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中部海岸西洋潮流通道区域晚更新世古地貌与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辉 夏非 +2 位作者 张永战 高抒 李家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4-142,共9页
南黄海曾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输送的陆源沉积物重要的汇,其沉积记录含有河流演化的丰富信息。江苏海岸中部、南黄海西侧、辐射沙脊群西北的西洋潮流通道及其邻区受到古黄河与古长江的交互影响,其古地貌与沉积地层等研究尚显不足。利用... 南黄海曾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输送的陆源沉积物重要的汇,其沉积记录含有河流演化的丰富信息。江苏海岸中部、南黄海西侧、辐射沙脊群西北的西洋潮流通道及其邻区受到古黄河与古长江的交互影响,其古地貌与沉积地层等研究尚显不足。利用该区多次采集获得的长约380 km的浅层地震剖面数据,结合钻孔资料,分析了西洋浅部地震层序,探讨了其沉积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洋潮流通道区域在平均海面以下33~49 m处,存在一个强振幅、中频率、高连续性的区域性反射界面,与对比钻孔中滨岸沼泽沉积的顶面相对应,代表一个不整合的古地貌面;该界面深度的空间插值结果反演的古地貌面与下伏的沟槽状切割-充填反射结构,揭示了数条沿NE方向延伸的古水道,并集中分布于古地貌面北部相对低洼的区域,为南黄海内陆架晚更新世某古水系的一部分;该古地貌面系末次冰消期的海侵冲刷面,其上覆是全新世滨浅海沉积,下伏是晚更新世末期的洪泛平原或滨岸沼泽或充填下切古河道或古潮道等沉积。对该区域性反射界面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弄清南黄海西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体系演化历史,提升对辐射沙脊群形成演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层 古地貌 古水系 晚更新世 辐射沙脊群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视角下公园步行范围与城市形态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振 周珍琦 +2 位作者 王沂凡 韩凌云 邢佳林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90,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提出的"公园城市"为我国城市转型提出了具象而凝练的目标,对其诠释及实现需要就公园和城市的基本空间关系进行更细致的本底分析,从而更务实和开放地探索这个远见。以南京为例,通过Python抓取百度地图中所...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提出的"公园城市"为我国城市转型提出了具象而凝练的目标,对其诠释及实现需要就公园和城市的基本空间关系进行更细致的本底分析,从而更务实和开放地探索这个远见。以南京为例,通过Python抓取百度地图中所有住宅建筑到综合公园的最短步行路径,识别公园服务范围、效能、潜在荷载。公园位置、规模、周边形态等导致了服务效能和潜在荷载的显著差异;低步行渗透性城市形态造成大量迂回和过长的路径,限制了公园与城市的融合。对在线地图进行数据挖掘规避了数据壁垒,并可以更精确地发现步行圈范围和路径特点,研究方法和指标直观明晰,易于为规划师、决策者和市民等理解和应用,有望为建设公园城市的设施可达性和环境本底提供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综合公园 步行路径 步行服务范围 百度地图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港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估——以江苏省域机场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9,共7页
在界定空港经济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空港经济竞争力模型,以机场密集区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江苏省域为区域背景,考察机场的空港经济竞争力及其内部子系统竞争力变化特征。在综合竞争力方面,江苏机场等级体系鲜明,具有明显地域过渡性。... 在界定空港经济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空港经济竞争力模型,以机场密集区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江苏省域为区域背景,考察机场的空港经济竞争力及其内部子系统竞争力变化特征。在综合竞争力方面,江苏机场等级体系鲜明,具有明显地域过渡性。子系统分析表明,机场子系统差距最大,硬件建设普遍超前于软实力建设;城市子系统内部差距缩小,地域过渡特征更为明显;空港经济区子系统基本处于低位均衡。当前城市发展是省内空港经济的最强动力,但城市各要素作用力不均衡,经济、旅游、对外开放和科技研发作用较强,人口、交通要素作用较弱。基于子系统组合分析可将省内机场归为四类,最后针对成熟度各异的省内机场空港经济发展路径进行了分类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港经济 竞争力 机场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大丰中潮滩大小潮周期沉积特征研究
4
作者 柏春广 龚小辉 王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3-89,共7页
于2007年7月28日至8月14日期间对江苏大丰海岸中潮滩进行了连续半个月的大小潮周期沉积的现场观测与采样,对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在室内进行了粒度、沉积通量和质量磁化率等的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潮滩沉积物颗粒的粗细、沉积通量等与潮... 于2007年7月28日至8月14日期间对江苏大丰海岸中潮滩进行了连续半个月的大小潮周期沉积的现场观测与采样,对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在室内进行了粒度、沉积通量和质量磁化率等的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潮滩沉积物颗粒的粗细、沉积通量等与潮汐的周期变化关系不明显,而与波浪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从中潮滩的上部到中部,再到下部,沉积物颗粒由细变粗,沉积通量由低变高,质量磁化率由小变大。此外,研究区的中潮滩沉积物质量磁化率与粒径组分中的细砂和极细砂关系密切。本项研究结果为微观尺度上潮滩沉积差异的分析以及潮汐韵律层作为高分辨率测年工具的适用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潮滩 大小潮周期 沉积特征 淤泥质潮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战略的城市群认知及核心素养培养
