地方资源要素禀赋把控金融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果,为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绿色转型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城市洪涝韧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嵇娟 陈军飞 周子月 《水利经济》 2022年第4期48-54,93,共8页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构建城市洪涝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RAGA-PP)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市洪涝韧性进行总体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3个地级市城市洪涝韧性指数由大到...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构建城市洪涝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RAGA-PP)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市洪涝韧性进行总体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3个地级市城市洪涝韧性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镇江、徐州、泰州、扬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江苏省城市洪涝韧性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苏南优于苏北;防汛物资储备调拨能力、公众灾害应急意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水管网长度和高等院校毕业生数等指标对城市洪涝韧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韧性 压力状态响应 投影寻踪模型 城镇化 城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对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兵 余一辰 邹晨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为探究低碳城市试点对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2005—2020年2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城市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建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 为探究低碳城市试点对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2005—2020年2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城市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建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能够显著提高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且这种提升效应存在异质性,对高水资源禀赋城市、高碳排放城市以及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影响更显著;低碳城市试点通过污染企业退出和绿色技术创新两种作用机制提高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低碳试点城市所采取的规制型政策工具对污染企业退出影响显著,而激励型政策工具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 工业水资源 绿色效率 污染企业退出 绿色技术创新 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SHAP模型的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邓梦华 张天舒 陈军飞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在对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XGBoost-SHAP分析了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了有支付意愿和没有支付意愿居民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最... 在对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XGBoost-SHAP分析了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了有支付意愿和没有支付意愿居民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最重要的3个因素为学历、收入和生态环境保护意愿;单个居民之间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呈现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有支付意愿和没有支付意愿居民之间的影响因素差异显著;总体而言,增强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大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可以提升流域居民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支付意愿 XGBoost SHAP 可解释机器学习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费-产出”生态足迹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10
作者 凌丹丹 陈军飞 +1 位作者 吕周洋 丁童慧 《水利经济》 2023年第6期37-44,111,共9页
基于“消费-产出”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利用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测算了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生态补偿优先级和生态补偿系数,构建了生态补偿量化模型,计算并确定了长江经... 基于“消费-产出”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利用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测算了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生态补偿优先级和生态补偿系数,构建了生态补偿量化模型,计算并确定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补偿优先顺序及横向补偿额度。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消费生态足迹呈平稳增长态势,产出生态足迹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各省市之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上游4个省市是典型的生态输出区,下游省市为典型的生态输入区;长江经济带生态可持续性较强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地区,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11个省市支出与获得生态补偿的总额总为正值,总体获得生态补偿额小于支出生态补偿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产出”生态足迹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发展与环境结构扭曲的新结构环境经济学解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岩 陈军飞 阎晓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60,共1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转型立足于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因此解释和处理产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体系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遵循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底层逻辑,基于新结构环境经济学视角,围绕产业发展方式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转型立足于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因此解释和处理产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体系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遵循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底层逻辑,基于新结构环境经济学视角,围绕产业发展方式偏离比较优势原则所造成的环境结构扭曲现象,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提出绿色技术选择指数概念以识别环境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偏离程度,剖析产业污染与自生能力的内生和传导机制并提出相关假设,采用2007—2021年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偏离将导致产业自生能力缺失和污染加剧,引发环境结构扭曲;环境要素相较于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偏离造成的扭曲程度更严重;新结构环境经济学将环境纳入生产要素投入,重新定义区域要素禀赋结构,更加适配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需求;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扭曲,在环境规制和产业存续的压力下进退两难。为了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路径的构建需从环境要素禀赋出发,政企携手通过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内生最优结构,形成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结构环境经济学 环境结构扭曲 自生能力 污染 长江经济带 化工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碳不平等:要素禀赋结构驱动的视角
