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铅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后的环境容量及风险演变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迪 王梅 +4 位作者 高学振 温嘉霖 张情亚 陆君 周东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83-2594,共12页
为探究农田土壤高风险重金属的环境容量及风险演变的时空特征,以我国北方典型铅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综合确定研究区土壤铅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并将其作为该农田的土壤环境背景值,以此计算土壤铅的静态环境容量,同时开... 为探究农田土壤高风险重金属的环境容量及风险演变的时空特征,以我国北方典型铅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综合确定研究区土壤铅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并将其作为该农田的土壤环境背景值,以此计算土壤铅的静态环境容量,同时开展为期3 a的铅污染修复过程中的现存环境容量以及生态和健康风险演变特征分析,并对最终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3 a修复,土壤中铅含量超过350 mg·kg^(-1)的点位占比清零,铅土壤现存环境容量由修复前的203.09 kg·hm^(-2)显著增加至修复后的339.57 kg·hm^(-2),且采用原位钝化技术与深翻耕结合的区域环境容量增加最为突出。根据风险评价结果,该农田铅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已降至低等级,同时健康风险也明显降低,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皆在可接受范围内。研究表明,经过3 a修复,该农田的铅环境容量与风险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研究结果可为同样受铅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与安全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环境容量 风险评价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衔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郑绍军 杨丹丹 +2 位作者 朱瑞 杨胜祥 高玉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12期31-33,共3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从鹿衔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经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其为木犀草素(Ⅰ)、苜蓿素(Ⅱ)、山萘酚(Ⅲ)、松柏醛(Ⅳ)、香草酸(Ⅴ)、水杨酸(Ⅵ)、3-羟基-11-氧代齐墩果酸(Ⅶ)和3,11-二氧代齐墩果酸(Ⅷ),其中...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从鹿衔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经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其为木犀草素(Ⅰ)、苜蓿素(Ⅱ)、山萘酚(Ⅲ)、松柏醛(Ⅳ)、香草酸(Ⅴ)、水杨酸(Ⅵ)、3-羟基-11-氧代齐墩果酸(Ⅶ)和3,11-二氧代齐墩果酸(Ⅷ),其中化合物Ⅰ、Ⅱ、Ⅲ、Ⅵ、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衔草 化学成分 苜蓿素 氧代齐墩果酸 分离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改性小龙虾壳生物炭去除废水中诺氟沙星的吸附特性分析
3
作者 黄字琳 陆君 +2 位作者 刘光辉 吴永红 李丹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8-35,I0017,共9页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性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诺氟沙星(NOR)在水产养殖环境中的高残留和难降解性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利用废弃的小龙虾壳制备了小龙虾壳生物炭(CSB),并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羟基氧化铁、Fe_(3)O_(4)改性的CSB(...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性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诺氟沙星(NOR)在水产养殖环境中的高残留和难降解性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利用废弃的小龙虾壳制备了小龙虾壳生物炭(CSB),并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羟基氧化铁、Fe_(3)O_(4)改性的CSB(FeOOH@CSB和Fe_(3)O_(4)@CSB)。结果表明:CSB、FeOOH@CSB和Fe_(3)O_(4)@CSB对NOR的吸附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9.400、212.700、195.500 mg/g。FeOOH@CSB可适用碱性高盐废水,Fe_(3)O_(4)@CSB具有磁性回收的特征。CSB及其改性材料具有的密集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富含有机官能团和特殊的矿物质分布,为吸附性能的提升提供了诸多优势。