5
作者 陆静 范擎宇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8-11,共4页
理解、参与并执行国家战略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形成这一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需始于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城市群是人文地理学中重要的空间结构形态,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平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在我国现代化建... 理解、参与并执行国家战略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形成这一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需始于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城市群是人文地理学中重要的空间结构形态,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平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学地理教育要围绕地理综合思维、人地关系、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通过对城市群概念、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学习,树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家国情怀和扩宽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密切结合城市群理论与国家战略需求,为未来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 城市群 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城市热岛强度长期变化特征及气候学影响机制 被引量:17
6
作者 黄群芳 陆玉麒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15-1723,共9页
选择北京地区为研究区,基于1967-2016年城市站(北京站)和城郊农村站(密云站)的长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对应的城市热岛强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学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过去50 a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对应的... 选择北京地区为研究区,基于1967-2016年城市站(北京站)和城郊农村站(密云站)的长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对应的城市热岛强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学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过去50 a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对应的城市热岛强度显著增加,增温率分别为0.29℃/10a和0.45℃/10a,而最高气温对应的城市热岛强度则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统计分析显示过去50 a北京地区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显著降低以及气温显著上升有利于城市热岛的形成,强化城市热岛强度;未来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北京地区城市热岛效应将进一步加剧,形成更频繁和持续时间更长的夏季城市高温热浪,严重危及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强度 长期趋势 相对湿度 风速 气压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土地生态空间差异及响应 被引量:10
7
作者 葛亮 高扬 +3 位作者 陆春锋 王君櫹 吴滢滢 周生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0-337,共8页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生态状况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极大地促进其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因此,在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土地生态空间差异研究就显...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生态状况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极大地促进其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因此,在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土地生态空间差异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流经县(市、区)为研究区,从自然基础、污染退化、生态结构、生态建设四方面构建了土地生态状况的评价体系;在得出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使用冷热点分析模型,从聚集性分析其空间差异;最后,从"全局土地生态—社会经济—大运河条件"三方面出发,定量化分析土地生态状况对各影响因子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各要素生态状况与综合生态状况都呈现了自北向南的下降趋势;研究区土地生态呈现较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存在南北梯度与城乡梯度;研究区土地生态状况对各类影响因子响应程度不同,整体主要受到GDP与财政收入的影响,其次受到河道蜿蜒度、年均降水量、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评价 空间差异 影响因子 京杭大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宜居城市与创新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可文 李秋成 +1 位作者 王丽 肖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6,134,共8页