12
作者 李祎雯 班晴晴 张兵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255,共8页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随着区域分工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也导致了碳排放的转移。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分析结果显示,由于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间社会...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随着区域分工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也导致了碳排放的转移。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分析结果显示,由于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结构差异,区域贸易引发了碳不平等问题,也影响了区域碳减排责任的划分。区域协同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路径包括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能源革命、协同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建立区域差异化碳减排责任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碳不平等 要素禀赋结构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能否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囤积
13
作者 张兵 孙晓蓓 +1 位作者 李祎雯 徐章星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3,共12页
基于2012-2023年我国248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囤积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现阶段金融科技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竞争效应,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第二,影响机... 基于2012-2023年我国248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囤积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现阶段金融科技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竞争效应,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第二,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和经营业绩有效抑制了流动性囤积;第三,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流动性囤积的影响在不同规模银行、不同地区、不同金融市场竞争度条件下存在异质性,在小规模银行、地处东部地区和较低金融竞争度的环境中,金融科技对流动性囤积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第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市场环境对金融科技缓解流动性囤积均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业流动性问题的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流动性囤积 银行风险承担 商业银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虚拟水流动对区域粮食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贵良 李舒文 +2 位作者 陈松峰 吴正 夏晴 《水利经济》 2023年第2期11-17,93,共8页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彭曼公式估算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和贸易流量,通过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虚拟水流动对区域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在品...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彭曼公式估算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和贸易流量,通过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虚拟水流动对区域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在品种、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别,虚拟水从北方流向南且流动量逐年增加;虚拟水净调出量与区域粮食安全呈显著的倒“U”形关系,说明虚拟水在区域间的转移应存在一定限度;播种面积、人均水资源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对区域粮食安全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为此,提出了筑牢水利保障、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区域粮食安全 虚拟水流动 影响因素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雨洪灾害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军飞 丁佳敏 邓梦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4-159,166,共7页
近年来城市雨洪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为降低雨洪灾害损失,同时实现雨洪的资源化,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雨洪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为此,该文首先分析了雨洪灾害的形成机理;接着,总结和归纳了... 近年来城市雨洪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为降低雨洪灾害损失,同时实现雨洪的资源化,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雨洪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为此,该文首先分析了雨洪灾害的形成机理;接着,总结和归纳了雨洪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并指出了各种方法存在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形;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雨洪风险管理技术和措施的分析,构建了雨洪灾害管理框架。最后,根据城市雨洪管理评估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从大数据智慧城市、自然水生态可持续发展和雨洪灾害风险分散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城市雨洪的风险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雨洪灾害 风险评估 雨洪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军飞 石裕琦 阎晓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7-607,共11页
