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4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嵇春艳 李良碧 《船海工程》 2012年第6期108-111,115,共5页
考虑到我国的海洋工程专业方向教学处于起步阶段,积极开展"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从"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思路、实施基础、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设计与课程... 考虑到我国的海洋工程专业方向教学处于起步阶段,积极开展"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从"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思路、实施基础、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设计与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介绍,为今后更好开展"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与技术 卓越工程师 创新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孤立波对海洋工程结构物作用的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倩 曾丽娟 +3 位作者 崔健 欧阳佚卓 高俊亮 张瑞瑞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72-1778,共7页
针对内孤立波在传播过程中导致海面海水剧烈辐聚和突发性强流,会对海上油气平台、输油管道等海洋结构物造成严重威胁的问题,本文基于高质量的实测数据,通过内波动力模态分解以及Morison方程,研究了内孤立波对小直径圆形桩柱的作用力,包... 针对内孤立波在传播过程中导致海面海水剧烈辐聚和突发性强流,会对海上油气平台、输油管道等海洋结构物造成严重威胁的问题,本文基于高质量的实测数据,通过内波动力模态分解以及Morison方程,研究了内孤立波对小直径圆形桩柱的作用力,包括总作用力、作用力随时间的变化、作用力沿水深的分布以及作用力分量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桩柱所受的总作用力以第1模态为主导;波谷达到时,对桩柱的作用力会达到最大值,并且作用力的大小都呈现出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上、下2层流体的拖曳力方向相反,惯性力的方向也是相反的,而在同一层流体中,拖曳力和惯性力的方向也是相反的;在内孤立波经过时,Morison方程计算得到的惯性力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惯性力相比于拖曳力,惯性力量值小,对总作用力的影响也很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本文的研究内容为海洋油气钻井平台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内波 桩柱 作用力 Morison公式 时空演变 模态结构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船舶海水飞沫结冰实验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永魁 白旭 +3 位作者 鲁阳 李锋 薛彦卓 王庆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4-1064,共11页
海水飞沫结冰问题广泛存在于极地船舶航行过程中,并严重危害船舶稳性及人员安全。近年来,随着北极航道交通量的上涨和资源开发活动的增多,船舶面临的结冰问题日益凸显,结冰事故频发。海水飞沫结冰预报模型是建立结冰防护手段、保障航行... 海水飞沫结冰问题广泛存在于极地船舶航行过程中,并严重危害船舶稳性及人员安全。近年来,随着北极航道交通量的上涨和资源开发活动的增多,船舶面临的结冰问题日益凸显,结冰事故频发。海水飞沫结冰预报模型是建立结冰防护手段、保障航行及作业安全的有效手段,其准确性需通过相关结冰实验数据来验证。为此,本文梳理了海水飞沫结冰事件的实地测量及实验室模型实验数据,涉及飞沫的产生与运动、飞沫附着结冰、结冰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积冰物理特征及力学特性等方面。分析发现:实验研究呈现出“从定性到定量、从粗放到精细、从局部到整体”的特点,但不同结冰研究间实验数据差异较大;最后从结冰实地数据获取、实验室尺度结冰、全尺度全要素结冰实验等3个方面给出了海水飞沫结冰实验研究的展望,从而为结冰预报模型的发展和防除冰技术的提升提供科学指导和精细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航道 极地船舶 海水飞沫 结冰 实地测量 积冰特性 模型实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积力法的艏艉对称型船舶回转操纵数值研究
4
作者 薛顺 杨旺林 +3 位作者 陆晔 纪仁玮 栗铭鑫 李永正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1,共7页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基于STAR-CCM+软件对一种新型首尾对称肥大型船舶回转性能进行数值预报。首先采用重叠网格和螺旋桨体积力相结合的方法,数值模拟该船舶在不同工况(静水、波浪)下的回转...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基于STAR-CCM+软件对一种新型首尾对称肥大型船舶回转性能进行数值预报。首先采用重叠网格和螺旋桨体积力相结合的方法,数值模拟该船舶在不同工况(静水、波浪)下的回转试验,重点分析了该船舶的回转半径和初始转首性能,其次对比了其在波浪条件下的回转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船具有优良的回转能力,其回转半径较小,但在转向初期响应缓慢,表现出较差的初始转首性,并且其回转性能受到波浪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类似船型的设计优化提供重要参考,未来将致力于通过设计和操纵策略的调整,进一步提升该船型的操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首尾对称型船舶 船舶回转 操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优化下开放水域船舶编队避障研究
