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环芳烃污染对桑园土壤微生物结构及种群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姜睿玲 杨统一 +1 位作者 唐玉斌 陈芳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55-1661,共7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考察了受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桑园3个区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种群多样性的变化.PLFAs分析结果表明,区域2中微生物PLFA总量最高,主要为细菌和真菌;聚类分析揭示,土壤中微生物的...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考察了受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桑园3个区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种群多样性的变化.PLFAs分析结果表明,区域2中微生物PLFA总量最高,主要为细菌和真菌;聚类分析揭示,土壤中微生物的PLFAs主要分为3大类群;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AHs污染程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DGGE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在PAHs污染较高区域,其电泳条带较多,且3个区域中Shannon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差异达显著水平,区域2种群优势度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多环芳烃 PLFAS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微生物预处理提取桑叶DNJ及提取物对β-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谷绪顶 季更生 +3 位作者 李强 费娟娟 冯圆圆 李天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6-762,共7页
1-脱氧野尻霉素(DNJ)是一种降血糖活性物质,在桑叶中的含量丰富。为提高桑叶DNJ的提取效率,分别采用4种纤维素酶产生菌的菌液对桑叶粉进行发酵处理,然后用稀盐酸提取DNJ。其中,用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发酵液对桑叶粉进行12 h预... 1-脱氧野尻霉素(DNJ)是一种降血糖活性物质,在桑叶中的含量丰富。为提高桑叶DNJ的提取效率,分别采用4种纤维素酶产生菌的菌液对桑叶粉进行发酵处理,然后用稀盐酸提取DNJ。其中,用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发酵液对桑叶粉进行12 h预处理后,DNJ的提取量最高可达1.995 mg/g,比未经发酵液处理组增加了7.14倍,比蒸馏水浸泡对照组增加了18.20倍。因此,微生物辅助提取法在桑叶DNJ的工业化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红外光谱和木质纤维素成分分析表明微生物预处理破坏了桑叶的细胞壁,使细胞中的DNJ易于释放。以纤维二糖(底物)、纤维素酶、桑叶DNJ组成酶活性测试体系,测试结果表明桑叶DNJ还具有抑制β-葡萄糖苷酶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1-脱氧野尻霉素 微生物发酵 提取效率 Β-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PAHs污染的响应 被引量:8
3
作者 姜睿玲 杨统一 +1 位作者 陈芳艳 唐玉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9-444,共6页
为了探明桑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关系,采用Biolog检测法研究某路域桑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PAHs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区域PAHs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区域2(位于区域1和3之间)、3(离公路最远)和1(... 为了探明桑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关系,采用Biolog检测法研究某路域桑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PAHs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区域PAHs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区域2(位于区域1和3之间)、3(离公路最远)和1(离公路最近);Biolog分析发现不同区域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由大到小依次为区域2、3和1;区域2的Shannon指数和Gini指数均显著高于区域1和3,而区域1的Shannon均匀度显著低于区域2和3,区域2土壤微生物活性最强且群落结构最丰富,其后依次为区域3和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区域微生物群落的生理功能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对糖类和氨基酸类物质的代谢上。冗余分析表明,区域2土壤微生物与PAHs含量关系最密切,说明较高的PAHs含量更能激发桑园土壤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因PAHs污染而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 桑园土壤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Biolog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唐少宇 周如金 +1 位作者 钟华文 邱松山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7,共4页
综述了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技术在填料、运行工艺、微生物相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曝气生物滤池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填料 水力负荷 反冲洗 气水比 微生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化学药剂处理对老化桑种子发芽力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肖龙云 程嘉翎 刘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1,共4页