利用小龙虾壳制备生物炭的形式不仅遵循固废利用的绿色理念,还为抗生素的去除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诺氟沙星 生物炭 小龙虾壳 铁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铁英 周琳童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8期208-210,共3页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过程中易受多种病虫害威胁,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见效快,但易导致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害虫抗药性增强等问题。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过程中易受多种病虫害威胁,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见效快,但易导致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害虫抗药性增强等问题。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保障玉米安全生产。系统分析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探讨了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策略及实施效果,以期为玉米绿色高效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防治 绿色防控 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二硫化钼制备自发热蚕丝织物
5
作者 杨园园 邓罡 +1 位作者 吴心怡 武国华 《蚕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5,共8页
为研究蚕丝在自发热领域的应用,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 PVP)对纳米二硫化钼(MoS_(2))进行改性,并对蚕丝织物进行改性处理,提升其光热性能以及抗紫外线能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到蚕丝织物表面形成了有序的片状... 为研究蚕丝在自发热领域的应用,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 PVP)对纳米二硫化钼(MoS_(2))进行改性,并对蚕丝织物进行改性处理,提升其光热性能以及抗紫外线能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到蚕丝织物表面形成了有序的片状纳米结构堆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MoS_(2)纳米粒子已成功且均匀地修饰于蚕丝表面。热重分析结果表明MoS_(2)/PVP改性蚕丝织物的热稳定性得到增强。MoS_(2)/PVP改性蚕丝织物在近红外光照射90 s内迅速升温至59.8℃,其光热转换效率卓越。经过多次水洗循环发现MoS_(2)/PVP改性蚕丝织物的光热性能几乎未受影响。抗紫外性能测试证实了MoS_(2)/PVP改性蚕丝织物具有一定的紫外线屏蔽能力。实验结果证明了MoS_(2)纳米粒子与蚕丝织物表面之间形成了极强的结合力,预示了这种改性织物在实际应用中将具有出色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该研究为蚕丝织物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织物 蚕丝织物 二硫化钼 聚乙烯吡咯烷酮 自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衍生荧光碳点的葡萄糖比色及荧光测定
6
作者 刘瀛琪 王叶梅 +2 位作者 蒋恺 郑芬芬 朱俊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7,共8页
以肿瘤细胞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细胞衍生荧光碳点(CDs).研究结果表明,该CDs具有优异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能够催化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基于此,利用葡萄糖氧化产生的过氧化氢及CDs的类过氧化物酶性能氧化对苯二胺(p-P... 以肿瘤细胞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细胞衍生荧光碳点(CDs).研究结果表明,该CDs具有优异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能够催化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基于此,利用葡萄糖氧化产生的过氧化氢及CDs的类过氧化物酶性能氧化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PPD)底物生成氧化产物PPDox[2,5-Diamino-N,N′-di-(4-aminophenyl)-2,5-cyclohexadiene-1,4-diimine].并通过PPDox对荧光CDs的内滤效应,实现了葡萄糖的比色与荧光双模式检测.比色法与荧光法检测葡萄糖的检出限分别为41和13μmol/L.反应过程中,CDs具备双重功能,既可作为类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产生羟基自由基用于氧化PPD,又可作为荧光指示剂,通过内滤效应指示葡萄糖的浓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衍生荧光碳点 类过氧化物酶 葡萄糖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评《化工类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7