5
作者 任禹澎 王岳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23,共5页
开放水域的环境往往复杂多变,包括静态障碍物和动态障碍物等,这些因素增加了船舶编队避障的难度,为此提出一种结合改进人工势场法和优化遗传算法的避障方法。在局部避障中,引入改进的斥力函数平衡目标点吸引力和障碍物斥力,提高了路径... 开放水域的环境往往复杂多变,包括静态障碍物和动态障碍物等,这些因素增加了船舶编队避障的难度,为此提出一种结合改进人工势场法和优化遗传算法的避障方法。在局部避障中,引入改进的斥力函数平衡目标点吸引力和障碍物斥力,提高了路径规划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全局避障中,采用定长二进制编码、动态环境适应机制和自适应遗传算法操作,实现了复杂开放水域多船编队的全局避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引导多船编队避开静态和动态障碍物,保持队形稳定性,验证了其在复杂开放水域中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水域 人工势场法 改进遗传算法 船舶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升式船舶受迫振动响应分析
6
作者 谷家扬 李飞 刘乐乐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基于有限元法对自升式船舶进行受迫振动响应分析,建立某自升式船舶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整船模态及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进行分析,并在加载激励载荷后用模态叠加的有限元方法进行全船振动响应求解。研究该自升式船舶结构振动性能是否满足强... 基于有限元法对自升式船舶进行受迫振动响应分析,建立某自升式船舶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整船模态及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进行分析,并在加载激励载荷后用模态叠加的有限元方法进行全船振动响应求解。研究该自升式船舶结构振动性能是否满足强度要求,全船固有频率储备系数及所关心区域的振动响应峰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分析了响应峰值不在激励频率附近的原因,为振动预测及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升式船舶 有限元方法 固有特性 受迫振动 模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F法实尺度船舶自航数值分析
7
作者 张金龙 张佳宁 +2 位作者 李志富 张雷 石玉云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3,共8页
为探讨实尺度船舶阻力性能及自航周围流场的变化,以实尺度VLCC船舶模型和实桨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RANS方程建立船舶阻力及自航的数值计算模型,对网格无关性进行验证,预报不同航速下阻力及有效功率大小,对实尺度螺旋桨进行敞水数值计算,... 为探讨实尺度船舶阻力性能及自航周围流场的变化,以实尺度VLCC船舶模型和实桨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RANS方程建立船舶阻力及自航的数值计算模型,对网格无关性进行验证,预报不同航速下阻力及有效功率大小,对实尺度螺旋桨进行敞水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插值计算预报实尺度船舶在不同航速下的自航点,对自航中船舶周围的速度场、压力场、尾流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数值计算方法可以为实尺度船舶自航水动力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F法 实尺度 自航性能 RANS法 功率 螺旋桨 数值模拟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级注意力机制与跨尺度融合的船舶目标检测
8
作者 李冬琴 彭琪 吴洋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7,共6页
针对船舶上算力资源有限导致的检测算法速度慢和检测率低问题,基于YOLOv5s算法,提出了轻量级注意力机制与跨尺度融合的船舶目标检测算法。在主干网络中引入轻量级注意力机制SimAM,并与颈部网络跨尺度进行融合,提升算法的检测精度;引入... 针对船舶上算力资源有限导致的检测算法速度慢和检测率低问题,基于YOLOv5s算法,提出了轻量级注意力机制与跨尺度融合的船舶目标检测算法。在主干网络中引入轻量级注意力机制SimAM,并与颈部网络跨尺度进行融合,提升算法的检测精度;引入轻量化卷积C3Ghost和GhostConv降低检测算法的参数量,实现船舶的实时检测;对于边界框回归损失,采用自适应参数提高锚框的适应性以及鲁棒性。最后,与其他流行算法在SeaShips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和消融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检测 YOLOv5s 轻量级注意力机制 轻量化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敞及碎冰水域船舶水动力数值预报研究
9
作者 张金龙 张佳宁 +1 位作者 李志富 石玉云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8,共8页
为了掌握冰水混合环境中航行船舶的载荷特性,选用带有舵的KCS船体模型。基于RANS方程数值求解的方法,预报不同网格下船模阻力的大小,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然后通过离散元法对冰水阻力数值计算,分析船舶-流体-碎冰间耦合特性,确定3个... 为了掌握冰水混合环境中航行船舶的载荷特性,选用带有舵的KCS船体模型。基于RANS方程数值求解的方法,预报不同网格下船模阻力的大小,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然后通过离散元法对冰水阻力数值计算,分析船舶-流体-碎冰间耦合特性,确定3个方向上冰载荷的变化规律。分析冰水阻力、冲量、碎冰能量与航速、碎冰尺寸、密集度之间的关系,对比开敞水域和碎冰水域中波面起伏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值偏差在0.5%~2.6%之间。碎冰水域较开敞水域波面起伏更小,船模尾部波高大于艏部。冲量、冰水阻力、碎冰能量均随航速、碎冰尺寸、密集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密集度 碎冰尺寸 阻力预报 水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自升式海洋平台碰撞相似率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昆 包杰 +1 位作者 王自力 Wang George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22,共8页