以自然老化桑种子为材料,用2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试剂:赤霉素(GA3)、抗坏血酸(ASA)浸种处理,对桑种子的发芽力、α-淀粉酶活力以及幼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试剂对桑种子萌发均有一定... 以自然老化桑种子为材料,用2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试剂:赤霉素(GA3)、抗坏血酸(ASA)浸种处理,对桑种子的发芽力、α-淀粉酶活力以及幼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试剂对桑种子萌发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不同试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与使用的浓度密切相关。ASA处理以500 mg/L效果最好,GA3处理以50 mg/L效果最好。其中500 mg/L ASA处理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α-淀粉酶活力、桑幼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3.87%、16.18%、55.68%、17.20%和30.53%;50 mg/L GA3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63%、14.72%、28.41%、12.45%和12.98%;丙二醛含量500 mg/L ASA处理和50 mg/L GA3处理分别比对照下降了56.32%和37.62%。500 mg/L ASA处理下,除α-淀粉酶活力外,其余指标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50 mg/L GA3处理则表现为除发芽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外,其余指标各处理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可知,500 mg/L ASA的处理效果比50 mg/L GA3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种子 老化 赤霉素 抗坏血酸 发芽力 种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属生物碱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朱瑞 谷永东 +3 位作者 谢金峰 沈政 王瑜 郑绍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8期1-3,共3页
蜡梅属生物碱是从蜡梅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因其结构新颖、种类丰富、生物活性较高而成为化学家关注的焦点。综述了蜡梅属生物碱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拟为蜡梅属生物碱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蜡梅属 生物碱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氨基吡啶催化6-烷氧基取代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1
7
作者 陆鸿飞 武鼎铭 +1 位作者 孙垒垒 高玉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2-409,共8页
以6-氯嘌呤为底物,4-氨基吡啶为催化剂,甲醇为溶剂合成了6-烷氧基取代嘌呤化合物。当反应条件为n(6-氯嘌呤)∶n(4-氨基吡啶)∶n(三乙胺)=10∶1∶4,回流反应5~7 h时,6-烷氧基嘌呤化合物的收率大于85%。研究表明,体系中6-氯嘌呤、4-氨基... 以6-氯嘌呤为底物,4-氨基吡啶为催化剂,甲醇为溶剂合成了6-烷氧基取代嘌呤化合物。当反应条件为n(6-氯嘌呤)∶n(4-氨基吡啶)∶n(三乙胺)=10∶1∶4,回流反应5~7 h时,6-烷氧基嘌呤化合物的收率大于85%。研究表明,体系中6-氯嘌呤、4-氨基吡啶和三乙胺的相对量对反应有很大影响,用4-氨基吡啶-三乙胺混合催化剂体系催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吡啶 嘌呤 催化 烷氧基化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菜Gl4CL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宋洁洁 罗红梅 +2 位作者 朱珣之 张玉 高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4期610-617,共8页
目的:对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4-香豆酸:辅酸A连接酶(4-Coumarate:Coenzyme A Ligase,Gl4CL)基因编码区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本研究在前期珊瑚菜高通量测序的基础上,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 目的:对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4-香豆酸:辅酸A连接酶(4-Coumarate:Coenzyme A Ligase,Gl4CL)基因编码区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本研究在前期珊瑚菜高通量测序的基础上,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方法对Gl4CL基因全长c DNA序列进行克隆。对Gl4CL蛋白进行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预测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l4CL基因在珊瑚菜的根、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l4CL基因cDNA序列全长1 951 bp,编码544个氨基酸,其中开放阅读框1 635 bp,5′非编码区153 bp,3′非编码区163 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l4CL蛋白大小约为59.481 k Da,等电点为8.20。Gl4CL基因在珊瑚菜的根和叶均存在表达,且在根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叶。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Gl4CL基因功能和遗传调控研究奠定基础,通过深入探讨Gl4CL基因的表达调控与木质素、植株生长表型等关系,有望获得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北沙参高产优质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菜 4-香豆酸:辅酸A连接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酸碱两步法催化蚕蛹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工艺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卫卫 王俊 +2 位作者 王敏 王旭东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3-519,共7页
利用缫丝蚕蛹获取的蛹油制备生物柴油是生物能源开发的一条新途径,对传统蚕桑产业链多元化深度延伸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采用一步法催化蚕蛹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基础上,为提高产品得率,探索采用两步法催化蚕蛹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工艺:第1... 利用缫丝蚕蛹获取的蛹油制备生物柴油是生物能源开发的一条新途径,对传统蚕桑产业链多元化深度延伸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采用一步法催化蚕蛹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基础上,为提高产品得率,探索采用两步法催化蚕蛹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工艺:第1步利用固体酸性催化剂(离子交换树脂或生物质固体酸)催化蚕蛹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与甲醇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第2步利用氢氧化钾催化甘油三酯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在预酯化阶段,合适的酸性催化剂为阳离子交换树脂HD-8和桑枝固体酸,最优预酯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甲醇、油脂摩尔比9∶1,催化剂质量分数3%。在酯交换阶段,最优酯交换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0℃,甲醇、油脂摩尔比5∶1,碱催化剂KOH质量分数2%,反应时间10 min。以蚕蛹油为原料,采用上述两步工艺条件制备生物柴油的产率高达95.17%。研究结果表明,初步建立的酸碱两步法新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反应速率快、转化率高等优点,且自制的桑枝固体酸催化剂可循环使用,适合以蚕蛹油为原料规模化制备生物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油 生物柴油 酸碱两步法 固体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多糖的酶法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0
