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2”新高考选科行为的分化及其功利化释疑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易林 余秀兰 +1 位作者 倪颖 高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2,89,共8页
新高考虽然提出科学选科的制度愿景,但实际却出现了与之有出入的个体选择困境——选科行为的功利化。基于感知空间、构想空间和亲历空间的分层视角,分析33位考生的选科行为发现:“成绩”“出息”不单是学校、家庭的共识,也被考生所感知... 新高考虽然提出科学选科的制度愿景,但实际却出现了与之有出入的个体选择困境——选科行为的功利化。基于感知空间、构想空间和亲历空间的分层视角,分析33位考生的选科行为发现:“成绩”“出息”不单是学校、家庭的共识,也被考生所感知并影响了他们后续的选科构想和选科行为;在学业竞争大众化的背景下,考生选科构想的差异体现了不同认知、不同成长经历的考生对教育资源的占有与使用的差别;感知与构想共同支配考生的亲历选科行为并导致行为分化。据此,对选科行为及其功利化的认识应从行为学论域转向社会学论域,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庭可通过影响考生的感知与构想引导考生科学选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选科 空间三元辩证法 功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建设社会实践“金课”:美国高校服务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特征与启示
2
作者 宋雅 谢鑫 张红霞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128,共7页
服务性学习课程建设是21世纪以来美国高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对美国大学校园联盟35门高校服务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大纲分析后发现其内在机制为:通过协商对话跨越高校与社区的界限;通过设置学生反思环节建立服务体验与课程内容的... 服务性学习课程建设是21世纪以来美国高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对美国大学校园联盟35门高校服务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大纲分析后发现其内在机制为:通过协商对话跨越高校与社区的界限;通过设置学生反思环节建立服务体验与课程内容的联结;通过学生服务与社区需求的动态匹配达成互惠;通过服务展示活动与成果转化扩大社会影响。在院校类型差异上,研究型大学强调全方位的学术引领;教学-研究型大学聚焦区域需求和问题解决;教学型大学或学院秉持全人发展教育理念;社区学院则注重职业与学术素养的整合。服务性学习课程打通了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职能,推动了智育和德育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性学习课程 一流课程建设 分类发展 人才培养 社会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