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州市高毒农药替代工作的做法与成效
1
作者 杨燕涛 杨慕林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7年第2期58-60,12,共4页
高毒农药曾经在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为害方面作出过贡献.但随着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其对农产品、生态环境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和地方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高毒农药经营、使用的管理规定。... 高毒农药曾经在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为害方面作出过贡献.但随着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其对农产品、生态环境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和地方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高毒农药经营、使用的管理规定。江苏省是生产和使用高毒农药的大省.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全省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年产在2万吨左右(有效成份),占我省农药总产量的15%左右,占杀虫剂的30%左右:高毒农药的常年使用量占杀虫剂的1/4以上,替代工作开展前最高占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毒农药 通州市 环境保护意识 质量安全意识 农作物病虫害 管理部门 负面作用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州市2001~2003年稻棉病虫用药情况调查与分析
2
作者 张夕林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4年第3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通州市 2001-2003年 病虫害 用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江和江淮区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太平洋海温场的遥相关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2
3
作者 冼晓青 翟保平 +3 位作者 张孝羲 张谷丰 刘志林 施保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8-587,共10页
为筛选出有效的长期预测因子,对江苏通州和江苏淮安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太平洋海温场遥相关时空分布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其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与褐飞虱前期迁入量连续稳定显著相关的海温区,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72.... 为筛选出有效的长期预测因子,对江苏通州和江苏淮安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太平洋海温场遥相关时空分布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其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与褐飞虱前期迁入量连续稳定显著相关的海温区,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72.4%),在时间上主要分布在前两年和前一年(82.7%)。分别分析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当年4-8月上旬各旬降水量、平均温度、当年1-8月500hPa西太平洋副高月平均指数之间的两两相关关系,并比较这三者与前期太平洋海温场遥相关时空分布的异同。根据对两地的个例分析表明:前一冬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引起当年6月副高面积指数的变化,影响江苏通州当年6月下旬降水,从而影响江苏通州褐飞虱的前期迁入量;前两年春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引起当年5月副高北界位置的变化,影响江苏淮安当年7月上旬降水,从而影响江苏淮安褐飞虱的前期迁入量。在此基础上,对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太平洋海温场遥相关的可能机制提出“海温→大气环流(副高)→气候→褐飞虱前期迁入”的一般假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前期迁入 海温 遥相关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江棉区第三代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4
作者 杨燕涛 朱明华 王东华 《华东昆虫学报》 1999年第2期81-85,共5页
通过人工接虫为害,获得了棉铃虫各龄期幼虫在棉花上的为害量和为害损失。并观察了不同年份棉铃虫卵和各龄幼虫的自然存活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了自然状态下第3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其值为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或当日百株新增卵... 通过人工接虫为害,获得了棉铃虫各龄期幼虫在棉花上的为害量和为害损失。并观察了不同年份棉铃虫卵和各龄幼虫的自然存活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了自然状态下第3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其值为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或当日百株新增卵量25粒。与用固定虫量研究方法得出的指标相比,该指标更合理、更经济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卵量 防治指标 沿江棉区 幼虫 为害损失 棉花 虫卵 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其综合治理 被引量:56
5
作者 张夕林 张谷丰 +2 位作者 孙雪梅 张建明 张洪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直播稻 稻田杂草 发生特点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影响因子和油菜损失率测定 被引量:16
6
作者 冯兰萍 张谷丰 +2 位作者 张夕林 薛智华 王东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4-26,共3页
经1995~1997年田间调查研究明确,油菜菌核病茎秆发病在终花后20~25d达到发病高峰;油菜籽产量损失与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密切相关。该病发生程度与每年2月份平均温度、3月份的相对湿度、3月份的累计雨日数呈极显著正... 经1995~1997年田间调查研究明确,油菜菌核病茎秆发病在终花后20~25d达到发病高峰;油菜籽产量损失与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密切相关。该病发生程度与每年2月份平均温度、3月份的相对湿度、3月份的累计雨日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病害的预测式为y=1695864+108802x1-20215x6-22313x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损失率测定 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与棉铃虫化蛹的关系及对下代发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燕涛 王东华 +1 位作者 朱明华 易红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0-215,共6页