10
作者 贾俊强 沈健 +3 位作者 陈炼 桂仲争 吴琼英 张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为了提高蛹虫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α-淀粉酶对蛹虫草多糖进行酶法修饰。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对α-淀粉酶修饰蛹虫草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酶修饰后蛹虫草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螯合Fe2+和还原力等抗氧化活... 为了提高蛹虫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α-淀粉酶对蛹虫草多糖进行酶法修饰。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对α-淀粉酶修饰蛹虫草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酶修饰后蛹虫草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螯合Fe2+和还原力等抗氧化活性,并对其三螺旋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修饰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pH值;α-淀粉酶修饰蛹虫草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8.5℃、酶解pH 5.8、加酶量259.5U/g,在此条件下,酶修饰后蛹虫草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预测值为81.4%,验证值为(81.6±1.6)%,结果重现性好,可用于实际预测。抗氧化实验表明,α-淀粉酶法修饰后,蛹虫草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和螯合Fe2+的EC50值分别为:0.0247、1.0120mg/mL,分别比酶法修饰前提高了55.1%和39.8%;同时,蛹虫草多糖的还原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三螺旋体结构分析表明,蛹虫草多糖经α-淀粉酶修饰后,其三螺旋体结构有轻微破坏,但仍然保持三螺旋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多糖 酶法修饰 工艺优化 抗氧化 三螺旋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发酵法制备桑叶蛋白的工艺优化和产品的体外消化率测定 被引量:19
11
作者 屈红森 游朵 +2 位作者 吴琼英 贾俊强 桂仲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5-892,共8页
为了多元化开发利用桑叶蛋白质资源,将桑叶粉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桑叶蛋白。以桑叶蛋白得率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桑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发酵后桑叶蛋白的体外消化能力进... 为了多元化开发利用桑叶蛋白质资源,将桑叶粉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桑叶蛋白。以桑叶蛋白得率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桑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发酵后桑叶蛋白的体外消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桑叶粉质量浓度、装液量、蔗糖质量浓度和发酵时间对桑叶蛋白得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影响大小依次为桑叶粉质量浓度>装液量>蔗糖质量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最优条件为桑叶粉质量浓度2.64mg/mL、装液量105 mL、蔗糖质量浓度22 mg/mL、发酵时间45.1 h。在此优化条件下,桑叶蛋白得率的预测值为16.43%,验证值为16.29%,试验结果重现性良好,建立的桑叶蛋白得率与主要发酵条件因子的数学回归模型可靠。体外消化试验表明,该方法制备桑叶蛋白的体外消化能力得到显著提高(P<0.05),体外消化率比发酵前提高了4.29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蛋白质 发酵 工艺条件 Plackett-Burman试验 Box-Behnken试验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7
12
作者 贾俊强 徐金玲 +3 位作者 吴琼英 谭广秀 桂仲争 颜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2-877,共6页
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是蚕蛹蛋白深度开发的途径之一。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酶解温度、酶解pH和加酶量等因素对酶解产物的ACE抑制活性的影响... 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是蚕蛹蛋白深度开发的途径之一。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酶解温度、酶解pH和加酶量等因素对酶解产物的ACE抑制活性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制备ACE抑制肽的活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酶解pH、酶解温度、加酶量。获得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8℃,酶解pH 9.0,加酶量3 500 U/g。在此条件下,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对ACE的理论抑制率最高可达96.67%,验证值为96.49%±1.75%,IC50值为0.102 mg/mL,预测模型可靠性高,可应用于蚕蛹ACE抑制肽的酶法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水解 蚕蛹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活性 工艺条件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位桑叶及发酵温度对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孙国霞 王俊 +5 位作者 龚敏 梁垚 王凯旋 张磊霞 张艳东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1066,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桑红茶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以桑红茶中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1-脱氧野尻霉素(DNJ)、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叶位桑叶原料及加工制作发酵温度2个重要因素对成品桑... 