作者 王召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7-207,共1页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58万,创历史新高,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十分巨大。但在全球提倡低碳环保、致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趋势下,能源/化工/环保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机会同其他行业相比也有了...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58万,创历史新高,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十分巨大。但在全球提倡低碳环保、致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趋势下,能源/化工/环保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机会同其他行业相比也有了大幅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类专业 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就业形势 低碳环保 高校毕业生人数 大学生就业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掺杂Zigzag(8,0)型单壁碳纳米管吸附甲醛分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程婷 陈晨 +2 位作者 张晓 温明月 王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3,共6页
甲醛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污染物。气态甲醛浓度的准确检测对大气空气治理评估和室内环境安全均有重要意义,而高效传感器的研发则是甲醛分子检测技术优化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基于第一性原理的DFT计算软件VASP,对甲醛分子在Mn掺... 甲醛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污染物。气态甲醛浓度的准确检测对大气空气治理评估和室内环境安全均有重要意义,而高效传感器的研发则是甲醛分子检测技术优化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基于第一性原理的DFT计算软件VASP,对甲醛分子在Mn掺杂Zigzag(8,0)型单臂碳纳米管上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n掺杂Zigzag(8,0)型单臂碳纳米管是一种稳定的分子构型。区别于在原始CNT上的物理吸附过程,甲醛分子在Mn掺杂CNT上的吸附键长更短,吸附能更大,属于化学吸附过程。同时,甲醛分子在Mn掺杂CNT上的吸附过程还伴随着明显的电荷转移。吸附过程发生后,吸附样品的光吸收曲线在580~705 nm以及365~447 nm的范围内出现明显的蓝移,在307~360 nm的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掺杂 碳纳米管 甲醛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蒸发光散射法测定常见油脂类药用辅料皂化后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在油脂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紫颖 施海蔚 +6 位作者 马聪玉 柳文媛 陈蕾 刘真 袁耀佐 张玫 唐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1-589,共9页
脂肪酸是油脂类药用辅料的重要组成成分,可直接反映油脂类药用辅料及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本研究利用超临界流体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建立了同时测定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二十二烷酸和木蜡酸6种脂肪酸的分析方法。为避... 脂肪酸是油脂类药用辅料的重要组成成分,可直接反映油脂类药用辅料及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本研究利用超临界流体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建立了同时测定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二十二烷酸和木蜡酸6种脂肪酸的分析方法。为避免脂肪酸与酯相互转化而造成的脂肪酸种类与含量测定偏差,本方法采取先皂化后测定的方式,并系统优化了实验条件,实现了6种脂肪酸的定量分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6种脂肪酸可在12 min内实现高效分离,并且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5~10 mg/L和10~25 mg/L,加标回收率为80.93%~111.66%。本文所建立方法灵敏,高效,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满足油脂类药用辅料中脂肪酸的分析要求,并成功应用于5种常见油脂类药用辅料(玉米油、大豆油、椰子油、橄榄油、花生油)中6种脂肪酸的含量测定;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了对不同油脂类药用辅料的准确判别,为油脂类药用辅料的快速鉴别和掺伪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油脂类药用辅料 脂肪酸 皂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多种真菌毒素同时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青月 余涛 +5 位作者 彭双凤 孔德昭 刘畅 史巧巧 李雅琪 陈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62,共11页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常见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等多种真菌毒素。食品在储藏、加工或运输中易受真菌毒素侵染,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多种真菌毒素同时出现并形成叠加效应产生剧毒,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常见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等多种真菌毒素。食品在储藏、加工或运输中易受真菌毒素侵染,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多种真菌毒素同时出现并形成叠加效应产生剧毒,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对食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十分重要。