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碳基掺混肥及施用模式对稻茬小麦产量形成、氮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
作者
马泉
赵银博
+9 位作者
崔连瑞
程喜洋
许珂
张永涛
徐莎莎
朱敏
丁锦峰
李春燕
朱新开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72-1383,共12页
为明确新型碳基掺混肥对稻茬小麦产量、氮效率的调控效应,以F_(1)(24-12-8)、F_(2)(24-10-10)、F_(3)(18-10-7)和F_(4)(15-10-10)4种碳基掺混肥为材料,在肥料成本相近条件下,分别设置碳基掺混肥一次性基施(M_(1))、两次分施(M_(2))、两...
为明确新型碳基掺混肥对稻茬小麦产量、氮效率的调控效应,以F_(1)(24-12-8)、F_(2)(24-10-10)、F_(3)(18-10-7)和F_(4)(15-10-10)4种碳基掺混肥为材料,在肥料成本相近条件下,分别设置碳基掺混肥一次性基施(M_(1))、两次分施(M_(2))、两次分施条件下基肥补施尿素(M_(3))或追肥补施尿素(M_(4))4种施肥模式,以尿素常规4次分施为对照(CK),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群体结构、叶片衰老、产量构成、氮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碳基掺混肥在M_(1)模式下,成熟期穗数和茎蘖成穗率最低,且乳熟期叶面指数(LAI)和旗叶SPAD值与开花期相比降幅最大;与CK相比,减产7.96%~12.91%,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0.93~3.5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降低2012.49~3070.72元·hm^(-2)。与M_(1)模式相比,M_(2)、M_(3)和M_(4)模式可促进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提升,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2.60%、19.20%和16.46%;M_(3)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小麦前期分蘖发生和干物质积累,生育后期可维持较高的群体LAI和旗叶SPAD值,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较CK提升2.23%~12.19%和3.62~12.48个百分点。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M_(3)模式产值最高,且节省2次追肥人工投入,与CK相比F_(1)、F_(2)和F_(3)均实现净效益提升,其中F_(2)的净效益最高,较CK提升1399.65元·hm^(-2)。不同肥料比较,F_(3)和F_(4)的氮肥表观利用率较高,但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较低;与其他肥料相比,在M_(2)、M_(3)和M_(4)模式下F_(2)的产量和效益均更高。综上,碳基掺混肥F_(2)在两次分施条件下,基肥补施尿素的施肥方式可协同提升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是促进稻茬小麦高效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掺混肥
小麦
产量
氮效率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基掺混肥及施用模式对稻茬小麦产量形成、氮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
作者
马泉
赵银博
崔连瑞
程喜洋
许珂
张永涛
徐莎莎
朱敏
丁锦峰
李春燕
朱新开
郭文善
机构
扬州大学
江苏
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
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诺丽惠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市气象局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72-1383,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472226)
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24KJB210022)
+2 种基金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GZC2023221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扬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CX20240697)。
文摘
为明确新型碳基掺混肥对稻茬小麦产量、氮效率的调控效应,以F_(1)(24-12-8)、F_(2)(24-10-10)、F_(3)(18-10-7)和F_(4)(15-10-10)4种碳基掺混肥为材料,在肥料成本相近条件下,分别设置碳基掺混肥一次性基施(M_(1))、两次分施(M_(2))、两次分施条件下基肥补施尿素(M_(3))或追肥补施尿素(M_(4))4种施肥模式,以尿素常规4次分施为对照(CK),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群体结构、叶片衰老、产量构成、氮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碳基掺混肥在M_(1)模式下,成熟期穗数和茎蘖成穗率最低,且乳熟期叶面指数(LAI)和旗叶SPAD值与开花期相比降幅最大;与CK相比,减产7.96%~12.91%,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0.93~3.5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降低2012.49~3070.72元·hm^(-2)。与M_(1)模式相比,M_(2)、M_(3)和M_(4)模式可促进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提升,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2.60%、19.20%和16.46%;M_(3)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小麦前期分蘖发生和干物质积累,生育后期可维持较高的群体LAI和旗叶SPAD值,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较CK提升2.23%~12.19%和3.62~12.48个百分点。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M_(3)模式产值最高,且节省2次追肥人工投入,与CK相比F_(1)、F_(2)和F_(3)均实现净效益提升,其中F_(2)的净效益最高,较CK提升1399.65元·hm^(-2)。不同肥料比较,F_(3)和F_(4)的氮肥表观利用率较高,但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较低;与其他肥料相比,在M_(2)、M_(3)和M_(4)模式下F_(2)的产量和效益均更高。综上,碳基掺混肥F_(2)在两次分施条件下,基肥补施尿素的施肥方式可协同提升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是促进稻茬小麦高效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
碳基掺混肥
小麦
产量
氮效率
效益
Keywords
Carbon-based blended fertilizer
Wheat
Yiel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Benefit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碳基掺混肥及施用模式对稻茬小麦产量形成、氮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马泉
赵银博
崔连瑞
程喜洋
许珂
张永涛
徐莎莎
朱敏
丁锦峰
李春燕
朱新开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