为了进一步提升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桑红茶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以桑红茶中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1-脱氧野尻霉素(DNJ)、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叶位桑叶原料及加工制作发酵温度2个重要因素对成品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1叶位的桑叶作原料,制备桑红茶的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DNJ和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最高,质量比分别为38.497、1.215、1.127、21.510、1.522、1.043、37.660 mg/g;在32℃下发酵,有利于桑红茶中各种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和定向积累。依据试验结果并综合其他工艺因素认为,以第1叶位的桑叶为原料,25℃下萎凋4 h,在32℃及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发酵8 h,可以得到富含各种活性成分的桑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红茶 叶位 发酵温度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氧化铋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燕琴 瞿梦 +1 位作者 冯红武 程小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0-667,共8页
卤氧化铋BiOX(X=Cl,Br,I)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适合的禁带宽度,在可见光下表现出很好的光催化活性,成为近年来新型光催化剂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对卤氧化铋光催化剂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成果,从结构角度总结了BiOX材料的制备和... 卤氧化铋BiOX(X=Cl,Br,I)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适合的禁带宽度,在可见光下表现出很好的光催化活性,成为近年来新型光催化剂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对卤氧化铋光催化剂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成果,从结构角度总结了BiOX材料的制备和设计。卤氧化铋材料的结构维度直接关系到它的比表面积、吸光能力、吸附性能和载流子迁移速率,从而影响其性能和作用。通过掺杂、负载、构建异质结等改性方法,提高了卤氧化铋的光催化性能,并简单叙述了卤氧化铋光催化剂的固定化。最后指出通过制备方法、能带结构及催化机理的深入研究,实现催化剂制备-结构-性能的可调控化,以拓展其应用领域是卤氧化铋光催化剂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氧化铋 半导体 光催化剂 制备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酸杆菌添加剂对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平衡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荆祎 李光玉 +3 位作者 刘晗璐 杨雅涵 鲍坤 李志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60-2167,共8页
本研究选择2株水貂源乳酸杆菌,研究其对水貂的益生作用。挑选160只体重相近的健康冬毛期雄性水貂,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09CFU貂源植物乳杆菌MDL1118(LP)、屎... 本研究选择2株水貂源乳酸杆菌,研究其对水貂的益生作用。挑选160只体重相近的健康冬毛期雄性水貂,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09CFU貂源植物乳杆菌MDL1118(LP)、屎肠球菌MDF1104(EF)和LP+EF(各2.5×109CFU)的试验饲粮。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Ⅲ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和Ⅱ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干物质和蛋白质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粪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和Ⅳ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和Ⅳ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貂源乳酸杆菌添加剂能够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提高机体免疫机能,这2株貂源乳酸杆菌可作为水貂饲料添加剂的备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水貂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常用稳定剂和丝素蛋白对搅拌型酸奶黏度和保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屠洁 刘冠卉 燕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36-140,共5页
为改善丝素酸奶的品质,采用二因素三水平析因试验设计,考察4种常用稳定剂(果胶、黄原胶、海藻酸钠、耐酸性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丝素蛋白对搅拌型酸奶黏度、保水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果胶、黄原胶、海藻酸钠和丝素蛋白对搅拌型酸奶的... 为改善丝素酸奶的品质,采用二因素三水平析因试验设计,考察4种常用稳定剂(果胶、黄原胶、海藻酸钠、耐酸性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丝素蛋白对搅拌型酸奶黏度、保水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果胶、黄原胶、海藻酸钠和丝素蛋白对搅拌型酸奶的黏度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上述3种稳定剂和丝素蛋白对酸奶的黏度均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果胶、黄原胶、耐酸性CMC和丝素蛋白对酸奶的保水性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黄原胶和丝素蛋白对酸奶的保水性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获得4个优化组合,分别为0.5%丝素蛋白和0.01%果胶,酸奶的黏度和保水性分别为903.8mPa.s、65.5%;1%丝素蛋白和0.03%黄原胶,酸奶的黏度和保水性分别为1196.2mPa.s、68.0%;1%丝素蛋白和0.03%海藻酸钠,酸奶的黏度和保水性分别为1320.6mPa.s、68.3%;0.5%丝素蛋白和0.05%酸性CMC,酸奶的黏度和保水性分别为962.1mPa.s、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剂 丝素蛋白 酸奶 黏度 保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金樱子复合果酒的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江明珠 颜辉 +1 位作者 闻燕 周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9-192,共4页