通过构建宜居城市和创新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耦合协调分析、结构方程等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宜居城市与创新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耦合协调度分布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长三角宜居城市水平呈较明显的"中心—外围"格... 通过构建宜居城市和创新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耦合协调分析、结构方程等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宜居城市与创新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耦合协调度分布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长三角宜居城市水平呈较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创新城市水平呈由沿海向内地梯度递减的格局。宜居与创新高度协调耦合城市集中在沪宁合与沪杭甬沿线,中度协调耦合城市集中于苏中、苏北、浙江除杭甬外其他城市、皖江城市带等,低度协调耦合城市位于长三角边缘的皖北、皖西地区。城市的宜居水平与创新水平有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城市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文化娱乐对宜居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宜居城市发展能促进创新阶层和创新产业的集聚,但对于城市创新网络发育的作用较小;创新阶层、创新产业通过创新网络产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创新阶层、创新网络发育、创新产出等对创新城市发展的影响较大,而当前以高新技术制造业为主的创新产业对创新城市发展的直接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城市 创新城市 耦合协调度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发展历程和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群芳 陆玉麒 +1 位作者 颜敏 孙汉群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8-95,共8页
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60年里的各类统计年鉴和1980—2015年土地利用、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和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发展历程,明晰城市化进程特征。根据城市化率、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从... 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60年里的各类统计年鉴和1980—2015年土地利用、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和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发展历程,明晰城市化进程特征。根据城市化率、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等指标,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波动发展时期(1949—1978年)、快速发展时期(1979—2003年)和加速发展时期(2004年至今)。伴随城市化发展呈现5个方面显著特征:(1)城镇数量呈现高速度增长、高密度集聚的特点;(2)城市等级显著提高,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群体系;(3)城市用地面积急剧扩张、建筑空间快速向高空方向延伸;(4)城市建设投资迅速增加、市政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5)城市化促进人口、经济和谐发展,城市经济规模持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城市化率 三次产业结构 土地利用 国民生产总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东北走廊地区的机场群比较:密度空间与功能分工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蕾 孙伟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4期9-14,共6页
构建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协同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已经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战略下的迫切要求和广泛共识。对美国东北走廊地区机场群的历史演变及其与长三角机场群的现状对比表明:在密度空间上,长三角机场密度显著低于东北... 构建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协同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已经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战略下的迫切要求和广泛共识。对美国东北走廊地区机场群的历史演变及其与长三角机场群的现状对比表明:在密度空间上,长三角机场密度显著低于东北走廊地区,1993年以来东北走廊地区同时经历了机场密度的下降与枢纽机场群的增强;在等级体系上,美国东北走廊地区的城市群与机场群耦合度更高,且耦合关系近30年来保持稳定,长三角存在较为明显的城市群与机场群的不匹配状况;在功能分工上,主要枢纽机场航线重叠是中美机场的共同特征,东北走廊地区国际航线和国内长距离航线的轴辐结构明显、中小机场功能定位差异明显,长三角大中小各类机场则存在航线重叠度高、市场区分度低等情况。最后,对长三角机场群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围绕都市圈的培育和发展,适度增加机场密度;二是注重构建以航空枢纽为中心、与主要都市圈相匹配的多个机场群;三是优化航空网络结构,打造“轴辐结构”,引导机场群各类机场特别是小型机场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美国东北走廊 机场群 密度空间 功能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多尺度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1
