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超螺旋滑模控制的线控制动系统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越 郭中阳 +2 位作者 黄孝慈 邢孟阳 宋娟娟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4,共7页
为满足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对控制电机的快速响应要求,提出一种改进的超螺旋滑模方法实现制动主缸压力的精确控制。对经典超螺旋滑模算法的收敛性与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超螺旋滑模算法的改进策略,以解决滑模面距离平衡点较远位置收敛速... 为满足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对控制电机的快速响应要求,提出一种改进的超螺旋滑模方法实现制动主缸压力的精确控制。对经典超螺旋滑模算法的收敛性与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超螺旋滑模算法的改进策略,以解决滑模面距离平衡点较远位置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并基于李雅普诺夫方程理论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算法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和线控制动系统台架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的超螺旋滑模控制算法可使线控制动系统压力超调的收敛速度提升3.87%,稳态误差控制在2%以内,提高了控制鲁棒性,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制动系统 电机控制 超螺旋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同步控制的履带式作业机全向调平系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汪若尘 苏兆睿 +3 位作者 丁仁凯 孙泽宇 蒋俞 郭中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401,共8页
针对现有丘陵山区履带式作业机底盘大坡地作业时易侧翻、安全性差的问题,基于“三层车架”式丘陵山区履带式作业机结构方案,设计了一种互联式全向液压调平系统,提出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滑模同步控制方法,降低了单液压缸位置误差以及双液... 针对现有丘陵山区履带式作业机底盘大坡地作业时易侧翻、安全性差的问题,基于“三层车架”式丘陵山区履带式作业机结构方案,设计了一种互联式全向液压调平系统,提出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滑模同步控制方法,降低了单液压缸位置误差以及双液压缸同步误差。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滑模同步位置控制的履带式作业机全向调平系统优于传统PID控制,全向调平中20°横向调平时间减小1.6 s,25°纵向调平时间减小1.8 s,上升时间平均缩短21.8%,调平时间平均缩短35.5%,同步位置控制误差保持在±6×10^(-4) m内。在此基础上,对3层车架式丘陵山区履带式作业机样机进行了实机测试,其中全向调平机身倾角平均误差为2.55%,液压缸平均同步误差为8.2%,测试结果验证了履带式作业机全向调平系统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履带式作业机 全向调平 扰动观测器 滑模同步控制 位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蜻蜓算法的磁齿轮复合电机控制研究
3
作者 刘瑞 朱姿娜 +1 位作者 赖磊捷 郭中阳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2-510,共9页
针对磁齿轮复合电机双转子结构在无接触传动时出现振荡和超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蜻蜓算法(improved dragonfly algorithm,IDA)的双闭环PI(proportional integral,比例积分)参数自整定矢量控制方法。针对DA在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 针对磁齿轮复合电机双转子结构在无接触传动时出现振荡和超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蜻蜓算法(improved dragonfly algorithm,IDA)的双闭环PI(proportional integral,比例积分)参数自整定矢量控制方法。针对DA在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分别在算法寻优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引入Tent映射、改进权重系数和差分优化算法,并在其适应度函数上增加可抑制振荡和超调的惩罚项,使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得到明显提高。采用PI、DA-PI和IDA-PI三种控制方法对磁齿轮复合电机进行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IDA-PI控制下电机转速的超调量和稳态误差最小,动态响应速度最快,证明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不同拓扑结构磁齿轮复合电机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齿轮复合电机 改进蜻蜓算法 参数整定 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HPS自适应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江浩斌 龚晓庆 +3 位作者 耿国庆 陈龙 唐斌 王爱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74-381,共8页
以永磁转差离合器式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P-ECHPS)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关键部件永磁转差离合器(PMSC)调速模型及P-ECHPS各子系统模型。针对P-ECHPS系统在转向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且要求响应速度快的特点,采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 以永磁转差离合器式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P-ECHPS)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关键部件永磁转差离合器(PMSC)调速模型及P-ECHPS各子系统模型。针对P-ECHPS系统在转向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且要求响应速度快的特点,采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与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PMSC进行调速控制,进而实现对P-ECHPS系统助力的控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确保PMSC输出转速快速地跟踪理想转速,收敛速度比滑模控制和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分别提高了近82.9%和66.7%,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较好地实现了可变助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转差离合器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 调速模型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 可变助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空调离心风机噪声的检测与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明 侯高林 +2 位作者 束磊 韦长华 马纯强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6-94,共9页
