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用于制备高品质白僵蚕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汤善阳 潘虎 +5 位作者 张育铭 唐运成 钱平 许平震 何建章 张美蓉 《中国蚕业》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筛选对家蚕具有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是人工生产白僵蚕的重要基础条件。为获得适宜用于人工生产白僵蚕的白僵菌菌株,从各蚕区收集白僵蚕进行白僵菌菌株的分离纯化,通过形态观察、分子鉴定、产孢能力调查,以及菌株对家蚕幼虫的致病... 筛选对家蚕具有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是人工生产白僵蚕的重要基础条件。为获得适宜用于人工生产白僵蚕的白僵菌菌株,从各蚕区收集白僵蚕进行白僵菌菌株的分离纯化,通过形态观察、分子鉴定、产孢能力调查,以及菌株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和制备的僵蚕品质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纯化到的4株菌株(广东蚕区菌株GG、四川蚕区菌株SN、安徽蚕区菌株AH和云南蚕区菌株YH)均为球孢白僵菌。其中,GG菌株的产孢量最高,为(5.03±0.32)×10^(9)个/cm^(2),制备的白僵蚕体型大且饱满,断面黑亮,结晶明亮,有4个亮棕色的丝腺环。GG菌株生产的僵蚕单体质量苏豪×钟晔(抗)僵蚕是菁松×皓月僵蚕的1.19倍;苏豪×钟晔(抗)僵蚕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菁松×皓月僵蚕,为1.15倍。表明用GG菌株感染苏豪×钟晔(抗)可以制备更高品质的白僵蚕,为人工生产白僵蚕提供可行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蚕 白僵菌 产孢量 家蚕品种 僵蚕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菊酯胁迫下家蚕品种辐7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潘虎 唐运成 +5 位作者 陈心怡 詹丽杰 李佳 张美蓉 吴阳春 许平震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昆虫体内解毒酶的过量表达和活性增强是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辐射诱变家蚕品种辐7对菊酯类农药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研究溴氰菊酯胁迫下辐7体内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对于解析辐7的农药耐受性机制,培育耐农药污染的家蚕品种... 昆虫体内解毒酶的过量表达和活性增强是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辐射诱变家蚕品种辐7对菊酯类农药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研究溴氰菊酯胁迫下辐7体内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对于解析辐7的农药耐受性机制,培育耐农药污染的家蚕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浓度溴氰菊酯处理后辐7雄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观察,最终选择2.5 mg/L溴氰菊酯处理组进行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溴氰菊酯处理后3 h和6 h辐7雄蛾触角解毒酶基因(8个羧酸酯酶基因、2个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1个糜蛋白酶基因、3个脂肪酶基因、1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和1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转录水平:7个羧酸酯酶基因的表达先上调再下调,1个羧酸酯酶基因表达先下调再上调;1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1个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1个糜蛋白酶基因表达先上调再下调;1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个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2个脂肪酶基因表达持续上调;1个脂肪酶基因表达在处理后6 h上调。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处理后诱导辐7雄蛾体内解毒酶基因转录水平上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辐7雄蛾对微量菊酯类农药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辐7 溴氰菊酯 解毒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