作者 黄群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32-1842,共11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气候变暖及极端高温事件的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了21世纪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因此,阐明城市热岛强度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多空间尺度下的形成机制是人文地理学和气候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交叉科...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气候变暖及极端高温事件的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了21世纪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因此,阐明城市热岛强度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多空间尺度下的形成机制是人文地理学和气候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交叉科学问题。从街道峡谷微观尺度、城市街区局部尺度和城市宏观尺度全面总结和系统梳理了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多尺度影响和耦合机制,提出了未来通过定量表征城市热岛强度、城市空间形态的空间格局、时间演化特征及规律,构建空间关系分析模型,进而揭示城市空间形态在不同时空尺度对城市热岛强度的作用机制,为城市规划、宜居城市建设以及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强度 城市空间形态 土地利用 气候变暖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中部海岸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粒度与磁化率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德政 夏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0-220,共11页
对位于江苏中部海岸的07SR01钻孔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和磁化率测量,分析了粒度与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及其两者间的相关关系,并结合北半球晚更新世气候与相对海面变化以及该孔年代框架和沉积相的研究认识,进一步揭示了研究区的古环境变化。研... 对位于江苏中部海岸的07SR01钻孔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和磁化率测量,分析了粒度与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及其两者间的相关关系,并结合北半球晚更新世气候与相对海面变化以及该孔年代框架和沉积相的研究认识,进一步揭示了研究区的古环境变化。研究表明,MIS 5晚期至MIS 3时期,江苏中部海岸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的环境演化:(1) MIS 5晚期为较高海面、较强水动力的潮汐河口(边滩、河床)阶段(36.10~26.65 m),该阶段沉积物主要受古长江物源影响,粒度粗,分选性波动大(0.55~2.35),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极正偏的窄峰(主峰位于3Φ附近)且"拖细尾",磁化率较高且波动小[(5.81~42.16)×10^(-8) m^(3)·kg^(-1)],与砂组分(<4Φ)呈强正相关;(2) MIS 4-3时期为冷干转为暖湿、海面先下降后上升和较弱水动力的淡水与滨岸湖沼阶段(26.65~15.77 m),该阶段沉积物细,分选性稳定(1.51~3.03),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正偏的宽峰(主峰位于4.75Φ附近),磁化率低且稳定[(6.46~20.04)×10^(-8) m^(3)·kg^(-1)],主要与粗粉砂组分(4~5Φ)呈弱正相关;(3) MIS 3时期为较高海面、较强水动力的潮汐河口(分流河道)阶段(15.77~0 m),该阶段沉积物受MIS 3苏北古黄河的影响增强,粒度较粗,分选性波动大(0.94~2.82),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极正偏的窄峰(主峰位于3.75Φ附近)且"拖细尾",磁化率较高且波动大[(10.21~57.25)×10^(-8) m^(3)·kg^(-1)],与砂和粗粉砂组分(<5Φ)呈弱正相关。揭示海岸沉积物粒度和磁化率组合指标的古环境指示意义,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指示意义的形成机理提供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脊群 粒度 磁化率 古环境 晚第四纪 江苏中部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开通前后站区产业空间格局变动及驱动机制——以沪宁城际南京站为例 被引量:36
13
作者 王丽 曹有挥 仇方道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7,共9页
基于企业微观数据,定量刻画高铁开通前后站区产业空间格局变动,并诊断和确定在不同阶段的关键驱动要素及其贡献度。结果表明,高铁站区产业空间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但"以高铁站点为中心的向心集聚"在高铁开通初始阶段尚不明显... 基于企业微观数据,定量刻画高铁开通前后站区产业空间格局变动,并诊断和确定在不同阶段的关键驱动要素及其贡献度。结果表明,高铁站区产业空间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但"以高铁站点为中心的向心集聚"在高铁开通初始阶段尚不明显,开发强度并不随着与站点距离增加而降低,核心区的开发强度小于影响区。除了圈层空间分异之外,产业分层集聚态势凸显,与高铁乘客的商务特征相对应的商务服务业在高铁开通后空间集聚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几类产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与高铁开通相关性不明显;交通运输业和住宿餐饮业作为交通站区的基础服务产业,相关程度介于以上两类之间。从内外两方面驱动因素构建的高铁站区产业空间格局变动模型分析得出,除了交通条件、外部规模经济等传统区位因素外,产业属性、地价对高铁站区产业空间格局的变动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站区 产业空间格局变动 沪宁城际南京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的土壤质量评价——以河南省封丘县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开丽 檀满枝 +1 位作者 密术晓 陈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3-1260,共8页
