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抗人CD2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体外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沈立军 孔永 +3 位作者 颜天铭 王玉玉 王婧 邱玉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53-2257,共5页
目的:制备纯化的鼠抗人CD28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初步研究其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诱生腹水法制备抗体,ProteinA免疫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并对纯化的抗体进行SEC-HPLC分析测定其纯度;ELIS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抗体与重组CD28抗原及Jurkat... 目的:制备纯化的鼠抗人CD28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初步研究其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诱生腹水法制备抗体,ProteinA免疫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并对纯化的抗体进行SEC-HPLC分析测定其纯度;ELIS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抗体与重组CD28抗原及Jurkat膜表达CD28的结合活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抗体与CD28的结合动力学参数,并研究抗体对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制备获得纯化的鼠抗人CD28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其纯度>95%,能够结合重组及天然表达的CD28,其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9.8μg/ml和15.2μg/ml,该抗体与CD28结合亲和力常数(KD)为2.13×10^-9M。基于细胞的活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抗体具有明显的促进人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活性。结论:本研究制备获得纯化的鼠抗人CD28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具有良好的识别CD28的特性以及促进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8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活性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结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抗人B7-1(CD8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颜天铭 王玉玉 +3 位作者 孔永 王婧 沈立军 邱玉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2-308,共7页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B7-1(CD80)单克隆抗体(mAb),研究其对天然表达B7-1的恶性肿瘤细胞体外生长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以人B7-1基因转染的L929-B7-1细胞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mAb,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Ab对肿瘤细胞膜型B...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B7-1(CD80)单克隆抗体(mAb),研究其对天然表达B7-1的恶性肿瘤细胞体外生长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以人B7-1基因转染的L929-B7-1细胞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mAb,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Ab对肿瘤细胞膜型B7-1的识别。以天然表达B7-1的Daudi细胞、Raji细胞及8266细胞为观察对象,分别加入(5、10、20、40)μg/m L B7-1 mAb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mAb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TranswellTM法分析mAb对肿瘤细胞体外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mAb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成功制备1株能稳定分泌小鼠抗人B7-1 mAb的杂交瘤,命名为5G10。经流式细胞术分析,该抗体与Daudi、Raji、8266、U266、BEL-7402及MCF-7肿瘤细胞的阳性结合率分别为(96.30±2.12)%、(95.70±1.79)%、(96.80±2.48)%、(23.20±2.35)%、(1.68±0.35)%、(0.55±0.04)%;与对照组相比,20μg/m L 5G10 mAb明显抑制Daudi细胞、Raji细胞及8266细胞的增殖,肿瘤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小鼠抗人B7-1 mAb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不同肿瘤细胞膜表面的B7-1,并能显著抑制天然表达B7-1的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迁移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CD80) 单克隆抗体 共刺激信号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姥鲛烷诱导法建立小鼠狼疮肾炎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沈立军 颜天铭 +1 位作者 王玉玉 孔永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6-1152,共7页
目的:采用姥鲛烷诱导建立C57BL/6小鼠狼疮肾炎模型,并进行生物学鉴定和形成机制的探讨。方法:模型组小鼠单次腹腔注射0. 5 mL姥鲛烷,对照组同方式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监控生存状态;第10天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巨噬细胞、粒细胞... 目的:采用姥鲛烷诱导建立C57BL/6小鼠狼疮肾炎模型,并进行生物学鉴定和形成机制的探讨。方法:模型组小鼠单次腹腔注射0. 5 mL姥鲛烷,对照组同方式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监控生存状态;第10天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巨噬细胞、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及B细胞的活化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法每月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及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滴度,Albustix试纸法分析尿蛋白含量;注射后8个月处死小鼠并取肾脏,经直接免疫荧光法观测免疫复合物沉积状况,免疫组化法分析干扰素γ(IFN-γ)与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并进行HE染色及透射电镜病理检查。结果:第10天时脾脏巨噬细胞、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及B细胞呈不同程度活化(P<0. 05),B细胞表面标志物B7-1、B7-2及MHC-Ⅱ表达上调(P<0. 05);3~8个月时血清ANA和抗dsDNA抗体水平进行性升高(P<0. 05),3只小鼠出现腹水,1只消瘦并最终于7个月时死亡;4个月时3只小鼠出现蛋白尿,8个月时蛋白尿阳性率100%,尿蛋白含量1~20 g/L;8个月时腹腔内出现大量的异位淋巴组织,肾小球及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严重,肾组织中IFN-γ表达量升高,淋巴细胞侵润、组织坏死、电子致密物沉积等病理损伤明显,而对照组未见明显脾脏免疫细胞活化及自身抗体、蛋白尿产生,肾脏中IFN-γ与IL-4表达正常,无明显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及病理性改变。结论:采用姥鲛烷诱导法建立了与人类狼疮肾炎症状类似的C57BL/6小鼠狼疮肾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肾炎 姥鲛烷 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