以草莓金樱子为原料制备复合保健果酒。在草莓与金樱子配比为9∶1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型复合果酒发酵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0℃,pH值为3.5,接种量3%,果胶酶添加量0.2‰,所得产品颜色浅红,... 以草莓金樱子为原料制备复合保健果酒。在草莓与金樱子配比为9∶1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型复合果酒发酵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0℃,pH值为3.5,接种量3%,果胶酶添加量0.2‰,所得产品颜色浅红,有浓郁的草莓金樱子香味,口感醇厚,风味纯正,果香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金樱子 果酒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辣椒红色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祥元 刘约翰 +1 位作者 高坤 孙俊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2-387,共6页
以红辣椒为原料,丙酮为提取剂,利用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辣椒红色素,进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分析微波功率、微波温度、微波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应用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辣椒红色素... 以红辣椒为原料,丙酮为提取剂,利用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辣椒红色素,进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分析微波功率、微波温度、微波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应用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辣椒红色素的工艺路线是正确可行的,所得产品的光谱特性及特征吸收峰均与辣椒红色素标准图谱基本吻合;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辣椒红色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以丙酮为提取剂,微波功率为105 W,微波温度为42℃,微波时间为2 min。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所得辣椒红色素的吸光度值为0.6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色素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蛹源ACE抑制肽的稳定性和抑制ACE动力学 被引量:7
19
作者 贾俊强 吴琼英 +3 位作者 徐金玲 杜金娟 颜辉 桂仲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5-881,共7页
研究了温度、pH、干燥方式和体外肠道酶消化对蚕蛹源ACE抑制肽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作图和紫外光谱初步探讨了蚕蛹源ACE抑制肽对ACE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蚕蛹源ACE抑制肽在高温、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失... 研究了温度、pH、干燥方式和体外肠道酶消化对蚕蛹源ACE抑制肽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作图和紫外光谱初步探讨了蚕蛹源ACE抑制肽对ACE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蚕蛹源ACE抑制肽在高温、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失活;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对蚕蛹源ACE抑制肽的活性影响较小;蚕蛹源ACE抑制肽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α-胰凝乳蛋白酶具有较强的抗消化能力,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α-胰凝乳蛋白酶共同消化后,蚕蛹源ACE抑制肽仍能保留初始活性的94.0%;蚕蛹源ACE抑制肽竞争性抑制ACE,其抑制常数(Ki)为0.06 mg/mL;ACE被蚕蛹源ACE抑制肽抑制后,ACE在240~280 nm附近的紫外吸光值明显增加,初步揭示了蚕蛹源ACE抑制肽抑制ACE活性时,ACE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ACE抑制肽 稳定性 抑制 ACE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离子液体耦合预处理制备蚕蛹蛋白质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琼英 贾俊强 +2 位作者 杜金娟 颜辉 桂仲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3-640,共8页
为提高蚕蛹蛋白质酶解产物的ACE抑制活性,利用超声波-离子液体耦合法对蚕蛹蛋白质进行预处理。以酶解产物ACE抑制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超声波-离子液体耦合预处理蚕蛹蛋白质的工艺条件,并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 为提高蚕蛹蛋白质酶解产物的ACE抑制活性,利用超声波-离子液体耦合法对蚕蛹蛋白质进行预处理。以酶解产物ACE抑制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超声波-离子液体耦合预处理蚕蛹蛋白质的工艺条件,并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预处理前后蚕蛹蛋白质及其酶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酶解产物ACE抑制活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液料比、超声波功率、预处理时间。确定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7.2 mL/g,处理时间31.9 min,超声波功率406.8 W。在此优化条件下,蚕蛹蛋白质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75.7%(IC50=0.071 mg/mL)。与未处理、超声波预处理的相比,超声波-离子液体耦合预处理在制备蚕蛹蛋白质ACE抑制肽上具有明显优势。超声波-离子液体耦合预处理后,蚕蛹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无明显变化,但其酶解产物的分子质量(<1.43 ku)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蛋白质 ACE抑制肽 超声波-离子液体耦合 预处理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