土壤剖面质地构型是土壤质量和土壤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子,对冲积平原地区来讲尤其重要。然而,现有的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中,很少采用该因子,且评价指标筛选大多缺乏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利用河南省封丘县39个剖面数据及113个土钻样点数... 土壤剖面质地构型是土壤质量和土壤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子,对冲积平原地区来讲尤其重要。然而,现有的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中,很少采用该因子,且评价指标筛选大多缺乏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利用河南省封丘县39个剖面数据及113个土钻样点数据,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 (FCM)结合Kriging插值方法获取的9种土壤剖面质地构型在空间上分布的单一类别隶属度图;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知识,针对平原地区旱作作物及耕地的耕性对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的性状进行打分,以分值为参照,在Arc GIS 9.2中9个单一类别隶属度栅格文件进行栅格计算,获取了研究区土壤剖面质地构型栅格的综合分值。利用包括土壤剖面质地构型在内的多个土壤属性,结合作物产量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确定了最小数据集(MDS);应用指数和法,基于两种途径对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并结合测产获取的作物产量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质量指数与作物产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的土壤质量状况。在添加剖面质地构型因子后,土壤质量评价结果有进一步的改善,可见在黄河泛滥冲积平原地区,剖面质地构型是土壤质量评价必不可少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质地构型 土壤质量 冲积平原 模糊C均值(FCM) 最小数据集(MDS) 主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动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彭修强 夏非 张永战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0-636,共7页
以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1989、1995、2006和2010年4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一般高潮线法,对各期影像分类处理后提取海岸线,分析了研究区海岸线21年间动态演变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北翼灌河口... 以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1989、1995、2006和2010年4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一般高潮线法,对各期影像分类处理后提取海岸线,分析了研究区海岸线21年间动态演变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北翼灌河口—中山河口岸段在1989-2010年21年间整体表现为蚀淤交替,淤积岸段逐渐向南迁移,主要集中分布于普港和新滩港岸段,平均淤积速率最大达39.82 m/a(2006-2010);中部岬角中山河口—扁担河口岸段在研究期间平均蚀退速率为13.79 m/a,其中南段侵蚀强度最高,可达23.23 m/a,为整个研究区海岸侵蚀最快的岸段,北段次之,中段最低,随时间推进,总体侵蚀渐缓;南翼扁担河口—夸套河口岸段21年间平均蚀退速率达17.30 m/a,夸套河口以南则呈现快速淤积-缓慢淤积-蚀淤基本平衡的过渡态势。(2)近20多年来,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由于受到海岸轮廓形态、动力作用(波浪、潮流、沿岸流与重力等)及人类活动(保滩护岸工程、盐田与围垦工程及港口工程等)的影响,各岸段呈现出不同的侵蚀-淤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遥感解译 一般高潮线法 动态演变 废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和ASEB栅格分析的运河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无锡清名桥景区为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颜敏 赵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4-129,共6页
近年来运河旅游开发成为旅游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为运河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运河旅游的研究现状和重点,然后以无锡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为例,运用ROSTCM6软件从旅游景观、旅游线路、旅游环境、... 近年来运河旅游开发成为旅游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为运河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运河旅游的研究现状和重点,然后以无锡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为例,运用ROSTCM6软件从旅游景观、旅游线路、旅游环境、设施与服务等方面分析游客对景区的感知和印象,以此为基础形成无锡运河旅游产品开发ASEB战略矩阵.最后,对无锡运河旅游开发提出策略和建议:构建运河旅游产品体系,健全遗产保护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整体营销,打造大运河旅游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旅游 综述 网络文本 ASEB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历史地震的浅地层记录 被引量:3