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具有响应快、检测便捷无干扰、无需参比等优点,在生物分析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特别是真菌毒素的多重同时检测,重点介绍荧光生物传感器的类型、组成等方面和以适配体、免疫检测技术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及其策略,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现有真菌毒素检测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真菌毒素检测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多重检测 真菌毒素 荧光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铯钨青铜制备个人热管理智能纺织品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璐 蒋蕾 +3 位作者 董秋霞 邓罡 杨圆圆 武国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文章以多巴胺与纳米铯钨青铜(Cs_(x)WO_(3)NPs)对蚕丝织物进行表面修饰,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个人热管理智能纺织品Cs_(x)WO_(3)/PDA蚕丝织物。FT-IR结果表明,多巴胺与铯钨青铜表面改性对蚕丝织物二级结构无显著影响。光照测试表明,Cs_(x)WO... 文章以多巴胺与纳米铯钨青铜(Cs_(x)WO_(3)NPs)对蚕丝织物进行表面修饰,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个人热管理智能纺织品Cs_(x)WO_(3)/PDA蚕丝织物。FT-IR结果表明,多巴胺与铯钨青铜表面改性对蚕丝织物二级结构无显著影响。光照测试表明,Cs_(x)WO_(3)/PDA蚕丝织物比空白织物上升迅速:在红外光照射50 s后,其温度迅速上升至60℃,在3 min内比空白组高出40℃;在太阳光照射下,其在10 min内温度高出空白织物近15℃,且经过多次水洗循环后,光热转换性能仍能保持在95%以上。该策略为光热材料在智能纤维中的个人温度调节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纳米铯钨青铜 光热转换 表面改性 个人热管理 智能纺织品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异养硝化菌Acinetobacter sp.生长代谢及群体感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乙舒 李圆 +3 位作者 侯连刚 陈慧萱 侯惠敏 王秀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63-4070,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低温条件下HN-AD菌氮素转化机理及其群体感应系统对低温响应机制,采用GC-MS测定HN-AD过程中释放的信号分子,结果表明菌株JQ1004至少分泌包括C_(6)-,C_(8)-,和C_(10)-HSL在内3种高丝氨酸内酯(AHLs),其浓度变化均随细菌浓度... 为进一步探究低温条件下HN-AD菌氮素转化机理及其群体感应系统对低温响应机制,采用GC-MS测定HN-AD过程中释放的信号分子,结果表明菌株JQ1004至少分泌包括C_(6)-,C_(8)-,和C_(10)-HSL在内3种高丝氨酸内酯(AHLs),其浓度变化均随细菌浓度增加不断累积,呈现显著密度依赖性.当温度由30℃降低至10℃时,C_(6)-和C_(8)-HSL呈不断下降趋势,而C_(10)-HSL变化为先上升后下降,并在20℃达到最大值10.89nmol/L,表明C_(10)-HSL在菌株适应低温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低温添加10nmol/L C_(10)-HSL可显著缩短细菌迟滞期,提高脱氮速率.20℃和10℃时添加C_(10)-HSL使amoA表达量分别提高了35%和22%,napA表达量分别增加了14%和9.4%.C_(10)-HSL通过提高luxR调控的受体蛋白活性来提高菌株群感能力.低温添加C_(10)-HSL可促进胞外蛋白分泌,降低多糖含量,提高生物膜活性,进而强化其对低温恶劣环境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 好氧反硝化 群体感应 低温 AH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毡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农村黑水
13
作者 温仓祥 戴喆秦 +4 位作者 查晓 程方奎 程鹤来 蔡青秀 吕锡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54-2062,共9页
评估了碳毡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室温下处理黑水(源分离的厕所污水)的能力,通过逐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以探索其最大性能.结果表明,在HRT为1.45d,有机负荷率为2.94kg COD/(m^(3)·d)的条件下实现了最大容积产气率(417±59)NL C... 评估了碳毡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室温下处理黑水(源分离的厕所污水)的能力,通过逐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以探索其最大性能.结果表明,在HRT为1.45d,有机负荷率为2.94kg COD/(m^(3)·d)的条件下实现了最大容积产气率(417±59)NL CH4/(m^(3)·d),此时甲烷化率(40.5±5.02)%,总COD去除率(79.08±7.24)%.碳毡的加入富集了Methanospirillum属,通过氢营养型产甲烷途径实现高效厌氧消化性能.该反应器在室温下表现出优良的有机物处理效果,高甲烷产量与沼气纯度,尾水中富含可植物直接利用的氮磷营养盐,系统简单易维护,具有在农村地区实际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 导电材料 农村生活污水 厌氧消化 资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掺杂石墨烯吸附二氧化硫分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4
