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姜黄酮乙醇浸提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吴存兵
邵伯进
吴君艳
李家春
-
机构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粮食工程与食品药品学院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98-2807,共10页
-
基金
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ZYBZH-C-JS-28)
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2013ZX09402203)
+1 种基金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2017)
淮安市“533”英才工程项目(2017)。
-
文摘
[目的]优化生姜黄酮乙醇浸提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发掘生姜作为高附加值产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A)、液料比(B)、浸提温度(C)和浸提时间(D)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法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以生姜黄酮提取率(Y)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并研究生姜黄酮的稳定性。[结果]生姜黄酮提取率对4个因素的二次方程模型为:Y=2.10-0.088A-0.10B+0.30C+0.058D-0.15AB-5.25E-003AC+0.50AD+0.19BC-0.35BD-0.13CD-0.18A^2-0.23B^2-0.22C^2-0.24D^2(R^2=0.9329),响应面设计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其中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与浸提时间的交互作用对黄酮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液料比、浸提时间与浸提温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各因素对生姜黄酮提取率影响的排序为浸提温度>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生姜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30:1、浸提温度80℃、浸泡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的生姜黄酮提取率为2.396%,与预测值(2.457%)接近,相对误差为2.482%。生姜黄酮在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中较稳定,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稳定,在80℃以下时稳定性良好,温度超过80℃后出现少量降解。[结论]通过响应面优化的生姜黄酮乙醇浸提工艺所需设备简单、易操作、提取温度较低、污染小、耗能低且提取率较高,可用于生姜黄酮规模化提取,同时生姜黄酮可作为天然稳定剂进行开发。
-
关键词
生姜
黄酮
提取
响应面分析
稳定性
-
Keywords
ginger
flavonoid
extracti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stability
-
分类号
S632.5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盾叶薯蓣皂苷水解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田林双
赵玉婷
戴传超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粮食工程与食品药品学院
-
出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2-96,共5页
-
基金
南京市科委开放实验室建设项目(201302015)
-
文摘
从盾叶薯蓣根茎清洗液中,筛选出一株产薯蓣皂苷水解酶菌株Aspergillus sp.,对该菌株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0.3%葡萄糖为碳源、0.4%蛋白胨为氮源,薯蓣皂苷水解酶活力为0.78 U/m 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胨含量对酶活力的影响较大,产酶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0.5%葡萄糖,0.6%蛋白胨,0.2%薯蓣皂苷,0.1%K_2HPO_4,0.05%MgSO_4·7H_2O,0.05%KCl,0.001%FeSO_4·7H_2O。在此最佳培养基配方条件下,薯蓣皂苷水解酶活力为0.96 U/m L。0.2%麦冬、0.2%绞股蓝、0.2%薯蓣三种混合皂苷作为诱导物时,薯蓣皂苷水解酶活力最高,达1.26 U/m L。
-
关键词
盾叶薯蓣
薯蓣皂苷水解酶
发酵条件优化
-
Keywords
Dioscorea zingiberensis
dioscin hydrolas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
分类号
Q939.97
[生物学—微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