研究表明,土壤湿度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对棉铃虫的化蛹及羽化影响不大。土壤相对含水量在90%以下时,棉铃虫化蛹率一般在90%以上,羽化率在80%以上,最适为40%左右。降雨对棉铃虫入土化蛹的不同时段影响有差异,雨水浸湿土壤... 研究表明,土壤湿度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对棉铃虫的化蛹及羽化影响不大。土壤相对含水量在90%以下时,棉铃虫化蛹率一般在90%以上,羽化率在80%以上,最适为40%左右。降雨对棉铃虫入土化蛹的不同时段影响有差异,雨水浸湿土壤,对入土后尚未化蛹的幼虫影响很大,其死亡率接近100%。化蛹后蛹的死亡率则主要取决于浸水时间的长短。浸水1~2d,对蛹的影响较小,羽化率一般在50%以上;浸水3~4d,羽化率则一般低于20%。对近年棉铃虫发生的实况分析也表明,棉铃虫入土时降大雨,后期蛾消长曲线上相应的位置将出现一个低谷。灌水灭蛹以幼虫入土高峰期最为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土壤水分 存活率 下代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抗药性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夕林 孙雪梅 +2 位作者 张谷丰 易红娟 羌烨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3年第6期18-22,共5页
1996~2002年以5μg/mL为检测标准,对通州市油菜菌核病抗药性进行了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已在大范围内对多菌灵及其混配剂产生抗性,导致其防效显著下降,其中抗性比例最高达100%.离体和活体抗性程度测定表明,其抗性菌... 1996~2002年以5μg/mL为检测标准,对通州市油菜菌核病抗药性进行了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已在大范围内对多菌灵及其混配剂产生抗性,导致其防效显著下降,其中抗性比例最高达100%.离体和活体抗性程度测定表明,其抗性菌株皆为高抗菌株,EC50>100μg/mL,MIC(最小抑制浓度)>1000μg/mL.为了解决此问题,筛选出了高效的防治药剂菌核净、万霉灵、使百克;提出了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防治适期,形成了油菜菌核病抗性治理的综合配套技术,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抗药性 监测技术 治理技术 室内测定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地区油菜菌核病流行强度辨别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易红娟 孙雪梅 +1 位作者 张洪进 张谷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0-101,共2页
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江苏省通州市历年油菜菌核病流行强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影响流行强度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油菜开花至终花期的雨湿条件,并筛选出1月下旬降水量、3月下旬降水量、2月下旬高湿日数、3月上旬高湿日数等... 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江苏省通州市历年油菜菌核病流行强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影响流行强度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油菜开花至终花期的雨湿条件,并筛选出1月下旬降水量、3月下旬降水量、2月下旬高湿日数、3月上旬高湿日数等有关前兆因子,组建了预测模型,回归检验的历史符合率达85.71%,预报准确率100%,对油菜菌核病预测预报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流行强度 预报模型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容量扇形喷头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萍 宋文宏 +5 位作者 薛新宇 高崇义 张夕林 张合丰 张洪进 黄颂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9-21,共3页
把一种新研制的低容量扇形雾铜质喷头和组合3喷头应用于水稻、棉花、油菜等病、虫、草害防治。试验证实低容量扇形喷雾的防效高于常规喷雾,并省药30%、省水50%以上,提高工效3~5倍。
关键词 扇形雾喷头 低容量喷雾 防效 作物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源WebGIS的病虫害监测系统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谷丰 刘向东 +1 位作者 朱叶芹 翟保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结合各级植保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应用PHP+Apache+MapServer+MySQL构建了一套基于WebGIS的病虫害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开放式设计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自己建立数据库(表),通过WebGIS系统全面直观反映各地虫情动态。系统运行于网络平台,... 结合各级植保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应用PHP+Apache+MapServer+MySQL构建了一套基于WebGIS的病虫害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开放式设计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自己建立数据库(表),通过WebGIS系统全面直观反映各地虫情动态。系统运行于网络平台,所用的软件均为开源免费软件,开发与运行费用低廉,对用户的软硬件要求低,操作简单方便,对于病虫害的宏观决策、分析和预警均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病虫害 WEBGIS 预警平台 开源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空间重构与神经网络融合预测模型及其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马飞 许晓风 +1 位作者 张夕林 程遐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97-1301,共5页
针对混沌时间序列 ,建立了相空间重构和 BP神经网络融合预测模型。经实例验证 ,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预测精度 ,避免了一般混沌预测要求较长时间序列的缺陷 。
关键词 相空间重构 神经网络融合 预测模型 害虫测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长期预测因子的选择与模型的组建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飞 张夕林 程遐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3-56,共4页
提出了非线性逐步回归、主分量非线性逐步回归和旋转主分量非线性逐步回归 3种因子选择方案 ,为提高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主分量非线性逐步回归方法所选择的因子对褐飞虱的预测具有最好的效果 ,对独立样本的... 提出了非线性逐步回归、主分量非线性逐步回归和旋转主分量非线性逐步回归 3种因子选择方案 ,为提高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主分量非线性逐步回归方法所选择的因子对褐飞虱的预测具有最好的效果 ,对独立样本的预测达到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因子选择 主分量非线性逐渐回归 非线性逐渐回归 旋转主分量非线性逐渐回归 长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下降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夕林 张治 +2 位作者 张建明 张谷丰 孙雪梅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1998年第3期15-17,共3页