作者 杨一卓 陈晨 +5 位作者 吴菲 刘佳鑫 侯宝炫 朱佳瑞 程婷 吴靓靓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121,128,共10页
二氧化硫是典型的气态污染物,其浓度的精确检测有赖于高效传感器的研发。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VASP计算软件在理论上探究了Mn掺杂石墨烯对二氧化硫分子的吸附特性,并揭示了其作为高效传感器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硫分子在M... 二氧化硫是典型的气态污染物,其浓度的精确检测有赖于高效传感器的研发。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VASP计算软件在理论上探究了Mn掺杂石墨烯对二氧化硫分子的吸附特性,并揭示了其作为高效传感器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硫分子在Mn掺杂石墨烯上表现出显著的吸附效果,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与原始石墨烯上的物理吸附过程相比,具有更大的吸附能和更短的吸附间距;吸附过程伴随着明显的电荷转移并导致吸附系统光学性质的改变。理论上,Mn掺杂石墨烯可以作为有效的二氧化硫分子检测传感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掺杂 石墨烯 二氧化硫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高度分散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用于高级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文宁 陆敏 殷俞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93-3803,共11页
在废水处理技术中,基于过氧单硫酸盐(PMS)的高级氧化工艺被认为是降解有机污染物中最高效且绿色的方法之一。在激活PMS的方法中,负载过渡金属的催化剂由于金属离子溶出量低而广受关注,但却面临金属物种易团聚引发的降解活性低的问题。... 在废水处理技术中,基于过氧单硫酸盐(PMS)的高级氧化工艺被认为是降解有机污染物中最高效且绿色的方法之一。在激活PMS的方法中,负载过渡金属的催化剂由于金属离子溶出量低而广受关注,但却面临金属物种易团聚引发的降解活性低的问题。将Co负载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上,经简单方法分别合成了Co高分散的QSCo-rGO和Co团聚的AGCo-rGO。XRD、HRTEM和元素分布研究表明,QSCo-rGO中的Co未发生金属团聚现象,实现了高度分散;而AGCo-rGO中的Co以CoO纳米颗粒的形式团聚。在激活PMS降解苯酚的反应中,QSCo-rGO可在30 min内完成100%的降解,而AGCo-rGO需要90 min。此外,QSCo-rGO展现出较好的可重复性和使用广泛性。机理研究表明,催化剂QSCo-rGO中的Co高度分散,暴露出更多活性金属位点,其通过激活PMS产生非自由基^(1)O_(2)从而高活性降解苯酚。本文可为设计增强降解活性的高级氧化催化剂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 催化剂 自由基 还原氧化石墨烯 过氧单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Ga/CeO_(2)-ZrO_(2)-Al_(2)O_(3)脱氢裂解双功能催化剂用于正丁烷催化制烯烃研究
16
作者 莫锦洪 韩雪 +3 位作者 朱毅翔 李菁 王旭裕 纪红兵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5-1869,共15页
正丁烷分子结构相对稳定,C-C键键能较高,难以有效利用,目前大部分作为低价值燃料,通过脱氢、裂解等反应将正丁烷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轻烯烃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采用分步浸渍法将Pt和Ga负载到CeO_(2)-ZrO_(2)-Al_(2)O_(3)(CZA)载体制备... 正丁烷分子结构相对稳定,C-C键键能较高,难以有效利用,目前大部分作为低价值燃料,通过脱氢、裂解等反应将正丁烷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轻烯烃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采用分步浸渍法将Pt和Ga负载到CeO_(2)-ZrO_(2)-Al_(2)O_(3)(CZA)载体制备PtGa/CZA催化剂,将Pt-Ga_(2)O_(3)引入作为脱氢位点进行脱氢反应(C4H10→C=4),CZA作为酸位点进行裂解反应(C=4→C=3,C=2),同时PtGa与CZA协同提高表面吸附氧含量降低正丁烷活化温度。结果表明,与负载单Pt或Ga催化剂相比,将Pt和Ga同时负载到CZA载体上,可极大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在500℃时,PtGa/CZA催化剂的正丁烷转化率为64.3%,比Pt/CZA和Ga/CZA催化剂分别高55.9%和53.9%,三者轻烯烃选择性均在95%以上。将PtGa/CZA催化剂制成涂层催化剂,提高了正丁烷转化率和催化剂稳定性。PtGa/CZA催化剂优异的活性归因于较低的Ce^(4+)还原温度和表面吸附氧脱附温度、较多的表面吸附氧位点含量和强酸位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 催化裂解 铂镓 催化剂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内建电场增强光载流子分离以促进H_(2)的生产
17
作者 孙培培 张锦源 +3 位作者 宋艳华 莫曌 陈志刚 许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22,共2页