海洋平台作为海洋能源勘探开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海洋油气探井、钻井、开采的主要作业基地,船舶碰撞致使平台结构损伤破坏一直是威胁海洋平台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海洋平台碰撞性能研究,揭示平台结构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变形机理,对... 海洋平台作为海洋能源勘探开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海洋油气探井、钻井、开采的主要作业基地,船舶碰撞致使平台结构损伤破坏一直是威胁海洋平台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海洋平台碰撞性能研究,揭示平台结构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变形机理,对提升平台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评估平台结构耐撞性能最可靠的方法是实船碰撞试验,然而因其耗资巨大而不易开展。按一定相似关系进行比例模型试验成为现实条件下的首选。基于相似第二定理,运用量纲分析法推导船舶-自升式海洋平台碰撞过程中各物理量的相似关系,为平台碰撞模型试验的开展及试验参数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结合有限元仿真技术,以平台典型的T型和K型管节点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缩尺比下的简化碰撞模型,比较验证相似理论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缩尺模型在碰撞冲击载荷下的结构损伤变形、碰撞力和能量吸收等动态响应与实尺度模型结果一致性较好。研究成果可以为大型平台结构碰撞模型试验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碰撞 相似关系 量纲分析 数值仿真 模型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化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机械性损伤研究进展(英文)
11
作者 嵇春艳 陈明璐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4-511,共8页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在服役期内会承受如结构腐蚀,疲劳裂纹以及机械性损伤等与役龄相关的结构退化与损伤,并会诱发一系列安全性、健康性以及经济风险性的问题。实际上,已有报道表明这些与役龄有关的结构退化与损伤经常会引起船舶与海洋结...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在服役期内会承受如结构腐蚀,疲劳裂纹以及机械性损伤等与役龄相关的结构退化与损伤,并会诱发一系列安全性、健康性以及经济风险性的问题。实际上,已有报道表明这些与役龄有关的结构退化与损伤经常会引起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灾难性事故。因此,为了发展更有效可行的方法来加强技术管理以控制这些结构退化和损伤,降低结构老龄化所带来的损失,开发先进的技术以及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极为重要。结构的机械性损伤与结构腐蚀和疲劳损伤相比所受关注的程度要小得多,但结构机械性损伤在一些情况下也是诱发结构失效的主导因素。文章针对老龄化船舶与和海洋结构物的机械性损伤问题,总结了包括结构磨损、撕裂,凹陷,接触性损伤和事故性损伤的当前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给出了有关机械性损伤的预报、减轻和防止的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船舶与海洋结构物 磨损和撕裂 局部凹陷 接触性损伤 事故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场法的极地船舶结冰再辉过程模拟
12
作者 白旭 杨苏杰 +2 位作者 张健 杜越 陈冠宇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089,共9页
极地船舶结冰是空气或海水中的过冷液滴落到船上后形成的。过冷液滴中的结晶核形成后,晶核进一步凝固放热使液滴温度重新回到凝固点并形成冰水混合物的过程被称为再辉,这是冻结阶段的开始。使用相场法,对不同过冷度下结冰再辉过程进行模... 极地船舶结冰是空气或海水中的过冷液滴落到船上后形成的。过冷液滴中的结晶核形成后,晶核进一步凝固放热使液滴温度重新回到凝固点并形成冰水混合物的过程被称为再辉,这是冻结阶段的开始。使用相场法,对不同过冷度下结冰再辉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再辉后的结冰形貌和冰相比例。结果表明,过冷度对再辉结果有一定影响,再辉过程中的枝晶生长速度先快后慢,再辉结束后的冰相比例随过冷度增大而增大,过冷度从30K增至45K时,冰相比例从11.92%增至2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法 再辉 极地船舶结冰 过冷液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粘聚力单元的平整冰与海洋桩柱结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同强 刘昆 +1 位作者 刘俊杰 王自力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平整冰与海洋桩柱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十分复杂,往往涉及到海冰的破碎、失效和堆积等现象。平整冰破坏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材料脆性破坏的问题,然而传统有限元方法的单元失效机制在处理该问题时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合理反映平整冰破碎后... 