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硫塔结构有限元动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薛嵩 唐怀忠 +1 位作者 盛宏玉 徐延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0-224,共5页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昆明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进行结构计算分析。得到了塔体的振型、周期等自振特性;通过这些动力特征,了解了该类型吸收塔结构的刚度分布情况,分析了加喷淋管与不加喷淋管对塔体结构的自振特性的影响;最后根据数值分析结...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昆明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进行结构计算分析。得到了塔体的振型、周期等自振特性;通过这些动力特征,了解了该类型吸收塔结构的刚度分布情况,分析了加喷淋管与不加喷淋管对塔体结构的自振特性的影响;最后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对吸收塔结构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工程设计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吸收塔 有限元分析 模态分析 结构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烟气脱硫塔的流体动力学模拟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40
2
作者 周山明 金保升 +1 位作者 仲兆平 孙克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对大型烟气喷淋脱硫塔进行合理简化,并结合浆液液滴随机生成模型.采用基于kε的湍流方程和基于雷诺平均的NavierStocks控制方程,对喷淋脱硫塔进行了空塔和喷淋状态下的热态流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脱硫塔内入口处流场变化最剧烈,压降损失... 对大型烟气喷淋脱硫塔进行合理简化,并结合浆液液滴随机生成模型.采用基于kε的湍流方程和基于雷诺平均的NavierStocks控制方程,对喷淋脱硫塔进行了空塔和喷淋状态下的热态流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脱硫塔内入口处流场变化最剧烈,压降损失最大,因此对入口处进行改造可减小压降损失;喷淋浆液液滴对烟气流场具有强烈的整流作用,可以使空塔中的烟气漩涡强度和规模减小.根据计算结果对脱硫塔的来流烟道加以改造,并对改造后的脱硫塔进行了流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后烟气因塔内结构而产生的漩涡已明显减小,流场分布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淋脱硫塔 热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t/h煤粉锅炉分级送风低NO_x燃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霞 高小涛 +2 位作者 肖军 沈来宏 章名耀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4-280,共7页
利用商业软件Fluent6.1对天生港电厂400 t/h燃煤锅炉分级送风低NOx改造进行数值模拟,给出原工况以及4种预改造工况下炉膛内的温度场和NOx的浓度分布,通过比较其降低NOx排放的效果、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q4、出口烟温等因素,预测分级风改... 利用商业软件Fluent6.1对天生港电厂400 t/h燃煤锅炉分级送风低NOx改造进行数值模拟,给出原工况以及4种预改造工况下炉膛内的温度场和NOx的浓度分布,通过比较其降低NOx排放的效果、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q4、出口烟温等因素,预测分级风改造中的风量配比等问题.将其结果与实际运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分级送风可降低NOx排放,降幅可达30%以上,NOx排放浓度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基本相符,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锅炉燃烧器低NOx改造的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数值模拟 分级燃烧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烟囱混凝土硫酸腐蚀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唐志永 金保升 +1 位作者 孙克勤 仲兆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7-760,共4页
研究了电站烟囱C30混凝土在80℃、质量分数为15%硫酸溶液浸泡条件下的腐蚀规律,根据Fick扩散方程和反应速率方程,提出一个简化的移动边界腐蚀模型.采用定时间步长和变坐标步长的差分求解方法,对移动边界腐蚀模型进行求解,并采用相应的... 研究了电站烟囱C30混凝土在80℃、质量分数为15%硫酸溶液浸泡条件下的腐蚀规律,根据Fick扩散方程和反应速率方程,提出一个简化的移动边界腐蚀模型.采用定时间步长和变坐标步长的差分求解方法,对移动边界腐蚀模型进行求解,并采用相应的人工腐蚀实验来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固定的时间步长内移动界面的位移变缓,腐蚀深度随时间的延续而增加,符合腐蚀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吻合性,该模型可以用于混凝土在硫酸腐蚀下腐蚀速度的预测,指导实际的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硫酸 腐蚀 定时间步长和变坐标步长的差分求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研究喷淋塔的脱硫效率 被引量:6
5
作者 金保升 赵健植 +1 位作者 仲兆平 孙克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6-450,共5页