17
作者 戴晨 夏非 张永战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85,共9页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中部黄沙洋潮流通道的浅层地震剖面揭示了3处典型海底滑坡,滑坡区域西南距如东大洋口34.5km,南距西太阳沙人工岛17.1km。潮流通道中段北侧,即蒋家沙南坡的滑坡规模较大,滑坡后壁下滑错断达15m,宽度超过300m;潮流通道中...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中部黄沙洋潮流通道的浅层地震剖面揭示了3处典型海底滑坡,滑坡区域西南距如东大洋口34.5km,南距西太阳沙人工岛17.1km。潮流通道中段北侧,即蒋家沙南坡的滑坡规模较大,滑坡后壁下滑错断达15m,宽度超过300m;潮流通道中段南侧,即茄儿杆子沙北坡东西两处探测到的滑坡形态相似且距离接近,应为同一滑坡体,为中型等级。黄沙洋潮流通道近几十年沉积动力环境基本稳定,滑坡体各错断上部均无沉积物覆盖,故推断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Ms 6.2级地震是诱发这两个海底滑坡体的主要因素。该地震震中位于NW—SE向苏北—滨海断裂带和E—W向栟茶河断裂带的交叉区,上述两个滑坡发生于这两个断裂带近震中处,且前一个断裂带(该地震的主破裂面)上诱发的滑坡体规模较大。本区海底上部普遍发育潮汐环境下形成的砂泥互层沉积,下部为古河道砂质沉积,加之潮道边坡坡度相对较大,震动触使含水砂层运动,出现"液化现象",造成边坡失稳而诱发上部地层发生错断,导致潮流通道两侧沙脊边坡出现滑坡。近年来,江苏海岸开发加速,工程建设加快,潜在滑坡以及浅层气、软基等地质灾害在辐射沙脊群海域相对密集,探明与查清滑坡体空间分布与发展趋势,对保障海岸重大工程建设安全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剖面 海底滑坡 灾害地质 海底地震 砂层液化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主要空港经济区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蕾 周瑞琴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7,共6页
空港地区产业演变研究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依据,对长三角六大主要空港经济区产业发育现状以及1999—2013年各区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分析表明:总体上,制造业比重持续最高,但已逐步下降,运输业对制造业挤占效应明显。服务业比重稳定在20%... 空港地区产业演变研究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依据,对长三角六大主要空港经济区产业发育现状以及1999—2013年各区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分析表明:总体上,制造业比重持续最高,但已逐步下降,运输业对制造业挤占效应明显。服务业比重稳定在20%左右,商务服务业普遍较弱。行业上,一是零售业、设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制造业临空指向有所增强;二是物流业明显受制于机场规模;三是各区大部分行业相同,亦存在区域特色。在归纳世界知名空港经济区模式的基础上,将实证空港经济区与之进行相似度分析,选择各区适宜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变 路径优化 空港经济区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百度地图的中学生步行通学路径与情景分析:以南京建邺区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振 刘安琪 +1 位作者 周珍琦 韩凌云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40,91,共9页
促进积极通学是营造健康城市的一部分,家校距离在相当程度上会影响步行通学的可能性。文章以南京建邺区为例,以Python爬取百度地图中住宅建筑POI点与学校的推荐步行路径,结合地面调查和影像图对路径特征与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家校直... 促进积极通学是营造健康城市的一部分,家校距离在相当程度上会影响步行通学的可能性。文章以南京建邺区为例,以Python爬取百度地图中住宅建筑POI点与学校的推荐步行路径,结合地面调查和影像图对路径特征与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家校直线距离、路径距离、潜在暴露风险在学区内和学区间均有明显差异,且相当部分不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推荐指标;学区划分、封闭社区和街区尺度均与之有关。在情景分析中发现连通绿地、增设校门、调整施教区均能相当程度缩短部分住宅的通学距离。研究成果有助于评估通学环境,预测通学方式,理解建成环境潜在健康影响,为缩短步行距离、促进积极通学提供参考;采用的方法技术和指标有望为评估相关的城市形态、管理和积极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通学 施教区 中学生 城市形态 百度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引潮力与太阳活动关系新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建 王琳琳 +1 位作者 孙威 王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46-3553,共8页
要解决行星引潮力与太阳活动的关系问题,首先要解决计算方法不同引致的引潮力结果差异的问题.本文从引潮力的计算方法着手分析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出的引潮力的异同,发现过去的引潮力计算方法只能显示出行星公转周期或者会合周期,却反... 要解决行星引潮力与太阳活动的关系问题,首先要解决计算方法不同引致的引潮力结果差异的问题.本文从引潮力的计算方法着手分析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出的引潮力的异同,发现过去的引潮力计算方法只能显示出行星公转周期或者会合周期,却反映不出对应于行星公转或者会和半周期的引潮力变化.利用引力与太阳绕转惯性离心力之差计算出来的引潮力,比过去常规的引力之差计算出来的引潮力大两个数量级,并且其引起的太阳潮汐变化相位也大不相同,为重新理解引潮力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利用绕转惯性离心力和引潮力共同解释太阳活动变化特征,比传统引潮力单一因子的解释更有说服力,太阳活动是行星引潮力、太阳绕转惯性离心力等多个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引潮力 计算方法 太阳活动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