平整冰与海洋桩柱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十分复杂,往往涉及到海冰的破碎、失效和堆积等现象。平整冰破坏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材料脆性破坏的问题,然而传统有限元方法的单元失效机制在处理该问题时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合理反映平整冰破碎后碎冰的变形和运动状态。因此,有必要发展现有仿真技术,建立合理的模型化方法来解决平整冰破坏相关关键问题。本文通过自定义海冰材料本构模拟海冰材料力学特性,并通过粘聚力单元模拟平整冰破坏时裂纹的产生和扩展,通过开展海洋桩柱结构与平整冰相互作用的仿真分析,分析平整冰在受桩柱作用时的破坏失效模式及两者的相互作用载荷,并与相关模型试验比较验证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能够有效模拟平整冰在受桩柱作用时的挤压和弯曲破坏,同时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报冰载荷。研究成果对于海洋桩柱结构冰载荷的预报和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整冰 海洋桩柱 海冰材料本构 粘聚力单元 破坏失效模式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服装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慧芳 余婕 陈淑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05-I0006,共2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很难完全满足年轻一代的需要,需要寻找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现代服装文化作为流行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反映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很难完全满足年轻一代的需要,需要寻找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现代服装文化作为流行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审美趋势和文化变迁,而且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放、多样性、创新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教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现代服装 教育资源 审美趋势 文化变迁 融合实践 表现形式 年轻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船舶微气泡减阻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晓杰 宗智 +2 位作者 王加夏 洪智超 胡俊明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78,共11页
为了研究船舶微气泡减阻规律,本文基于OpenFOAM中两相欧拉数值模型,对低速散货船进行微气泡减阻数值研究。对气液两相分别建立控制方程,考虑五种相间作用力及气泡聚合和破碎,采用考虑气泡影响的改进k-ε湍流模型,忽略自由面影响,采用叠... 为了研究船舶微气泡减阻规律,本文基于OpenFOAM中两相欧拉数值模型,对低速散货船进行微气泡减阻数值研究。对气液两相分别建立控制方程,考虑五种相间作用力及气泡聚合和破碎,采用考虑气泡影响的改进k-ε湍流模型,忽略自由面影响,采用叠模模型研究喷气量、气泡直径、航速及吃水等因素对船舶微气泡减阻的影响,分析气体体积分数、湍流粘度和气泡直径分布等。结果表明:微气泡可以同时减少船舶摩擦阻力、粘压阻力和总阻力;喷气量直接影响减阻率,喷气量越大,减阻率越高;较小气泡的平均气体体积分数较大且气体分布更均匀,同时湍流运动粘度较小,可以更有效减阻;气泡沿着流向会聚并,气泡越小聚并越剧烈;较高航速和小吃水更有利于减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欧拉模型 微气泡减阻 船舶 摩擦阻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极地船舶冰阻力预报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乾洋 周利 +2 位作者 丁仕风 刘仁伟 丁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极地船舶冰区航行时,冰阻力的准确预报在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机器学习在船舶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机器学习领域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本文的重点是设计一个用于预报极地船舶冰阻力的ANN模型... 极地船舶冰区航行时,冰阻力的准确预报在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机器学习在船舶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机器学习领域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本文的重点是设计一个用于预报极地船舶冰阻力的ANN模型.参考传统的经验和半经验公式,选择合适的输入特征参数,通过大量的船舶模型试验数据来训练神经网络,搭建径向基(RBF)神经网络模型,并选用遗传算法(GA)进行模型优化.研究表明,基于7个特征参数输入的遗传算法优化径向基(RBF-GA)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效果,与模型试验和实船试验数据对比,平均误差在8%左右,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作为冰阻力预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阻力 机器学习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船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道碎冰条件下极地船舶冰压力分布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家煜 周利 +1 位作者 刘仁伟 丁仕风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1,共9页