建立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实验台,利用响应曲面法(RSM)对喷淋塔的脱硫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喷淋塔脱硫效率的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该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脱硫效率与浆液pH值、液气比(质量比)、烟气温度和烟气速... 建立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实验台,利用响应曲面法(RSM)对喷淋塔的脱硫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喷淋塔脱硫效率的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该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脱硫效率与浆液pH值、液气比(质量比)、烟气温度和烟气速度等重要操作参数之间的关系,R-Sq值达到0.964.因素分析表明,液气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最大,同时液气比和浆液pH值以及液气比和烟气速度的交互作用均对脱硫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得到的改进预测模型可以计算喷淋塔的脱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效率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 喷淋塔 响应曲面法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高温选择性还原反应器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克勤 钟秦 徐延忠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2-437,共6页
介绍了600 MW机组使用的大型高温选择性还原反应器的结构设计要点,根据流体力学分析,确定了反应器进出口、导流器、喷氨装置的结构与布置,从而在整个空间范围内有效地控制烟气速度偏差和NH3/NOx摩尔比偏差,以满足脱硝反应的要求。运用... 介绍了600 MW机组使用的大型高温选择性还原反应器的结构设计要点,根据流体力学分析,确定了反应器进出口、导流器、喷氨装置的结构与布置,从而在整个空间范围内有效地控制烟气速度偏差和NH3/NOx摩尔比偏差,以满足脱硝反应的要求。运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进行结构和热应力分析,精确计算反应器强度与变形,以减小温差,降低热应力,以获得优化的反应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设计要点 计算机辅助工程 选择性还原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垃圾流化床焚烧HCl排放及BP神经网络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东平 金余其 +3 位作者 严建华 池涌 倪明江 岑可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3-337,共5页
在 150mm流化床上,研究了煤与典型组分垃圾流化床焚烧Cl→HCl转化率与床温和氧量的关系.参照试验和文献数据,采用典型相关理论详细阐述了BP神经网络在垃圾流化床焚烧HCl排放预测的建模过程.模拟表明,模型最佳网络拓扑结构为14×6... 在 150mm流化床上,研究了煤与典型组分垃圾流化床焚烧Cl→HCl转化率与床温和氧量的关系.参照试验和文献数据,采用典型相关理论详细阐述了BP神经网络在垃圾流化床焚烧HCl排放预测的建模过程.模拟表明,模型最佳网络拓扑结构为14×6×1.实际预测表明模型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HCL BP神经网络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UASBAF系统运行调控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南琪 章育铭 施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64-1568,共5页
以两相厌氧工艺中产甲烷相(UASBAF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为原型,采用带动量、自适应学习率的快速BP收敛算法,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分离相关权值法对关键性调控因子(pH、进水COD、碱度、HRT)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大小进行排序,发... 以两相厌氧工艺中产甲烷相(UASBAF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为原型,采用带动量、自适应学习率的快速BP收敛算法,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分离相关权值法对关键性调控因子(pH、进水COD、碱度、HRT)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大小进行排序,发现pH是决定系统运行效果的限制性因子,在高运行负荷阶段其限制性尤为明显;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步固定调控因子的方法实现双因子联合作用三维谱图,直观、定性地分析各调控因子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过程,并得到一系列的运行调控对策来优化反应器的运行条件,突破了传统人工神经网络担任预测工具的角色,为其在反应器的运行调控中优势的进一步发挥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双因子联合影响谱图 调控策略 UASBAF 中药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机对“锅炉内爆”影响的基础理论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振宙 金保升 +3 位作者 熊源泉 仲兆平 赵健植 孙克勤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35,46,共6页
“锅炉内爆”事故在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曾经发生过,而中国至今曾未报道过。介绍了“锅炉内爆”的定义并详细地分析了产生的机理。并分别从轴流式引风机和离心式引风机、FGD的增压风机以及双锅炉公用一个FGD系统,增压风机的导叶不同角... “锅炉内爆”事故在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曾经发生过,而中国至今曾未报道过。介绍了“锅炉内爆”的定义并详细地分析了产生的机理。并分别从轴流式引风机和离心式引风机、FGD的增压风机以及双锅炉公用一个FGD系统,增压风机的导叶不同角度的几种情况下,分析了风机可能对造成高负压的原理,以及导致锅炉发生内爆的可能性。通过分析比较,从导致“锅炉内爆”的角度上得出了轴流式风机的安全性要优于离心式风机;FGD系统在主路向旁路切换的过程中,快速切换更加危险;以及双锅炉公用一个FGD系统较锅炉各用一个FGD系统对锅炉负压影响更大等结论。从而为同行进行风机布置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内爆 锅炉事故 风机 FGD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翅片热管空气预热器变壁温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志永 金保升 +2 位作者 孙克勤 仲兆平 卢作基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55,共5页