1995~1997年以5μg/mL为检测标准,对通州地区油菜菌核病进行了室内监测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已在大范围内对多菌灵产生抗性,导致防效显著下降,其中抗性比例最高达100%,与1996年相比,1997年... 1995~1997年以5μg/mL为检测标准,对通州地区油菜菌核病进行了室内监测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已在大范围内对多菌灵产生抗性,导致防效显著下降,其中抗性比例最高达100%,与1996年相比,1997年产生的抗性范围进一步扩大,抗性比例升高24.83个百分点,防效只有30.42%。本文将油菜菌核病对多菌灵的抗性标准划分为:低抗,EC50为1~10μg/mL;中抗,EC50为10~100μg/mL;高抗,EC50>100μg/mL;离体和活性抗性程度测定表明,其抗性菌株皆为高抗菌株,EC50>100μg/mL,MIC(最小抑制浓度)>1000μg/mL。对苯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表现为正交互抗性,对乙霉威表现为负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多菌灵 抗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18在棉花黄萎病重病区的引进和利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蔼民 顾本康 +2 位作者 高宇人 顾春燕 曹竟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5-26,共2页
1999~ 2 0 0 0年在江苏棉花黄萎病重病区 ,对棉花抗黄萎病抗源品种BD18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和防病增产效果研究。 1999年在重病区BD18防病效果达到 72 5 8%以上 ,产量较对照苏棉 8号提高了 1 2 1倍。 2 0 0 0年试验表明 ,BD18在不同茬口... 1999~ 2 0 0 0年在江苏棉花黄萎病重病区 ,对棉花抗黄萎病抗源品种BD18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和防病增产效果研究。 1999年在重病区BD18防病效果达到 72 5 8%以上 ,产量较对照苏棉 8号提高了 1 2 1倍。 2 0 0 0年试验表明 ,BD18在不同茬口间发病率在 6月份表现为 :蚕豆茬棉田 >马铃薯棉田 >油菜茬棉田 ,但后期趋于一致。不同茬口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 ,以蚕豆茬棉田BD18后劲更足 ,增产效果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品种BD18 防病 增产 引种 棉花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浸水处理消灭棉铃虫的临界期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燕涛 王东华 +1 位作者 朱明华 易红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有关土壤水分对棉铃虫蛹存活的影响,前人已做过许多工作。张孝羲等[1]报道了土壤含水量对棉铃虫化蛹与羽化影响的室内模拟试验,吴子江[2]报道了大田土壤自然含水量对棉铃虫蛹存活的影响,结果均表明土壤含水量越高,棉铃虫蛹存... 有关土壤水分对棉铃虫蛹存活的影响,前人已做过许多工作。张孝羲等[1]报道了土壤含水量对棉铃虫化蛹与羽化影响的室内模拟试验,吴子江[2]报道了大田土壤自然含水量对棉铃虫蛹存活的影响,结果均表明土壤含水量越高,棉铃虫蛹存活率及羽化率越低。但土壤水分对棉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含水量 棉铃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经营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夕林 唐汉林 曹东华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3年第4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农药 生产 市场营销 问题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及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冯兰萍 张夕林 +3 位作者 张建明 张谷丰 王东华 朱明华 《昆虫天敌》 CSCD 1999年第2期55-60,共6页
通过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弄清了本市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在不同时期的发生规律,明确了天敌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其中以7月下旬至8月中旬和9月中旬以后最为明显;当蛛虱比或蝽虱比值小于2时,蜘蛛、黑肩绿盲蝽即能有效... 通过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弄清了本市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在不同时期的发生规律,明确了天敌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其中以7月下旬至8月中旬和9月中旬以后最为明显;当蛛虱比或蝽虱比值小于2时,蜘蛛、黑肩绿盲蝽即能有效地控制前期稻飞虱的危害,为制定中粳稻区综合治理褐飞虱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 褐飞虱 发生规律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开花株率与菌核病化学防治适期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夕林 张谷丰 +2 位作者 张治 张建明 张洪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9-251,共3页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严重,轻者造成油菜减产20%~30%,重者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油菜产量和菜籽的含油量。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国内已有报道[1,2,3],而对其防治适期研...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严重,轻者造成油菜减产20%~30%,重者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油菜产量和菜籽的含油量。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国内已有报道[1,2,3],而对其防治适期研究尚少,且防治适期描述比较模糊。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开花株率 菌核病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粳稻区褐飞虱二代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夕林 张建明 +2 位作者 张谷丰 张治 杨慕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5,共4页
为了解二代褐飞虱对粳稻的危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在武育粳3号上接种不同的虫量,进行笼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褐飞虱,其增长速度不同;在水稻同一生育期,总虫量高密度区显著高于低密... 为了解二代褐飞虱对粳稻的危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在武育粳3号上接种不同的虫量,进行笼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褐飞虱,其增长速度不同;在水稻同一生育期,总虫量高密度区显著高于低密度区,增殖速度低密度区大于高密度区。二代褐飞虱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76**),防治指标为百丛虫量110~120头。在发生早、迁入量较大的年份,在防治策略上,必须在二代根据防治指标喷洒药剂压低三代虫量,控制四代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危害损失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