[目的]为研究船舶与碎冰作用过程中船体冰压力的分布情况,对航道碎冰条件下的极地船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采用离散元法(DEM)对船舶与碎冰进行建模,假设碎冰是由理想的二维圆盘构成,并考虑海流对碎冰单元的浮力、拖曳力及附加质量... [目的]为研究船舶与碎冰作用过程中船体冰压力的分布情况,对航道碎冰条件下的极地船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采用离散元法(DEM)对船舶与碎冰进行建模,假设碎冰是由理想的二维圆盘构成,并考虑海流对碎冰单元的浮力、拖曳力及附加质量的影响;利用MT Uikku号冰水池模型试验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对比分析不同航速和冰况对船体区域冰压力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当船舶在航道碎冰中运动时,冰载荷主要集中在船首;船首区域的冰压力随冰厚、航速和碎冰密集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冰厚是影响冰压力幅值最大的因素;碎冰区航行船舶的首部区域冰压力影响最大,船首过渡区冰压力影响显著。[结论]所提数值分析方法可为极地船舶安全航行和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船舶 冰载荷 碎冰 冰压力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体准静态压溃破坏模式下的载荷特性研究
18
作者 夏劲松 刘俊杰 +2 位作者 赵南 蒋彩霞 俞同强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1-46,共6页
本文基于极地船舶挤压破冰的物理场景,开展冰体准静态压溃破坏模式下的载荷特性研究。完成冰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和弯曲试验,获取试验室制冰工艺所得冰体的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分析冰体模型准静态压溃失效过程中的载荷-位移曲线、冰体模... 本文基于极地船舶挤压破冰的物理场景,开展冰体准静态压溃破坏模式下的载荷特性研究。完成冰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和弯曲试验,获取试验室制冰工艺所得冰体的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分析冰体模型准静态压溃失效过程中的载荷-位移曲线、冰体模型和加筋板接触面的压力分布及冰体模型的失效模式。本研究可为极地船舶在冰区航行时挤压破冰场景下冰荷载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溃破坏 载荷特性 压缩强度 弯曲强度 制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和冰载荷联合作用下舷侧极限承载能力研究
19
作者 张健 朱馨晔 +1 位作者 刘俊杰 姬贺港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21,共7页
极区船舶与海冰发生挤压碰撞时常伴随着极地低温,考虑极地低温与冰载荷联合作用时对船舶舷侧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首先,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模型研究在仅受环境温度影响下船舶舷侧垂向温度分布,水线至二甲板处受环境温度与海水温... 极区船舶与海冰发生挤压碰撞时常伴随着极地低温,考虑极地低温与冰载荷联合作用时对船舶舷侧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首先,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模型研究在仅受环境温度影响下船舶舷侧垂向温度分布,水线至二甲板处受环境温度与海水温度的影响产生明显的温度梯度,以此时的温度应力为基础,在船舶舷侧上施加冰载荷,细化冰载荷加载区域网格,通过两倍斜率法确定舷侧的极限承载能力,环境温度越低,其极限承载能力越小。改变冰载荷施加位置,对比有无强构件支撑时其极限承载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强构件支撑能有效提高船体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成果可为极区船舶结构强度校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船舶 温度场 联合作用 冰载荷 极限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型+变型”的多功能平台模块化设计及评估
20
作者 于雯 丁漪 +1 位作者 袁宇波 霍发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8-24,共7页
针对自升式平台在多样化功能应用中面临的通用性不足的问题,以实现平台功能通用化为目标,开发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平台。基于“基型+变型”的设计思路,给出平台模块化布置方案,包括设计指标、主尺度、基础平台布置、功能模块布置、装载重... 针对自升式平台在多样化功能应用中面临的通用性不足的问题,以实现平台功能通用化为目标,开发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平台。基于“基型+变型”的设计思路,给出平台模块化布置方案,包括设计指标、主尺度、基础平台布置、功能模块布置、装载重量平衡等。选取电力负荷、稳性、桩腿强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冗余分析,考虑平台二阶耦合效应,完成全方位动态载荷计算,基于强度校核结果进行平台全局设计及方案验证并给出设计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关键指标冗余度大于0,桩腿利用率小于1,整体和局部结构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海工装备模块化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 多功能 自升式平台 冗余度 强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