介绍了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和FLUENT软件相结合,对带翅片热管空气预热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模型采用标准κ-ε湍流模型,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计算管壁温度,并将之作为模型的边界条件,用流固耦合法研究了翅片的温度场分布。研究结果表... 介绍了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和FLUENT软件相结合,对带翅片热管空气预热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模型采用标准κ-ε湍流模型,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计算管壁温度,并将之作为模型的边界条件,用流固耦合法研究了翅片的温度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换热管翅片迎风面换热效果明显高于背风面;换热管下游存在回流区,背风侧气流速度急剧下降;换热管迎风侧压力高于背风侧相应点的压力,沿流动方向压力分布具有分段降低的特征;模拟结果与已有文献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所以该方法能有效地模拟预热器流场与温度场的细观信息,为空气预热器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空气预热器 CFD 壁温 翅片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含控制系统的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分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伯君 张喜亮 +2 位作者 周昌玉 孙克勤 徐延忠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59,共5页
提出了包含控制系统的完整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分配模型,并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对系统内各设备及相应控制系统进行可靠性优化分配。该方法解决了当前一直处于瓶颈阶段的经典方法求解包含控制系统的复杂成套装置系统可靠性分配问题。该方... 提出了包含控制系统的完整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分配模型,并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对系统内各设备及相应控制系统进行可靠性优化分配。该方法解决了当前一直处于瓶颈阶段的经典方法求解包含控制系统的复杂成套装置系统可靠性分配问题。该方法对于和烟气脱硫系统相似的成套装置混联系统同样适用,具有一定的工程运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系统 拉格朗日乘数 控制系统 可靠性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淋塔内塔壁液膜脱硫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健植 金保升 +1 位作者 仲兆平 孙克勤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7-71,共5页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中塔壁液膜区的形成不可避免,因此需要对其脱硫机理进行研究。将塔壁液膜的流动分为层流和波动层流2种状态,并分别考虑在这2种状态下液膜对SO2的吸收,建立了塔壁液膜脱硫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中涵盖了SO2...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中塔壁液膜区的形成不可避免,因此需要对其脱硫机理进行研究。将塔壁液膜的流动分为层流和波动层流2种状态,并分别考虑在这2种状态下液膜对SO2的吸收,建立了塔壁液膜脱硫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中涵盖了SO2的吸收、石灰石的溶解、亚硫酸根的氧化和石膏的结晶4个主要的脱硫反应控制步骤,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壁液膜 层流 波动层流 脱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含控制系统的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分配
13
作者 张伯君 张喜亮 +2 位作者 周昌玉 孙克勤 徐延忠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42,共5页
提出了包含控制系统的完整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分配模型,并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对系统内各设备及相应控制系统进行可靠性优化分配。该方法解决了当前一直处于瓶颈阶段的经典方法求解包含控制系统的复杂成套装置系统可靠性分配问题。该方... 提出了包含控制系统的完整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分配模型,并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对系统内各设备及相应控制系统进行可靠性优化分配。该方法解决了当前一直处于瓶颈阶段的经典方法求解包含控制系统的复杂成套装置系统可靠性分配问题。该方法对于和烟气脱硫系统相似的成套装置混联系统同样适用,具有一定的工程运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系统 拉格朗日乘数 控制系统 可靠性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I^2-WFGD-II烟气脱硫技术
14
作者 陈茂兵 孙克勤 +2 位作者 徐海涛 周长城 沈凯 《节能与环保》 2009年第6期29-31,共3页
针对目前脱硫吸收塔阻力大、能耗高、占地广等不足,本公司开发了U型曲流平流吸收塔,并以此为核心开发了OI2-WFGD-II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介绍该技术的工艺特点、设备布置、技术参数、设备国产化以及技术应用情况。
关键词 烟气脱硫 平流吸收塔 U型 OI2-WFGD-II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