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寡糖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沛尧 赵宁 +3 位作者 席军 单艳琴 何旭东 于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212,共8页
甲壳质是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产量很高的一种多糖,但是其内外氢键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进而组成了有序的大分子结构,导致其在常用的溶剂中的溶解性受到抑制。它的脱乙酰基产物为壳聚糖,壳聚糖的水溶性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而壳寡糖是... 甲壳质是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产量很高的一种多糖,但是其内外氢键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进而组成了有序的大分子结构,导致其在常用的溶剂中的溶解性受到抑制。它的脱乙酰基产物为壳聚糖,壳聚糖的水溶性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而壳寡糖是壳聚糖糖苷键经改性断裂后降解得到的寡糖产品,在改善难溶的物理特性的同时,也使其拥有了多种更高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抑菌、抗炎、抗肿瘤、促进作物生长等功能。文章综述了制备壳寡糖的几种方法并且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讨论了它们在食品等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尝试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具有不同特性的壳寡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制备方法 应用 相对分子质量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C-结构域选择性抑制二肽与ACE结构域的结合模式 被引量:6
2
作者 管骁 洪延涵 +3 位作者 刘静 李景军 孙注 韩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0-166,共7页
IW(Ile-Trp)、VW(Val-Trp)是两种对人体体细胞ACE(somatic ACE,s ACE)中的C-结构域(C-domain)具有选择抑制性活性的食源性二肽,但其与ACE两个结构域(包括C-domain和N-domain)的结合模式与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采用分子柔性对接技术... IW(Ile-Trp)、VW(Val-Trp)是两种对人体体细胞ACE(somatic ACE,s ACE)中的C-结构域(C-domain)具有选择抑制性活性的食源性二肽,但其与ACE两个结构域(包括C-domain和N-domain)的结合模式与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采用分子柔性对接技术分别对上述两种肽与靶标的作用位点、结合能及作用力类型等进行研究。对接结果表明,IW、VW与ACE C-domain的活性位点存在氢键、亲水、疏水相互作用力及配位键,与N-domain作用模式相似,但生成氢键数目较少,且与Zn^(2+)不产生静电相互作用。通过比较IW、VW分别与两个结构域结合的能量差异,证明IW、VW针对两个结构域有不同的抑制强度,可为指导开发ACE C-domain选择性抑制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 C-domain选择性抑制肽 柔性对接 结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煮制时间对鹅肉蛋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春梅 周惠健 +5 位作者 沈银涵 陆辰燕 刘瑞 于海 席军 林广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1,共6页
为了探究煮制对鹅肉蛋白的影响,本文通过测定不同煮制时间(0、30、60、90、120 min)下鹅肉的蒸煮损失率、剪切力、蛋白电泳、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构成及微观结构... 为了探究煮制对鹅肉蛋白的影响,本文通过测定不同煮制时间(0、30、60、90、120 min)下鹅肉的蒸煮损失率、剪切力、蛋白电泳、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构成及微观结构研究了煮制时间对鹅肉蛋白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损失率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由0 min处的27.5%升高到120 min处的39.0%;剪切力值则是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在90 min时出现最低值;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图谱显示,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35~55 kDa处的条带逐渐变浅变细,10~15 kDa处条带随煮制时间延长颜色变深;MFI值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煮制120 min时的MFI值约为处理0 min时的2倍;共检出三种呈味氨基酸,从总量看,苦味氨基酸的含量最多,甜味氨基酸含量次之,鲜味氨基酸含量最少。煮制过程中,这三类氨基酸总含量总体表现为随煮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约增加了2.5倍,苦味氨基酸的总含量约增加了3.1倍,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约增加了3.4倍),而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这两者的含量随煮制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中发现肌纤维之间的空隙表现出先变大后减小到粘成一块。同时,肌纤维和肌束膜结构的完整程度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逐步破坏,最终导致部分肌纤维束发生崩塌使它们相互黏成一块。因此,鹅肉在蒸煮过程中,其蛋白组成和含量、MFI值、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微观结构会因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鹅肉蛋白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90 min为鹅肉的最佳煮制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煮制时间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 MFI) 游离氨基酸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炖煮羊肉汤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春梅 沈银涵 +4 位作者 陆辰燕 刘瑞 于海 席军 林广桃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2,共8页
