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温变形变结构时域有限积分建模方法研究
- 1
-
-
作者
俞文明
李逸之
李伟
梁加南
禄晓飞
崔铁军
-
机构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赛博空间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出处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890544)。
-
文摘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温变形变结构的时域有限积分(TDFIT)建模方法,通过快速三维插值技术同时解决了非同类热力电网格和参数曲面的形变映射问题,在确保仿真精度的前提下,实现了任意热分布和较小形变量的热力电联合仿真,适用电大、任意非均匀温变和形变材料的仿真建模。设计了蜕化模型、分层收敛等案例验证了方法的必要性、有效性和正确性。为高温高压下天线罩、飞行器的电磁散射和辐射特性建模提供了热力电一体化建模方法和实用仿真工具。
-
关键词
瞬态仿真
时域有限积分技术
温度形变结构
热力电一体化
-
Keywords
transient analysis
finite integral time-domain modeling
deformations and variable structures
thermoelectric integrated
-
分类号
TN82
[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
-
题名基于智能超表面的二维相扫天线
被引量:3
- 2
-
-
作者
于瑞涛
符道临
熊伟
陈珲
-
机构
杭州市钱塘区信息高等研究院
江苏赛博空间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6-391,共6页
-
文摘
针对传统相控阵天线设计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的空间馈电二维相扫天线。该天线通过RIS技术对来自馈源的电磁波进行相位操纵,实现了天线高增益和天线波束的可重构。与传统相控阵天线相比,该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剖面极低等特点。天线原型由一块含有1 024个单元的超表面阵列、驱动模块及自支撑馈源组成,其中超表面阵列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来实时控制以满足天线波束快速切换、方向图二维实时重构等需求。超表面单元两种调控状态在6.5~10.0 GHz具有低于0.5 dB的幅度损耗,在7~10 GHz频带范围内反射相位差在180°±5°以内。天线原型在7.7、8.0、8.3 GHz的测试增益为24.72、24.92、25.06 dBi。天线±60°扫描增益滚降低于4 dB。
-
关键词
智能超表面
相控阵天线
二维扫描
-
Keywords
RIS
phased array antennas
2D scanning
-
分类号
TN82
[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
-
题名基于2 bit超表面的单阶谐波波束扫描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符道临
于瑞涛
胡源
刘曦
熊伟
-
机构
江苏赛博空间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市钱塘区信息高等研究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
出处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2-398,共7页
-
文摘
波束扫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它允许无线信号或射线束在空间中定向、聚焦。近年提出的智能超表面时空编码方式拓展了超表面在物理维度上的自由度,使得其可以在单音波激励下完成多个频点的波束扫描,但仍然面临着增益低、波束副瓣大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表面的谐波波束扫描方法。设计并加工了一种在E面可以达到斜入射60°的角度不敏感2 bit超表面单元并组建32×32阵列。针对单元谐波状态做出精确的3 bit相位量化。通过针对不同的初始参考相位,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将正一阶谐波的波束副瓣压低在了-15 dB水平,完成了时空编码超表面在E面60°波束扫描,为未来在超表面时空编码谐波波束赋形提供了充分有力的方案。
-
关键词
超表面
时空编码
波束扫描
副瓣压低
多目标遗传算法
-
Keywords
metasurface
time-space coding
beam scanning
sublobe depression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
分类号
TN919.23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
-
题名面向工程应用的电磁散射特性建模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陈晓盼
肖舒文
李柏文
孙辉
-
机构
军事科学院
江苏赛博空间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出处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
文摘
随着计算电磁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电磁散射特性建模技术从算法研究向产品化、集成化、工程化发展.文中分析了探测、识别、伪装等实际工程应用中对电磁散射特性建模技术的具体需求,总结了几何建模、网格剖分、电磁计算和模型验证等建模流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式,以及电磁散射建模技术的发展特点.
-
关键词
计算电磁学
电磁散射特性
建模技术
模型验证
工程应用
-
Keywords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
model valida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
分类号
O441.4
[理学—电磁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