基于2002—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水、能源、粮食相关数据,将3种资源与产业相关联,通过投入产出法描述3种产业部门在研究期内生产中原材料投入来源和产出品使用方向,构建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Water-Energy-Food,WEF)产业投入... 基于2002—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水、能源、粮食相关数据,将3种资源与产业相关联,通过投入产出法描述3种产业部门在研究期内生产中原材料投入来源和产出品使用方向,构建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Water-Energy-Food,WEF)产业投入产出模型,并结合结构分析法,对产业间关联效应及对地区经济的波及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生产与供应业对WEF产业前、后向关联度均波动下降,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力系数降低至1以下,感应度系数增长0.5,增幅高达44.2%,拉动作用趋于弱化而感应水平显著提升,其需求结构向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转变。能源产业对WEF产业有较强的推动和制约作用,容易受经济波动影响,作为具有低附加值、高带动性特征的中间产品型产业,2007年后其影响力系数稳定在1.2,感应度系数减少10%,缺乏持续发展后劲。粮食产业与自身关联紧密,与其他产业的直接联系较弱,2017年其中间需求率和投入率仅有0.5544和0.3862,对地区经济的推动和拉动作用均不突出,属于带有迟钝关联特性的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总体发展状态相对稳定。从经济角度对不同发展阶段WEF产业的结构特征和关联、波及效应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为支撑和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以及WEF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投入产出模型 水-能源-粮食纽带 产业关联效应 产业波及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对受水区水资源非农化的影响
17
作者 徐章星 刘思媛 +2 位作者 李祎雯 蒋政 金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5,共15页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缓解了受水区缺水状况,但考虑到非农用水的“促进效应”和农业用水的“返还效应”,其对受水区水资源非农化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利用我国200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从规模和程度双重视角定量分...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缓解了受水区缺水状况,但考虑到非农用水的“促进效应”和农业用水的“返还效应”,其对受水区水资源非农化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利用我国200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从规模和程度双重视角定量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对受水区水资源非农化的影响,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探究其累计效应。研究发现:南水北调工程通水显著提升受水区的非农用水规模和占比,且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工程通水对受水区水资源非农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水和其他水供给量的增加;与东线工程相比,工程通水的影响在中线工程地区更为显著;细分来看,工程通水促进了工业用水规模的增加,同时农业用水规模逐步减少;此外,通水对受水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影响分别体现在GDP增长、产业结构层次优化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变动率正向波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受水区 水资源非农化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产出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超 丁晨辉 +1 位作者 郑垂勇 李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8-128,共11页
本文通过DEA-Malmquist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及成因进行测度和分析,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Moran指数及Markov链评估该地区数字经济产出效率的地区差异与动态演变趋势。研究发现,长江上中下游数字... 本文通过DEA-Malmquist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及成因进行测度和分析,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Moran指数及Markov链评估该地区数字经济产出效率的地区差异与动态演变趋势。研究发现,长江上中下游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及增长率呈现不同特点,技术创新、扩散及引进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的发展。长江经济带总体差异主要由地区间差异所致,且地区间不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长江中游地区数字经济效率相较于上游和下游地区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弱,存在高水平效率向下转移的趋势。据此,提出推动技术进步、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及构建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化协同发展机制等建议。研究结果与结论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塑造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出效率 地区差异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工业生态效率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佳茹 田贵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1,共6页
为了丰富对黄河流域工业生态效率的评价研究、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SE⁃SBM模型测算2008—2018年沿黄河干流35个地级市的工业生态效率,并通过核密度估计、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等分析其时空演化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为了丰富对黄河流域工业生态效率的评价研究、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SE⁃SBM模型测算2008—2018年沿黄河干流35个地级市的工业生态效率,并通过核密度估计、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等分析其时空演化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从宏观层面看,黄河流域工业生态效率2008年为0.561、2018年为0.896,研究时段内由中低效率上升为中高效率,其主要受纯技术效率上升的拉动,而规模效率上升的作用相对较小;从微观层面看,各地级市工业生态效率差异显著,最高值是最低值的3.7倍,表明生态资源与工业经济匹配度较低。②黄河流域工业生态效率时间演化趋势是在波动提升的同时区域差异逐步加大,空间分异特点是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由高到低顺序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上游地区。③黄河流域各地级市工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即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但这种正向空间集聚效应呈逐年弱化态势。④在黄河流域工业生态效率的众多影响因素中,R&D经费支出、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净值抑制本市工业生态效率提升、促进周边市工业生态效率提升,人均GDP促进本市工业生态效率提升、抑制周边市工业生态效率提升,而水资源总量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态效率 超效率模型 核密度估计 空间计量模型 空间自相关性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银行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超 郑垂勇 丁晨辉 《水利经济》 2022年第3期59-64,95,共7页
水银行作为一种更灵活的水资源调配与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弥补水权交易市场的运行局限。如何将水银行从理论层面的认知转换为实践层面的有效应用,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与难点。通过系统梳理水银行理论与实践应用进展,分析了水银行... 水银行作为一种更灵活的水资源调配与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弥补水权交易市场的运行局限。如何将水银行从理论层面的认知转换为实践层面的有效应用,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与难点。通过系统梳理水银行理论与实践应用进展,分析了水银行的理论内涵与运行机制,总结了国内外实践模式与应用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水银行实施的现实基础,据此提出应从水银行的运行模式、支撑机制和风险管理3个维度开展其创新性研究和适应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银行 水权交易 水资源管理 系统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