通过响应面法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羊肉汤的感官得分以及5’-肌苷酸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羊肉汤经超声波辅助的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炖煮温度85.20℃、超声功率777.43 W、超声时间104.85 min,预测的感官得分为28.45,单核苷酸含量为5... 通过响应面法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羊肉汤的感官得分以及5’-肌苷酸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羊肉汤经超声波辅助的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炖煮温度85.20℃、超声功率777.43 W、超声时间104.85 min,预测的感官得分为28.45,单核苷酸含量为5.57 mg/100 mL。通过观察羊肉汤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变化,发现超声波的加入明显促进无机离子的溶出;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蛋白质的变化,发现超声波的加入能促进一部分蛋白聚合与降解,增强了风味的生成与吸附风味物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羊肉汤 感官评价 游离氨基酸 5’-肌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菌株复配对发酵香肠抗氧化特性及风味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雍雍 陈磊 +8 位作者 魏从娇 葛庆丰 吴满刚 赵宁 席军 单艳琴 何旭东 于海 刘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49-157,共9页
为研究不同功能菌株对降低发酵香肠蛋白质氧化程度及增强风味的作用,选择1株具有优良抗氧化作用的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NJAU-01,LpN)、1株具有改善发酵香肠风味的植物乳植杆菌(L.plantarum CGMCC 18217,Lp10)及... 为研究不同功能菌株对降低发酵香肠蛋白质氧化程度及增强风味的作用,选择1株具有优良抗氧化作用的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NJAU-01,LpN)、1株具有改善发酵香肠风味的植物乳植杆菌(L.plantarum CGMCC 18217,Lp10)及1株具有高蛋白酶活性的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 CGMCC 3475,Ss)复配接种于香肠中,评估发酵香肠在发酵过程中的蛋白质降解程度和氧化程度及产品最终的风味。结果表明:在香肠发酵成熟的过程中,接种三菌株的复配处理组Lp10+LpN+Ss能够降低发酵香肠的蛋白氧化程度以及增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同时赋予发酵香肠更好的色泽,改善发酵香肠的质构特性,此外发酵成品获得了较高的感官评价得分。说明Lp10、LpN和Ss复配可以在改善发酵香肠的品质及风味的同时降低其蛋白氧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CGMCC 18217 植物乳植杆菌NJAU-01 腐生葡萄球菌CGMCC 3475 发酵香肠 抗氧化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香肠中3-甲基丁醛产生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马勇 魏从娇 +7 位作者 王雍雍 葛庆丰 吴满刚 席军 赵宁 单艳琴 刘瑞 于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4-333,共10页
发酵剂对发酵香肠中脂质分解、蛋白水解及碳水化合物水解产生的风味具有重要贡献。支链氨基酸作为各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前体,经微生物转氨酶作用分解为3-甲基丁醛,其赋予了发酵香肠独特的麦芽味/异味或坚果味/巧克力味。文章概述了3-甲... 发酵剂对发酵香肠中脂质分解、蛋白水解及碳水化合物水解产生的风味具有重要贡献。支链氨基酸作为各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前体,经微生物转氨酶作用分解为3-甲基丁醛,其赋予了发酵香肠独特的麦芽味/异味或坚果味/巧克力味。文章概述了3-甲基丁醛对发酵香肠风味的贡献,总结了3-甲基丁醛产生的两种途径,包括亮氨酸酶促生物合成3-甲基丁醛途径和温度依赖亮氨酸Strecker降解途径,揭示生物合成途径中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的区别和联系;并阐述发酵香肠中3-甲基丁醛产生途径和含量的影响因素,以期为3-甲基丁醛在发酵香肠中发挥风味贡献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香肠 风味 3-甲基丁醛 代谢途径 Strecker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煮温度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春梅 陆辰燕 +5 位作者 沈银涵 刘玥 刘瑞 于海 席军 林广桃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45,共6页
通过测定羊肉的蒸煮损失率、pH值、色泽、质构、蛋白降解状况、脂肪氧化情况及微观结构,研究不同蒸煮温度(中心温度分别为20、50、60、70、80、90℃)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损失率随着蒸煮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由20... 通过测定羊肉的蒸煮损失率、pH值、色泽、质构、蛋白降解状况、脂肪氧化情况及微观结构,研究不同蒸煮温度(中心温度分别为20、50、60、70、80、90℃)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损失率随着蒸煮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由20℃处理组的0.90%升至90℃处理组的最高值41.47%;硬度、内聚力和咀嚼性均在80℃时出现峰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在中心温度升高至70℃后呈下降趋势;亮度值(L*)和黄度值(b*)分别在70、60℃时达到最大,红度值(a*)呈下降趋势;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图谱中,分子质量36~130 kDa的蛋白质发生降解产生小分子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中心温度的升高,肌纤维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70℃时最大,之后随中心温度的升高逐渐缩小,且造粒和崩解现象加剧。因此,羊肉蛋白结构及微观结构在蒸煮过程中会因蒸煮温度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对羊肉品质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温度 嫩度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