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内环境舒适性的高要求,解决某汽车空调离心风机噪声对舒适性的影响,针对离心风机在高转速225 Hz处的异响,利用有限元对离心风机的气动噪声和机械噪声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造成风机异响的主要原因是扇叶区域的气... 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内环境舒适性的高要求,解决某汽车空调离心风机噪声对舒适性的影响,针对离心风机在高转速225 Hz处的异响,利用有限元对离心风机的气动噪声和机械噪声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造成风机异响的主要原因是扇叶区域的气动噪声,内部流域最大噪声达到82.076 dB,最终对法兰添加深度0.5~2 mm,直径5 mm,间隔7~20 mm的凹槽,有效稳定了扇叶区域气流,消除了异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风机 汽车空调 气动噪声 机械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冷却风扇模块气动噪声数值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宽 朱茂桃 +1 位作者 郦志俊 张鹏飞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9-23,29,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计算气动声学(CAA)混合方法对冷却风扇模块气动噪声进行数值研究。考虑风架对空气流动的影响,在定常计算的基础上采用动力Smagorinsky亚格子应力模型的大涡模拟(LES)进行非定常计算捕捉声源信息。基于叶片噪声的L...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计算气动声学(CAA)混合方法对冷却风扇模块气动噪声进行数值研究。考虑风架对空气流动的影响,在定常计算的基础上采用动力Smagorinsky亚格子应力模型的大涡模拟(LES)进行非定常计算捕捉声源信息。基于叶片噪声的Lowson公式,采用声学边界元方法(BEM)对冷却风扇模块气动噪声进行预测。最后,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冷却风扇模块声场轴向偶极特征明显;接收点处声压级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出风口声压级较进风口大;离散噪声是冷却风扇模块气动噪声的主要成分;宽频噪声分布均匀且相对较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CFD/CAA混合方法的预测作用,可为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风扇 气动噪声 计算流体力学 计算气动声学 混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考向量场的车辆队列二维跟踪控制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阳 宗长富 +3 位作者 郑宏宇 韩小健 张东 郭中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62-970,977,共10页
当车辆队列的应用场景从一维拓展至二维时,纵向间距保持与横向跟踪控制之间将出现显著的耦合效应。在高速工况下,忽视纵横向跟踪功能的耦合效应将导致跟踪误差变大,甚至造成车辆失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车辆队列纵横向耦... 当车辆队列的应用场景从一维拓展至二维时,纵向间距保持与横向跟踪控制之间将出现显著的耦合效应。在高速工况下,忽视纵横向跟踪功能的耦合效应将导致跟踪误差变大,甚至造成车辆失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车辆队列纵横向耦合跟踪控制算法,通过构建基于纵向间距和横向参考轨迹的参考向量场获得期望速度矢量,采用哈密尔顿函数获得车辆上层运动控制需求的期望总力和总力矩;同时,提出一种基于伪逆矩阵的控制分配算法,将期望总力和总力矩在有约束的物理环境下分配至各个车轮,在保证分配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实时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纵横向耦合跟踪控制算法能有效完成二维场景下的车辆队列运动控制,实现队列的安全、高效的协同驾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队列 二维场景 参考向量场 哈密尔顿函数 跟踪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模块气动噪声的数值研究
8
作者 张鹏飞 朱茂桃 +2 位作者 陈云 王宽 郦志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9,5,共5页
针对冷却模块噪声预测过程中散热器等部件是否可以忽略的问题,首先,建立等效的多孔介质流场模型,采用大涡模拟分析来流湍流及均匀性,并求解风扇周围的湍动能和涡量,通过涡声理论辨识主要噪声源。然后,建立声学边界元模型,对冷却模块的... 针对冷却模块噪声预测过程中散热器等部件是否可以忽略的问题,首先,建立等效的多孔介质流场模型,采用大涡模拟分析来流湍流及均匀性,并求解风扇周围的湍动能和涡量,通过涡声理论辨识主要噪声源。然后,建立声学边界元模型,对冷却模块的离散及宽频气动噪声进行三维声场预测与声压频谱分析。最后与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散热器等部件对来流湍流及噪声源分布影响显著,在气动噪声计算过程中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模块 气动噪声 多孔介质 大涡模拟 边界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结构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韦长华 姜健驰 +3 位作者 刘远 胡启 曹晓辉 李国平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3,共6页
针对热管理集成模块总成安装电机后的共振问题,基于弹性力学模态求解理论,以电机加速度测试数据作为激励,建立总成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获取多阶模态下的响应参数。分析发现,低频时,模块总成第5阶、第8阶与单泵第4阶、第10阶模态存... 针对热管理集成模块总成安装电机后的共振问题,基于弹性力学模态求解理论,以电机加速度测试数据作为激励,建立总成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获取多阶模态下的响应参数。分析发现,低频时,模块总成第5阶、第8阶与单泵第4阶、第10阶模态存在共振风险;高频时,共振区域集中在1310 Hz和1900 Hz附近。基于上述分析,对模块总成质心位置、水泵内壁结构进行优化并开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总成结构声压级在+X、-X、+Y、-Y、+Z方向分别降低了7.2 dB(A)、0.2 dB(A)、2.3 d B(A)、7.1 dB(A)、2.3 d B(A),对比噪声测试数据,差异小于5%,有效抑制了共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集成模块 有限元分析 多阶模态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