内建电场被认为是促进电荷迁移和分离,以提高光催化性能的有效驱动因素。本工作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间隙氯和取代氯共掺杂的一维纳米棒Mn_(0.2)Cd_(0.8)S(MCS)。间隙氯和取代氯的掺杂导致MCS纳米棒中的电荷分布不平衡,形成内建电场,... 内建电场被认为是促进电荷迁移和分离,以提高光催化性能的有效驱动因素。本工作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间隙氯和取代氯共掺杂的一维纳米棒Mn_(0.2)Cd_(0.8)S(MCS)。间隙氯和取代氯的掺杂导致MCS纳米棒中的电荷分布不平衡,形成内建电场,有利于提高光生载流子动力学。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本研究直观地描述了间隙氯和取代氯的掺杂对MCS活性的影响,包括电子结构、电荷分布和H2吸附/解吸平衡的差异。有趣的是,MCS能带结构的调制主要源于间隙氯的贡献,而取代氯无贡献。同时,取代氯可以进一步促进间隙氯对MCS的H_(2)吸附-脱附吉布斯自由能的优化。最终,0.9 Cl-MCS的H2吸附-脱附吉布斯自由能更有利于H_(2)的产生(1.14 vs.0.17 eV),光催化H2的产生活性提高了9倍。本研究为在双金属硫化物光催化剂中构建内建电场提供了有价值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产氢 双金属硫化物 内建电场 吉布斯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的人工培育、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8
作者 桂仲争 朱雅红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8-184,共7页
蛹虫草是由蛹虫草真菌(Cordyceps militaris)寄生在鳞翅目昆虫蛹或幼虫体上所形成的菌虫复合体。作为一种药用真菌,可作为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代用品。就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培育技术、有效成分及其主要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蛹虫草是由蛹虫草真菌(Cordyceps militaris)寄生在鳞翅目昆虫蛹或幼虫体上所形成的菌虫复合体。作为一种药用真菌,可作为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代用品。就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培育技术、有效成分及其主要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有效地开发利用蛹虫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生物学特性 培育技术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e水滑石吸附水中磷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商丹红 王琦 张志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2,共6页
以MgCl2和FeCl3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Mg/Fe水滑石,并对其进行焙烧得到了焙烧态Mg/Fe水滑石。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所得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焙烧前后的水滑石作吸附剂吸附处理含磷废水,比较了两者对... 以MgCl2和FeCl3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Mg/Fe水滑石,并对其进行焙烧得到了焙烧态Mg/Fe水滑石。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所得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焙烧前后的水滑石作吸附剂吸附处理含磷废水,比较了两者对磷的吸附能力,并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焙烧前后的水滑石对磷都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但300℃焙烧后水滑石的吸附能力提高了约5%。动力学实验表明,水滑石对磷的吸附可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其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以上。在15∽35℃下进行了等温吸附实验,结果发现水滑石对磷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方程。经热力学研究发现,标准吸附焓变(ΔH0)〉0J/mol、标准吸附自由能(ΔG0)〈0J/mol和标准吸附熵变(ΔS0)〉0J/(mol·K),说明水滑石对磷的吸附反应是自发的吸热反应,且是一个熵增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Fe水滑石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地聚物反应体系下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晨 程婷 +2 位作者 贡伟亮 翟建平 张敏特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17-2723,共7页
本文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利用"Jander"动力学方程,借助现代分析手段,对粉煤灰地聚物反应体系下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液固比对粉煤灰在强碱体系下反应过程的影响;粉煤灰在地聚物体系下反应动力学阶段的划分;... 本文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利用"Jander"动力学方程,借助现代分析手段,对粉煤灰地聚物反应体系下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液固比对粉煤灰在强碱体系下反应过程的影响;粉煤灰在地聚物体系下反应动力学阶段的划分;温度及碱浓度对动力学各反应阶段的影响以及地聚物宏观强度产生的机理等。研究结果表明:液固比的降低会造成反应速率的下降,固相产物形成所需的反应程度提前及反应产物形态的变化;地聚物反应过程以动力学方程模型中N=2和N>2以扩散反应阶段为主;温度的升高在提高各阶段反应速率的同时可降低反应时长。碱浓度的升高可有效提高各阶段的反应速率。粉煤灰主体与反应产物在化学成分上的明显差异与地聚物反应过程及其宏观强度的形成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地聚物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